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春节了,那天,我回到父母的家中。白发苍苍的母亲问我:“今年过年还去值班吗?”我回答,“不用了,今年初一我在家陪你们。”母亲好象放下了一副重担似的,“好啊,你爸爸终于不用起那么早,给你准备饭了,也不用再在大年初一惦记你了。”而父亲好久没有做声,也象放下了一件很重的心事。
是啊,我已经连续六年大年初一值班了,由于电台导播岗位工作的需要,我连续六年没有在家陪伴老人和妻子、孩子。而每个大年初一的早上,都是父亲早上四点左右就起床,给我准备早饭和中午带的饭菜,让我能够在清晨五点半左右起程去单位值班。年轻的时候年年回家过年,并没有发现自己对于父母是如何的重要。当自己也已经人到中年,才感觉父母的爱是那样沉重。
记得2000年除夕下午,我和父亲说要在大年初一到单位值班,父亲愣了一下说:“别人去不行吗?”我告诉父亲,交通文艺广播刚刚成立,人手少,年轻人多,主任已经在今天晚上值班了,我只能是明天值班了,他们需要老同志扶持和引导。父亲没有说什么,过了一会对母亲说:“一会拌饺子馅时多拌点,明天让他带着,他们单位也没有午饭,更没有小吃部开门,上哪吃饭去?”除夕夜,我没有喝太多酒,怕早上起不来耽误事。大约凌晨四点来钟,就听见厨房有动静,我轻轻地穿好衣服下地一看,是父亲,他已经在生火做饭了。“爸,你起来这么早啊!”“你不是一会就去值班吗?别去晚了,就早点做,你也早点吃。”父亲一边低着头看锅里的水,一边说。很快,饺子煮好了,就在父亲抬头的刹那,我发现父亲的眼睛里有那么多的血丝。父亲一定是怕自己睡得太死,耽误我去值班,一夜没有睡好。我默默地吃了早饭。父亲又递给我一个饭盒,轻声嘱咐,“这里是饺子,还有一点菜。中午放在暖气上热热吃,别耽误了正事。”我走出大门,此时还是星斗漫天,寒风凛冽,我看到父亲送出门外,就说:“爸,你回去吧,天冷,你穿得少,别感冒了。”父亲依然站在那里,依旧嘱咐着,“晚上车少,不容易打着车,别舍不得花钱。我们等你吃饭。”望着父亲瘦小的身影,我感到了一种温暖、一种酸楚。
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大年初一一天都在念叨,祥明到单位没有?午饭是不是吃的凉的?晚上打车有没有危险?儿子已经做了父亲,但是依然被父亲惦记着,也许只有在中国,才有这样感人的亲情啊!后来,随着通讯工具的逐步现代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也有了手机,通过电话联系,知道近来父亲的身体已经大不如以前,经常头晕,好忘事。大年初一值班也可以打车去了。
2005年除夕夜,全家人团聚一起,吃着年夜饭。忽然,父亲问我:“今年是第六次值班了吧?”“是啊,我已经六年没有在家过初一了。”“明天的车联系好没有?”父亲又问。“没问题。早上五点过来。”父亲不再问了。大年初一那天早上四点左右,父亲又起床给我做早饭了。这时,妻子也醒了,说:“爸,你起这么早?”“习惯了。祥明要值班,我记得呢。”父亲的语调还是那么平和。“我妈不是说你好忘事吗?这事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晰?”我问父亲。父亲笑了,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分什么事好忘,你这已经六年了,还能忘吗?”说着开始下饺子。要出门了,父亲说:“把衣服穿严实点,自己的孩子都这么大了,还不知道照顾自己。”说着帮我戴好帽子,照例递给我那个装有他刚刚煮好的饺子的饭盒。门外,北风呼啸,星光灿烂,父亲还是送我。我说:“不用送了,晚上我还回来呢。”父亲没有动。我走出了几十米远,回头依然看见了父亲那熟悉而瘦小的身影。
父亲已经奔七十了,他的心里是多么期望儿女们都能在身边陪伴他啊,但是为了儿女,他没有表露出来,依旧操劳奉献着。晚上,妻子告诉我,父亲又在念叨我了,虽然没有什么新词,但是那种牵挂却让人感动。吃饭了,我举杯祝福父亲母亲健康长寿,我看见,父亲的眼神里有一种希望、一种伤感,但是,他没有说出来。
去年春天,我调转了岗位,来到新闻综合广播。由于自己的位置已经不再那么重要,所以春节不用值班了,而父亲也不用那么早就为我做早饭而消停地睡觉了。我可以好好过一个大年初一了,这是我盼望的,但不也是父亲盼望的吗?
父亲,今年的大年初一我可以陪您了!以后的每个大年初一我也要陪着您过,好吗?
这是一篇2006年年初写的散文,当年冬天在全国“真情人生”散文比赛当中获得了二等奖,作为一篇反映亲情的文章,主人公“父亲”并不是比赛要求当中有过什么突出业绩的人物,就是一个平凡的老人,一个慈祥的老人,一个疼爱儿子却又不善于表达的老人。今天我把它发表在这里,就是希望所有的儿女都能够多多陪伴老人,“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作者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