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学习体会(最新)
十匕大报告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感触颇深。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十七大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29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基本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胡锦涛同志的报告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全面系统总结的十条基本经验,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七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十七大的灵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七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继续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特别是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博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继续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专题研讨十七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全体专卖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要采取“紧扣主题、分层实施、联系实际、强化落实、加强监督”等手段提高学习效果,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学习和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根本保证,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七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在专卖管理方面,联系实际就是要运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和推动专卖各类规章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以提高对经烟户的走访服务质量;加强专卖队伍的作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增强公司的竞争活力, 不断适应日趋竞争激烈的卷烟市场,以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真正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提出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实践当中。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深化改革要做到“三个坚决”即“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持革除”。专卖管理要坚决遵循这些教导,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专卖管理发展规律,不畏艰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进取。
十匕大报告学习体会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一支具有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加强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为我们新时期的专卖队伍建设明确了方向,指明了道路。要求我们按照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目标,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通过学习准备、落实贯彻和总结提升三个阶段性工作,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目标、任务、思路,强化我们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从思想上改变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紧紧围绕“六个方面的重点教育”,切实提高全体专卖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要求,才能使执法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为开创专卖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dxp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以dxp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深理解。
第一,新时期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拨乱反正的全面推进,是同以dxp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倡导和领导紧密相关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冲破禁锢、打开局面,dxp同志早在1977年4月致当时党中央负责同志信中就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此后,dxp同志又一再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并亲自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必要的思想理论准备。1978年底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全会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dxp同志在为这次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宣言书。
第二,改革开放这一打开我国新时期新局面的历史性决策,是由以dxp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在果断实行全面改革方面,dxp同志说过三句振聋发聩的话,一句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另一句是:“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事业就会被葬送。”还有一句是:“不坚持****,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dxp同志还说过:“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这表明,作出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和关键抉择,既是要摆脱我们党和国家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摆脱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实现从困境中重新奋起,又是要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赶上新科技革命的浪潮,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勇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没有这样的觉醒,新时期就根本无法开创,新局面也根本无从打开。
第三,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时代号角,是在以dxp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吹响的。dxp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所作的开幕词,在深刻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的口号。这个口号,既是总结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又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既是开创新时期的逻辑起点,也是整个新时期的历史起点。这个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对于寻找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理论、路线、纲领、目标这种历史要求,作出了最鲜明的概括,标志着这种政治和理论的自觉开始达到新的历史高度。
第四,作为开创新时期的强大思想武器的dxp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dxp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和确立的。我们党在新时期领导的创新实践,呼唤和孕育创新的理论。在这个过程中,围绕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怎样建设****的问题,形成了dxp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的轮廓,并首次概括了党在****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本路线,规划了我们前进的科学道路。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dxp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从九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特色****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明确提出新时期14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dxp,并进一步阐明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这就进一步明确了以dxp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仅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也是中国特色****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创立者。
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对科学发展观蕴藏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作出了全面、系统、完整的阐述。科学发展观乃是十七大报告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科学发展观为又好又快的发展寻求动力,要求我们积极建设创新型国家;科学发展观也为又好又快的发展寻求质量,要求我们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统筹发展;科学发展观还为又好又快的发展寻求公平,要求我们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解决社会不平等,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社会成员。和以往的阐述相比,十七大报告有了更为详尽鲜活和更为科学理性的论述。
进一步明确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强调坚持科学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是当前乃至今后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过去人们常常对发展作片面理解,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一是把经济发展作为唯一的发展目标,甚至认为发展经济就是单一地发展GDP,忽视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二是把追求单纯的物质指标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忽视人的全面发展;三是追求发展目标的短期性行为,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这种片面性的发展观在实践中造成了一系列消极后果。如,经济活动中的短期行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失调;效率与公平、发展与稳定的对立,社会关系全面紧张;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等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hjt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十六大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创新性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就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不只是量的增加,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方式和理念的确立,它把治国理政的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人和自然等各个方面,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这三大文明建设同和谐社会建设统一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这个“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既能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又能使发展的成果体现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要求,在全面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协调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相互发展,促进“四个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各自发挥应有作用,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协调,这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我们认为,按照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的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推动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进步,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发展作为今后发展的内容和目标,要求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努力实现这“五个文明”的统一,无疑将是十七大报告赋予的重要历史使命。
人类社会进入崭新的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全球各个领域都在酝酿着一场新的革命。有人断言,21世纪是人类社会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中国要在这场变革中求生存、求发展、推进文明复兴,惟有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道路。十七大报告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时,进一步指出了必须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按照十七大报告精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坚持经济发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关系;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协调发展,实现制度、体制、机制、机构相互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区域、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互协调发展,实现公平与效益、改革与稳定的协调发展,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无疑开辟了实现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在科学发展中努力促进和保持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根据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之间关系现状,正确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二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三要处理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四要处理好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总之,今天我们讲发展,就应该是讲一个全新的系统发展,在这个系统发展中的各种要素都应当处于一种恰如其分的位置、适当的状态和良性互动的关系。这其中的关键之关键,就是在于平衡,平衡才有健
康,平衡才能持久。由此说来,全面、协调、可持续性,也就是我们今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最为引起关注的基本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报告进一步提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我们觉得,十七大报告在这里体现出两层新意:一是找到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统筹兼顾是我们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所谓统筹兼顾,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谋划、兼顾全面,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现阶段,按照统筹兼顾的思想,特别是要搞好“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注重实现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二是指出了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包括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在某些时候,为了加快发展,需要某些方面得到突出和加强,成为工作重点,但从全局和长远来看,又要保持均衡,这就叫统筹兼顾。由此可见,统筹兼顾确实是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中极具指导意义的科学方法。
值得强调指出的是,十七大报告在提出“统筹兼顾”多种重大关系时,特别强调了要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摆上重要位置,这是过去在党的文件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十七大报告在“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论述中,除了阐述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之外,还特别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表明我们党是在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提出了推进和谐世界的新的统筹理念。事实证明,我们党中央树立和谐世界眼光,加强统筹战略思维,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这也是我们今天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
今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报告精神,一定要紧密结合广东实际,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统筹兼顾这条主线,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能在同一时间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更不能用传统计划经济的方法,采用平均主义的方式保障公平。而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都没有出路。
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的对象是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革的实质是对方方面面利益关系的协调。只有从统筹兼顾的角度出发,认真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有效推进改革,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内环境的需要。我们党在近30年的改革过程中,始终把妥善处理国家、企业与个人和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放在重要位置上。但也要看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与地区差距有所扩大,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国内经济制度与国际惯例尚有差距,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就业压力大,困难群众数量多,等等。为了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在认真总结近30年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认真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全局与局部、一部分人与另一部分人、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与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一方面要加快实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高度重视国民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质,使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优势;要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鼓励竞争、反对垄断,使所有的市场主体获得平等的机会,能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又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增强转移支付的能力,高度重视对农民和困难群众的扶持,维护社会的公平,保持社会的稳定。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