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散文 -> 经典散文 -> 正文

浮光掠影走蓝田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9 11:52:31阅读:
字号:|

但凡古老的东西,我一直怀着沧桑的心情对它。光阴似剪刀,剪去万物风华,只留下残破碎片,甚至连碎片也消失殆尽。听说一个古老的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阳春三月的一个周末,许多朋友相约专程前往,走进了这个古村,去探访这个古老村落,也为走进山野丛林去踏春。一个古老的村落,它会呈现怎样的风貌给我?应该是历经岁月犹存的古韵吧,可是面对着古老,我总是难逃对岁月流逝的喟叹。这实在是一种太浮浅的感受,而且似乎更是一种不良情结。残余的病痛未愈,虽然对于行程无碍,但依然感觉隐隐的不适。在医院的中药薰蒸床上躺着时,呆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总有浮生若梦的感觉。这次出行,我是欣喜而快乐的,因为有相知的朋友同行,而且春天已经来了,应该到户外去走走了。
古村杉洋,离古田县城有三个小时的路程。是笔会,所以每人都必须完成一篇笔会文字。想我学识粗浅,文笔笨拙并不能为这有着荣耀历史的古村落增辉,不如用一颗朴素的心静静地倾听,获取最平凡的感知。我只想放松身心,任自己随意漫游,从这里浮光掠影地走过,人生不需要太多的约束,到此,许只是为了一种际会,也未尝不是一种难忘的经历。想人生之中能有几个专程前往的地方呢,而且是这样一个富有特色的地方,而且是两地朋友相约汇合于这个古村落,许多朋友都是初识,这是多么美的相遇。用佛家的语言,这称为“一生一会”。这样的会面,一生之中只会有一次而永不可能重复了。以后,大家从初识变成朋友,就是再次相约再去同一个地方,也不可能重复一样的心情了。人与人之间如此,人与村庄,也是亦然。又想人世间有太多的欲望拼杀,而我们单纯地为了一处的景致而来,为了相同的爱好而来,不论资历,皆成朋友,这又是多么惬意的事。再想,自己其实成为了这两地文友相聚的因缘,看着大家一见如故,一路上谈笑风生,也有了更多的喜悦。
杉洋,我其实来过多次,每次都是匆匆,只有这次是专程而来。杉洋,古称蓝田,确实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古老村落,历代出过许多达官贤人,也是著名书画家李若初的家乡。朱熹曾两度到此讲学,朱熹讲学之处,名曰“蓝田书院”。据闻,这里的后代子民学习朱子理学,家家尊儒重教,世代书香鼎盛。现代的杉洋是一个新兴小镇,它宗祠、古宅和古迹众多,文化源远流长,已有学者写下两部专著,更有历代先人留下了无数诗文。
杉洋不仅有着古老的文明,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蓝田有八景,“狮岩积雪”、“凤林栖霞”这些光听名字就让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要等适宜的季候有着充裕的时间方可领略。此时正是春天,一到杉洋,我们就先奔白溪草场寻春去了。放牧羊群的万亩草场和漫山遍野的红杜鹃,尽释了山野的辽阔和春天的灿熳。
听说这里在远古时代曾是海洋边缘,经剧烈的地壳运动,海洋消失形成了两万多亩的草场,就是面前这一片风景。草场并不平坦,微微起伏的山峦连成了温和的曲线。踏过草地,沿山间小路到达另一座山,是一座象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风化群石山。有人惊称听到了“远古的风涛”,要细听方可闻。确实,当所有的人都安静下来时,我们都听到了风盘旋的声音,仿佛来自远古。好古的朋友,又捡了石头当化石,我也捡了一块。或许真是化石,这纹理确实与树皮无异,层次分明,重重叠叠,看似年轮,让人惊异。时光制造的变异让人惊奇,而其以如一的姿态面对旷远的时空却不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我们总是被平凡的悲喜牵动,如果没有这些,也许我们也可以修成佛,或成为稀世的奇珍。但若没有这些小小的欢喜悲哀,我们用什么来填满这短短数十载的时光记忆呢。累了,随意地坐在那条古驿道上,随意地说些什么。这样空旷的四野,只有我们一群人。我感觉,这里的一切,都寂寞了很久很久;这里的一切,也都习惯了寂寞。也许是因为宁静,方可致远,因为它们必须留在这里。而跃动的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去,欢欢喜喜地回去,回到有着人烟的地方,找到自己的居所与同类,继续自己的悲欢离合。
一天的春光明媚,傍晚时分却下了不小的雨。放眼望去,山色苍茫。沿着另一条石阶路走下,我们回到了狮岩山上的休闲农庄。庄主端上自酿的米酒,备了一桌山间自产全天然的绿色菜肴。雨未停,风带着未散尽的春寒,吹动了窗帘,窗内灯火通明,人们围坐长谈,直至深夜依然意犹未尽。山谷的夜特别漆黑,雨声阵阵,仿佛是时间更漏里的流沙,细数着光阴,缓缓地流过去。
第二天清晨,阳光早早来到窗前,鸟儿放歌,又是一个晴朗的艳阳天。走时大家都十分留恋,这里洁净无染,不似凡尘拥挤嘈杂,我们不能长住,只能拥有这浮生半日的享受。一群人下山而来,漫步于杉洋古韵悠长的街坊巷道,宗祠古宅。我跟随着队伍慢慢行走,感觉在时空之间穿梭,在古典与现代之间飘移。
古巷深深,古朴而悠长,抬头能见和小巷一样狭长的一片天空。古巷用大大小小的卵石铺成,石头有着一不样的颜色,远远看去,象一条五彩的路。这五彩的路上,有着一小丛一小丛的绿,是新鲜的草儿从石缝的泥土中长出,象古老长卷上缀满的新诗。走进只有四尺见宽的古巷,瞬间感觉了空间的狭小,时间也被拉得又细又长。若有出阁姑娘的花轿抬来,想我们可能都要侧身让行。古巷沿路是有着高高的垒石墙裙的清朝民居,石上长满了新苔旧藓。民居有着圆形的石拱门,一扇门打开,就是一户燕雀安巢的人家。走进去,有儿童在背诵唐诗,年轻的母亲放下手中的活,为我们沏上了新茶。
这里依然住着村民,但古宅确实已经老了。旧时新漆已经模糊,门扉也已有残破,处处写满时光履痕。木门上雕着“喜鹊腊梅”依然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它的光芒将我眼里看到的沧桑都褪尽了。据说这里的古宅民居,旧时都是家境殷实的大户,有一户称“百二间”,房间有百二十间之多。每一座古宅都有着不同的名字,“积庆堂”、“敦仁堂”、“成德堂”、“燕翠堂”等。在这褪色的漆痕下,都是上好的原木。能工巧匠精心的雕琢,才有这精美的镂刻木雕。房子完工时,应该有村民族人来庆贺主人诺大家业的建成。许还办过隆重的酒宴,在正厅,东厢房还有西厢房。到现在,所有的声音都已沉寂,轩窗晓梦安放了孩童的清梦;所有的东西都已褪色,只有今年新帖的春联,还有着喜庆的红。百年时光,有多少故事可以记载。古宅若是喜书的文人,写下的书简已是厚厚一叠。现在仍有安居的人们,继续着古宅的历史。我们只是路过的旅人,古宅只须用一笔轻轻带过。

古宅沧桑尚可不叙,因为时过境迁、新旧承替,世事大凡如此。最让人惊讶的,是现代著名书画大师李若初其杰出的才华与其匪夷所思的辞世。当年大师写字作画的“学稼楼”如今已经破旧不堪,上讲台讲授书画精髓和汉语文学精华,不为权贵作书画,却为贫民写扁担,被誉为“闽省书法三绝”的书画大师,在其年老回乡时,就在这座“学稼楼”内被其亲侄所害。原因仅仅是大师发现了侄子在楼中偷钱而被侄子惨害!“学稼楼”让无数的书墨流芳,却成为大师的殉身之地,大师爱国爱乡,书墨传世百年,却敌不过一把无情无义的匕首,让人唏嘘感叹!楼内只有一幅贴在木板墙上的的大师真迹,已经破损模糊。大师在世的四儿子告诉我们,如果大师活着,现在已经一百多岁。那么迎接我们的,就是一位面容慈祥的百岁老人,或许还会为我们洗杯沏茶……
春光尽赏,古迹已访,大师的离世让人扼腕叹息。一路行走,这里还有许多的宗族祠堂蕴含深远的宗祠文化,众多的亭阁、古井、石碑,在这个村落中驻守着文明的历史,有众多的将士文官、先祖贤人,在这里被记载、怀念、铭记。向导告诉我们,村中还能看到古城墙,那才是有历史的古迹,我们欣然前往。到时才知,那垒着高高石墙,上面还筑着土屋的就是古城墙,只有部分,旁边已经建造了民居。而且城墙就在村中,并不如想象象一个城堡保护着村落。当然,村落扩大,城墙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失去了作用。城墙下有一个石拱巷连接着两边的道路,老人们坐在石巷两边的长椅上,在此慢悠悠地度过着时光。阳光突然明亮起来,直射高处的土楼,我们抬头,看到了土楼的开窗里,一个老人探着头朝着我们看下来。我们的兴高采烈也感染了他,他也对着我们微笑起来。有些人拿出相机拍照,拍下了这个动人的瞬间。
笔会结束,大家相约下次的会面,于叉路边握手言别。回城后,此行的快乐时常盈流心间。杉洋的自然生动、古朴沧桑,让浮光掠影走过的我,也留下些许感念。并将其记录在此,是为文。
2007年4月26日



自我感觉还不错的一篇游记。(作者自评)

上一篇: 浅酌复低吟   下一篇: 海之梦,永远飞翔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