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芳径
这些时日往返沪杭多次,脚步虽匆匆,也偶会遇上些心动的光景,才放慢生命的节奏,踏一步领略一步。
前几日这边多雨,到今日反而放了晴,小骄阳试探性的照着,我还是被她骗了,本以为气温会好些,只着了些薄衣,到出了上海,往湖州路上,又专挑些野路走,才知道还有些春寒。
这一路上满眼的是层叠的春意,相机在手中又无从下手,心里满是欢喜,但这些好景致,也是绿的缤纷,绿的热闹,而无一处可特写的景色,若有画家的功夫,一定要以印象派的“线条主义”才可描绘出那春来袭定后的从容。幸好未曾留影,否则入不了眼,反惹来批评,又不会把这夜半的文字当作真切的写照了。
快到湖州界前走了好一路的春风,而夜色也近了。远远的还可望见些山影,蒙蒙的像披着一身烟雨,再近些的时候,夕阳也快要收工打烊了,丘陵上还拖着些余霞,又映到半坡的油菜山花,浑然好看,人差一点跳下来去奔到那里。
这一带的人文景观一直保留的不错,许多老式的建筑还惜惜的保留着。后人又在经济的繁荣后平添了自信,越发的喜好复古。当然在改革的初期还处于“冒险主义经济时代”,这时的人多少带着些粗俗和媚外,建筑一些房屋时,总弄得很新奇,屋顶上还竖着根很大的避雷针,真是一种愚不可及的审美。此地并非多雷雨,建筑多又不见高,非弄点中世纪科技含量的玩艺,实在有些伤了雅致的村落。
后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建筑上才慢慢的弄些传统文化的色彩,一上就往前窜到明清,白墙、青瓦、高挑的檐角,从外往里层叠渐高的架构,远远看着才能感到这才是在物质繁华上真正应有的自信。
车还在路上漂的时候,我只记得伫立在外的景色了。虽然天色暗下来,但那一路的春色实在太炫目,丝毫不会因为光线的变化而影响到我的观感。
进入湖州界后,先入我眼的居然是一座已很模糊的亭子。色调看不清,但因它孤立在村落外才更引人侧目。记得前几日风和日丽时游于太湖,随处的找一方亭子也可以呆呆的坐上半晌,只为在亭子里才能释放被那风那绿压迫的呼吸,人都要傻掉了。
望着那亭子,也兴起了赶去浏览的想法,但是行程要紧,只能把那一衣孤寒、一湾野趣,放到下次的月明了。
再往前走,能看见的就实在不多了。我就趁着暮色未尽掩我的心之前,悄悄的闭上了眼。
是我该想家的时候了。
特留小令一首:
暮至苍山月愠,
半坡羞涩未尽
雨外风中野亭
一壶春醉
绿泊花间无情。
≤作者:青青柳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