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心得体会 -> 解放思想心得体会 -> 正文

学习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1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48:06阅读:
字号:|

  张雷书记在全市学习苏南经验座谈会中指出:“(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人力资源开发上,……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努力以产业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给人才以充分发展的希望。”张书记关于人才的重要指示对于我们人事部门进一步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展开“解放思想大讨论”,促进人事编制体制又好又快地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一个国家只有人才辈出、群英荟萃,才能兴旺发达、繁荣昌盛。一座城市也同样如此,只有人才济济、英雄广出,才能蓬勃发展、日新月异。人才乃兴国强市之本。科学发展观内涵非常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其核心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更要以人才为本,惟有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才能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提供不竭动力。当前,我市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转型”、“产业提升”正成为摆脱传统发展路径的首要选择,“自主创新”、“扩大开放”也正作为未来泰州腾飞的主要动力。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给我们人事部门带来了新挑战:我们能不能为泰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凤凰古城的新腾飞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撑,能不能通过体制编制的优化创新引进和培育造就大批创业型和创新型人才,能不能凭借热情的服务、优厚的待遇、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吸引和慰留人才扎根泰州,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紧迫的重要课题。惟有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才能充分体现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忠实践行。我们深知: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只有化压力为动力,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工作中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突破思维定势、突破条框限制,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探索手段渠道,奋发有为、有所作为,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就我们军转办自身而言,每年都要接受和安置大量军队转业干部。众所周知,军队转业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我党我军长期培养锻炼和考验的曾担任过一定领导岗位和职务的优质人力资源和重要干部储备。军转干部具有政治觉悟高、组织纪律强、工作执行力坚决等特点,近年来,我市军转干部更是呈现出学历层次越来越高、专业水平越来越强、业务素质越来越精的趋势。如何合理利用好这批宝贵的人力资源正成为我处每年常抓不懈的重点和难点。

  “国无军不安、军不稳则弱”,做好军转安置工作,事关国家安危,事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只有把军转安置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军队干部的新老交替,不断优化军队干部队伍的结构,才能凝聚军心、稳定军队,增强军队的生机和活力,确保军队更好地履行捍卫国家主权、保卫人民和平的神圣使命。只有把军转安置工作做好了,才能解决现役干部的后顾之忧,促进军队的稳定、军队稳定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因此,科学合理地分配和安置好军队转业干部不仅能够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众多新鲜的血液、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带来广泛的人脉资源,而且能够起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示范辐射效应。圆满完成好每年军转干部的接受和安置工作,充分发挥军转干部的特点优长,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用”就一定能起到“倍增器”的作用。相反,如果分配安置不合理、处理解决不当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处于被动,同时给社会带来很多不和谐因素。

  随着此次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兼顾和协调好不同群体利益,同时要关心每一个人的利益要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满足人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概括而言,“以人为本”所体现的就是整体利益、群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军转办既要服从和顾全全市编制体制发展的大局,也要充分考虑军转干部的个人需求和利益,在考虑军转干部合理诉求的基础上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今后,我处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调高定位,勇于超越自我,努力大胆创新。继续在有机统一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上狠下功夫,继续在合理配置军转人才资源上狠下功夫,继续在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上狠下功夫。全面科学地分析评价军转干部的特点素质和能力优势,充分挖掘转业干部所具有的巨大开发潜能,根据军队转业干部的个性特点,统筹规划,合理安置,努力实现上级领导满意、用人单位满意、军转干部个人满意。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的接收和安置工作,进一步做好自主择业转业干部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进一步做好企业军队转业干部的解困与稳定工作,从而为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