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执行力心得体会:如何提高执行力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48:19阅读:
字号:小|大
由于业务的扩大,需要通过增加人手和工作分工来提供效率和作业质量的支撑,为了使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和高质量地展开,组织开始着手制定各种流程规定、治理制度。
制度的建立是为了组织能以更强的能力完成更大的业务量,但在企业实务中,却经常出现,制度很完整,装订得很美观,但放在抽屉里或仅仅挂在墙上给人欣赏,工作人员依然按照各自的习惯开展工作;制度完美有序,工作混乱无序。
iso9000是最典型的例子,中国目前通过iso9000的中型以上企业可能已经超过了总量的80,小企业也有大量的已过或正在通过,但这些企业里有多少能执行到80呢?在进行质量文件编写过程中,企业把内部60左右的流程、规定都重新审核了多遍,并据此制定了针对性的系统方案,为迎接外审,企业也不遗余力地展开培训和贯标,花了大量的精力,就为了那一纸证书?
而当绝大部分企业已获得iso9000证书时,证书本身也就像营业执照一样,仅仅是一张基本的文件,不再是品质的象征和竞争力的象征了。
竞争力体现在iso9000的执行情况,体现在企业流程、制度的合理性,和执行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治理就是细节和执行力,细节体现质量,执行力体现效率。
制度为什么不能得到很好地执行呢?
在《从基层员工需求看执行力改善实务》一文中,笔者曾经探讨过基层员工的需求成因,其他成因可以列举如下:
1、制度不合理(包括不公平、不流畅、太复杂、太难、漏洞多等)
2、固有文化与新制度差异很大(如宽松的习惯和过于严格的新制度,引起大范围抵触)
3、未培训就执行后的反复(被执行者说不知道,收回执行或减轻执行都会对后期工作埋下阴影)
4、缺少监督执行人(没人愿意做恶人,执行时一再迁就,制度逐渐弱化)
5、领导不执行(领导的例外原则和企业政治交易,抵消或抹杀制度)
首先必须具备小事处理能力,才能谈到以上几个方面问题的解决。
比如工卡的佩戴,除了操作工在工作时间外,进出厂、其他员工的上班时间,必须挂工卡,未挂者一律罚款10元/次,专人执行,检查人应该发现而未发现或未处理的,处检查人双倍罚金,首先讲明佩带工卡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强力推进,每周公布,形成执行习惯,也就会形成行为习惯;
再比如办公环境的维护,某企业曾制定一个规定,离座超过15分钟的,必须将椅子靠在桌子指定划线位置,否则,每次处罚10元,连续执行3个月,处罚了10多人次后,习惯产生了,连新人进来几天也受氛围影响,很快养成习惯。
一、制度不合理
制度不合理引起的抵触,进而产生的过于频繁的修改-执行-修改,使企业的制度逐渐失去权威性,员工的无所适从产生的困惑,会导致企业文化形成应付和无所谓的态度,一个好的制度应该在制定者离开组织后3到5年,还能健康地运行,后期的改变也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少量地调整,这需要对企业业务流程现状的深刻理解和对企业发展的前瞻性把握。
二、文化与新制度差异冲突大文秘114版权所有
流程是合理的,制度也是科学的,但不能适应企业或行业现状,行业有自身的业务组织和运营特点,行业的运营特点决定了企业对资源组织的方法和对资源治理的手段,如软件开发业与流水线生产制造也业就差别很大。
而企业固有的行事风格、价值观等对新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也起着范围介定的作用,新制度太过超越原有文化,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员工离职、企业权利斗争、消极怠工等,延伸到客户,空降兵将被逼宫、老板威信会降低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制度的建立是为了组织能以更强的能力完成更大的业务量,但在企业实务中,却经常出现,制度很完整,装订得很美观,但放在抽屉里或仅仅挂在墙上给人欣赏,工作人员依然按照各自的习惯开展工作;制度完美有序,工作混乱无序。
iso9000是最典型的例子,中国目前通过iso9000的中型以上企业可能已经超过了总量的80,小企业也有大量的已过或正在通过,但这些企业里有多少能执行到80呢?在进行质量文件编写过程中,企业把内部60左右的流程、规定都重新审核了多遍,并据此制定了针对性的系统方案,为迎接外审,企业也不遗余力地展开培训和贯标,花了大量的精力,就为了那一纸证书?
而当绝大部分企业已获得iso9000证书时,证书本身也就像营业执照一样,仅仅是一张基本的文件,不再是品质的象征和竞争力的象征了。
竞争力体现在iso9000的执行情况,体现在企业流程、制度的合理性,和执行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治理就是细节和执行力,细节体现质量,执行力体现效率。
制度为什么不能得到很好地执行呢?
在《从基层员工需求看执行力改善实务》一文中,笔者曾经探讨过基层员工的需求成因,其他成因可以列举如下:
1、制度不合理(包括不公平、不流畅、太复杂、太难、漏洞多等)
2、固有文化与新制度差异很大(如宽松的习惯和过于严格的新制度,引起大范围抵触)
3、未培训就执行后的反复(被执行者说不知道,收回执行或减轻执行都会对后期工作埋下阴影)
4、缺少监督执行人(没人愿意做恶人,执行时一再迁就,制度逐渐弱化)
5、领导不执行(领导的例外原则和企业政治交易,抵消或抹杀制度)
首先必须具备小事处理能力,才能谈到以上几个方面问题的解决。
比如工卡的佩戴,除了操作工在工作时间外,进出厂、其他员工的上班时间,必须挂工卡,未挂者一律罚款10元/次,专人执行,检查人应该发现而未发现或未处理的,处检查人双倍罚金,首先讲明佩带工卡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强力推进,每周公布,形成执行习惯,也就会形成行为习惯;
再比如办公环境的维护,某企业曾制定一个规定,离座超过15分钟的,必须将椅子靠在桌子指定划线位置,否则,每次处罚10元,连续执行3个月,处罚了10多人次后,习惯产生了,连新人进来几天也受氛围影响,很快养成习惯。
一、制度不合理
制度不合理引起的抵触,进而产生的过于频繁的修改-执行-修改,使企业的制度逐渐失去权威性,员工的无所适从产生的困惑,会导致企业文化形成应付和无所谓的态度,一个好的制度应该在制定者离开组织后3到5年,还能健康地运行,后期的改变也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少量地调整,这需要对企业业务流程现状的深刻理解和对企业发展的前瞻性把握。
二、文化与新制度差异冲突大文秘114版权所有
流程是合理的,制度也是科学的,但不能适应企业或行业现状,行业有自身的业务组织和运营特点,行业的运营特点决定了企业对资源组织的方法和对资源治理的手段,如软件开发业与流水线生产制造也业就差别很大。
而企业固有的行事风格、价值观等对新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也起着范围介定的作用,新制度太过超越原有文化,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员工离职、企业权利斗争、消极怠工等,延伸到客户,空降兵将被逼宫、老板威信会降低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