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百年最晚秋天到来的时候
今天报纸上说:《寒雨送来百年最晚秋天》,据说,昨日的武汉是自190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晚入秋的日子。
一直以来的燥热让长长的夏继续延伸着,人们在盼国庆、望中秋中的另一种情愫是在等待这秋的到来。然而这盼归盼,老天一赌气,竟然长久都不见一滴泪,让太阳每天出勤当班,抱怨丝毫赶不走这赖皮的秋老虎。好在昨日,冷空气终于洒落悔悟的泪,携寒雨侵入江城,大江南北气温也由前日的最高31。5℃降到了21。6℃,并预计这个夏终于无法翻盘,总算是在草草间就结束了夏的使命,我们也欣喜地换上了清爽的秋装。
由此想到,自然界在延长夏的季节,人生,不也在扩大成熟的势力范围吗?童年被压缩,老年不再是单调和弱势的等候,生活更加多元化,而变得更加有精神。
我们小的时侯,上初中了还不知道情、爱是怎么回事,如今大街小巷处处是“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的迷离之音,上幼儿园的孩子就知道要个mm相伴或者gg的保护。“十一”期间去夫妹家,刚两岁外甥女的各种表现无不露出惊人的瞬间,比如做饭的时候,在没有任何提示下,她就知道赶紧跑过去关好所有房间的门,还会指导我帮她播放碟片……这是两岁的孩子吗?我的震惊引起了女儿的不屑:“老妈,你还用老眼光看人啊,不知道现在孩子有多聪明吗?你以为还是我小的时候啊”,一句话说得我沉默了半天。原来我的思维一直还停留在早就固有的模式上,忽略了人类也在进化中。十多年了,没有接触过小孩子了,自然与社会拉开了距离,这也算是我脱离了那部分的生活所至。人的成熟在提前,如同夏季的前移,思考过早地进入了孩子的童年,那份天真与童趣是不是也同时少了许多呢?不知道这种进步是该欢喜还是悲哀。
三十岁时,大家都说你只有二十三、四岁吧,等到四十来临的时候,依然习惯了听到三十五、六岁的猜测,甚至要拿出身份证来校验了,以为只有我,其实很多的人都是生活在这种与想象中的实际年龄有较大的差距中,猜测着、迷惑着。其实,仔细想想这种判断的标准还是来自父辈的,我们的思维还停滞在我们出生的那个年代,那个时候,由于生活水平、消费观念以及审美态度的不同,形成了一种时代印记的标签,将那个年代的判断标准冠以衰老的封条,自然与现代人的判别标准有了隔阂,因此,现代人看起来往往比实际年龄要轻许多,人生的秋似乎也在姗姗来迟。
这个秋天来得迟,只是将大好的时光交给了夏,让火热的生活更加绚丽罢了。
2006。10。18
文/挽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