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心血来潮想说一说“爱”字。这个字在我脑海中本是深藏已久的,今天再提起它不过是因为在国庆节遇到一位经年不见的同学,谈起了故乡朋友们的故事,引出的一番感慨……
那一天我们漫步在秋风萧瑟的浦东大道上,两年的分别使得我们彼此有些陌生, 唉, 两年啊!足以改变一个人了。唯一能使我们重聚在一起的,我想就只有过去的同窗情谊和两年中朋友们的故事。事实也如此,那一路上,我们讲了许多故事,有朋友们的,也有彼此同学的,有亲眼所见的,也有道听途说的,却都是别人的,而于自己,却都是苦笑一下,一声短叹,草草略过。翌日,这位同学离开了上海。
自那日分别之后,那些故事每天都似电影一般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尤其是在梦中,就更逼真。由是,日久成思。不吐不快,遂成此文。
首先,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我还在上高中的时候,班里的女生们让我佩服的只有一位,就是我们班的团支书。她个子不高,也没有漂亮的外表,天生的近视,但是由于多年的用功学习,有一种说不出的秀气,而且她有一股韧劲,学什么都学的很好,就是许多女生都为之蹙眉的体育,她也能争第一,甚至还能在区运动会上得奖呢!有时候我觉得她简直不象个女孩子。但今天我要讲的都不是她的这些,而是一个在她的感情世界中已经历了长大了五年的故事。
就在开学的那一天,他和她相识了。他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人长得很实在,不是很高 ,体格不错 ,就是长相有点像《家有仙妻》里面的阿贵,所以我们常拿他这个特点开玩笑——“不要用鼻孔看我哦!”其实和阿贵一样丑的可爱。和她一样,他很用功,无论哪方面,再加上两个人上学回家同路,渐渐的就成了好朋友,慢慢的就形成了默契。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打篮球还是做实验,两个人总在一起——一个人传球,另一个人上篮;一个人做实验,另一个人在旁边做记录,配合的简直是天衣无缝。当时,我不知她的想法,却早已了解了他的心思,当时班里其他人也是这么想的——他们在一起是再适合不过了。后来,高中毕业,他考进了天津大学,她进了南开大学,两所学校仅一墙之隔,而且连他写信都用她学校的信封,整天戴着南大的校徽“招摇过市”,这一时在我们老同学间引为趣话。
今年暑假回家,虽仅一个星期,但却赶上了一次同学聚会。我本拟拿他们俩开心的,却没想到仅在房间的一角里找到了忧郁的他,当时我还以为他们吵架了,于是上去就说了一句玩笑话,没想到旁边的人赶紧给我使眼色,拉着我走到一边,然后把事情的缘由跟我讲了个大概。原来,他虽然喜欢她,却从来没有说出来过,而她却早已从他的神态、动作中知道了一切 ,但她觉得他们实在是很不合适 ,于是就一直躲着他,后来她搬家了,就更难找了,有时即使在学校见面,也是淡着他,她很希望能有人向他说明一切,但却没人肯但这个责任。我那同学问我是不是能帮这个忙,我只笑了笑摇了摇头,没有作答。因为我心里已经很清楚,这两年的经验已经告诉我,解铃还须系玲人。我知道,他是一个性子很直的人,不管你对他怎样,他都可以做你最可信赖的朋友,所以在于她,他一直是很痴情的,别人的言语,就只能增加他那“她还能回来”的念头,别无他用。于是那次聚会,我没有和他说话,我知道,在这样的场合下,这样做只会更触痛他的伤处。
我在家的一周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就在我要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我约了他出来喝酒。我没有去评论他和她之间的事情,只是给他讲了我在上海两年的经历,两年的喜怒哀乐,两年的曲曲折折,到后来,他好象不胜酒力,醉了,独自哭了起来。常言有云 :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是未到伤心处。可能是此情此景最恰当不过的解释了吧。最后分别时,我对他说,“时间会磨平一切的。”他点了点头,然后就互道珍重分别了。
说起来也惭愧,这件事自那以后我已放在脑后很长时间了,因为我害怕它会勾起我对过去的回忆。只是碰到老同学的那天,才重又提起了这件事,也得知现在的他还是没有想开,我那位同学最后评价这件事时说:“过去的就尽管让它过去吧!又何必去追究谁对谁错呢?”唉,是啊!世上本来就有很多事情很难分清对错的,只要经历过的,对自己就是一种财富,正如《汪国真诗集》中写道的:“年轻人,应该是追求过程的,应该善总结,不要只看重结果。”
在我的同学走后,我一直在想着这件事,也在想着这两年的经历。以前,我总认为自己这两年失去的太多 ,磨难的太多 ,现在把它们总结起来,也使我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可能说的就是这么个道理吧(而且是其中的最高境界)。
写到这里,本欲就此搁笔了。可对面寝室里《神雕侠侣》又开始了,悠悠出李莫愁感伤的歌声“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唉,文正先生境界虽高,但“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单此一个“爱”字,又怎能一笔说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