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她对一个人从业的态度有着千百年留传下来的种种限定。
俗话说“家有万金,不如一艺随身”,道出了一个人从事一门职业的重要性。而“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样的句子更是把择业一事看得无比重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则告诉了我们:职业无贵无贱,而且,不论一个人做什么工作,他总有机会可以独挡一面。
中华民族以勤劳为表征,虽说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的从业观念已有了很大的变化,“跳槽”已成为了一个时兴的名词,它不仅被人们挂在嘴边也常常被付以实践,这也表明:“职业”这一名词,已从狭义走到了广义——从以前的专习一门到了现在的专一广博,但是,无业却是身为中华子孙的一种耻辱。炎黄子孙于职业的重视一如从前,甚至更有甚之。
这个社会看重职业,我们每一个身处社会中的人,甚至涉世不深的莘莘学子们都是如此地看重职业,那么,我们有什么权力可以“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呢?我们没有权力。“职业”,一个多么美好的名词,“职”表明你的职司,你有自己在本行的权威,“业”表明你的归属,你在这一个位置上被纳入了社会。
敬业奉献,是每一个人应有的人生观,这无需具体到一行一业,只要是职业,百行百业也罢,这一行也罢,那一行也罢,这是一种处世心态,“敬业”的“业”可以是任何的一门或多门职业。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才能干一行爱一行,无论这一行是否你的所爱,无论这一行是否你的本行,无论这一行是否适合你。人是必需主动适应社会的,从业,却无疑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有的人,一时甚或一生都没有得偿所愿用其所长,但他们能在被赋予的职业中干得扎实无悔。这需要的,真的是一个“敬”字,是对从业的一种虔诚,只要你不看轻这一行,对它有信心,它会于你有回报,哪行哪业不是舞台,扭大秧歌也罢,跳芭蕾也罢,蹦迪也罢,各有各的精彩。记得少年时曾看过一个军旅纪实之类的影片,描述了普通一兵的军旅生涯,他心怀成为炮兵连长的志向投身行伍,最终被安排去搞后勤。不太记得那个故事的经过,总之,他后来是甘心乐意了,而且干得精彩漂亮,到片末他那声嘶力竭的“向我开炮”的叫喊已不复可闻。是的,一个人心中可以有梦,但现实之中,有时我们更应重视责任,不该为了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而对所从事的职业敷衍了事,每天出勤不出力,而应该以一种“干它一辈子”的勤恳干好每一天,在岗一天,负责一天,尽职一天。其实,这个社会就是这样,需要每个人把自己的职业放在心上,把自己正从事的职业作为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最高的责任感来履行它,以最强的荣誉感来完善它。古中国的神话里曾说人是女娲娘娘用黄泥捏出来,四处抛洒在地上,落地即活的,李树下的姓李,桑树下的姓桑,从此有了生机勃勃的人群,也有了庞杂的百家姓氏,现在中国的事实是:许许多多的人,安置到了哪里,就在哪里成长,忠于所业,精于所业,从而使得社会生机盎然。曾经,我也为“乡曲儒生,老死翰墨,名不出闾巷者何可胜道”而感慨过,但后来,我明白:这也就是人生,没有一些人的埋头,捐弃名利,何来更多人的出头,为世界更添华彩。若是春色满园,让我选择,我会选择做一朵炫丽的花,若让我成了一片绿叶,我也愿让它尽量地油绿。
岗位闪光,这就是一个具体的问题了,既已有了“敬业奉献”,不计一己私利,全力奔赴所业的态度,已是“有心”,现在,如何在具体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又能有所成,就要“有力”。踏踏实实地干下来,当然,无事不成,多请求他人教益,则事半功倍,若还能有一些自己的创意,就可以成为专家了。洛克菲勒是一个心怀热忱的人,他在日复一日单调乏味的焊接工作中始终心怀热忱,这使得他一直对他的工作有着充分的注意,被他发现了一点:每焊一个油箱需要三十滴焊油,无一例外,这就让他开动了脑筋:如果,每焊一个油箱只用二十九滴焊油……这个想法被他付诸实践,焊接技术被革新,公司因省下每个油箱一滴的焊油而省下了巨大的财富,而年青的洛克菲勒也由此开始了他的创意之旅,终成一代石油大王。岗位之上,没有小事,只有值得感兴趣、值得永远关注的事。
记住,生活,始终都是对生命的鲜活的召唤,你觉得它生动,你对它热忱,它必将有所回报。在岗位上扎下根,努把力,干出个样儿来,那种荣誉、那种劳动过后的轻松是别的无法取代的。同志们,同胞们,要干,就让我们干出个样儿来!
本文作者:枫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