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泄龙游
我山我水我诗行。正如这一切冒冒然而来的幽静,闭入心悬的自由与潇洒,映衬了最美的水纹,只是一叮点的声响也逃不过山那边的回音壁。原是心底的那种甜蜜被唾液的纷泌所打扰,留下一丝安宁去抚摸湖面荡漾着碧绿的水波。一份渊源在山脚下岩石的立柱展开,它不是带有宣泄的攻击,而是水花触碰了一下的凉爽与快意。
千万年的冰霜覆盖不了历史长河的悠久。正如每一个都有可能改变历史的人,从婴孩的行走到年迈的蠕动,不只是大河里的一滴水,流淌在祖国的边疆,奔放的豪爽意志打动了上苍,于是“中国”这个名字出现在了史册之上。和其他朝代一样,吴、越两国的命运也躲不开主宰它的人,百姓的福是君王的福,战争的力量改写了“执牛耳”的神圣,把一个属于天下的命运交给了一个拥有大志去承担的人选。两次先后“执牛耳”的君主,吴越两种崛起的巨石,在不经意的交汇间,因一次控制与争夺的恩怨,平定祸起的不幸,又有哪位后人敢直视、吞并被包围的一切。
水泄之中,鱼儿窜游,平淡了一种安详,带给人们祝愿。我们的小舟并未随波逐流,也曾感觉到“天涯,不远了”……
一
诸暨的动人在于它孕育了西施为国为民的壮举,一介女流在封建社会中拥有的开拓性思想是千千万万年以来中国土地上的几人。同样,这样一个故乡给我们带来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告诫了所有人:国家的利益胜过一切。而当我路过、怀旧过、感动过,一种无奈于江山的情节传达了故事本身的印象。所有的人们穿梭在大街上,自行车的上班一族,学生徒步,很难在入镇的时候看到大量的汽车。我想这大概就是人文气息,一个只属于古镇的平凡与安静。没有几个公交车站,一切都不是大城市的紧张气氛,算不上消息“小资”,一会可以它的那种情怀里面去。
越国的疆土包容了诸暨这个地方,除此之外让人联想翩翩的人物当然要数范蠡一个。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吴越统一。他一心只为自己的君王出谋划策,落难下场的勾践作谋臣。“士为知己者死”一个从小未能领悟的概念又一次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天底下的有能人聚集在一位君王的身边,这是互相辅助的力量。若只是不用挑选就可以得来的天下安定,又有谁可曾铭记那些死士们?谋士与死士一样是“忠”,又有几人能做到不畏大风浪,贞忠地守在那位“知己”身边?多少个世纪以后,流芳世世代代的将领与谋臣又有几人?可是这番磨难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与精神品质,打败了无形的对手,也大赢了自己。容我在这里题外地问一句:若有“变节者”,那这种行为一定是不可取的?但是他同时为国家、建设、民族放弃了很多或是做出了贡献,难道就是被唾骂的对象?
一种民族的耻辱转移到几千年前是一件大事。越国的这种不算大的国家,在争霸期间不光失去了领土还失去了民族尊严,作为越王的勾践对此的愤怒超越任何人。当然,他自己也要付上一定的责任——起兵攻打吴国的举措。若非这样的过失,要攻下整个越国谈何容易?然后被贬奴的他做了夫差的马夫受到了奇耻大辱,可想而知又让自己的女人失去了贞洁,最后咀嚼了夫差的粪便,才得以回国。百姓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一位君主也重获了民心。对,最可贵的就是民心,可他却凭借自身的实力夺回了一个本属于自己的国土。接下来的战役是复仇,勾践因为了这份仇恨每日“卧薪尝胆”,可是让一个“仇”字埋没了本性,能算得上是英明吗?复国之路必须战胜强大的吴国,所有的后人都相信他有这个能力,最重要的是他拥有两员大将——范蠡和文种,且一位在吴国陪在他自己身边,另一位在越国主持大局。
在这一过程中有一惊心动魄的事件要数拆越王庙的木桩。在那个时代封建思想吞并所有人的那一刻,大家都对祖宗的遗物不可动摇的心态。木桩就好比民心与天下之魄力,若除去则是让勾践既保住了性命又让夫差多了一份信任,可怜那百姓对国家的美好寄托终将破灭。这还多亏范蠡的劝导,让勾践从“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上明白什么是可以丢弃的而什么是不可以丢弃的。
一个强国在春秋时期是需要有兵力、粮草、经济的三合一模式。在兵力强国的南蛮国度——吴国,缺少的是文化。但以它的兵力优势统一了越国,一跃成为中原各国的发展障碍。夫差在发展方面没有远见,只一味劳命伤财地做了一些无谓的选择,筑台瞭望中原和为西施建造宫殿,这两项是失策。第二,与伍子胥的相处不当,不能忍受、气度不够。也不妨有一些正确的命令,锻炼太子友去越国当监国,随后命武封在太子友身边。外交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对自己的岳丈大人(齐国国君)态度不良,还不肯虚心听教。
二
每一个朝代的背后都隐藏了一些人们心灵深处仰慕的爱情故事。铁血柔情,感慨万千,虽不如战场的英勇与气概,却描绘了一了种心理上的平衡——两种不同的角色。“西施豆腐”这个被后世的人烧出的美味足够表明了她在我们内心的位置。还有“东施效颦”,可想而知那一举一动都被人们观察入微。等到了越国复国之后,范蠡和西施隐居太湖一带,逍遥自在的隐士生。为了这活段感情,他们作为功臣却身退,这也是他俩都明白的一个道理──勾践可患难而不可共享福贵!活在残忍的事实里面,离开总比功力心更强的文种而言是一种幸运。政治就是如此残酷江山的攻克靠的是武力,守住江山靠的也是武力。前者用武力对准敌人,后者用武力对准自己。而范蠡的才能是以一通百的,不仅在武学上拥有造诣,退引后在经商方面也颇有成就。悲剧的结尾也让其它人看到了一段云游四海的美满感情,总算没有让自己的心凉了下去。
历史的开始注定了太多的沧桑,我们一同游览的片断只是错觉,真实的东西往往是被我们发现和记载的。我不赞成的是一个心境不明朗一味贪欲不能摆脱的君主,对于夫差被天下和美人诱惑──这只是征服越国开端的表现。而勾践的血性和夫差相比则是不相上下的。夫差的野性是明手段的体现,比方猎鹿大会的表演;勾践却是被“仇”与“怨”的结合,不容眼中的一粒沙子,将自己的夫人合仪、共患难的文种及知道他在吴国为奴的大一一杀尽,这种阴狠是被权力左右而不能自拔的表现。我认为男子汉是需要血性的,但绝不是以上两种方式,他们的血气方刚是在权力与武装的变动之下体现出来的。杀性到了最后来证明的人性是什么呢?在权力统治下一个人或是一群人的生死已无关重要,甚至是手足、朋友、侍下……夫差的骄傲自大是人尽皆之的,只有这样才能将贪功好赏的小人物留在身边,不过我相信盲目的作为只是一时的蒙蔽。相反勾践对有能之士的运用实为难得。
三
过了一泄、二泄,突然觉得水天一色的连接也是一种自然,不过现在游赏正是夏季,二泄的干涸成了一种遗憾,这大抵就是社会。树枝与树根互相缠绕着,有一缕纠缠不清的根源,它们攀爬在石缝间,努力求生。或许是生命力太过顽强,石头也惊不住这股能量。叶片已然退落,也剩这根部地活活挣扎,老了的树杈一直追逐着风向摆动。给一个盼头,等天气离开酷暑,说不定还有新的迹象。
幽静是树木带来的它们密密麻麻一大片,用绿色遮盖了自我的用途。给人们欣赏的外表透露着几分安祥,只是静静伫立在山的一旁,等待观赏的人们,一边乘凉一边步行。虽然我说不清那么多品种的树木,但也知那股透着的蛮劲让整片树荫活了起来,瞬间分不清东南西北。脚下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五泄的小路弯曲不断,让人看不见尽头。我们的步行速度很慢,也算是享受到了一份恬静。美妙动听的鸟鸣声在山间来回穿越,天的蓝被覆盖卻也多了一处相守。正是这相知的树丛带着愉悦的心情让平凡的活力再现。
从小路穿梭之后,面前正是一座规模不怎样的寺庙。黃色的墙面和红色的立柱,看上去运年份并不遥远。来往的游客并未带上香和布袋,只有一些观赏的人群。大家都是“过客”,一个迷失方向感的人,无论走到哪里带着庄重跨入正殿,佛缘不再是心底里的一滴泪水,被尘世的阴霾封闭在了一个地点,只有烧头香的时候寄寓了来年的希望而其余时候都是遗忘。“佛在我心”这一句话只配一些德道高僧,而我看见念经的小和尚又是为名、为利、还是为佛呢?
五泄的风光竟在第五泄。大水潭一眼就能看清底下的青石。冰冷的水沁入人心,水花溅起。瀑布从上奔流下来,高度和深度占据了它的全部。如银珠从天上洒落人间的景象还伴着几分清脆的响声。人们卷起裤角,走入水潭,那石块很滑让人移动的步子很慢。我不敢下水,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透彻的水让人看不到人心。灵魂需要一种释放,来到大自然正是一次潇洒,放开自己,流走的天也还会再度重现。一根竹竿很长、很细,前面放了一个网,让鱼儿摸不着边际,跳跃的水流卷着网儿游啊游。我等待的小石路就在眼前一步一跨地通到对岸。一层层的石阶很高、很长,竹竿为扶手,人们都向往山底的亭子。拍了几张照片,所有的景色都注入了相机里面,也终成为离去的线索,便知道了“到此一游”。
归途的我带着历史的画卷,彩云夕照,只等燕归来。不再忧愁地消磨时间那一次醉了,醉倒在了天空和大地的羽翼之下……我若能拿到一把越王剑,一把比例匀称、天工之作的宝物,劈向五泄,将水泄分为两边,一边是水一边是土,淹没了万年的虹流。如今天下大定,勇士倍出,何需一把剑,只需一种相辅相陈的霸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