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一个温暖而令人惆怅的词。
每个人都是故乡这张满月弯弓中的一支箭,被时光之手以不可逆转的力量射出去,之后流浪在人生的旅途。
所有的人行色匆匆,为宿命的安排而四处奔波。
笑语喧哗处,最柔软的心底,开始怀念故乡,怀念那个初初的地方,轻易结成一段难驱难散的情愫,纠缠,沉溺,沦伤。
人类社会从起初的混荒到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故乡,竟然成为一片精神的荒原,除了怀念,写成字,或者谱成曲,念念不忘外,我们并无他法可以对故乡作更进一步的接近,某种意义上,故乡更似一个人初次的恋爱,它存在过,却不可触摸,不可留驻,甚至不可挂在嘴边絮絮叨叨地惦念。
96年,我最后一次回到故乡。温河右岸,那个居住着200户人家的小村庄,我离开时的红胶土路被铺上一层沥青,曾经跋涉艰难的路程容易了许多,我特意换上的旅游鞋毫无用场,我甚至眼见的有妙龄女子穿了高跟鞋发出哒哒的悦耳之声。
想起我也像这个女子这般大的时候,走在这条路上,常常被红胶泥弄的狼狈不堪,回到家,至膝下都是斑斑泥浆。
那有如此好听的,若踏在办公室白色瓷砖上足,优雅而端庄。
一路聆就这双高跟鞋的足音前行,在既熟悉有陌生的感觉中慢慢接近故乡。
少年时候爬过的悬崖,赫然眼前,依旧高耸,令人仰望,那些锋利的石,曾经刮伤我的腿和臂,我艰难地爬到它的顶部,然后在大意中滚落到它的脚下,周身伤痕累累,却不曾淌一滴泪。我死死纂着从顶上刨下来的那块平整的薄石板,心里是巨大的狂喜。欲望是与身俱来的东西,我并不知道我得到了什么,而失去的又是什么。
只是后来,我的腿上留下一道蜿蜒的难看的疤痕,在我长成俏龄之时,不能像其他女孩子那样穿短短的裙子,露出一截青春的腿。
温河的水,已经不在清澈似镜,没有那个女孩子,临着幽幽的深水插那支鬓上的花,甚至整条河床之上,除了那股窄小的缓慢流动的水之外,再没有旁的生命痕迹,那些繁茂的水草,招摇的芦苇,隔河飞舞的大雁,还有此起彼伏的笑语,仿佛历历在目,却又了无痕迹。
沙里我的那条小鱼还在吗?
我这样问的时候,好象在问起一段记忆,一段故事,问起一个人,曾经的爱恨。
只是,没有人会好好答言,像回答老师的提问,毕恭毕敬,细声细气,而又毫不含糊。
村口的槐,一叶影都未拉下。
面前的一切,渐渐陌生地把我推出去,推到远远的岁月的彼端,我试图呐喊,但声音已沙哑,精神已疲糜,我能做的,也就是不停地走,走进故乡的腹地,然后站下来,用疑问的神情面对那些疑问的神情。
纵使相逢应不识。
客从何处来,欲往何处去?
故乡的尘土,粘腥地贴进我的身体,它们可记得我风里的背影?只是,当我真正地再回到这些尘土里面的时候,才感觉自己与故乡的距离。
我爱我的故乡,它就像我生命中的亲人。像父母,像兄弟,像儿女。
可是我却只能是公园里的猴子,被故乡以好奇而肆意的目光追随,探询,嘲笑,粉碎。
在我们家的窑洞前,我看到荒草丛生的院子,窗破门晃的败落。阳光一点点照上来的时候,它们竟然发出一种腐朽的气息,与极目处的那些高房亮瓦有一种鲜明的对比,昏暗与明亮,陈旧与新鲜。所有的这些,说不出的别扭。
俯下身来,我扒开一丛草,看到那些黄土依旧熟悉的容颜,长长的舒了口气。
我不信,岁月可以不再记得,人群可以不再记得,风可以不再记得,而土地不可以不记得。
它总会记得,那深犁的痕迹,会记得种子的努力,也会记得踏过的脚印,会记得我曾深深地嗅过它的芬芳的气息。
它跟我一样沉默,没说记得,也没说,忘记。
故乡逐渐长成一副梦中的模样,怀念,想念,惦念,却不再清晰,不能好好地仔细地去梳理它的条纹,记忆也成为一种虚幻的影相,摇摇晃晃,虚虚实实。
故乡,这个词,开始异常孤独并逐渐远离我们的躯体而接近心底的那片空濛,若隐若现,若即若离。
我们的灵魂,也注定会在永别故乡的歉疚中,若漂萍般游荡,飘浮,疏离,遗恨,而又凄凉。
昨夜,梦回故乡,熟悉的村庄,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气味,熟悉的叶片,河流,还有风,只是,那些路过的人,不再熟悉,他们的言语,他们的举止,他们恍惚的眼神,不再熟悉。
故乡啊,在十年之后,是一场令人惆怅,沈醉,难醒的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