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抓帐篷随想心得
总书记抓帐篷随想心得
薛亚利
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安置受灾群众急需大批帐篷!这引起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高度关注。
5月22日上午,刚从灾区返回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继续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总书记,会议一结束,就立即赶赴浙江省湖州市,实地考察救灾帐篷生产情况。5月25日,又前往河北省廊坊市,实地考察救灾过渡板房生产情况。要求在一个月内向灾区提供90万顶帐篷,首次建造100万套过渡安置房。以确保受灾群众有遮风挡雨的临时住所。
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为解决灾区所需帐篷问题,三四天内,两次风尘仆仆深入企业一线,直接指挥组织生产,这在各国领导人中实属罕见。其务实作风、亲民情怀,着实令民众动容,令世界感叹!他使人们很自然联想起了井冈山上朱(源于公文有 约)总司令挑粮的扁担、大生产运动中毛主席开荒的身影、延安窑洞前周总理手摇的纺车……中国共产党建党80多年,为什么能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不断创新发展?中华民族从一个又一个灾难中为什么能勇敢挺起,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人们似乎进一步从总书记抓帐篷中找到了答案。
总书记抓帐篷最生动地体现了执政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关心群众、代表群众利益,绝不是空洞的口号。它要求执政党,在执政为民中时时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入手,多办实事好事。
总书记抓帐篷,最生动地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最充分地诠释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命权是最大的人权。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写下了中国人权的辉煌记录,也写下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崭新纪录。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先士卒,及时通畅的信息披露,有力高效的果决指挥,举国动员的生死营救,生命至上的国家信念,以人为本的制度创新……始终支撑着大地震中的大爱大智大勇,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生命至上,人民为先的政治伦理,彰显着一个执政党的成熟与坚定。这正如外电所评论的,中国领导人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出色表现,是外国领导人学不来的,也是无法学的。
总书记抓帐篷最真切地践行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汶川特大地震,这一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伤痛,但是也让中国在挫折中更加团结,在磨难中走向进步。30多个日日夜夜,许多意味深长的“第一次”令人感怀。
5月19日至21日,全国悼念日。五千年中国文明史,第一次,普通百姓可享国哀。新中国60年,第一次,国旗为自然灾害中罹难同胞而降。为争分夺秒抢救生命,作为受灾国的新中国,第一次,向国际救援队畅开大门,使爱,没有了疆界,超越了种族……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履行最庄严的承诺;一个把人的生命摆到最高位置的社会,刻下迈向现代文明的标记。当国旗缓缓垂下,人的尊严冉冉升起,一个国家的品格升到新的高度。当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为受灾群众有家可居,短短几天数次亲临一线,部署组织生产帐篷和过渡房,千万灾民的心里热潮奔涌,使弱者顿感有了靠山。
总书记抓帐篷最直接地促进了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实践。
老百姓说,和谐社会意味着幼有所护,老有所养,弱有所助,困有所帮,家庭和睦,生活和美,社会安定。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和谐社会更将其内涵上升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以人为本的时代旗帜下,这次抗震救灾主题只有一个:“第一位是救人!”“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军民鱼水情,民族一家亲,13亿人民血脉相通,同风共雨,书写着共和国浴火重生的希望,谱写着大灾难中特有的和谐之曲。而胡锦涛总书记心系灾区群众,亲自抓帐篷和过渡板房生产,更给这和谐之曲增添了感动人心的音符。
具体工作中,如何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促进和谐?胡锦涛总书记在抗震救灾中,以朴朴素素的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表率。我们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以此为鞭策和激励,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人民办更多更好的实事。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