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的小村叫朱家包包村,为何有“包包”这二字呢?“包包”在我们家乡,也就是山包的意思,因为我们的祖上从一个叫双石洞的地方搬过来,就在一个靠坝子的山包上安定下来,时间一长,方圆的邻村社友都以“朱家包包”称我们的小村了。在我们村的前面是条河,顺着那条河的尽头,便是一个镇所有田地用水的源头——马房水库。听老人说,村前的那条河,很早以前是直接冲到我们村脚下的,站在村里远看,像白银滚滚而至。而后,由于安全的因素,所以将河道修改了。没改道时被河水冲出的“塘子”(水塘),现在也已经被填满,盖上了小屋。
由于我们村地处山包,所以河水只有用扁担到存前的河里去挑。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每天放学后,有两项任务,其一是找猪草,也就是到地里找野草野菜来作为猪食;其二便是挑水。大人用大桶,我们小孩子用小水桶。由于力气不够,把水挑到家里的水缸里还得歇上两次。但在村子和河之间有条公路,我们过公路的时候,一般是不会休息的,因为路上灰多,只要有车经过,那水就喝不了了。
河水当然是不怎么干净,不可直接挑来喝,还得需要“净化”一下。于是,村里的人便在河边挖了个“水井”出来。其实,挖出来的“水井”并非有多深,实际上也就是个坑而已,一米都没有。所以,我们每次去挑水,还得带个孝瓢,一瓢一瓢地将水坑里已经经过“过滤”的水舀到桶里。人多的时候,还得等,毕竟井浅,“过滤”的时间会很慢。由于水井是在河边,确切地说应该是在河里,只是离水稍微有点距离而已,所以只要下雨天,水库放闸,水井便被冲得无影无踪了。但每次大水过后,村里的人又会去再挖一个水井的。那时候,村里的井就在河边,一个村的人就河那水坑里的水,没有人去看护,但祖祖辈辈,一直一来,从没出现过有人因为喝了河边井里的水而出问题的。而且,每年的年初(农历),都有村民在井的旁边上香,感谢井神和水神的庇护。
到了我读高中的时候,村里有人提议按自来水管。提议当然很快就通过了,也都得到了村里人的支持,于是乎,村里的人便找到在村旁开煤矿的老板,说了村里的想法,希望煤矿可以出点钱,等水从山里通道村里,分一根给他们家。除了煤矿老板的那些钱,村里每家人好像是200多,便买来了塑料水管、水泥等物品。当然,从山里将水引到村里来,也就是将塑料的水管从山里水源出,一直埋到村里,就必须挖管道了。于是乎,又是每家出工了,每家负责挖多少米。当时,计划是在年前让村里人喝上自来水的,但遇上了下雪,水管都冻了起来,只有等到天晴后才继续将塑料的水管全部埋到地下。就这样,在第二年年初,村里的人喝上了自来水,村里人也结束了从河里挑水来喝的历史。
或许真是村里的人喝上自来水之后,都不用在挑水了。于是乎,村里很多干涸的水沟又有了水,因为一些村民洗衣服后,便将水随便倒,甚至村里到处都是水。而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只要有水,便全变成了泥泞水路……节约用水的思想在逐渐地被抛到村民的脑后,以前洗衣服都是雨水天洗的,现在都少有了。在没有自来水之前,村民们为了节约用水,或者是不用从河里挑来的水洗衣服,都将衣服拿到河里去洗,或者是雨水天的时候,将从屋檐上接下来的雨水蓄起来用作洗衣服之用的。甚至为了节约用水,村民洗脸洗脚后的水,都舍不得随便倒了,而是用来煮猪食用。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了自来水了,村民却不知道节约用水了,我不知道村民是不是忘记了以前挑水喝的日子。看来节约用水的口号不仅仅是在城市里要宣传,农村也应该去宣传了。
〖作者:朱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