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的记忆不多,也很模糊。小城没开发以前很小,说是城,一是因为建制,二是因为有一些工厂吧。一条主干道连接了城里最主要的去处,城区被一块一块的田地分隔开来,像是撒在海面上的礁石,一点儿也不起眼。
家里住着的地方离城中央的商业区约有二里地,路沿着田地曲曲折折,因而走着去显得很远,每次去一趟都像是出远门。
暮春时节,冻土开化了,农人响亮的吆喝声散开来,在空旷的田地里地里传得很远,听不清,却好听,老牛的哞叫有些撒欢,许是懒了一冬,正盼着春来的劳做呢。新犁出的泥土里好闻的湿气儿,是春天里最美好的享受。因此,遇着要去商场买些什么的差事,总会抢着去。路途中趁着田里没人,抄个近道斜斜的穿插过去,还会趁机拨一根也不知是草儿还是庄稼棵子,拿在手里也是个玩物。
麦收的时候,学校会组织学生去收割过的田里去拾麦穗,一人提一个小筐,一个上午过去,麦穗儿也不过盖了筐底,捡得多些的脸上扬着得意,捡得少些的也不以为意,倒是离了课堂的我们,着实的放开撒了一阵欢,到午时,老师集合起人来准备收工,还舍不得走呢。其实,那地里又有什么可以玩耍的。
仍然是秋,跟着院里的大人去采收过的地里摘些豆荚,不过图个好玩,真到了地里,看着你争我抢的场面,要强的性儿也顾不得玩闹了,埋头找着还剩些豆荚的棵子,也不管是扎了手还是绊了脚。待得要走了,才忙忙的抬起头找一起相跟着的大人,却见他们早已过了那座几根圆木搭就的简易的桥,看着桥下湍急的水流,一步也不敢迈,情急之下顾不得体统,放声大哭起来。还是邻居的姐姐又摇摇晃晃的过来搀着这才过了河。回到家,不待吃饭就坐在院里,小心的剥开豆荚,豆粒满共才只一小碗,妈妈说,看看,还不够耽误功夫的。
后来,渐渐的,田地就像乘了远行的车马,向城外越远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再向乡间时,坐在车上,从车窗外看出去,窗外的风景少了淳朴,怎么也找不回旧日的快乐。
远了。
还记得小时候随父母去探亲,列车一路向南,一路的风景。清晨起来,列车的车窗外,薄薄的雾笼在山坡上,北方少见着的青翠点染着冬日,沿途能看见装束奇特的妇人,背着竹蒌,佝蒌着腰,从身上的衣装看不出年轻或者年老。南方的田地不似北方的平坦,山坡上东一块,西一块,深深浅浅的绿,星星点点的黄,所有的植物都茁壮而蓬勃,冬天也不歇着,茂盛的。
奶奶家门前就是镜面似的水田。田与田之间窄窄的田坎,仅容一人经过,若有两人相遇,其中一个必得退回那头,淳朴的农人循着本份做着这些应该应份的事,一些儿也没有刻意的痕迹。
也有过与乡村最为亲密的接触,是怀着兴奋去的,尽管对于农活一窍不通,却一点也不能因此而减了兴致。九月的天,早晨天还擦着黑就得出工,穿着棉衣才能捱过还没有褪尽的寒意,可到了下午收工时,身上背着采棉袋越来越沉重,搭在身上的棉衣就成了累赘,恨不得扔了它,背着这些东西要走很远才能到点收处,每天收工后的这段路感觉越走越长。才不过五六天,就开始想家,初来的兴奋荡然无存。离去时,却又有些留恋。
除此,再也没有切近的走入乡村,乡村的生活于我是陌生的,对于乡村的记忆,仍然停留在年少时粗略的探触。匆匆的行走中,也从来没有细细的体味乡村生活中少了些浮华的沉静。只是在这样的夜里,在无法沉静的时候才重新翻找出这些沉淀太深的记忆,细细的品味。
文/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