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心得体会 ->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 正文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XX作贡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48:04阅读:
字号:|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科学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市委“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泰州作贡献”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通过认真学习和思考,我们认识到: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自觉地用以指导实践,对于我们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妇女为推进泰州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部室工作,我谈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学习,不断增强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的行动指南。妇联组织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妇女群众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吃透上情、了解下情,把握妇女工作入点,明白党政所需、妇女群众所求,解决群众之所想、上级党委之所急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妇联干部,深刻学习理解和全面、完整、准确的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学习科学、技术、技能,不仅从书本和媒体上获得知识信息,而且要向妇女群众学习,不断增强科学发展加快崛起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动员和带领全市广大妇女弘扬“四自”、“三创”精神,积极投身“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泰州”又好又快的伟大实践多作贡献,有所作为。

  二、加大宣传,努力营造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舆论氛围

  “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泰州作贡献”主题教育活动,是市委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各级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的神圣职责。科学发展,快速崛起,对于我市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实现新一轮发展的大跨越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在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把广大妇女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泰州作贡献”上来,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要广辟宣传渠道,通过举办学习会、座谈交流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有广度、有深度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着力营造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妇联组织建设,不断创新组织形式

  遵循“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原则,坚持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最新成果指导妇联组织的各项工作。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不断创新组织形式,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妇女新群体出现后给妇联组织带来的新变化,以人为本强素质,不拘形式抓覆盖,凸显特色创品牌,实现妇联基层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同步、妇女工作与妇女群众需求吻合、妇联影响与社会认同共进。抓住各级妇联换届的契机,推进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及流动妇女中建立灵活多样的妇女组织,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建设,壮大横向联谊组织,努力把妇联组织建设成组织健全、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服务高效的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组织,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共创建的和谐工作新局面。

  四、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争做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始终着眼于让人民群众得更多实惠。妇联组织历来坚持把竭诚为妇女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妇联干部要率先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就要进一步以人为本,深入体察妇女群众生存发展状况,关注妇女儿童弱势群体,满腔热忱帮助妇女解决好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协助党和政府多做稳人心、暖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的工作,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妇女群众。今年,我们已围绕“展巾帼风采,与奥运同行”主题,开展了万名妇女健身长跑活动。目前正在组织开展“迎奥运讲文明学礼仪树新风”有奖知识竞赛,正在筹备“争创绿色家庭,共享美满人生”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在广大妇女和家庭中树立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科学观念,提高广大妇女学习节能减排知识、参与节能减排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倡导文明健康、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做出应有贡献。我们还将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举办“我爱我家”摄影作品展,记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见证泰州的发展和变迁,汇聚成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迸发出更大的激情和决心,在建设美好新泰州的实践中多作贡献,作大贡献。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