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胡总书记十七大报告: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对于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XX年再翻两番和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引导消费结构升级,促进精神消费供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引导消费结构升级,由主要促进物质消费向促进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结合变化,通过生产方式的变化,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满足人们物质消费需求,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消费需求和物质消费需求方向转变。
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里,发展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经济发展的协调共进。当今精神消费供求是覆盖广泛的产业领域,蕴含巨大经济能量,对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体系有极大的丰富和加强作用。精神消费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可总体概括为休闲、娱乐、体育、文化、艺术、教育、完善道德修养等,由低到高渐次提升。精神消费是人类生命的存在方式、内容、追求目标,同时精神消费供求也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消费市场,精神消费供求是新的经济增长领域,其经济拉力正在迅速成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将大大加强。
精神消费供求产业是可以迅速实现跨越式占位的新兴产业,可以摆脱一些物质生产领域不停地引进、吸收、再引进的被动怪圈,是投入低产出高、洁净的黄金产业。国际分工的规则是各国以各自的比较优势参与分工竞争。从资源角度看,我们有极大的比较优势;从竞争角度看,中华文化有着广泛的影响圈;从成本角度看,我们有低成本扩张优势;从技术角度看,基本可以实现与国际同步。我们有充分的条件使我国精神消费供求产业具有一流的竞争实力,对于我们自然资源相对贫乏、人力资源相对丰富的状况而言,大力促进精神消费供求,可以改变目前我们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摆脱在全球价值链低端徘徊的窘境,在精神消费供求产业中实现跨越式占位,不耗费资源或少耗费资源就能获得可观的利益,这对于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化解经济增长与资源枯竭和生态恶化的矛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要充分发挥精神消费的供求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作用,在促进国内居民精神消费方面,针对不同的消费阶层,大力开发适合不同消费层次的精神消费产品,要关注中高收入阶层以及80后年轻人的精神消费需求,广泛运用当代科技手段,把内容和形式很好地结合起来,使精神消费也走上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道路,使传统的内容也能焕发动人的生机。同时也要关注农村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消费问题,使其在经济上和自身发展上也能逐步追赶上时代的步伐。大力推动精神消费产品出口,努力实现贸易顺差。我们要把精神消费品供给产业作为幼小产业予以扶持。重点是各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政策、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出口扶持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企业融资环境等,提升发展环境,提高供给能力。研究精神消费规律,构思精神消费大项目,塑造消费大品牌,组建生产大航母,加强政府大推介。地方政府要多组织企业参加交流活动,提升地方精神消费产品的输出能力。加紧培养“点睛”人才,提高创新能力。精神消费品产业的创新能力不仅取决于专门的艺术、技术人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经营人才。目前我国教育体系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比较注重,而忽视对经营人才的培养,必须加紧培养既懂专业又懂经济规律的复合型人才。(作者单位:西安市委常委)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