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见闻三则
12月6日的香港,不冷。
圣诞的脚步已经来到这繁华的东方之珠,香港正穿上了圣诞节的盛装,迎接着我们的到来。
导游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她在背课文般地介绍着旅游景点、购物中心,并说在香港问路,遇到男的称“靓仔”,碰到女的称“靓妹”。尽管她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她的话并不引起大家的兴趣,倒是车窗外,更吸人眼球,高楼林立,一派繁华景象,大屿山机场填海而建,工程浩大,是香港人的骄傲;青龙跨海大桥,巍然屹立,是港人的自豪。一回头,迪斯尼乐园已在车后的山上了。
海洋公园正门上方,挂起了雪白的装饰物,金色的包装纸包裹着巨大的礼物,merry christmas随处可见,耳边传来了“铃儿响叮当”的曲子,连空气中也漂浮着圣诞的味道。公园里每个工作人员一律戴上了红色圣诞帽,远远望去,像是一朵朵盛开在冬天里的腊梅,煞是夺目。海洋公园是小孩子们的天堂,也是成人唤醒童心的地方。
从正门出发,坐上二十分钟的缆车,便来到山上的主题乐园。下午3点半,海豚馆早已游人如织,围坐在看台上了,在激昂的乐曲声中,节目开始了,海豚或与人嬉戏,或拍掌致谢,极具诙谐的表演让所有人都叹为观止;海底世界,五彩斑斓的热带鱼,悠闲地游弋,互不干涉。莫非是豢养的缘故,凶悍的鲨鱼也是漫不经心地在众人的目光里游来荡去,对他身旁的小鱼孰视无睹;高空飞车,旋转飞机,急流勇进等游乐项目让人想起了上海的浦东嘉年华和水上乐园。信步在整个海洋公园,差点忘记了导游约定的集合时间和地点。
下午6点,天开始暗淡下来,游客们纷纷下山。
我们整个旅游团差不多都到齐了,但清点人数,还有一人未到。我们在约定的集合地点焦急地等待着他的到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等人的感觉尤其漫长,我们担心他迷路,最重要的是无法与他取得联系。
游客成了人流涌下山去,在这人群中,众人望眼欲穿,两眼都不敢眨一下,生怕他夹在人群之中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此时公园的广播里连续用英语和普通话通知游客下山,我急中生智,想通过广播找他,便与领队直接奔到出口的广播室。里边坐着一位二十多岁的“靓妹”,她头上戴着圣诞帽,看到我们急切的样子,还没开口,便面带微笑道:
“请问有什么事?”
我说明来意,她却把脸一沉,慢条斯理道:“不要急啦,我们六点关门,肯定会下来的啦”。
我把要找的人的姓名写在纸上递给她,“靓妹”看都不看,说:“你们再等等啦”。
她漠不关心的样子把我们的领队激怒了,大声与她论理,但这位可亲的“靓妹”,任凭怎么说,她就是不予理睬,反复道“你们再等等啦”……我也憋着一肚子气,求她已经无济于事,便转身回去。
一路上,广播里开始放着舒缓的轻音乐,我的心情却根本舒缓不起来,在“靓妹”笑容可掬的脸上分明写着冷漠两个字!是每天像我求她帮忙找人的游客太多,令她反感,还是她想索取小费,而我等领不清?正纳闷时,要等的那个人已经归队,喜出望外,也罢,释怀。
(二)弥敦道上的巴士司机
到香港的第三天,自由活动。
香港的街道,狭小但整洁。路面是水泥浇注的,已被汽车的轮胎碾压得裸露出石块来,这些路面刻录着香港繁华的历史,今天我们的双脚踏在这块土地上,也留下了印迹。
我和指导船长拿着地图,按图索骥,一路沿着弥敦道计划着走到油麻地和旺角。指导船长虽没有罗盘和gps,但依然能指明方向,我“操舵”,招呼着大家不要被香港的商业和繁华所淹没。
弥敦道上,要数金店最多,周大富、周生生、谢瑞麟、六富的招牌满街皆是。每到一家金店,我们都停顿片刻,在热情周到的服务中,慢慢体会到其独有的商业文化,语言沟通是绝对没问题的,但对善于讲价的上海购物团来说,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特长来。黄金的价格按人民币与港元汇率以每克147元计算,是有点优惠,但每个人购买黄金饰品的数量有限,与上海相比较并没有得到太多的便宜,相反在心理上却获得了最大满足。
但也有人连呼上当,还即兴作了一首顺口溜:“香港好地方,购物是天堂,钱包鼓囊囊,最后全掏光。”
弥敦道上的人多,车也多。
站在路口,红绿灯闪闪烁烁,并发出“哒、哒、哒”的声响,红灯时,声音清脆且缓慢,绿灯时,声音响亮而急促,据说这是专为盲人而设计的,交通信号灯人性化地指挥着人流、车流。
我们围着垃圾桶,将吸完的烟蒂掐灭了,放进垃圾桶上方的圆盘中。回头,一辆巴士停在不远处的车站,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巴士站,巴士稳稳得停在那里。车门打开,走下了一位戴着黑色手套,穿着红马甲、戴着红领带的司机,这位司机可能有五十开外,秃头,笑容满面。巴士的前门踏板慢慢地放下,司机必恭必敬等老人的轮椅在家人的搀扶下上车,司机笑着与老人招呼着,并帮忙一起将老人的轮椅推上车,我并没有听清他们在交谈什么,但已经感受到了香港文明与和谐。我赶忙拿起相机,将这一幕拍摄下来,这张在街头抓拍到的照片,也成了我对香港最美好的印象。
(三)赌城澳门印象
澳门,我对你有什么印象呢?
除了赌场外,几乎没有什么让我值得回忆的。玛祖庙、大三巴、黑沙滩,这些景点如果搁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成为一个极为普通的旅游景点。而在澳门,不去那些地方,就如同没去澳门,而到了澳门不去赌场,更是枉走一回了。
澳门回归前,勤劳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没有被澳门人所遗忘,他们还创造出了更多的赚钱和赔钱机会,让更多的赌徒赌友们相聚一堂,在机会均等中切磋赌技,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也或者使穷人变富,富人变穷。
白天,街上行人稀少,店面不多,更加衬托出夜晚的繁华与喧闹。我们住在“总统酒店”,推窗便能望见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普京”赌场,斜对面正在建设中的是澳门赌王何老板与美国赌城合资的赌场。在这块开放的弹丸之地,赌,是公开的,无须遮遮掩掩,赌钱、赌马、赌球、赌犬,被视为娱乐,这是一国两制所特有的。
赌场里,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高鼻子绿眼睛,黄头发白皮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他们玩得花样我等实在看不懂,博大小,推牌九,压转盘……究竟是何等魔法使得他们热衷于此,乐此不疲呢?赌,其实是在数字中寻规律,在概率中找答案,当然最重要的是靠“运”。我从小就不善赌,而且讨厌数字游戏,经济数学中简单的积分曾使我头晕,更不要说算概率了。赌,我是敬而远之,平时人家打麻将,我坐壁上观,看他们筑方城;别人斗地主,我两袖一甩,不参与斗争。“运气”欠佳,毫无赌技的我,哪能在这里一博高下?!
但在澳门,看赌,是绝对赏心悦目的。
赌台上,大小筹码,五颜六色,代表着不同的赌资,赌徒们围着台子成一圈,或站或立。一位看上去六十多岁的老妇人,手里揣着筹码冥思,忽闻铃声一响,她赶紧下注,押小的。两位侍从,都是五十开外的妇女,一位“开宝”,一位摇铃,她们面无表情。只见“开宝”的那位娴熟地揭开盖子,众人直盯台面,灯光闪亮,全盘皆输。老妇人仍不服气,又下注,押大,开宝,又输。她两眼直楞楞地盯着记录概率的髓子。这一局,她并没押,而是看着别人下注。又开一局,她把手里的筹码全部放在赌台上,但不是统一押大或统一押小,而是将她手里一小半筹码押小,又把大部分筹码移到了大点的位置。继续开宝,大点赢。老妇人赚了一票,见好就收,走人。
见好就收,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可为何还是有人在赌场里不能自拔?门外,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美女花枝招展,但也有十几辆黄包车等在门口,招揽着生意。别看有人衣冠楚楚,神气活现地走进赌场,输光了有时连黄包车也坐不起哩。
这大概就是我对赌城澳门的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