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散文 -> 抒情散文 -> 正文

向北,再向北……,回到冬季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9 11:54:06阅读:
字号:|

apr.4th,2005(mon.) sun
没想到山西之行结束的如此之早,除了我和辉哥哥,所有人的体力和热情都接近疲惫的状态,没有人愿意跟随我们南下侯马、芮城等地,去做民间艺术的考察和拍摄。我感到被孤立,又不便任性,一度很沮丧。
我们队伍中的一个女孩子说她家在山陕交界的府谷县,她的娘娘(奶奶)是剪花能手,还擅长针黹女红,……想调查民间艺术、想找民间艺人,去府谷吧!
府谷之行是相互妥协的结果,是计划之外的行程。
坐上大同开往神木方向的火车,车票只卖到朔州,据说是因为这趟车是煤炭专线,所以过了朔州的车票在车上补。
山西的煤炭资源丰富,高速路上往来穿行都是运煤车辆。除了转化成动能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比如生旺火、生塔火和架火的风俗;比如院子中放置炭块的风俗。但资源的充沛也会对山西人的生活环境产生影响,比如身披“黑纱”的云冈佛像,比如覆着煤尘的公路和草木……
没想到,煤尘的污染在府谷更甚。
(pm13:00)女孩儿小旭提前和家里联系过,我们出站时她爸爸的司机已经等在门口。
火车站附近的路上停着拉煤大卡车的长龙,一眼居然望不到头;铲车的巨臂擎在半空中,煤堆在路边随处可见,只是很少见到树木。稍有常识知道煤是怎么生成的,一定会对眼前的景象心生感慨!地上的煤土浮尘足有一寸多厚,车轮转动起来,就扬起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了。幸好汽车的密闭性好,但既便那样,也仍然能感觉到粉尘呛鼻。
县城内的情形稍好一些,但空气中尘土的比例依然高于正常呼吸系统所能接受的程度。她的家离公路不算近,但进到小院里,花池、楼梯栏杆、细细的晾衣绳上到处都是一层黑灰。她漂亮的小侄儿正在院子里玩遥控小汽车,浑身滚满地上的灰尘,花猫样的小脸有着缺乏户外活动的细白的肤色。四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却只能和奶奶待在家里。孩子的爸爸说他打小就身体不好,也许是免疫力弱的缘故吧!在府谷,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患有呼吸系统上的病!
女孩子小旭要尽地主之谊,一顿几乎囊括所有府谷特色菜品的丰盛午饭一下吃到下午四点半。“休整”的愿望有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开端。
饭店里出来,见到路边店铺里卖一种带金钱孔的草纸。这才想起明天是清明。清明是扫墓祭祖、踏青游春的日子,也是民俗活动的重要部分之一。
小旭介绍说,在她们府谷,往纸上打孔这种事只能由男人干,女人是不许碰的。……很多风俗的缘由到今天已经语焉不详,只简单的变成“可以”或“不可以”,而且恪守的标准渐渐模糊了。民俗学关注“俗”的生成和发展,生成的缘由已渐渐不为人知,发展的延续性正在遭遇断裂的尴尬。社会的进步培养了个体思维的独立性,年轻一代中会越来越鲜有不问为什么的服从性格,“俗”的断裂在所难免,这不免让人心怀忧忡,同时质疑是传承过程自身缺陷造成了其在现代社会中亟待被“拯救”的局面。
五点钟的时候我们见到了她的奶奶,老太太八十多岁,精神矍铄,面相慈祥。和孙女儿在这个时候的见面显然令她意外又惊喜,祖孙俩拉着手家里家外聊得很高兴。
小旭用府谷话翻译着我们的来意,老太太转身去翻找了一会儿,拿出几块折叠着未抻开的剪纸,有的是未完之作。我小心翼翼的展开摊放在茶几上,大家一片啧啧之声,老太太面露喜悦之色。小旭说人家结婚什么的都找我奶奶剪花,我奶奶巧的很,她现在是眼睛不好了,东西粗了,年轻时剪的更好更细……
铰花的剪刀就和平时用的不一样,有尖儿。老太太从针线活筐里把剪刀拿出来,果然刀尖锐利,闭合后只有一个尖尖儿,的确只有这样才能在方寸之上淋漓施展,线条利落,不会有刀锋做不到的转折角度。……对民间艺术作品工具进行收集和分析,应该也是民间美术研究中一个趣味十足的领域。
小旭又和奶奶说些什么,奶奶继续翻箱倒柜找出几小卷纸。展开,象是一张张拓片,只不过上面不是碑刻文字而是剪纸的“花花”图样。
有时候剪出自己满意的“花花”,剪花人就把它们粘在纸上,用油灯的烟慢慢熏黑,待熏的均匀后揭下“花花”,那张纸就成了便于保存的图样。这种做法既可以积攒、整理自己的作品,又可以防止长时间不剪的“花花”题材样式被忘掉。……看着那些东西我有一些惊喜,书上对此几乎没有什么记载,如果不是亲自作这种田野考察,类似的收获是决计不会有的。我深感田野工作之于民间艺术研究工作的意义重大。
奶奶的针线筐里有一双未绣完的鞋垫,在我们的怂恿之下,奶奶又找出几双近作。与印象中的民间手工绣花鞋垫的不同的是:奶奶所使用的绣线大部分都是毛线而非彩色棉线。这种“材料”上的进步让人心存遗憾:毛线粗而蓬松,绣成一双鞋垫的耗时要比用细细的棉线少的太多,但却没有了那种平整、密实、光滑的效果,也很难在有限的空间内绣出多样的内容和丰富的色彩变化。题材内容上也较为现代,我想小旭的奶奶一定是一个性格开朗,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的人,这对民间艺术风格的标本保存却是件憾事。越封闭的地区,原生态的东西才能越少被“现代”的元素侵蚀;越是性格封闭、心思不活泛的人,才能不减汁味的传承民间艺术。
又想起盐野米松《留住手艺》中记录的关于木匠带徒弟的要求:“……不准看电视,看报,看书,连跟工作有关的书也不行,总之什么都不行,有时间了就磨工具……所有的信息在学徒中都是多余的,只是给他们机会。活儿是靠真正动手干了才能记得住,很多东西不是靠书本上或是口头上教出来的……”,师父认为他们会在所给予的机会中磨练并成长。不怕徒弟文化程度低,心里只想着工具不考虑其他的徒弟才能更好传承师父的手艺,偶尔来个头脑好的孩子反倒很难办。……
木匠师父绝非简单的排斥心灵手巧,只是他们更清楚“专注”的力量。过多的选择,过多的新鲜刺激会分散人的注意力;更省事的材料,更少步骤的制作工艺会削弱民艺品的吸引力,毕竟人们是因为对工业社会的排斥才转而怀念起农业社会的种种细节。对民间艺术的喜爱代表了对当下生活中缺乏的朴拙真诚、琐屑细致、脉脉温情、节奏缓慢和回味悠长之类状态的一种渴望,是对工业产品的复制性、克隆性的厌倦心理;是对物品中所包含的个体印记的推崇情绪;是都市人对自己的补偿性审美治疗。

很想问小旭奶奶些为什么,譬如剪纸花样含义,譬如府谷长脖子面人的来历,譬如虎鞋图案选择的风俗背景……但语言阻碍了调查的深入,她对我标准的普通话尚且面露难色,我对她的陕北府谷方言更是如坠云雾。尽管出来这些日子对山西话也理解不畅,但交往的多能以方言痕迹轻重不一的普通话迁就于我,面对着生活半径很小的八十多岁老人,显然只能是你的耳朵迁就她的语言了。无奈之余让我想起了圣经中关于“巴比”塔建造的故事。民俗学的课上,高老师曾专门谈到过语言障碍的事情:沟通的顺畅才能消除“陌生人”进入带来的心理戒备,用艺人们熟悉的乡音与之交谈才可能拉近距离,达到真诚交流的目的。去年十月在榆次老城举办的民间艺术节上,吕胜中操着一口我这种外行听起来很道地的陕北话,轻松的和剪纸艺人高金爱老太太交流,让我不由的钦佩他在“深入民间”这方面投注的心血精力和巨大的热情。与那些需要引经据典的书斋中的研究不同,民俗文化始终处于动态生成中,民间艺术这门学科的研究工作在故纸堆中是不会有出路的,它鲜活在民间,在田野上。
(pm18:00)从奶奶家出来,步行到了黄河边。陕西、山西以河为界,河那边是山西保德县。
这条“母亲河“的河面很窄,河边植被罕有,采砂船倒是不少,河滩被挖的满目疮痍,观之心痛。小旭姑娘也是个有感觉的人,一直在讲她小时候的黄河:河面宽的多,河水清澈的多。……“小时候”几乎快要变成山青青、水蓝蓝的固定时间背景,而“现在”或“当下”的景象似乎总是令人尴尬无奈的多吧!民间艺术如此,生活环境如此,人的心境也莫不如此……



apr.5th,2005(tue.)清明 sun、wind
(am07:00)大部分人都还在酣睡中,也许是经过近十天的马不停蹄太疲倦,终于有一个不用集合的早晨可以用来睡睡懒觉。
府谷的街道也很安静,偶有开门的店铺也只是拿着扫帚使劲的往外推着店铺台阶上黑黑厚厚的尘土。既便是这个时刻,街道上依然没有早晨应有的清新空气,半空中依然漂浮着大量的尘埃颗粒,令人掩鼻。
辉哥哥这么早拉我上街要买一双老布鞋。脚上陪着辛苦了这许多日的鞋也该“休整”一下了。另外他要给小旭姑娘家买一根盥洗台的下水管和我们常用的那种拉杆塑胶拖把。
昨天大家都开始洗攒了这么多天的脏衣服。下水不畅加上鞋底带进来的煤灰,经常把小旭姑娘家的客厅搞成一片泥塘。小旭姑娘在夜里近两点的时候还又拖又擦,我听到动静开门劝她早点休息,她笑笑说,“我多干点我妈妈就能多睡会儿。”一下子接待十几个人,做饭和打扫卫生绝对是巨大的工作量。……这个原本属于“八十年代新新人类”的姑娘令人感动。
(am09:40)走了许多店,我们要的拖把居然没人听说过,只好买了一把老式墩布带回来。
小旭的妈妈仍在厨房忙碌,油锅里炸着一种叫做黄糕的食品。在大同的时候我就见到街边有许多“糕店”,好奇的询问出租车司机,他说那东西是甜食,越嚼越咽不下去,没什么好吃的。……炭火把油锅烧得滚滚,炸好的黄糕金灿灿的色泽诱人,上面还撒了一层绵白糖。忍不住夹了一片咬一小口,外焦里糯,齿颊留香……亲自品尝后分析起来,大同司机师傅给“糕”的评语大概是他本人不太喜欢的缘故。
做饭是个工程,吃饭也一样,十几个人不得不轮番上阵。等一队人收拾停当,出门已经近十一点。小旭说今天我当导游,领大家参观府谷老城。
(am11:40)府谷老城的地势很高,象是在一座山上。盘旋着窄窄的土坡往上爬,很快被“导游”到了一座依山而建的庙里。寺庙规模不大,山门的门楣上刻着“千佛洞”三个字。一个蓄着发的男人手拿一个黄色搪瓷饭盆正欲出门,一见我们立刻热情相迎,引我们进庙,每个人都送上几支香,指挥着我们在那个黑乎乎的洞里鞠躬上香……我始终对这种过分热情抱有一点点警惕,果不其然,香插上他就开始索要香火钱。小旭姑娘给了他几块零钱,他不依不饶,追着我们身后嘟嘟囔囔说没法给师父交代。追得人不耐烦了,小旭姑娘说,“逢年过节和家里人过来,哪次都是油啊钱啊没少送过,这次是带着同学来咱府谷看看,都是学生钱不多,给你的那些既便你师父来了也不会说什么。”……我猜想当他一见到我们时就期望改善中午的一下伙食了,愿望没达成,自然会恼怒不已。
临出庙门,遇到师父,那看寺的老男人一手捏着纸币一手端着饭盆开始告状说香火钱太少,师父并不理会,盯着我们手中的拍摄设备问是电视台的还是是美术学院的。
发现我们对山门的一对儿石狮子左右端详,兴趣浓厚,他说中央美院的杨先让早些年来过,说这对儿狮子是无价之宝。
这对儿“两面脸”石狮的雕法有着明显的陕北炕头拴娃狮特征,头特别大,显得身量短小,状如孩童,符合民间狮子雕刻中“十斤狮子九斤头,剩下一斤净骨头”的说法。左右两只不区分雌雄,刀法自由浪漫,造型稚拙夸张,生动有趣。
“无价之宝”之说如果真实,也是杨教授敷衍他的过誉之词,用意想必是要寺里对这对儿狮子重视起来,不要毁弃,毕竟只是几十年前的东西。和杨先让《黄河十四走》中的图片比照起来,狮子明显是破旧多了。
老城里有许多废弃的宅子,透过紧锁的院门,荒草尺高,蛛网垂结,但断壁残垣掩饰不了曾经的美。
陕北民居建筑上的装饰,无论是屋脊上的吻兽还是悬山房檐下的雕饰图案,都类似陕北的剪纸艺术,是注重线条装饰感的二维造型艺术。一相比较,与晋中地区的建筑装饰风格还是有所区别的。
一个学生递给我一片剪纸,象是那种曾经贴在窗户上的东西,已经发黄褪色。果然,顺着他的指引,在一处荒宅里我看到了残破窗棂格子里留下的类似的“花花”,萧条凄凉之中依然能想见女主人当年布置的精心和喜悦,这让我在观看之时有了种面对“化石”的忧伤。
现在的新房子很少再有这种窗户结构,巧手剪出的“花花”不再被用来装饰曾经的位置,况且印刷替代品廉价又方便……民间艺术品从民众生活中渐渐淡出,手艺渐渐失传,首先是因为使用位置的缺失吧!如果剪纸作品上了旅游纪念品的货架柜台;或者沦为夹在册子里的收藏品,或者被裱镶在镜框里装饰城里人的客厅……它的寿数也差不多尽了。失去了原始功能的“物”;失去了民间滋养的艺术创造;脱离了“民”和“土地”的身份定位,会使其处境尴尬、无所适从,渐渐走向畸形或落寞的宿命。挽救民艺的出路,在我看来首先还是要让它们——剪纸也好,皮影也好,刺绣也好……所有亟待“拯救”的民间艺术——不刻意的回到“民”的生活之中,尽其作为“物”的使用的本分。

但我也深知,建议只是鼓动唇舌而已,上升到操作层面,践行是何其艰难!
出来时间选择的不恰当,太阳底下的大风尤其令人苦不堪言,加之府谷是那种很容易尘土飞扬的地方,把老城一圈逛下来,每个人都灰头土脸头发蓬乱。两点多下山,小店里吃了份“驴肉碗托”,吃不出什么好坏了,味觉已经因为身体缺水变得不敏锐。
(pm15:30)小旭接到电话,说奶奶昨天发了一盆面,现在正准备捏面人,让我们快去。
赶到时,两三个婆姨在给奶奶打下手,有的和面有的生火烧水。铺开架势的桌子上除了面团,还有一碟劈好的小木棍,一碟黑色的菜籽,一把细齿塑料梳子,一把黑色大剪刀和几根粗细不一的缝衣针。
小木棍裹在面团里用来作头和身子的连接支撑,避免塌架;菜籽当面人的眼睛;梳子和缝衣针是压花纹用的。
面塑既是一种生长和扎根于民间的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也是民俗风情的一种表现方式。它作为一种艺术形态也好,一种食品文化也好,都有其独特的体系程式。
府谷面塑以“趴姿娃娃”和“长脖子”面人为特点。不大会儿功夫,一只小兔一只小狗就叼着青草喜洋洋的趴在蒸篦上。一屋子人围着奶奶谈笑风生,在须臾间,一个个形态近似的面羊、面虎、面牛和身背葫芦“趴姿娃娃”的就活灵活现的出世了。
出笼的面人肥嘟嘟,身上泛着光泽,生动逼真,喜气洋洋。稍稍冷却,开始进行最后一道点色的工序。
奶奶指挥爷爷拿出一个塑料袋,掏出两个杯壁上干结着颜色的酒盅,倒进去一点点白酒,又分别把桃红和翠绿两种色粉微微抖撒进杯子一点,用牙签粗细的小木棒搅匀,然后开始自由随意的点染。据说,彻底干透的面人可以保存很多年。
在中国的文化和宗教中,经常以食的方式完成其复合价值。其中蕴涵的造型意识和方法、原始宗教意识和衍变、人文思想及发展,都有着亟待开发的深刻内涵。
(pm18:00)捧着两盒子面人回去的路上,小旭姑娘说,跟着你们让我好像重新认识了我们府谷,今晚我一定把家里那本《可爱的府谷》好好看一看。
apr.6th,2005(wed.) sun
八块钱一双的“老布鞋”,寿命仅只昨天一日就底开面烂,已经不可能指望这种批量工业制品有着手工“千层底”的质量,徒具其表而已。
小旭的哥哥昨晚说联系辆车安排我们去“成陵”,坐等到早上快十点,打来电话说车今天坏了正在修。无论是走榆林、西安还是走太原返回,都错过汽车的班次了。被交通因素制肘,困守在府谷,让我焦躁烦闷。
整理笔记本电脑上山西之行的图片、洗衣服、洗澡……我希望用动起来的状态调节情绪。
小旭姑娘似乎为滞留大家很抱歉,一上午忙活着买菜做饭。开饭前她说,“没怎么准备,我给大家调了些凉菜”。桌上摆着数个盘碟:白米皮、黄米皮、凉皮、凉粉、粉丝、荞面素碗托、荤碗托……这的确更新了我对“凉菜”的理解。



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很想家。也许真的该回去了。
apr.7th,2005(thu.) sun、strong wind
起了个大早,要赶往太原去的班车。先打两辆出租车不消五分钟到桥头,再打两辆车过大桥,进入山西保德境内。我坐的那辆出租车上,司机大概是府谷人,不停用方言埋怨小旭姑娘为什么把钱让“日本人”赚,反正路途很短,他可以跑两趟的。……不知保德人怎样看府谷,总之府谷人对河对岸的“邻居”成见和戒备极深。“日本人”之说法来自府谷人蔑视保德当年沦陷在日本人手中,而府谷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阻止了日本人打过黄河。
在府谷两日,无论在超市还是路边摊买东西,对我们这些外地人使用的纸钞,府谷人总是面露怀疑之色,翻来覆去的看,不厌其烦的让你换一张,再换一张……让人别扭,而对本地人则有说有笑信任有加。不太能理解他们的警惕和敌意从何处来,排外心理有时是因为自己对他人的臆测,而不一定真的要别人做过什么罢!
根本没想到会返回太原,与先前设计的路线完全两样了。原先的入晋路线1是:太原——平遥——侯马(新绛县)——运城(河津县)——万荣——芮城。路线2是:大同——忻州(定襄)——太原——平遥——新绛县——芮城。……如此,晋南是去不了了。
回太原也好,可以选择火车,不用忍受汽车上的“二手烟”了。来山西一趟,我的肺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呼吸进的灰尘和烟雾数倍于平日;皮肤也开始变得糟糕极了,暗暗起了许多痘痘,应该是风沙的缘故。……但如果这是“行走”的必要代价,如果这是“获得”的交换条件,还有什么不能忍受?
坐了六个小时左右的汽车,到太原已是下午两点多,没有赶上中午十二点四十那趟回洛阳的火车,辉哥哥说我们只能在太原再住一宿。我心里有点窃喜,他那么决定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是要满足我品尝“头脑”的小小愿望了。
(pm16:20)我有点闲不住,尽管户外是六级大风,我还是闹着辉哥哥陪我去榆次老城。住处不远有直达的公共汽车,没想到两块钱的车程那么长,坐到榆次已经五点四十了,离人家下班只剩二十分钟。
天阴风大,榆次老城游人很少。街道似乎比它在电视中给我的印象要短窄的多,城隍庙、县衙、文庙……这些基本的城池建设要素一应俱全,犹以县衙后花园最有味道,但隔着矮矮的花墙只能窥得一二。
辉哥哥显得有些意外,他一直感叹应该早来了,匆促间不能尽兴,连榆次老城的皮毛都不能领略。
算是又在太原留下了一个念想。
apr.8th,2005(fri.) cloudy、rain
天不亮就拽着辉哥哥出门,步行去“认一力”吃“头脑”。他很狡猾,先买了个烧饼夹鸡蛋走着吃着,算是垫底儿。对名目奇怪不知底里的东西,他总是持观望态度,不象我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尝试意识,但我每次失败尝试的残局总是由他打理。所以他很怕我点那些菜名上看不出原始材料的东西,因为最后折磨的总是他的钱包和胃口。
据说“头脑”是由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医学家傅山先生所发明,为医用食品,汤状,对人体有着效果甚佳的滋补作用。专售这一名吃的饭店为太原“清和元”,但已经拆迁不知去处,只好退而求其次到“认一力”了。
本准备要一碗先试试,但价目表上写着“单碗6元,双碗6.5元”,这更增添了我的好奇心:莫非“买一送一”,象征性的多收五毛钱?

两大碗端上来摆在面前,象稠面汤,比面汤光滑;象藕粉,比藕粉要白,不透明,色泽类似焗油膏。用调羹搅一下,我的居然推不动勺,藕块、山药块、羊肉块……满当当很有内容,而辉哥哥的连舀几下都只有汤,想必是一碗搭配。他气的哇哇大叫,我赶紧充满同情的分他几块山药和莲藕以示安慰。
返回途中下起朦朦细雨,带来春的气息。穿过街道中间的“儿童公园”,发现几乎所有一米见方的树坑里都种着二三十株郁金香。花期尚早,植株还不高,但已经足以令人艳羡,几乎可以想见花开之盛况。……这是山西之行我对太原留下的最为美好的记忆!
apr.9th,2005(sat.) rain
南回,半夜两点到洛阳。
也许因为太疲倦,一路上我都在火车的隆隆声中深深浅浅的睡,朦胧中的很多响动和声音都被潜意识敏锐的捕捉到,变幻成一个接一个关于“行走”的梦魇。但回家总是件令我踏实的事。
出站的时候,洛阳也在下雨,雨丝落在皮肤上并无凉意,空气里都弥漫着亲切熟悉的味道。
我想,我是终于回到春天里了罢。

★二零零五年四月十九号,谷雨的前一天,在早上跑过步之后;二零零五年六月十四日,端午节后第三天。在下午六点的时候。起与始两个端点。我完成了山西之行的第一稿,大约四万字。字数统计是我私底里热衷的事,我想这是因为:当“质”不能取悦自己的时候,我只有用“量”来安慰自己了。
★断断续续两个月,完成后的轻松没有和过程中的折磨成正比。几乎是,没有任何喜悦的涟漪被激荡起来,诚实的说,我对自己很不满意。拖延造成的支离破碎、滞涩不畅令我羞愧汗颜。如果这种工作量是在半个月内完成,应该会呈现更为贯通的气韵,更为统一的情绪!
★为了奖励自己,我还是跑到东京大市场的夜市摊上买了一份“臭干子”。味道和记忆中的不知为什么差很多,几乎断绝了我在短期内再吃它的念想。
★为什么没有曾经期待的成就感?没有曾经的那种隐密的愉快?……也许是件好事情,我对自己设定的标准提高了:我已经不满足于仅只是在至近的人面前捧出一堆生菜和调料,得到一点未必客观的表扬;我必须尽早端出一道色香兼具的菜来,以获得更为大量的甚或刻薄的品评建议。
★我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两个月漫长的书写过程中,我其实一直在潜意识里变换阅读的对象,没有对自己做到坚贞不移,一以贯之。若是完全写给自己,类似私人日记,那会更感性更放肆一些;如果完全写给导师,类似课外作业,那会更严谨更周到一些;假若完全写给我爱的人,类似一封心契长信,那会更思辨更深沉一些;而在动笔之出就想投稿付梓的话,就应该更凝炼更精悍一些……现在的我何其尴尬!
★半个学期里最好的时光用在了这件事情上,非功利的做一件事情,或者写一篇文章,的确非常奢侈,今后也很难再有这种机会了吧!我感到自己已经站在边缘。

相关文章:

·其实我很在乎你2011-10-9
·老政工老邓2011-10-9
·午夜思绪2011-10-9
·鸢飞的天空2011-10-9
·五月西风吹暗雨2011-10-9
·爱是一种支撑2011-10-9
·杨花飞舞伴我心2011-10-9
·学者风度2011-10-9
·十年一只玫瑰2011-10-9
·仙灵如梦,仙剑随风2011-10-9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