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致的人,过精致人生
什么样的人才是精致的人?电视剧里,那些穿着考究,饮食节制,在谈判桌上侃侃而谈,在电梯间里面带微笑的男人是精致的,他们时刻注意形象,处处把礼仪带在身边,他们举止大方得体,行为收放自如,他们内心坦荡,外表亲和,阳刚之气四溢,他们是精致的人。现实生活中,那些烫着卷发,踩着棉布拖鞋,洗完一家大小的衣服,又系上花色围裙,为家人捧上精美午餐的女人是精致的,她们把家里收拾得纤尘不染,把厨房、卧室、客厅装点得舒适温馨,她们是精致的人。
精致总是以其完美无暇、无懈可击的细节打动着我们,以其精妙绝伦的视觉效果冲击着我们,令我们,每一位向往精致,追求精致的男人,或者女人,从内心深处升起无限的钦羡与膜拜。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精致的人呢?
我们知道,一幅照片拍得美与不美,够不够艺术,全在于其拍摄前的准备,前景,背景,中心人物的设置,相关物体的入不入像,还有焦距,快门,等等,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处理得不够好,都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成像效果。反之,如果摄影师不能做好一幅照片的全程控制,不能保证每一个细节的精致,那么,拍出来的照片也将绝难做到精致。
同样的道理,一幅画,要画到什么程度才算结束?才算成功?仅仅是画出几个人或者几件物体,然后涂过颜色就行了吗?不。艺术讲究形似,更讲究神似。画中的人要五官到位,感觉到位,像写小说,细枝末节处该删就删,不能有丝毫的顾惜之情,表达不够处就得增,就得添,也许只是眉毛处再加一笔,也许是眼神的方向要再向左偏一点点,表达到位了,作品能不精致吗?
精致在于对一件事情的专注。两年前,我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学习时,遇到过一位老人,六十多岁,高高的个子,每天坚持第一个走进教室,坐在固定的位置上听课。像大部分同学,他没有拿任何录音设备,但是,整整13天,老人没有误过一节课,老人的笔记从始至终都记得非常工整,而且在笔记本的每一页上,都标注了多种不同的符号,红道或者蓝道,小三角或者问号。也许,老人是因为自己年龄大了,所以更懂得争分夺秒,但我想,老人的那份精致却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两年了,老人的笔记依然以其最初的震撼力冲击着我,给我以精致的指引,令我在人生的路上向精致迈进。
说起精致,我还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我们公司企业策划部员工王志文的父亲,王久平。王久平老人是2006年柳林县唯一被胡锦涛总书记接见的出省人大代表。从67年开始,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日进行气象观测,并免费为县里相关单位投送当天的油印气象服务小册子,为推广普及农村科技知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年春天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陪哲夫老师去采访王久平老人,发现老人有个非常好的生活习惯,那就是坚持记每日大事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我们问及一些旧事时,老人从铁皮柜里拿出了当年的笔记本,一页一页翻过去,那些过去了的是是非非,沟沟坎坎从老人嘴里一一娓娓道出,一切恍若就在眼前。试想,如果没有一颗精致的心,如果不是一个精致的人,怎么会把这件事情如此坚持下来?做得如此完美与妥帖?
可见,精致不仅在于表面的玲珑,更在于其内在的坚实与厚重。检修现场的男人是精致的,他们把架子搭得安安全全,把对轮调整得一丝不差,他们身上的工作服可能是脏的旧的甚至破的,但是他们的内心是精致的。他们追求开机以后的机组无非停,他们追求并网以后的机组运行无异常,他们用细节来表达内心深处对于工作的负责,而负责的人生无疑是精致的。
精致在于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握。精致体现在生活中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精致是端着一杯水不洒掉一滴,精致是骑着自行车也不闯红灯,精致是对酒店门口的问候还以温婉的回应,精致是及时将办公桌上的凌乱处理,精致是晚饭后小河边的风吹乱发,精致是一种心态,精致是一颗向往人生美好的心。
人生如四季,当我们走过生命的春夏,来到秋的窗口时,我想每一个人都应该非常负责任地问自己一句:我来这世间究竟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简简单单地走完?还是为了确确实实地走好每一天?如果是为了确确实实地走好每一天,那么精致的人生是否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呢?也许有人会说,随意就挺好,我说,如果随意的生活没有了精致的整理,那你收获的也只能是随意之后的凌乱与纷杂,而凌乱无疑会制造更多的垃圾和精神压力,让我们随意的梦幻彻底破灭。
朋友们,人生易老,青春易逝,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你希望你的记忆里装满什么?拖沓松散,杂乱无章?还是细节精致的每一天?有句话说得好,请珍惜你活着的每一个今天,因为今天,是你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我要说,朋友们,请精致你的每一个今天,因为今天是你精致的余生里开天辟地精雕细琢的第一天。
谢谢,我的演讲完了。
2006-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