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散记
1
八百里清江,八百里长廊,八百里风景,八百里人文。
在鄂西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人们总是流连于一个美丽的地方——清江。清江是土家人的母亲河,洋洋洒洒八百里宛如从幽深的绿海中淌出的一首歌,平添了几分别致。因为鄂西树大,且多葱葱郁郁,所以从高处俯视鄂西,就是绿海了。清江穿山越峡,巍巍然,自利川齐岳山奔驰而来,横贯鄂西南10多个县市。
清江水长长流,土家情代代传。
很久以前,就想象着清江那样的一个诱惑人的地方,想来到河畔体味一番,可始终未能如愿。而今庆幸上天安排,我在清江河畔的学校里读书,享不尽无穷山色、水色,感觉自己也是徜徉在异乡的山水间,用心描绘着故乡美丽的景色,用心去体味土家风情。
清江是一条绿色飘带,在雨后清新的画板上展开。在恩施来说,清江可算是游人如织的地方,它有些宁静,更有些许原始的气息。那日和同学一道去赏清水走廊,本来游完凤凰山后,全身疲惫不堪是理所当然的,但当拖着疲惫身躯的我们来到清江时,那些所谓的累都烟消云散,逃之夭夭了。身上的重担毫不犹豫地卸下了,在这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被惬意、欣喜所取代了。
碧蓝的天空似乎被料峭的春风吹得有些零乱了,飘动的云朵不知是否秉承了土家人的羞涩之品,远远的就逃得毫无踪迹,也不全无,至少有它们驶过的痕迹。四下只见人群流动,一座座高楼大厦耸立在这孱弱身躯的清江旁,就像一排排卫士,看着清江的美丽和纯洁,而这现代化气息如此之浓的地方却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质朴,那就只有清江了,它恬静地蜷卧在石土结构的地基上,吸收日月精华,呼吸吐纳于无声处展露着它的芳香。
2
我们静静地徜徉在清水走廊上,仔细品味万人感叹和赞美的清江,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鳞次栉比的建筑间,翠绿的树草尽情地释放着这山城的春意,用它们特有的形式,吐新绿或绽放花朵来宣告一个新的季节的到来。流水潺潺,虽深处可行船,但岸边仍能见底,还能出奇地见到小草。那不像康河柔波里的水草,倒像土家女人头上的秀发。连接清江两岸的,在恩施这地方就有风雨桥,清江桥,黄石大桥等,座座现代建筑的桥不是彩虹卧波,却也见几点鲜明。看着清水走廊边石栏上的图腾和字迹,感叹土家文化沉淀在岁月的流逝间,越见锋芒了,欣喜不已。
意气风发的我们畅谈着土家风情,土生土长的我,甘当他们的向导,怀着几分崇敬、几分自豪的心情,我欣慰地讲述了土家族的来源。其实我也没专门潜心研究过这复杂的文化,是听老一辈们所讲的。大致有两种说法,书上记载的是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乌蛮的一部,还有就是唐末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看着绮丽清艳的水波,想着土家老辈们的生活,就有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但我知道自己并未幻入华胥境,做千古风流造业人。只是心里那根乡土情弦被触动了,弹奏着一曲虚实结合的美妙歌声,大珠小珠全落在这旷远的清江河里,零零落落。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在这阳春三月,燕子衔泥,吹面不寒的季节里是万万见不着的。看着山在春的空气里守望,便添了稳重;看着水在春的画轴里流动,便多了灵动。这样的稳重和灵动,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土家汉子的性格。
刹然,一轮小船自下游慢慢往上移动,逆水行舟在现代的清江里也是有几分诗意的,犹如《琵琶行》中的女子千呼万唤才驶上来。饶有趣味的《龙船调》从船仓里飘了出来,随着空气的飘散,在清江两畔的人群中传播,灌入他们耳朵里,足以销魂。当然,这首《龙船调》现在已唱出了湖北,唱出了中国,唱遍了世界,那的确是山歌美的精华的象征,曲调明快高亢,唱一曲可以一抒心中的烦恼和不快。人间之事,莫过于如此乐哉游哉!
3
踏着这条现代化的古朴小道,不知缘由,不问方向,向着美丽的风景漫步而去,惟独让时间这杯美酒酝酿得更加香醇有味。走在路上,我们一路谈笑,一路欣赏,很少有登山越岭气喘吁吁的感受。
不知天什么时候黑,不知我们到底走了多长的路,居然有土坯屋呈现眼前,呢喃的清水波纹里没有答案。我们提鼻细闻,湿润的空气里有了油菜花的味道,我敢断定前边或者四周一定有一大片油菜。
“三月逢春好盘花,满山阳雀叫喳喳,一来报知阳春节,二来摧动种庄稼”,同行的一个本地人随口念出一首农谚,让那些外乡人好生佩服。但不要忘了,我自己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土家小伙子。
“清明要明,谷雨要淋”,我下意识地望了一眼同行的本地人,他朝我点了点头,满脸笑靥,好像他也知道。
前边果然有一大块的油菜地,些许蜜蜂快乐地舞蹈着,农民也在悠闲地拔猪草。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老农姓谭。他很热情地向我们问长问短,在没有芥蒂的情况下,大伙儿跟他聊上了。他给我们讲了土家族,这个少数民族的大姓以及农谚,其实这些都是求知好奇的同学索问的。
“谭田邓向……”这是恩施土家族的大姓,老农字字珠玑,句句贴切,让同行的这些大学生们拍手称赞,更让我们这些土家后代满脸羞惭。他说了几句农谚,“耕得深,耙得烂,一碗泥巴,一碗饭”,“深栽洋芋浅栽秧,红苕栽到皮皮上”一向以记忆自负的我们,记得了很顺口的几句。说完农谚后,老农还向我们介绍了本地的气象谚语,因为这些与种田有关,所以对农民特别管用。“云朝东,亮通通;云朝西,披蓑衣;云朝南,打破船;云朝北,下不彻”,这谚语用普通话朗诵出来不怎么押韵,但用土家人的语言说出来是十分顺口的。
这些清晰厚重的时光里的知识,绵延成了岁月华光里的珍珠,土家汉子一代传一代,代代相传,把这些智慧结晶的语言放逐在山上亦或山下里的田野。
古老的民族传承着中国古老的文化,古老的文化积淀着古老的劳动结晶。土家汉子在大山里辛勤耕耘着自己的未来。
4
时间不停地滑过,转眼已是傍晚,华灯初上,一串串,一排排的灯摇曳在清江里。暧昧的灯光在波光潋滟的河里定居了。
清江依然是那么袅娜多姿,呢喃的轻波在夜色里是不能朗见的。在已然斑驳的豪华城市里,清江只是会对我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莞尔一笑。虽然密密匝匝的脚步声和呼吸声不断,商业气息日益在蔓延着,但看过夜晚清水走廊景致的人就会信心百倍,斩钉截铁地说:这永远是美丽的地方!
肚子在不知不觉中彰显了它的魅力,大概是被路边小摊的合渣给勾引了,香气四溢,弥漫了街道,人的唾液开始作威作福了。车辆比白天少了许多,可以很随意地穿过马路。
要了几碗合渣,同行几人便放肆起来,大口大口,决不留情。我们这些所谓的莘莘学子暂且不管春夏与秋冬,一心躲进小屋吃合渣。合渣是土家少数民族的特产,加工程序大致是把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就如此简单的工序,却成了嘴里的佳肴。这便是土家人的聪慧之处,简单而又韵味十足。
吃完合渣,我们又逛了几小时,夜色席卷了整个大地,包括容易被忽视的角落。无奈的我们不得不归校了。听着山城音籁
一阵阵三月春风
吹生了清水的漪绒
吹醒了山城的音籁
汽笛声扬长飘去
叹息声也在河畔里滋生
凭着清水走廊
搜寻水里的波幻
一度与曾经默契
饱啜此时一瞬间的热情
泯灭烦恼的琐事
两岸的清山依旧庄重,灵动的清江水依旧,潺潺,迈着轻盈的步伐向前流去,婉转悠扬。如此蔓延,如此曲折,牵扯了两岸万物的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