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心得体会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49:57阅读:
字号:小|大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很高兴来到××这块美丽的土地,看到这么漂亮的城市,与这么多的同志交流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文化产业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如何正确认识当代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的概念,按照传统观念,文化是上层建筑,产业是经济基础,把文化与产业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混淆了我们通常理解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目前在国际上对文化产业这个词的由来有多种观点,而国内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通常做法是先定义。但是文化产业是引进的概念,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各不相同,虽然有一些相同的基础特征,但外在表述方式上不一样,特别是归入文化产业的产业门类各不相同。就国际经验而言,没有通常所说的文化产业,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分类。当前,最关键的是要认识当代文化产业的由来。认识了基本由来,就知道如何去思考什么是文化产业,就可以用分析、判断的方法来思考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要抛开不同的概念,抛开不同的行业分类,用正确的方法来分析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比如说,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下,要正确认识文化产业,关键是要掌握方法。研究文化产业的方法其实就是两句话:“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只有经过这两个过程,才最后产生了文化产业,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文化和经济,文化和市场,文化和产业的高度融合,才产生了文化产业这个概念。这就是我们认识文化产业的基本逻辑和基本思路。
第一,经济文化化。实际上就是指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和发展趋势。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就是从经济走向文化的过程。我们经常用一、二、三产业来区分我们目前的产业结构,每一年的国民经济统计报表,在宏观经济里面,我们都可看到一、二、三产的比例,它标识了发展阶段的基本指标。实际上从国际近20年的发展趋势看,产业不断升级、速度越来越快,成了明显的发展趋势,三次产业的划分已经远远不够,我已经把它定义到了第五产业,即我们通常理解的第三产业之后,出现了第四、第五产业。第一个发展阶段即农业发展阶段,在市场经济、工业革命发生以前,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学家认为,农业是直接依赖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行业,如农林水牧。在这个发展阶段上,绝大多数居民从事生产劳动,大多住在农村,城市化水平很低。第二个发展阶段即工业化发展阶段,我们把它叫做制造业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也是根据经济学家的分类,它不是直接对资源生产的过程,而是对资源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生产过程,这包括冶金、纺织、化工、机械、电力、建材、食品,属于制造业的范畴。第二产业是在工业革命以后逐渐形成的。工业革命造成的结果是主要的劳动力进入了工业生产部门,大部分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现在一般认为,我们国家整体上处于第二产业发展后期。我们的城市化率约为40,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按比重排序为二、三、一。第三个发展阶段是以服务业为基础的阶段。现在一般有几种分类方式,有的把商业、饮食业、城市公共管理、教育、旅游文化服务等归入第三产业,有的除了一、二产业之外都归入第三产业。应当说,第三产业跟制造业有着巨大的差别,产业中心或者主要生产部门是由有形产业的生产转向无形的服务业生产,这是第三产业的基本标志。第三产业进入了无形的服务业,国民经济主要来源是无形服务业,主要人口从事服务劳动,城市化水平相比工业化阶段进一步提升。我国处在第三产业发展比较迅速的阶段,但水平仍然较低。目前,全国第三产业发展比重约占gdp的34,这个水平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目前我国人均gdp约为1300美元,从经济学上分析,超过人均gdp1000美元的国家,三产比重应该大大超过34,也就是说,我们的三产比重太低。我国从“八五”开始,就提出了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目标并没有得到实现。第四个发展阶段是以知识型服务业为基础的阶段。20世纪70、80年代,在发达国家兴起了新技术革命,其中有一个最主要的发展领域被称作新兴信息服务业。随着新兴信息服务业的崛起及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第三产业(服务业)中,出现了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区分。人们发现,在第三产业中,脑力劳动的比重越来越大。到了90年代,知识经济成为特别引人注目的词汇,主要原因就是oecd(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由发达国家组成),连续发布了几个报告,在第一个报告里,提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的依据就是在oecd所属的24个发达国家中,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已占国民经济总量的70,在这些国家服务部门里,70已是脑力劳动,而且绝大多数从事信息服务业,oecd根据这样一个统计数字分析,提出发达国家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一大批研究人员提出了“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推进国家科技发展”的新战略构想。第五个阶段是以艺术、文化知识服务业为基础的阶段。即我们所说的文化产业。20世纪90年代,包括欧美发达国家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在知识性的服务业里面,服务于精神文化需求的部门发展得越来越快。一些社会学家、未来学家对这一发展阶段进行了新的定义,其中有一个丹麦的未来学家认为,人类在经历狩猎、农业、工业和信息社会后,将进入一个以关注梦想、历险、精神和情感生活为特征的梦幻社会;还有一种说法,知识经济后,人类社会就要进入体验经济。所谓知识经济,或者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并不是说,这个知识只是指向自然科学知识,实际上,知识经济范围很广,主要是指人文和文化知识。也就是说,文化成为了产业开发的资源,只有开发了文化资源,生产了文化产品,才能满足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和心理需求。未来社会将会越来越向满足心理需求发展,整个产业发展的最快步幅是在知识产业。以上五个发展阶段,是越来越走向文化。经济学家认为,经济越来越走向下游化,直接满足需求的产业门类越来越大,中间加工这块越来越小,且满足直接消费中文化因素越来越大。也就是说越是下游化,越是文化化。如现在服装没有品牌,餐饮没有主题,就吸引不了顾客,就没有市场。很多日常消费越来越具有文化消费的含义,甚至城郊的农业都已经走向了观光农业。从以上可以看出,经济越来越走向下游,越来越走向满足精神需求,这就是经济文化化。
第二,文化经济化。或者说从文化走向经济。我认为,文化的发展,同以上所讲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也有五个阶段。最近几年,这五个阶段发展趋势逐渐明朗。第一个发展阶段,即传统文化的发展阶段。这是与农业经济相适应的发展阶段,在市场经济前或进入工业化前,农业社会的文化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精英文化,只有很少的人在从事文化创作,消费文化产品;大众既不能参与创作,也不能参与消费文化产品,这是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因为绝大多数人住在农村,城市化水平非常低,创作精神文化产品和消费、欣赏、收藏精神文化产品的人群,只能局限在统治阶段、贵族和他们所供养的艺术家,所以说,前现代化、前工业化是个精英文化的时代。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商业化的发展阶段。工业文明造成大量的人口从农业转向工业,农民大量进入工厂,农业人口大量转变为城市人口,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旨在提高入城农民素质、满足工业发展需要的各类教育培训急剧增加。城市人口的集中和教育的普及,必然带来城市人口、受教育人口分享文化的需要。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受到教育后,具备了一定的精神文化消费能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场。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仍然很少的文化艺术生产和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形成落差,文化产品严重不足。在这个阶段,催生了大规模的文化市场,即在文化创作与消费之间出现了商业环节,出现一批文化商人,他们负责复制文化产品,并通过商业营销的模式送到广大消费者手中,现代印刷术也是这样产生出来的,现代化的报纸、期刊、图书都是在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是文化产业的发展阶段。这首先要谈到商业文化的特点:一是产生了大规模的商业化市场,有一批文化商人从事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易,使文化成为大众消费;第二是技术快速发展。以前文化传播主要靠传统印刷术,要达到产业化规模非常难,一本书要被50万人消费(阅读)已经很不容易了。但通过电子媒介就不同了,如最初兴起的广播业,一个国家只要建一个电台,就可以覆盖整个国家,受众只要购买了接收机,就可以进行精神文化消费。现代广播就是文化产业的第一种形态,随后产生的电影、电视,更容易被大规模的复制和传播,这就使文化真正具有了产业化的特征,美国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迅速发展的广播、电影业,正是在这个发展阶段出现的。在这一时期也就出现了对美国文化工业的批判。由于美国现代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一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对于资本主义最新发展态势进行了批判,这个学派即法兰克福学派,他们认为美国的文化产业,是统治工人阶级的新形式,统治阶级垄断传播器,传播虚假信息,让工人阶级满足现状。本来工人觉得受得剥削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结果电影一出现,工人们回家一看电影就放松了。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文化产业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进行统治的一种新形式。文化产业这个词最早就是这么来的。第四个发展阶段,是内容产业发展阶段。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不仅用文化产业定义,还用内容产业来定义这个发展阶段。内容即容器。为什么叫内容产业?我们知道,知识经济最基础的技术是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它改变了迄今为止的传媒的技术基础。数字技术最早是以计算机和网络出现的,后来发展到“三网合一”,“三网”即:互联网、广播网、通信网。我们所说的“三网合一”,其实就是用互联网统一广播和通信,互联网出现后已将数字技术变成了广播和通信统一的技术,从广播上讲,数字电视就是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广播上的运用;从通信上讲,我们安装了电话,就可以接驳电脑,可以上网。因此,可以这样说,现代技术的三大基础——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网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整体,欧洲人把这叫做传媒汇流,这是未来各个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我国在“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广“三网合一”。XX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经推出了数字电视5年计划,这是一个大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欧洲已经就在重点推广。“三网合一”的最终结果是以前制约广电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频段的稀缺”已成为历史。我们知道,广播电视是通过电波来传播,而电波所用的频段是稀缺的,世界各国都要控制通信和广电的发展,因为通信和广电所使用的频段必须由国家来控制和管理,不能随意让单位或个人使用频段,否则会导致频段冲突。而数字技术有压缩功能,在同样的频段上,可以至少增加10倍的传播内容,数字电视一旦全面铺开,我们至少可以同时看到500个台。也就是说,在相同的频段里面,可容纳的内容大大增加,结果是频段、频道过多,内容不够。由此,欧洲、日韩提出了目前关键是发展内容产业,只要有好的内容,就能站在产业发展的高端。我国目前也正在研究内容产业,我去年参加了中办、国办关于信息资源开发与研究的文件起草工作,起草工作小组对信息内容产业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信息内容产业涵盖了通信、网络等产业部门,且在信息产业中,70以上与文化有关。由此,国务院提出要大力发展内容产业,因为在全国推广数字电视需投资近万亿元人民币,如果不能提供好的内容,这一投资将成为巨大的风险。所以说内容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第五个阶段,即创意产业。现在的网络里面数字内容很多,但质量不高,有专家声称网络里90的资源是垃圾资源。XX年,我做过数字图书馆研究,曾看到美国总统信息顾问委员会给布什总统递交的一份新报告,其中谈到美国的信息产业发展到今天,几个关键问题还没有突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网络资源搜索器技术太差了,最好的搜索器只可以搜到16的内容,即便搜到,也大多无用,他们要求美国投入资源进行技术突破,因为只有真正实现技术突破,才能实现内容产业的大发展。欧洲提出要发展有意义的内容产业。如芬兰,由于他在信息技术上的突破,一直稳居世界各国竞争力排名的前三位,他也是欧洲第一个提出发展内容产业的国家。芬兰人在一份报告里谈到,芬兰只有300余万人,虽然说信息技术最发达,上网人数比例最多,但在网上只能看到以美国为主的英语国家的文化,芬兰文化几乎没有。而要提供芬兰的文化,只有用国家或产业发展的手段,有意识地制造、提供与芬兰文化相关的内容,否则,下一代芬兰人将不知道什么是芬兰文化,因为他看不到,这样就会发生技术进步、文化消失的怪现象。目前芬兰正在加紧整理历史文化资源,把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资料都变成数字信息资料输送到网络,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为芬兰人提供有意义的文化内容。到了90年代,英国人首先提出了“创意”产业,它的涵盖范围相比芬兰更为宽泛,因为芬兰人是从信息技术、芬兰文化的角度来提出的,而英国人则认为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并把它分为13类,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把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在一起。现在英联邦国家都在发展创意产业,并把设计业作为创意产业的最关键行业,他们认为,如果设计业做好了,那么文化产业的潜力就会扩展到所有产业中去,如可以将把建筑业纳入文化产业,因为建筑业除了设计外,其它都没有很多价值;可以把服装业纳入文化产业,因为服装业中品牌是其核心;把餐饮业纳入文化产业,如现在流行的“星巴克”咖啡厅就是一种饮食文化,它把餐饮业与文化产业融合了。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传统产业特别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只要发展到一定程度,都可能向文化产业延伸,否则就无法生存。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就形成了“创意产业”,实际就是文化产业普遍化,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印有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形象的产品销往全球。再比如日本有个卡通形象,叫kitty猫,通过授权生产15000种商品销往世界各地,每年可获得几十亿美元的收入。我们国家的动漫产业不发达,主要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另外还有个认识问题,不能总指望卡通片靠收视率赚钱,必须发展配套产业,当然我国这方面也有了进步,如国产卡通形象“蓝猫”授权了6000余种商品,在全国有XX多个专卖店。文化发展到这个阶段,就和我们所有的经济活动相关。就产生了一个链条,在前端有大量的、独特的文化资源,并以文字、图像或以民间风俗形式存在;在末端是所有日常消费品;中间是一个增值区。这个链条深入到所有资源开发领域,由此我们发现,那些最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是最有传播价值、最受关注的东西,最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就为文化资源丰富,但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
通过以上两个逻辑,我们发现,经济活动越来越向上走,越来越具有文化特征;而文化越来越向下走,越来越进入日常生活,其本身变成了经济活动,所有文化符号越来越有价值。通过“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文化与经济已经高度融合,绝大部分文化生产、消费已不是上层建筑的因素,而是一种经济本身的活动。所以传统的观念必须根据这一发展趋势进行转变。同时,我们还发现,不同的国家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就会有不同的发展需要,他们对文化产业的表述和行业分类各不相同,这一点是和发展水平及发展条件、要求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逻辑,比把机械的行业标准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工作指导更为有效。所以说,文化产业没有特别严格的行业门类划分,而是根据地方发展要求提出的新的发展思路。另外,我们刚才讲的是历史、时间的发展逻辑。实际上,发展是个不平衡的过程,就全球来讲,有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等划分方式;就全国来讲,也有东、中、西部之分。但所有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处在一个统一的市场环境中,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我们不能说,我们处在低的发展阶段,就不用去考虑别的问题,这就会带来很大风险。因为如果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的时候,仅局限于自己的发展阶段,而不兼顾更高发展阶段的需求,就会为未来发展留下隐患。严格来讲,处在统一的市场环境里面,会有一个分工布局,如果没有积极主动的态势,就会被动地接受别人的分工,从而失去今后的发展机会。如我国加入wto后,与发达国家处在了不对称竞争的态势。如在入世谈判的最后阶段,焦点问题就是文化分销领域,发达国家提出要我国开放文化分销领域,让他们的企业在我国建立电影、音像等文化产品的分销系统。这就是说,我们是用今天的产业来换取明天的产业,或者说我们是用夕阳产业来换朝阳产业。现在我们还很难超越这个发展阶段,但如果不进行战略谋划,我们就会彻底丧失发展的机遇。因为如果我们不加区分、无限制地让外国文化进入市场,那么我们的文化市场就会让外国占领,就会失去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所以国家明确要求在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也就是说,在继续加快第二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做好未来在文化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准备。从××来讲,我们处在中部欠发达地区,人均gdp仅为东部的十分之一,经济发展阶段处在第二产业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刚刚起步的阶段。但一定要知道,如果要获得文化产业发展的长期可能性,就必须看到产业升级、整合和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不至于关注今天的发展而失去了明天的机会。为此,在考虑文化产业发展时,既要立足当前发展阶段,又要着眼长远。
二、××市制定文化产业规划必须研究的四个问题
今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已经做了2-3个规划,在制定规划过程中,专家们发现,必须突破传统的思路,不能再按以前的线型模式(如上年增长9、下年增长10的规律性增长方式)做了,必须对发展定位问题深入研究,要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需求、模式进行新的分析,重新认识发展的阶段和起点。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认识我们目前的发展阶段,重新谋划我们的发展战略。
1、要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要结合“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两个逻辑来研究××在经济发展上处在什么阶段,在文化发展上处在什么阶段,在全国性的整体发展格局中处在什么地位。
2、要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了解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就可以知道我们所设定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否符合国家和所处区域发展的战略需要。制定规划必须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战略性短缺,XX年我国人均gdp为1000美元,同期文化消费为5600亿元,与国际上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文化消费平均值有将近5600亿元的差距。这个巨大的空间为文化产业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如果要对××市文化产业进行具体分析,我这里提供一个思路,按照刚才的逻辑来讲,实际上文化产业是满足两种需求,第一是满足生活需求,即我们通常所指的文化产业,为消费者提供电影、音像等文化产品服务;第二是满足生产需求,文化产业要服务于传统产业,要为传统产业提升附加值,如服装设计业要为服装业提高附加值,建筑设计业要为建筑业提高附加值。从生活需求来讲,文化产业就有很多发展机遇。就××而言,我们可以统计居民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应该消费多少、还有多少未消费,可以开发的消费需求是多少。还可以分析周边市场对我们的产品、服务和旅游资源的需求,分析全国市场对我们的需求。××成功举办过全国第五届农运会等大型国际国内赛事,这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因为举办赛事可以吸引全国观众来宜。另外从旅游角度讲,××有很多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禅宗文化资源可以满足全国甚至是全球佛教徒的消费需求,如韩日佛教徒对朝拜××禅宗祖庭有着强烈的愿望。这些消费市场是××发展文化产业满足生活需求应该考虑的事情。从满足生产消费需求来讲,我国有很多的资源,特别是云南自然、人文资源的多样性、奇特性、诡异性在全世界都有影响,可以在文化产业品牌运作上实现突破。打造品牌一可以整合资源,二具备传播性,品牌本身就是传播的载体。云南有很多是一个产品做成一个品牌,然后带动一批产品。如运作“云南印象”品牌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某房地产开发商投资4亿元做了一个永久性的“云南印象”演出场馆;后在周边开发了商贸中心,专门销售云南特色的工艺品,还做了一个“云南印象”商品楼群,这三个东西就构成了“云南印象”。然后再用“云南印象”这个品牌注册了服装等100余种商品,充分扩张了“云南印象”品牌中所包含的文化观念、文化价值,因为云南意味着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山水风光、异域风情,民族文化的单一性、独特性等多种含义,并易为人们所接受,品牌开发潜力巨大。这样一种开发思路,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有独一无二的禅宗文化,我们可以把它开发成一个品牌,然后扩大到一批产品,带动一批产业。我曾参与无锡市运作宗教品牌。无锡有个小灵山,与佛祖的灵山同字,无锡人就想做一个大佛,他们运作得很好,得到中国佛协原主席赵朴初的支持,朴老甚至把它作为一生中最后一件功德来做,全力以赴,曾亲自写了两封信给xx同志。灵山大佛很快建成后,无锡人将“灵山”品牌注册了100多种商品,并检索全国有无“灵山”牌商品,发现浙江有个“灵山”牌汽车后立即将其买断,目前已开发出烟、矿泉水等一系列产品。10年前,我们为无锡制定的发展目标为“10年实现10亿元产值,带动100亿元的产业,做活1000亿元的区域经济”,到去年,刚好实现10亿元产值,这其中门票占的份额很小,仅为30,最大一块为“灵山”牌香烟。我们××禅宗文化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打造成品牌。
3、要研究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和竞争环境。这主要是解决我们设计的战略目标是否具备可行性。要深入研究××周边的竞争环境和整个区域的布局形式,只有分析清楚了,我们制定的战略才具有可行性。如果根本不了解周边环境,做到中途,发现与周边重复了,这就不行。一定要研究××的文化资源禀赋与周边有何不同,周边发展战略目标是否与自己有重复。我认为,从传统制造业走向第三产业,区位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传统产业的区位优势集中表现在:交通发达、大量劳动力供给,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产出,如传统的钢铁厂要么在铁矿旁边,要么在煤矿旁边,要么在水源旁边。而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发生了变化,因为市场已经高度整体化,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发展减少了有形的、物质的材料的运输,很多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可以共享,直接导致区域优势评估指标发生变化。简单来说,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集中表现为:大城市及周边;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地域;历史文化悠久,能获得文化创作灵感的地方。从事文化创作的人员都希望住在生活舒适、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我们国家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为北京、上海、广州及云南丽江。××人口少,自然环境优美,既有明月山风光,又有厚重的禅宗文化,是一个非常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二产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原有特色没有被仓促的城市化进程所摧毁,可能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我96年到过山东泰安,泰安城中有条“奈河”,河旁有个小山叫“蒿里山”,是传说的中国人死后魂归之地,象征着冥界;城中还有岱庙,为现实世界的人们所朝拜,可谓集阴阳之事。而当地政府90年代就拆毁了岱庙前的一条古街,建成了现代化的街道;在奈河两岸建了狭窄的街道,把城市灵魂都丢弃了。后来又要毁掉“蒿里山”,建亚洲最大的地下商场,专家怒斥“不要挖了中国人祖坟”后才罢休。专家们建议泰安只有尽早恢复古建筑,才能扬优成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我们××要做深入调查,了解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不能为了追赶现代化,把自己最优秀、最值得开发的资源废坏了。云南丽江没有很多古老的东西,但他们有做地方特色的意识。当丽江发生地震时,当地政府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到处声称“地震把丽江震坏了,希望帮助丽江恢复”,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连联合国也开始关注起丽江,并授予了世界文化遗产。现在丽江把古老街道恢复了,每天还请一些纳西族老太太在街上跳传统舞,吸引了大量游客来丽江。丽江比××偏远,可是每天有几万人到丽江游玩,甚至很多游客留在丽江生活。在传统的工业化时期,被认为是根本没有发展机会的地方,可是到了后工业时代,却是最好的发展区域。所以在做区位研究的时候,一定要突破传统工业发展阶段的区位观念,不能用传统观念去评估发展的区位,即使我们现在还需要发展工业,也要避免破坏人文环境。同时,我们还可以大做“体育”产业这篇文章。
4、要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目前大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有美国模式、欧洲模式和东亚模式。美国模式是完全市场化、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大的文化产业集团都是在市场竞争、资本运作中成为国际巨头。美国的电子媒介等传统产业的发展与欧洲截然不同,欧洲是通过国家控制所有广播公司;而美国则是采取“政府监管”的方式发展,政府制定“行业标准”和服务标准,引导企业经营。欧洲是通过政府制定政策积极干预文化市场,美国是消极的、不一致的市场。就政府财政投入而言,欧洲很多国家财政下拨大量款项支持文化产业,而美国财政投入文化产业仅占其总投入的10。东亚特别是韩国,是政府强力主导的文化产业。从美国到欧洲再到东亚,是政府介入越来越积极、主动、强力的趋势。这是与历史、文化和体制环境相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政府强力主导型。其原因,第一源于历史,我国文化企业是从公共服务部门分离出来的,且仍处在分离的过程;第二源于现实,我国是个发展高度不平衡的国家,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一样。由于有这么多的差别,所以政府必须有着强力的主导作用。如在不发达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应更多地制定优惠政策。这种政府强力主导的模式有两个基本点,首先要有产业发展的主体——企业,然后是政府主导和干预。这就区别于政府直接主办。当前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政府过多干预;二是过于放手,文化产业成为弱质产业。在××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下,政府和市场如何结合,边界应划在哪,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认为政府应该只能做市场不能做或做不好的事,政府决定干预时,要特别考虑好干预的方式,关键是要在参照其他地方的发展思路及他们出台的政策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把地方性的操作层面做的做好。特别是要做到发展与创新同抓,政策创新首先是在基层,目前我国处在发展和转型阶段,政策创新和法律的制度创新都是在基层率先实行,希望××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可以这样说,如果把以上四项研究做好了,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就比较清晰了。
三、关于××发展大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路、战略突破口和实施步骤问题
1、关于战略思路。××已经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思路,这其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我们提出了大文化产业的概念。实际上文化产业是个普遍性的大产业,它不是与传统产业边界很清晰的产业,而是与传统产业互动、融合越来越紧密的产业,在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就是走向大文化产业,它与服装、餐饮、建筑业和传统的服务业结合,为他们增加了文化附加值和文化含量,使他们更具有文化竞争力。大文化产业是一篇可以做的文章。另外从××本身的条件来说,文化产业的分类不能象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一样,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几个边界清晰、运作有序、形态非常完整的产业,统计体系可以分开。而××产业融合度、关联度非常高。但是有一条,只要对经济和文化发展有促进,本身存在了关联度、融合度,就可以放在一起规划。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文化产业提得非常好、非常有意义。
2、关于战略突破口。在历史文化资源特别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门类不是特别全的地方,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选好战略突破口,避免平均用力,因为什么都做结果是什么都做不了。要选择一个产品、项目,集全市之力打造品牌,然后再延伸、扩大。如“云南印象”的推广就是由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亲自负责,出国、赴京宣传都是丹增书记亲自带队,可以说是集中全省之力打造品牌,8月份云南举办了文化产业论坛,专门讨论了云南模式,专家们认为:在当今世界,不被传播就没有生存价值,就没有市场。希望我们××在这方面下大力气,想方设法利用××的现有资源,运作出一个品牌,生产一批产品,带动一批产业。至于发展战略步骤,我认为××必须走:突破-扩张-全面发展的道路。
很高兴来到××这块美丽的土地,看到这么漂亮的城市,与这么多的同志交流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文化产业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如何正确认识当代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的概念,按照传统观念,文化是上层建筑,产业是经济基础,把文化与产业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混淆了我们通常理解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目前在国际上对文化产业这个词的由来有多种观点,而国内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通常做法是先定义。但是文化产业是引进的概念,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各不相同,虽然有一些相同的基础特征,但外在表述方式上不一样,特别是归入文化产业的产业门类各不相同。就国际经验而言,没有通常所说的文化产业,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分类。当前,最关键的是要认识当代文化产业的由来。认识了基本由来,就知道如何去思考什么是文化产业,就可以用分析、判断的方法来思考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要抛开不同的概念,抛开不同的行业分类,用正确的方法来分析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比如说,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下,要正确认识文化产业,关键是要掌握方法。研究文化产业的方法其实就是两句话:“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只有经过这两个过程,才最后产生了文化产业,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文化和经济,文化和市场,文化和产业的高度融合,才产生了文化产业这个概念。这就是我们认识文化产业的基本逻辑和基本思路。
第一,经济文化化。实际上就是指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和发展趋势。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就是从经济走向文化的过程。我们经常用一、二、三产业来区分我们目前的产业结构,每一年的国民经济统计报表,在宏观经济里面,我们都可看到一、二、三产的比例,它标识了发展阶段的基本指标。实际上从国际近20年的发展趋势看,产业不断升级、速度越来越快,成了明显的发展趋势,三次产业的划分已经远远不够,我已经把它定义到了第五产业,即我们通常理解的第三产业之后,出现了第四、第五产业。第一个发展阶段即农业发展阶段,在市场经济、工业革命发生以前,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学家认为,农业是直接依赖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行业,如农林水牧。在这个发展阶段上,绝大多数居民从事生产劳动,大多住在农村,城市化水平很低。第二个发展阶段即工业化发展阶段,我们把它叫做制造业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也是根据经济学家的分类,它不是直接对资源生产的过程,而是对资源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生产过程,这包括冶金、纺织、化工、机械、电力、建材、食品,属于制造业的范畴。第二产业是在工业革命以后逐渐形成的。工业革命造成的结果是主要的劳动力进入了工业生产部门,大部分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现在一般认为,我们国家整体上处于第二产业发展后期。我们的城市化率约为40,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按比重排序为二、三、一。第三个发展阶段是以服务业为基础的阶段。现在一般有几种分类方式,有的把商业、饮食业、城市公共管理、教育、旅游文化服务等归入第三产业,有的除了一、二产业之外都归入第三产业。应当说,第三产业跟制造业有着巨大的差别,产业中心或者主要生产部门是由有形产业的生产转向无形的服务业生产,这是第三产业的基本标志。第三产业进入了无形的服务业,国民经济主要来源是无形服务业,主要人口从事服务劳动,城市化水平相比工业化阶段进一步提升。我国处在第三产业发展比较迅速的阶段,但水平仍然较低。目前,全国第三产业发展比重约占gdp的34,这个水平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目前我国人均gdp约为1300美元,从经济学上分析,超过人均gdp1000美元的国家,三产比重应该大大超过34,也就是说,我们的三产比重太低。我国从“八五”开始,就提出了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目标并没有得到实现。第四个发展阶段是以知识型服务业为基础的阶段。20世纪70、80年代,在发达国家兴起了新技术革命,其中有一个最主要的发展领域被称作新兴信息服务业。随着新兴信息服务业的崛起及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第三产业(服务业)中,出现了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区分。人们发现,在第三产业中,脑力劳动的比重越来越大。到了90年代,知识经济成为特别引人注目的词汇,主要原因就是oecd(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由发达国家组成),连续发布了几个报告,在第一个报告里,提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的依据就是在oecd所属的24个发达国家中,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已占国民经济总量的70,在这些国家服务部门里,70已是脑力劳动,而且绝大多数从事信息服务业,oecd根据这样一个统计数字分析,提出发达国家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一大批研究人员提出了“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推进国家科技发展”的新战略构想。第五个阶段是以艺术、文化知识服务业为基础的阶段。即我们所说的文化产业。20世纪90年代,包括欧美发达国家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在知识性的服务业里面,服务于精神文化需求的部门发展得越来越快。一些社会学家、未来学家对这一发展阶段进行了新的定义,其中有一个丹麦的未来学家认为,人类在经历狩猎、农业、工业和信息社会后,将进入一个以关注梦想、历险、精神和情感生活为特征的梦幻社会;还有一种说法,知识经济后,人类社会就要进入体验经济。所谓知识经济,或者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并不是说,这个知识只是指向自然科学知识,实际上,知识经济范围很广,主要是指人文和文化知识。也就是说,文化成为了产业开发的资源,只有开发了文化资源,生产了文化产品,才能满足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和心理需求。未来社会将会越来越向满足心理需求发展,整个产业发展的最快步幅是在知识产业。以上五个发展阶段,是越来越走向文化。经济学家认为,经济越来越走向下游化,直接满足需求的产业门类越来越大,中间加工这块越来越小,且满足直接消费中文化因素越来越大。也就是说越是下游化,越是文化化。如现在服装没有品牌,餐饮没有主题,就吸引不了顾客,就没有市场。很多日常消费越来越具有文化消费的含义,甚至城郊的农业都已经走向了观光农业。从以上可以看出,经济越来越走向下游,越来越走向满足精神需求,这就是经济文化化。
第二,文化经济化。或者说从文化走向经济。我认为,文化的发展,同以上所讲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也有五个阶段。最近几年,这五个阶段发展趋势逐渐明朗。第一个发展阶段,即传统文化的发展阶段。这是与农业经济相适应的发展阶段,在市场经济前或进入工业化前,农业社会的文化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精英文化,只有很少的人在从事文化创作,消费文化产品;大众既不能参与创作,也不能参与消费文化产品,这是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因为绝大多数人住在农村,城市化水平非常低,创作精神文化产品和消费、欣赏、收藏精神文化产品的人群,只能局限在统治阶段、贵族和他们所供养的艺术家,所以说,前现代化、前工业化是个精英文化的时代。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商业化的发展阶段。工业文明造成大量的人口从农业转向工业,农民大量进入工厂,农业人口大量转变为城市人口,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旨在提高入城农民素质、满足工业发展需要的各类教育培训急剧增加。城市人口的集中和教育的普及,必然带来城市人口、受教育人口分享文化的需要。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受到教育后,具备了一定的精神文化消费能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场。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仍然很少的文化艺术生产和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形成落差,文化产品严重不足。在这个阶段,催生了大规模的文化市场,即在文化创作与消费之间出现了商业环节,出现一批文化商人,他们负责复制文化产品,并通过商业营销的模式送到广大消费者手中,现代印刷术也是这样产生出来的,现代化的报纸、期刊、图书都是在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是文化产业的发展阶段。这首先要谈到商业文化的特点:一是产生了大规模的商业化市场,有一批文化商人从事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易,使文化成为大众消费;第二是技术快速发展。以前文化传播主要靠传统印刷术,要达到产业化规模非常难,一本书要被50万人消费(阅读)已经很不容易了。但通过电子媒介就不同了,如最初兴起的广播业,一个国家只要建一个电台,就可以覆盖整个国家,受众只要购买了接收机,就可以进行精神文化消费。现代广播就是文化产业的第一种形态,随后产生的电影、电视,更容易被大规模的复制和传播,这就使文化真正具有了产业化的特征,美国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迅速发展的广播、电影业,正是在这个发展阶段出现的。在这一时期也就出现了对美国文化工业的批判。由于美国现代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一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对于资本主义最新发展态势进行了批判,这个学派即法兰克福学派,他们认为美国的文化产业,是统治工人阶级的新形式,统治阶级垄断传播器,传播虚假信息,让工人阶级满足现状。本来工人觉得受得剥削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结果电影一出现,工人们回家一看电影就放松了。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文化产业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进行统治的一种新形式。文化产业这个词最早就是这么来的。第四个发展阶段,是内容产业发展阶段。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不仅用文化产业定义,还用内容产业来定义这个发展阶段。内容即容器。为什么叫内容产业?我们知道,知识经济最基础的技术是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它改变了迄今为止的传媒的技术基础。数字技术最早是以计算机和网络出现的,后来发展到“三网合一”,“三网”即:互联网、广播网、通信网。我们所说的“三网合一”,其实就是用互联网统一广播和通信,互联网出现后已将数字技术变成了广播和通信统一的技术,从广播上讲,数字电视就是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广播上的运用;从通信上讲,我们安装了电话,就可以接驳电脑,可以上网。因此,可以这样说,现代技术的三大基础——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网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整体,欧洲人把这叫做传媒汇流,这是未来各个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我国在“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广“三网合一”。XX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经推出了数字电视5年计划,这是一个大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欧洲已经就在重点推广。“三网合一”的最终结果是以前制约广电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频段的稀缺”已成为历史。我们知道,广播电视是通过电波来传播,而电波所用的频段是稀缺的,世界各国都要控制通信和广电的发展,因为通信和广电所使用的频段必须由国家来控制和管理,不能随意让单位或个人使用频段,否则会导致频段冲突。而数字技术有压缩功能,在同样的频段上,可以至少增加10倍的传播内容,数字电视一旦全面铺开,我们至少可以同时看到500个台。也就是说,在相同的频段里面,可容纳的内容大大增加,结果是频段、频道过多,内容不够。由此,欧洲、日韩提出了目前关键是发展内容产业,只要有好的内容,就能站在产业发展的高端。我国目前也正在研究内容产业,我去年参加了中办、国办关于信息资源开发与研究的文件起草工作,起草工作小组对信息内容产业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信息内容产业涵盖了通信、网络等产业部门,且在信息产业中,70以上与文化有关。由此,国务院提出要大力发展内容产业,因为在全国推广数字电视需投资近万亿元人民币,如果不能提供好的内容,这一投资将成为巨大的风险。所以说内容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第五个阶段,即创意产业。现在的网络里面数字内容很多,但质量不高,有专家声称网络里90的资源是垃圾资源。XX年,我做过数字图书馆研究,曾看到美国总统信息顾问委员会给布什总统递交的一份新报告,其中谈到美国的信息产业发展到今天,几个关键问题还没有突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网络资源搜索器技术太差了,最好的搜索器只可以搜到16的内容,即便搜到,也大多无用,他们要求美国投入资源进行技术突破,因为只有真正实现技术突破,才能实现内容产业的大发展。欧洲提出要发展有意义的内容产业。如芬兰,由于他在信息技术上的突破,一直稳居世界各国竞争力排名的前三位,他也是欧洲第一个提出发展内容产业的国家。芬兰人在一份报告里谈到,芬兰只有300余万人,虽然说信息技术最发达,上网人数比例最多,但在网上只能看到以美国为主的英语国家的文化,芬兰文化几乎没有。而要提供芬兰的文化,只有用国家或产业发展的手段,有意识地制造、提供与芬兰文化相关的内容,否则,下一代芬兰人将不知道什么是芬兰文化,因为他看不到,这样就会发生技术进步、文化消失的怪现象。目前芬兰正在加紧整理历史文化资源,把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资料都变成数字信息资料输送到网络,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为芬兰人提供有意义的文化内容。到了90年代,英国人首先提出了“创意”产业,它的涵盖范围相比芬兰更为宽泛,因为芬兰人是从信息技术、芬兰文化的角度来提出的,而英国人则认为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并把它分为13类,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把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在一起。现在英联邦国家都在发展创意产业,并把设计业作为创意产业的最关键行业,他们认为,如果设计业做好了,那么文化产业的潜力就会扩展到所有产业中去,如可以将把建筑业纳入文化产业,因为建筑业除了设计外,其它都没有很多价值;可以把服装业纳入文化产业,因为服装业中品牌是其核心;把餐饮业纳入文化产业,如现在流行的“星巴克”咖啡厅就是一种饮食文化,它把餐饮业与文化产业融合了。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传统产业特别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只要发展到一定程度,都可能向文化产业延伸,否则就无法生存。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就形成了“创意产业”,实际就是文化产业普遍化,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印有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形象的产品销往全球。再比如日本有个卡通形象,叫kitty猫,通过授权生产15000种商品销往世界各地,每年可获得几十亿美元的收入。我们国家的动漫产业不发达,主要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另外还有个认识问题,不能总指望卡通片靠收视率赚钱,必须发展配套产业,当然我国这方面也有了进步,如国产卡通形象“蓝猫”授权了6000余种商品,在全国有XX多个专卖店。文化发展到这个阶段,就和我们所有的经济活动相关。就产生了一个链条,在前端有大量的、独特的文化资源,并以文字、图像或以民间风俗形式存在;在末端是所有日常消费品;中间是一个增值区。这个链条深入到所有资源开发领域,由此我们发现,那些最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是最有传播价值、最受关注的东西,最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就为文化资源丰富,但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
通过以上两个逻辑,我们发现,经济活动越来越向上走,越来越具有文化特征;而文化越来越向下走,越来越进入日常生活,其本身变成了经济活动,所有文化符号越来越有价值。通过“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文化与经济已经高度融合,绝大部分文化生产、消费已不是上层建筑的因素,而是一种经济本身的活动。所以传统的观念必须根据这一发展趋势进行转变。同时,我们还发现,不同的国家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就会有不同的发展需要,他们对文化产业的表述和行业分类各不相同,这一点是和发展水平及发展条件、要求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逻辑,比把机械的行业标准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工作指导更为有效。所以说,文化产业没有特别严格的行业门类划分,而是根据地方发展要求提出的新的发展思路。另外,我们刚才讲的是历史、时间的发展逻辑。实际上,发展是个不平衡的过程,就全球来讲,有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等划分方式;就全国来讲,也有东、中、西部之分。但所有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处在一个统一的市场环境中,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我们不能说,我们处在低的发展阶段,就不用去考虑别的问题,这就会带来很大风险。因为如果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的时候,仅局限于自己的发展阶段,而不兼顾更高发展阶段的需求,就会为未来发展留下隐患。严格来讲,处在统一的市场环境里面,会有一个分工布局,如果没有积极主动的态势,就会被动地接受别人的分工,从而失去今后的发展机会。如我国加入wto后,与发达国家处在了不对称竞争的态势。如在入世谈判的最后阶段,焦点问题就是文化分销领域,发达国家提出要我国开放文化分销领域,让他们的企业在我国建立电影、音像等文化产品的分销系统。这就是说,我们是用今天的产业来换取明天的产业,或者说我们是用夕阳产业来换朝阳产业。现在我们还很难超越这个发展阶段,但如果不进行战略谋划,我们就会彻底丧失发展的机遇。因为如果我们不加区分、无限制地让外国文化进入市场,那么我们的文化市场就会让外国占领,就会失去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所以国家明确要求在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也就是说,在继续加快第二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做好未来在文化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准备。从××来讲,我们处在中部欠发达地区,人均gdp仅为东部的十分之一,经济发展阶段处在第二产业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刚刚起步的阶段。但一定要知道,如果要获得文化产业发展的长期可能性,就必须看到产业升级、整合和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不至于关注今天的发展而失去了明天的机会。为此,在考虑文化产业发展时,既要立足当前发展阶段,又要着眼长远。
二、××市制定文化产业规划必须研究的四个问题
今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已经做了2-3个规划,在制定规划过程中,专家们发现,必须突破传统的思路,不能再按以前的线型模式(如上年增长9、下年增长10的规律性增长方式)做了,必须对发展定位问题深入研究,要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需求、模式进行新的分析,重新认识发展的阶段和起点。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认识我们目前的发展阶段,重新谋划我们的发展战略。
1、要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要结合“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两个逻辑来研究××在经济发展上处在什么阶段,在文化发展上处在什么阶段,在全国性的整体发展格局中处在什么地位。
2、要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了解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就可以知道我们所设定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否符合国家和所处区域发展的战略需要。制定规划必须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战略性短缺,XX年我国人均gdp为1000美元,同期文化消费为5600亿元,与国际上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文化消费平均值有将近5600亿元的差距。这个巨大的空间为文化产业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如果要对××市文化产业进行具体分析,我这里提供一个思路,按照刚才的逻辑来讲,实际上文化产业是满足两种需求,第一是满足生活需求,即我们通常所指的文化产业,为消费者提供电影、音像等文化产品服务;第二是满足生产需求,文化产业要服务于传统产业,要为传统产业提升附加值,如服装设计业要为服装业提高附加值,建筑设计业要为建筑业提高附加值。从生活需求来讲,文化产业就有很多发展机遇。就××而言,我们可以统计居民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应该消费多少、还有多少未消费,可以开发的消费需求是多少。还可以分析周边市场对我们的产品、服务和旅游资源的需求,分析全国市场对我们的需求。××成功举办过全国第五届农运会等大型国际国内赛事,这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因为举办赛事可以吸引全国观众来宜。另外从旅游角度讲,××有很多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禅宗文化资源可以满足全国甚至是全球佛教徒的消费需求,如韩日佛教徒对朝拜××禅宗祖庭有着强烈的愿望。这些消费市场是××发展文化产业满足生活需求应该考虑的事情。从满足生产消费需求来讲,我国有很多的资源,特别是云南自然、人文资源的多样性、奇特性、诡异性在全世界都有影响,可以在文化产业品牌运作上实现突破。打造品牌一可以整合资源,二具备传播性,品牌本身就是传播的载体。云南有很多是一个产品做成一个品牌,然后带动一批产品。如运作“云南印象”品牌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某房地产开发商投资4亿元做了一个永久性的“云南印象”演出场馆;后在周边开发了商贸中心,专门销售云南特色的工艺品,还做了一个“云南印象”商品楼群,这三个东西就构成了“云南印象”。然后再用“云南印象”这个品牌注册了服装等100余种商品,充分扩张了“云南印象”品牌中所包含的文化观念、文化价值,因为云南意味着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山水风光、异域风情,民族文化的单一性、独特性等多种含义,并易为人们所接受,品牌开发潜力巨大。这样一种开发思路,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有独一无二的禅宗文化,我们可以把它开发成一个品牌,然后扩大到一批产品,带动一批产业。我曾参与无锡市运作宗教品牌。无锡有个小灵山,与佛祖的灵山同字,无锡人就想做一个大佛,他们运作得很好,得到中国佛协原主席赵朴初的支持,朴老甚至把它作为一生中最后一件功德来做,全力以赴,曾亲自写了两封信给xx同志。灵山大佛很快建成后,无锡人将“灵山”品牌注册了100多种商品,并检索全国有无“灵山”牌商品,发现浙江有个“灵山”牌汽车后立即将其买断,目前已开发出烟、矿泉水等一系列产品。10年前,我们为无锡制定的发展目标为“10年实现10亿元产值,带动100亿元的产业,做活1000亿元的区域经济”,到去年,刚好实现10亿元产值,这其中门票占的份额很小,仅为30,最大一块为“灵山”牌香烟。我们××禅宗文化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打造成品牌。
3、要研究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和竞争环境。这主要是解决我们设计的战略目标是否具备可行性。要深入研究××周边的竞争环境和整个区域的布局形式,只有分析清楚了,我们制定的战略才具有可行性。如果根本不了解周边环境,做到中途,发现与周边重复了,这就不行。一定要研究××的文化资源禀赋与周边有何不同,周边发展战略目标是否与自己有重复。我认为,从传统制造业走向第三产业,区位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传统产业的区位优势集中表现在:交通发达、大量劳动力供给,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产出,如传统的钢铁厂要么在铁矿旁边,要么在煤矿旁边,要么在水源旁边。而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发生了变化,因为市场已经高度整体化,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发展减少了有形的、物质的材料的运输,很多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可以共享,直接导致区域优势评估指标发生变化。简单来说,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集中表现为:大城市及周边;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地域;历史文化悠久,能获得文化创作灵感的地方。从事文化创作的人员都希望住在生活舒适、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我们国家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为北京、上海、广州及云南丽江。××人口少,自然环境优美,既有明月山风光,又有厚重的禅宗文化,是一个非常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二产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原有特色没有被仓促的城市化进程所摧毁,可能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我96年到过山东泰安,泰安城中有条“奈河”,河旁有个小山叫“蒿里山”,是传说的中国人死后魂归之地,象征着冥界;城中还有岱庙,为现实世界的人们所朝拜,可谓集阴阳之事。而当地政府90年代就拆毁了岱庙前的一条古街,建成了现代化的街道;在奈河两岸建了狭窄的街道,把城市灵魂都丢弃了。后来又要毁掉“蒿里山”,建亚洲最大的地下商场,专家怒斥“不要挖了中国人祖坟”后才罢休。专家们建议泰安只有尽早恢复古建筑,才能扬优成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我们××要做深入调查,了解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不能为了追赶现代化,把自己最优秀、最值得开发的资源废坏了。云南丽江没有很多古老的东西,但他们有做地方特色的意识。当丽江发生地震时,当地政府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到处声称“地震把丽江震坏了,希望帮助丽江恢复”,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连联合国也开始关注起丽江,并授予了世界文化遗产。现在丽江把古老街道恢复了,每天还请一些纳西族老太太在街上跳传统舞,吸引了大量游客来丽江。丽江比××偏远,可是每天有几万人到丽江游玩,甚至很多游客留在丽江生活。在传统的工业化时期,被认为是根本没有发展机会的地方,可是到了后工业时代,却是最好的发展区域。所以在做区位研究的时候,一定要突破传统工业发展阶段的区位观念,不能用传统观念去评估发展的区位,即使我们现在还需要发展工业,也要避免破坏人文环境。同时,我们还可以大做“体育”产业这篇文章。
4、要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目前大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有美国模式、欧洲模式和东亚模式。美国模式是完全市场化、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大的文化产业集团都是在市场竞争、资本运作中成为国际巨头。美国的电子媒介等传统产业的发展与欧洲截然不同,欧洲是通过国家控制所有广播公司;而美国则是采取“政府监管”的方式发展,政府制定“行业标准”和服务标准,引导企业经营。欧洲是通过政府制定政策积极干预文化市场,美国是消极的、不一致的市场。就政府财政投入而言,欧洲很多国家财政下拨大量款项支持文化产业,而美国财政投入文化产业仅占其总投入的10。东亚特别是韩国,是政府强力主导的文化产业。从美国到欧洲再到东亚,是政府介入越来越积极、主动、强力的趋势。这是与历史、文化和体制环境相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政府强力主导型。其原因,第一源于历史,我国文化企业是从公共服务部门分离出来的,且仍处在分离的过程;第二源于现实,我国是个发展高度不平衡的国家,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一样。由于有这么多的差别,所以政府必须有着强力的主导作用。如在不发达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应更多地制定优惠政策。这种政府强力主导的模式有两个基本点,首先要有产业发展的主体——企业,然后是政府主导和干预。这就区别于政府直接主办。当前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政府过多干预;二是过于放手,文化产业成为弱质产业。在××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下,政府和市场如何结合,边界应划在哪,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认为政府应该只能做市场不能做或做不好的事,政府决定干预时,要特别考虑好干预的方式,关键是要在参照其他地方的发展思路及他们出台的政策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把地方性的操作层面做的做好。特别是要做到发展与创新同抓,政策创新首先是在基层,目前我国处在发展和转型阶段,政策创新和法律的制度创新都是在基层率先实行,希望××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可以这样说,如果把以上四项研究做好了,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就比较清晰了。
三、关于××发展大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路、战略突破口和实施步骤问题
1、关于战略思路。××已经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思路,这其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我们提出了大文化产业的概念。实际上文化产业是个普遍性的大产业,它不是与传统产业边界很清晰的产业,而是与传统产业互动、融合越来越紧密的产业,在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就是走向大文化产业,它与服装、餐饮、建筑业和传统的服务业结合,为他们增加了文化附加值和文化含量,使他们更具有文化竞争力。大文化产业是一篇可以做的文章。另外从××本身的条件来说,文化产业的分类不能象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一样,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几个边界清晰、运作有序、形态非常完整的产业,统计体系可以分开。而××产业融合度、关联度非常高。但是有一条,只要对经济和文化发展有促进,本身存在了关联度、融合度,就可以放在一起规划。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文化产业提得非常好、非常有意义。
2、关于战略突破口。在历史文化资源特别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门类不是特别全的地方,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选好战略突破口,避免平均用力,因为什么都做结果是什么都做不了。要选择一个产品、项目,集全市之力打造品牌,然后再延伸、扩大。如“云南印象”的推广就是由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亲自负责,出国、赴京宣传都是丹增书记亲自带队,可以说是集中全省之力打造品牌,8月份云南举办了文化产业论坛,专门讨论了云南模式,专家们认为:在当今世界,不被传播就没有生存价值,就没有市场。希望我们××在这方面下大力气,想方设法利用××的现有资源,运作出一个品牌,生产一批产品,带动一批产业。至于发展战略步骤,我认为××必须走:突破-扩张-全面发展的道路。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