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游记之茱萸峰
茱萸峰,是云台山的最高峰,海拔1308米,因唐朝大诗人王维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著名,经过一夜的酣睡,人们神清气爽,精神抖擞,慕名前往。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飞驰,一侧是悬崖峭壁,一侧是万丈深渊,在平原长大的我,一颗心提到嗓子眼上,不敢看那深不见底的山谷。眺望远方,云雾迷蒙,大大小小的山头若隐若现,这不是腾云驾雾吗?我们不亚如仙人啊。忽然眼前一暗,原来汽车驶入了隧道,又深又长的隧道从山腹穿过,仅容两辆车通过,据导游说,这样的隧道共19个,其中一个连转两个弯,称为“叠彩洞”。后来我精心看着,每一个隧道都有一个名字,还标志着是第几号洞。我们穿过了14个洞,就来到了茱萸峰的入口处。
站在宽阔的停车场,仰望苍穹,四周的山将此地围成一口锅状,随着人流,来到入口处,高台上,仙风道骨的一代诗人王维右手持一书卷抚于胸前,左袖悠然甩向后面,极目远眺,似在思索什么。他的座基正面刻有他的简介和那首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绕过石像,背后是崎岖陡峭的山路,此时,晨曦透过密密的绿叶洒落下来,斑斑驳驳的,空气很是清爽,一阵幽雅的琴音飘过来,女儿惊喜地叫道《高山流水》,似乎山头就在前面不远处。我们一鼓作气登了几十级,腿都软了,仰望,青山削翠,碧岫堆云,一座红色角亭掩映在绿树丛中,我们是爬不上去了,相约爬到小亭就返回。父母是不肯爬山的,留在了山脚下。走走停停,终于到了小亭,此亭名为“憩亭”,是供游人休息的地方。我们坐在亭里,惬意地欣赏这美景,但见云雾缭绕,其轻如絮,其动如烟,其薄如纱,蜿蜒起伏的群山裹在云里,朦朦胧胧,迷蒙俊秀,身边层峦叠翠,疏枝横斜,无章有韵,美不胜收。心旷神怡之感不约而至,正准备下山,瞥见年逾六十的父母居然爬上来了,母亲一边爬,还一边作诗: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山顶上。我们大笑,均想,他们还能上来,我们年轻轻的怎么不行,于是带父母又继续攀登。
循着《高山流水》的音乐,踏在石阶上,并不觉得热,山坡上茂密的树成了天然遮阳伞,不多时,我们就到了药王洞,传说,这是药王孙思邈采药休息的地方,洞口还有一棵红豆树,据今一千多年了,是孙思邈亲手植下的,两三个人合抱不过来。看到此树,难免有伤怀之感。红豆又名相思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我的红豆不知寄与何人了。在洞口,有经济头脑的云台山人挂了三幅像,一是玉帝居正中,一是王母娘娘,在他右首,一是药王,在他左首。香烟缭绕,倒也壮观。母亲以极其虔诚的神态上了香,那一刻,我特别感动,难怪父亲撰文说:母亲就是心中的一尊佛。
父母在此逗留片刻即下山了,还有四百米的台阶,我们就可达到山顶了。因为陡峭,父母极力阻挠我去,女儿也眼泪汪汪,我有些不甘,既来了不去会留遗憾,想让父母带她回去,女儿犟劲上来了,我去她就去。父母拗不过她就折回去了。我和同行的朋友一起,带着女儿开始最后的攀登。接下来的路几近九十度,直上直下的,也没有护栏,且很窄,女儿一路领先,率先上去,我告诫她,爬山不看景,看景不爬山。当我们爬到山顶时,女儿自豪地说:“一座大山被我踩到脚底下了。我征服了一座大山。”
站在山顶上,长歌吟风,山峦、树木,都匍匐在我的脚下,唯我独尊,姿态各异的白云伸手可及,一种豪迈油然而至,终于体会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绝景。大片大片的云海,婷婷袅袅,变幻莫测,在空气中飘浮、流动,天地万物全部笼罩在弥漫的云雾中,心净如水,再无凡心俗念。俯视人间,恍若梦中。身后是玄帝宫,真感觉自己作了仙人一般。
看来,爬山的乐趣不在于山顶有什么,而在于征服的过程。战胜心理的障碍,挑战生命的极限,本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作者:wangning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