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工作总结 -> 半年工作总结 -> 正文

区委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40:14阅读:
字号:|
    区委六届一次全会以来,区委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区六次党代会、人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抢抓机遇,团结拼搏,扎实苦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顺利实现了良好开局。㈠大力推进三大经济功能区建设,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增长。坚持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主线,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中心,以培育市场主体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推进三大经济功能区建设,区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态势。上半年,全区共完成生产总值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13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3.1亿元,同比增长32.4%;第三产业增加值5.1亿元,同比增长30%,顺利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目标。前不久,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通报的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排位,××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量、外贸出口增速、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最少4个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财政收入总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4个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1个第三。㈡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取得新的成效。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列为“一号工程”,实行以商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上门招商等,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上半年,全区共引进项目44个(其中外资2个),实际利用境内资金2.78亿元,同比增长106%。区委、区政府研究出台了招商引资土地价格的议定程序,根据项目质量、项目规模、投资强度及用地级次等因素,参照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协商确定土地价格,千方百计降低土地成本。坚持并完善“一个窗口受理,实行两个隔离,全程跟踪服务”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考核责任制,提高了招商引资工作实效。在上半年引进的项目中,呈现出规模大、质量好、建设快、领域宽的特点,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20个,其中过亿元的有4个;项目类别涉及汽车、房地产、商贸服务、饮食娱乐、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㈢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们按照投资推动开发、开发推动发展的思路,着力向上争取资金,倾向从外引资,多方激活民资,基本形成了“储备一批、申报一批、洽谈一批、在建一批”的项目工作格局,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3亿元,同比增长70.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764万元,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投资1157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4.8%和74.2%。围绕××高速公路、××路、××大道及××工业园等市、区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落实项目责任分解和领导联系制度,细化措施,上下联动,搞好协调服务。目前,××大道建设已接近尾声,××高速路十漫段拆迁工作已全部完成,××工业园三通一平工程正抓紧实施,××路改造拆迁工作正顺利进行。  ㈣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企业改革,在企业产权归属明晰、区乡公有资产全部退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企业产权人格化和职工身份社会化,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政策、法律加快××、××、××、××四家困难企业改制,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和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以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依法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各级各部门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稳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健全农业税收征管、农民负担监管、转移支付资金使用、乡镇和村级财务管理四大体系,完善区乡财政体制,大力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得到巩固。深化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逐步变“养人”为“养事”,区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和公车改革市场化迈出了新的步伐,区经贸局机关富余人员分流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㈤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协调发展的关系,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兼顾群众眼前利益,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成立了××区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抓紧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的意见》,逐步建立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就业服务机制、社会保障机制、产业扶持机制、集体经济经营收益分配机制。在××村五组平整土地97亩,安置130户500多人,在××大坪平整土地50亩,安置92户340多人,逐步完善水网、电网、路网、管网、广播电视网络和通讯设施,建设集中连片,布局合理,格调统一的现代化居民新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根本性改变。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抓好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茅箭区荣获全省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荣誉称号;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公办民助和中小学寄宿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加快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全面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已达到71%,等等。  ㈥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创新载体,丰富内涵,广泛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燕林社区、垭子社区等4个社区被省政府授予“社区建设示范社区”荣誉称号,××社区、××社区、××社区等5个社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社区”荣誉称号。以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契机,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加快推进依法治区,政府依法行政意识和群众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政协和群团组织的领导,人大、政协积极探索民主法律监督和参政议政的新形式取得实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社会实践工作日趋活跃。健全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各地各单位认真落实信访首问负责制、分级负责制、沟通协调制、限时办结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扎实开展农村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坚决打击各类邪教组织,××区被市里授予活动优胜单位。坚持“严打”专项斗争和重点整治相结合,全面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活动

,辖区社会保持稳定。建立重特大事故防范预警机制和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开展了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  ㈦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新一届区委施政伊始,便集中三个月的时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以“统一思想、改进作风、促进发展”为主题、以“五比五看”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作风集中整建活动,增强了全区党员干部的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党性意识、群众意识、依法行政意识,使广大干部群众加深了对“三区”总目标和“三大经济功能区”建设任务的理解,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抢前争先中加快发展,在真抓实干中奋起。二是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真心实意地解决好群众问题。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对于重大问题的办事制度、程序、环节,尤其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及时公开,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大力发现、挖掘、宣传在三大功能分区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基层和先进个人,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干部群众。三是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对新一届政府组成部门人员和人大、政协各专委负责人进行考察和调整,使一批政治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群众拥护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从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着眼,从领导班子建设入手,切实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农村“三级联创”、“三争一促”活动,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扎实推进社区“三争一促”和全省党建示范区创建活动,燕林社区、铁三处社区等2个社区被授予“全省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社区”荣誉称号,全区有24个社区成立了在职党员联络服务站和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5200多名在职党员在社区登记,200多名流动党员、下岗失业党员纳入了社区党支部管理,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高。在村居党员中建立了社情民情报告制度,全区基层党员在推进改革、发展和维护稳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按照“一建四管”的要求,依托社区党组织不断加强非公党建工作,非公企业党组织达到48家,641名非公企业党员过上了正常组织生活。五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两个《条例》,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题,精心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收到了明显成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行了党风廉政考察、廉政档案和廉政谈话等监督措施,加强党内监督,责任、考核、追究、奖惩“四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加快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的各项重大改革,加强政府采购中心、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政务、企务、村务“三公开”等工作。  回顾上半年的工作,有以下几点启示和体会,需要我们倍加珍惜,以一贯之:一是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二是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加快发展的基本保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群众谋发展;三是必须坚持区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四大家分工负责的领导机制,形成团结协作的强大合力。四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放松,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真抓实干中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