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正文

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心得体会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49:54阅读:
字号:|
我们党把党风问题提到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的高度,这是其他任何政党所没有的。也许有人会以此反问:这岂不是说明了共产党的党风问题非常严重吗?诚然,我们党的党风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还是将来,问题是不可避免要出现的,但是正因为我们敢于正视问题、敢于揭自己的短、敢于治疗疮疖,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的党仍然是人民的党、是一个先进的党。
    党的作风是指在党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在党的活动中的表现。说到党风,我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延安整风,然后会不胜唏嘘地感慨今非昔比、世风不再。其实,何必这么悲观呢?社会本来就是在变化的,而且总的说来是在进步的,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必然会出现与从前大不一样的情形,否则,生活就像copy一样,一点新鲜没有,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么,既然总要面对变化,不管变好还是变坏,我们与其惶惶等待或者愤懑怨责,倒不如主动出击、乐观对待,把坏事变好、把好事做得更好。
    坦诚地讲,如果不是这样的主题活动要求必须学这许多篇目,我肯定不会把学习读本和文件上要求的这些内容都学全,不管是因为懒惰还是因为不重视、或是因为不知道。但是学习真的是一件很有必要而且也是快乐的事情。尽管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我兴趣所在,也因为自身水平的原因不可能所有篇目都学得透彻,然而学习的过程中,总是能够引起对实际工作的联想,对不熟悉的工作的想象,对理论知识的温习,对文字的斟酌体会。有时候某些语言深得我心,或者让我豁然开朗,或者启发我举一反三,真是特别喜悦,甚至有一些成就感。
    我着重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引发了一点感想,把粗浅的认识总结归纳如下。
    一、谈学以致用
    感觉很多领导干部在学习上有一个误区:往往津津乐道于咬文嚼字,试图揣摩上级意图,非得在字里行间寻找言外之意,甚至“无中生有”“搬弄是非”,而不是真心实意地理解、领会。
    “向群众学习”常常挂在嘴边,但是恐怕很多人内心是瞧不起群众的,认为:群众若是真有智慧和见识,他又怎么会是群众而不是什么官什么家呢?
    在“用”上,似乎更片面强调“对自己有用”,但凡可以用来为自己说话、增色的就尽力卖弄文采、引用名人名言、政策方针,否则就避重就轻、轻描淡写。
    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确只能学当前需要的。所以我们更要珍惜这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学就学得专心、认真,以免虚度光阴。
    二、谈心系群众与真抓实干
    我相信绝大多数领导是想干大事、干好事、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但是局限于个人能力和客观形势,不得不有所选择,放弃更正确的,选择更需要的——形势所需要,而不一定是老百姓的需要、事业的需要。
    在我看来,县处级以上领导是宏观领导,而乡科级领导的作为是落实的关键,因为我们既直接指挥一线工作人员,也直接面对老百姓。和县处级以上领导相比,与老百姓接触得更多,是树立领导形象的前锋;最终决定工作成效的是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能否办好事情,又在于我们如何安排、指导和监督。
    我感觉我们的乡科级领导干部存在一些心理现象:要么太把自己当领导,摆官架子,不屑于与基层和群众打交道,不想亲历亲为;要么碍于同事情谊,凡事过得去就行,说重了怕挫伤积极性,说轻了无济于事,总之是懒得操心;要么看着看着就看惯了,也不觉得不好了。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病症:刚从成都回到县里,看到很多会议和活动总是那么拖拖拉拉,看到很多人开会时不关闭手机铃声、很不礼貌地大声接打电话、一会儿出去一会儿进来,很是看不惯。可是渐渐的,还没等我帮助身边的同事纠正过来,似乎就习以为常了。这也警醒我,此类事情不能麻木呢。
    三、谈艰苦奋斗
    晾衣服的时候不知为何就想起那个关于周总理在国外出访时每晚有个神秘的箱子送到使馆的故事。讲的是总理只有两件换洗衬衫,而且都是有补丁的,为了不让外国人看到以免有损国家形象,所以每晚由工作人员把衣服装在箱子里送到使馆请一位女同志洗净,第二天再送回住地。每次想起这个故事,总忍不住有一点辛酸,更忍不住肃然起敬和无限怀念,这种情感从未麻木过。而今,自不需要再如此,若真的如此反倒是做作了,我们并不倡导清教徒、苦行僧似的生活。只是走向极端的却也不在少数。
    常常讲《渔夫和金鱼》《神笔马良》的故事教育三岁的女儿。小小的孩子竟能很快理解,问我“我们家穷不穷?”,说“马良没钱买笔画画,我们拿一点钱给马良吧”,还给别人讲“老太婆太贪心了,要了一样还要一样”,我说要给她买双鞋子,她说“妈妈不要买,我的鞋子补好了还可以穿”。我既感到欣慰,也感到茫然:孩子的可塑性强,几个故事、几次训斥就能教会她勤俭。可是如何教育成年人艰苦奋斗呢?
    我们需要也应当享受合理的物质利益。不必在“合理”二字上咀嚼,我相信即便是一个略同文理、略知事理的人都懂得“合理”的分寸,何况应该是社会精英的领导干部呢?以家中用水为例:洗澡当以舒服为标准、洗衣洗菜定要干净,这是生活之必需,用不着惜水如金,但是要“拧紧水龙头”,即使一年也节约不了一方水,却必须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四、谈发扬民主
    聪明的人都会善于利用别人的头脑,于己于人于集体于事业皆有利。作为领导,充分发扬民主,自己会得到启发、得到尊重,部下感到被尊重、被信任而更加拥戴。形成结论、得出成果之后虽名为“集体智慧”,大功亦归于“领导有方”,兼得“民主”美名;若出问题,即使担负主要责任,也会被宽容为“集体决策失误”。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只不过人往往最相信自己,总会先入为主,所以很难更加客观、公正的听取他人意见,也会因个人好恶而对同事者有不同印象、不同取舍,谁也不能免俗,惟尽力兼听、摒弃私心为上了。
    五、谈秉公用权
    近日再读路遥的《人生》。男主人公高家林的叔父高玉智转业到地区当劳动局局长,属下拍马,将其侄招工并以工代干到县委当通讯员。高玉智刚到地方时即向其家人告知不能利用职权解决其侄的工作,事后电告县委书记一定要将高加林退回公社。这是70年代末的故事,如今读来仍受感动,钦佩且深信那时的领导无私、公正的居多。
    而今,耍弄权术似乎成为很多人赞赏、艳羡的事情,好像保持老实本分反倒显得无能、反倒被人窃笑。这是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得之有理,用之有量”,将“财”字改为“权”字,我觉得也很贴切。以其位谋其政,把“权”用在事业上,做一个爱事业而不是爱权位的人,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这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六、谈情趣健康
    如今社会生活如此丰富多彩,可是选择多了怎么反倒没有盎然的乐趣?总是记得小时候玩弹弓、弹珠子、看小人书的入迷,也常常听到长辈说起在没有电视甚至没有电灯的年代里,拉二胡、吹笛子、剪纸、编筐的自得其乐。领导干部的工作量大,但是工作内外其实也是与情趣相关的:服饰打扮、言谈举止、社交活动无不时时体现个人的审美、爱好、品位、志趣。做人、做事不仅要正派,也应当倡导健康、文明、多样的现代生活方式,而非苦行僧、清教徒,否则,事业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却还是那样古板、单调,又有什么意义呢?
    人生而自有其禀赋,即使后天并未得到足够发掘,但是成熟之后必然有自知: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总有倾向。可供参与的机会和平台亦很多。培养生活情趣,对于个人修养定然有益,并且一个有着健康情趣的领导对于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增进工作情谊有着非常重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