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正文

2011年上半年党风廉正建设心得体会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48:09阅读:
字号:|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建设性的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正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具体到我们××系统,坚持不懈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地推向深入,是关系到在全社会树立廉洁自律的典范,树立××形象与权威的大事。我们认为,解决好干部职工廉洁自律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必须紧紧抓住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必须在加强教育、建章立制、加强监督上下功夫,其中,教育是基础,侧重于教化,是制度和监督的前提;制度是保证,侧重于规范,是教育和监督的依据;监督是关键,侧重于督查,是落实教育和制度的措施。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强化教育,筑牢防腐倡廉的思想长城
  教育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牢固树立两道防线,一是思想道德防线,一是党纪国法防线。第一道防线很重要,是做好防腐倡廉之基础,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教育活动,构筑思想道德防线,是防腐倡廉首要任务。多年的实践证明了,哪些部门、那些地方把教育这个基础性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哪里的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就开展得深入、有成效。因此,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非常必要。
  首先加强自我教育,认真学习,敏于读书,勤于思考,利用业务时间学习党纪国法,政治理论知识,做到有学习资料、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比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等,通过学习和思考,从根本上提高了个人政治理论水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凝聚力量,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在分局的组织下更加深入的接受教育,把自己自觉地置于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之中,分局在深入开展组织学习中实行每学必考,开展纪律法规考试和知识竞赛,在学习教育基础上,通过督促检查和领导干部自查自纠,巩固学习成果,使干部职工明白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以为,作到知法懂法,从而增强遵纪守法自觉性。
  以学习先进典型开展示范教育,提高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汪洋湖、郭秀明等先进人物的事迹鼓舞人、先进事迹感染人,以先进人物为榜样,进行导向示范教育通过示范教育凝聚了民心党心,增强了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
  利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教育不一定都是正面的,有时反面教材更能起效,使我们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环节中容易出问题、犯错误,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从而增强廉洁从政意识。
 二、全面建章立制,筑牢防腐倡廉的制度长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建立规范、健全的规章是从源头上对广大干部行为进行制约的有效途径。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功效,是从源头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预防和整治腐败的重要措施。总的来说,制度建设不外乎要抓住“管人、管钱、管事”三个重要环节,坚持做到,能用制度规范的,就不搞或少搞口头要求,对运行成熟的制度,及时以文件形式固定下来。在对制度“回头看”中,该完善的完善,该废止的废止。就分局来说截止共出台制度几十项,为有力地促进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⒈抓住管人环节,积极创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实行党风廉政建设年度考核制度公开选拔制度,严格程序,是实行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制度。按照群众推荐、集中投票和党组会议通过的程序产生,并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动态考核,专门建立了后备干部廉洁自律考核档案,切实履行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
  ⒉抓住管钱环节,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差旅费报销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大宗物品采购制度等,实行各项支出申报制度。报销费用实行逐级审批制度。
  ⒊抓住管事环节,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
  抓好宣传教育和信息平台工作,提高政务更新交流的速度,党组成员带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机关职工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主动加班加点的人越来越多。
  三、拓宽监督渠道,筑牢防腐倡廉的监督长城“
  强化自我约束意识,自查自纠,正人先正己严禁赌博的规章,逐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多方参与的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制定了监督卡实施细则,通过公布“行风热线”对社会服务进行公开承诺和接受群众咨询,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党风廉政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通过很多的形式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能仅停留在开会、讲话、发文件上,作为我们每个××系统的一员,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提高廉政意识和自身素质,踏实作好本职工作,为树立良好的××人形象作出自己的表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