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散文 -> 经典散文 -> 正文

虎符但匮的里程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9 11:52:33阅读:
字号:|

站在我家三楼卧室的后窗户边上,目光就能清楚地触摸到虎符石匮出土的地点——三角城古城遗址。只有那一大片一大片随风摇曳的枯草在记着古城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寂寞的在暗示着现在自己的空白,感受着、羡慕着它身边林立起来的新兴城镇——三角城镇,表情是那样的麻木。据有关资料记载古城始建于公元4年,称西海郡。汉和帝永元十四年,重新修缮后又称龙夷城,当时还安置金城郡西部太尉的骑兵戒守。古城的围墙是四边正文形,城墙为梯形状。东西长650米,南北宽600米,城墙残高4——12米,底基宽8米,墙顶有2米,是用夯土筑成,城还设有东、西、南、北门。那么为何叫三角城呢?有人说是龙夷城的东南角坍塌了叫三角城。一位老者说因为城所处在本地的木热山口、哈日景山口、大沟口这三个山口中间,形似虎口,是西部要塞,叫三角城。但它实际是依古代防守的“三角犄势”构建,即能拒敌制胜,又能行政养兵。这块地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曾一度是汉、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文化交流、经济交易的中心而久负盛名。在城内已采集到的粗沙陶片、钱币、东汉铭文瓦当……重要的是出土了“西海郡虎符石匮。”经专家们从这些珍贵文物上考证,大约在三千年就有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沿用和发展了吐蕃文化、卡约文化。
现在315国道和曾经承担221厂军用物资任务的原子城铁路也从龙夷城坍塌的一处穿行而过。这座城从西汉王莽以国舅身份得到实权,携带大量黄金,引诱卑禾羌献出肥美的草地后,遂在这里修建“西海郡”,取“四海归一”之意。在历史的长河中,西海的烽火狼烟没有消停过,其政权还在周围不断修筑了为数不少的兵驿。三角城刚筑建那个时期,这里的民众接受过告警西迁,以戒西陲、屯田河湟为生。公元381年前秦氏蔟人吕光自称“三河王”,以充实地区劳力为由,强迫西海郡百姓迁往甘青交界处,这一次被迫迁徙的人们很不情愿,十分留恋这片繁荣的热土。留下了悲壮的歌谣;“翔心可悲,念心中劳,燕催何徘徊,意在归古巢。”1958年,国家决定这里建立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究基地,1700平方公里就成了神秘的禁区。这里的牧民听从国家的安排,毅然卷起铺盖,拆下帐房,赶上牛羊,又一次离别故土。这一次人们为了原子弹的诞生,为了中国人在世人面前扬眉吐气,挺直腰板,领受神圣的义务,毫无怨言的去他乡生活。当1993年这座古城所在地,又一次完成了他的使命,整体移交给了海北州。古城又用传统的方式继续着那份恬淡、那份闲适、那份安详。热爱故土的牧民们有一部分先后申请又返回了西海郡,返回了自己的家园。真是:国家的事,匹夫有责。原子弹的诞生,圆了中国人的梦,有杰出科学家的不朽功绩,也有普通人、百姓的无私奉献。三角城的故事即丰富,又动人,总有让人无法忘却它经历过的里程,无法忘却他那高原血液流淌成的一个个温馨的故事。
这里的老人们常念叨,西海郡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龙指在三角城北面三百米处那条蜿蜒起伏的、山头酷似乌龟头的那座山。人们还叫它蛇山、龙山。传说在远古期间,忽一日从青海湖跃起两条龙,一条青龙,一条黄龙。这两条龙想去东海一游。顿时草原上飞沙走石,雾气弥漫,天日无光。驻扎在南麓山上的将军发现了这一情况,整了一下神威,取下随身携带的金弓,从镶有宝石的箭囊中迅速抽出神箭,怒目圆睁,“啪啪”射出两箭,一箭正击中黄龙的颈部,黄龙从此就乖乖地趴在了三角城的北面,无奈和疼痛之中,它的身体宛如一条蟒蛇,它的头也就变红了,还成了乌龟的头形,微妙惟肖的张着大嘴,忍着疼痛之状,目光一直注视着青龙飞出去的那个山口。它头部的红沙石,传说是自己脖子里的血染成了的,因而这山头还叫“红山嘴。”另外一箭就在时间差的那一瞬间,没射中青龙,它头部已经冲出了穆日格嘴(现在的东达滩水库处的山口)。传说若是将军放走两条神龙,这里是一块人杰地灵、掌世之人出世的地方,由于青龙只身出走,这里出仙人、佛爷、圣人,官人名人寥寥无几了。还传说有人在黄昏时分听到了像“响淖”里发出的声音,就是那种古战场上战马嘶叫,军兵操练时的那种古怪的嘈杂声,也就是说这块地方只能是历代的军事要塞了。
那么“虎”就指这尊石虎了。这尊石虎是用花岗岩雕成的,圆睁着显示生命的双眼,双目前视,栩栩如生,雕刻古朴清晰,虎尾搭背,似乎有欲跃而起的神态。虎身长1。5米,背宽0。6米。是虎坐卧在长1。3米,宽1。15米,高0。6米的石座上,称虎符石匮。是百姓心中的一件千年宝物,也是国家历史文物的瑰宝。史书上说“虎符”是兵符,是古代帝王授予将臣兵权和调兵遣将的信物,一半由将臣管理,一半留在宫中。西海郡出土的虎符石匮,显然不是有上述用途和功能。它建造于公元十年,是西汉王朝政权与地方王莽新政交替的时段。是王莽假托天命、以符命大造舆论,夺取政权的产物。在巩固政权时王莽曾颁布过“符命四十二篇于天下”。故推测:“匮”同“柜”同意,是放兵符的柜子。石匮大概是用来盛放所谓的“符命四十二篇”的。虎符的基座石匮上凿有二十二个篆字:“西海郡虎符石匮,始建于公元十月癸卯日,工河南。”无非告知人们,王莽政权授命于天下,不可动摇。
据当地百姓说,这尊虎符石匮在1944年出土前,静静地沉睡在西海古城里,一睡就是几千年。用不泯的灵魂虔诚地固守着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家园。在风雨和岁月的浊蚀下,它的头部和背部就自然露出草地。大家信奉它为圣物,每逢年头节下,在它的头部摸上酥油,献上哈达,但绝不许它的背部露出来。只要谁看见石虎的背露出地面,就用皮袄的前襟撩上土,直到把它盖好为止。传说若虎的背部露出来,天下回发生人口泛滥之灾。但传说归传说,有一地方官员,十分喜爱这一宝物,凭借权势决定把虎符石匮拉运到他的花园中。据一位当时参与过这次拉运的当地老人提供,那时他已十四岁,清楚的记得被雇佣的人大多数是当地人,谁都不愿意将这一宝物运走。尽管负责拉运的官人和车夫套好了八匹马拉的所谓的大铁车(就是木车的每一处环节上卯上铁钉和铁皮的那种车)。大家从早上一直磨蹭到下午,才把石虎从土里挖出来挪上了车,接着煨桑、磕头。还没走出三角城,车轮“嘎吱”一声陷进一个小土坑里,再也无法动弹。正当大家想方设法把拉石虎的马车弄出陷坑时,发现车轮已被压烂了。说来也很凑巧,与此同时天上乌云滚滚,电闪雷鸣,核桃大小的冰雹从天而降。冰雹打得马在套里乱蹦乱跳,人们在慌乱中躲避在车棚下。旁边一位有心智的人随口推波助澜:“石虎是本地的宝物,天时、地理都在阻挡它走出这片它出世的地方。”官员派来负责拉运的那个人,在雷雨中望着笨重的石虎,望着破碎的车轮,仰望了如注的雨水带下来的冰雹,静默了好一会儿,骑上马回去交差去了。王莽的统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土崩瓦解了,可虎符石匮非人力和人的想象就能动摇。老人还说石虎的食槽只挖了半拉,没挖出来,就撇在原地了。解放后,是众心的愿望和力量,用撬杠把虎符石匮装上拖拉机拉倒原县医院的院子里,并做了木制的栅栏保护起来。后来因文化馆的设立、地址的迁动,虎符石匮先后挪动过好几次。传说让人门感到蹊跷和费解的是,每挪动一次,三角城地区就会出现冰雹的袭击或洪水的肆虐。莫过是这尊虎不但有魅力,还有神力不成呢?

三角城不仅是虎符石匮的出土母体,是军事要塞。还是一片多情的土地。从火镰中取火到现代文明时代,这里的人不仅只尾随牛羊群,只回在马背上吼“拉咿”,他们的肉体离蓝天最近,他们能和鹰一起飞翔,汉子的情思能和月光同时溢出,自信脸上漾起澎湃的激情;格桑花的笑脸轻轻地漂浮在洁白的云朵上,把那激情的岁月从流淌的天边,用马背的容量驮回来。像虎符石匮选择了三角城一样永世不能分开。还像饿了吃肉,渴了喝酒那样,无法更改相遇、相约、相识的里程,只要牵了你的手,就不肯松手。任岁月憔悴,任风雨再来,拥有了爱,就像拥有了整个世界。在三角城东北面墙的一百多米处,就有歌王王洛宾两次居住过的老房东——高贝的家,在这里他第一次与萨耶卓玛相遇,一曲脍炙人口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创作问世,并传遍了世界各地。第二次是拍摄电影《金银滩》时,是导演也是天意,凑巧把他俩邀请到了一起。我们在高贝家看到了王洛宾老先生的照片,看到了萨耶卓玛那落落大方、目光大胆炽烈、梳着很多小辫、穿着藏袍的相片。还在一个玻璃柜中,看到了王老先生和卓玛用过的一把藏刀,一副石头镜子,一写些藏族妇女佩带的饰品。我想远古有西王母和周穆王留下的《白云歌》,近代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咏叹着的真情,也留下了草原韵律中跳动的那份凝重、那份徘徊、那份渴望、那份惆怅的美。
托上苍的福,以上的故事都是虎符石匮的里程里,它内在的魅力,还有它外在的神韵,设计、酝酿出来的那种自然形成的人文诱惑。

上一篇: 蓦然回首   下一篇: 虎行天龙啸,穿越七百年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