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正文

卫生部门如何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48:20阅读:
字号:|
 最近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国人民翘首以盼,希望通过保先教育,给人民带来新的福音。特别在人民健康、机关作风、教育收费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的。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中所指出的那样: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把是否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然而本人感觉,基层在开展“保先”教育活动中,还是搞一刀切,只注重轰轰烈烈,而没有扎扎实实。在评价各行各业开展保先教育的效果中还是以写多少日记和心得、填写多少报表来评价。而不是以是否真正地站在人民的利益来看待我们的工作是真的为减轻人民的负担。同时监察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卫生部门,党委派的督察组,对医疗保健单位的工作情况不了解,一味强调按照党委的实施方案进行,根本没有触及卫生部门的实质性的问题,不但没有达到党中央的要求,反而干扰医疗保健单位的工作,造成群众的不满。
    医疗卫生单位的保先教育应该围绕医疗卫生单位目前存在的问题开展大讨论:
——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基本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上严重不足,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特别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不完善,疾病防治工作不扎实,一些重大传染病仍在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卫生事业发展不协调,卫生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绝大多数卫生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有些大医院还出现了盲目扩大规模、增加床位和购置高精尖设备,忽视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倾向。而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和社区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很差,城乡、区域之间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差距拉大,农民和城市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突出。
——卫生行政部门职能定位不准确,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够有力,在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严格行业监管、维护医疗秩序,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以及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
——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不够强,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和卫生行风建设抓得不够紧,药品购销和医疗服务中损害人民利益的不正之风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目前社会对卫生部门,可以说是爱恨交织,认为卫生部门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有说原来最圣洁的地方是医院,而现在她是最黑暗,最令人痛恨的地方。当然这并不是社会的主流意识,但也不是说都没有道理。这是因为卫生部门是一块技术较强的部门,医疗市场是买方市场,医疗价格无法实行听证定价,医生的诊疗行为,无法做到统一规范,缺乏部门监督,因此很难避免开药、做检查、收治住院病人都与医生个人和收入直接挂钩,有种种提成回扣可拿。例如:点名会诊费奖励35%,光子刀每次150元、支架置入每次300元、磁共振每单20元、住院证每单20元,临床科室的西药、成药开单提成,个人2%,科室4%;中草药提成,个人5%,科室5%或者科室按利润提成奖金、科主任按科收入提成岗位津贴;而卫生保健单位勿视母婴保健工作的特殊社会地位及其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放在可有可无、任其自流或者干脆取消的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向钱看,预防为主、以保健为中心的工作方针受到冲击和动摇,保健人员受排挤;盲目自我建设向综合医院发展,浪费资料,重经济效益,深入基层、面向群体、全面管理有所放松;工作任务不饱和,工作人浮于事,缺乏指导和监督,钻国家监督存在的弱点,挂羊头卖狗肉,把责任推给政府。
    1、首先卫生部门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毛泽东的《纪念白》、《为人民服务》,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领袖的著作;学习《母婴保健法》、《食品卫生法》、《妇幼卫生管理条例》以及党的卫生方针政策等,主要采取集中学习。
    2、抛开个人、单位利益,从单位的性质和党的卫生方针政策,展开大讨论,促进卫生机构的改革。
    3、卫生部门应该从上至下组织卫生部门“保先”教育督察组,督察组成员应该技术权威和精通管理的专家组成。督察组采取不定期的突击检查,管理人员检查学习理论情况,单位的发展方向是否符合党的卫生方针政策。专家组检查实际效果:有无开大处方,泛用药、泛检查、泛开手术。
    4、卫生部要制定:各级医疗保健单位规范管理:医院级别医疗准入标准、常见病的诊疗常规和推行实行病种收费,防疫妇幼单位人员编制科室设置和设备规范化管理。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