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下学期教育随笔大全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7:01:59阅读:
字号:小|大
穿衣有招
开学以后,天气依旧很冷,小朋友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毛线衣、外套……,午睡的穿脱衣服也依旧是我们老师头疼的一件事。这不,一到午睡室,小朋友就叽叽喳喳的互相帮助着,有点小朋友能干点,能帮忙别人把衣服袖口先拉出来;有的却只是在床上磨蹭,也不着急;还有的更是趁势和旁边的小朋友打闹嬉戏起来了……真是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啊!再说起床的时候吧,“老师,你帮帮我!”“老师,你帮我拉一下!”……很多个声音会同时从四面八方向你传来,红彤彤的小脸上都摆出了一副“请教”之相,有时候真是会让我们老师手忙脚乱,头皮也发麻。
这个学期开学不久,我就对这个现象仔细反思了,虽然孩子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很薄弱,但一定还是有方法可以引导的。
这天起床后,我们老师故意对这些小家伙的帮助视而不见,不一会儿,有的小家伙不耐烦,自己穿了起来,不穿不要紧,一穿我们大呼上当受骗,原来很多孩子还是能够自己穿的。除了几个幼儿衣服太多,实在穿不进去,很多孩子还是走出了这关键性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隆重地表扬了几个会穿衣的孩子,并给他们颁发了红苹果奖。这下小家伙们的士气倍增,一个个都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也会穿,也要得红苹果,看得我们老师心里直偷偷乐。
小家伙们渐渐掌握了要领,但是穿的衣服很多,难度也很大,所以我们还让孩子们相互合作,发扬互助精神,从那以后,每到睡前与睡后,教室里一片热闹红火的景象,帮着拉袖子的、帮着扣纽扣的、帮着掏袖子的,孩子们忙得不可开交,“请帮帮我”、“谢谢你”等声音不绝于耳。我们不禁感叹:4岁儿童竟有如此精诚的合作精神,咱们成年人真自叹不如啊
专家曾说过,两岁的幼儿就有独立穿衣的愿望,3岁的幼儿已经具备独立穿衣的能力,那为什么现在很多幼儿到了6岁还不会穿衣服呢?这个都是“心软”惹的“祸”呀!
发生在蒙蒙身上的转变
记得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蒙蒙就不爱说话,向其家长了解情况,也说蒙蒙在家也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了,也是听不出他到底在嘀咕什么。一段时间下来,家长甚至担心蒙蒙是个半哑之人。我们老师也非常担心这个特殊的孩子,他的年龄在班中是最小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和别人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平时很多事情都要我们老师包办代替,这样下去对他的发展很极为不利。
经过查找资料,我也了解到,幼儿初期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幼儿说话能力,帮助幼儿在语言表述中认识周围事物,对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抓紧这一时期训练幼儿说话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的说话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事。于是,我们采取了措施:
首先,从生活上多关心帮助他,与他多亲近,逐渐消除他对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的一些陌生感和恐惧感。每天入园时,我都会热情的与他打招呼,亲切的同他谈话,询问他:“你有没有吃早餐”、“你早餐吃了什么呀”、“这件衣服真好看,是谁买的?”等等,使他觉得我像家人一样在乎他,没有忽视他的存在。
其次,在许多事情上,对他一视同仁,比如在点名的时候,也一样要求他说:“到!”,“我在这里!”虽然第一次他说“我在这里”的时候,口齿很不清楚,声音也很清,但是我还是很兴奋,大大的奖励了他一颗五角星。在上课的时候,也常常会问问他,“蒙蒙,你懂了吗?”“蒙蒙,你来说一说!” 每次帮孩子穿衣服的时候,也会悄悄的和他说上几句悄悄话,和他谈谈,逐渐的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蒙蒙也慢慢能说几句比较清楚的话了。每天早上来园也可以自己喊老师早了。看着他的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让我非常感动。
第三,要加强与家园之间的联系、沟通。蒙蒙一直是奶奶接送的,在家庭教育问题上,我觉得父母亲给予他的教育不够突出。家长对孩子说话能力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敏感,所以我想应该多利用一些适宜的机会,和家长多多交流沟通,帮助蒙蒙渐渐摆脱不能说、不敢说、不爱说的恶性循环。
相信只要我们真心的付出,相信他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俗语说:“医者,父母心”,我却想说:“师者,父母心”。
桥
总是在流水与大地顶牛、赌气的时候,或者在山险水急、山和水互不买账的时候,桥就来了。桥将身子趴下,手搭牢这边,脚踏实那边,此时,争强两方便不由得笑了,气也全消了。世间总有磕碰,有了桥,不知少了多少疙疙瘩瘩。
小班下学期,我们小三班的吴老师被调入小小班,所以,钱老师调入了我们班。所以开学前报到收费的时候,我就一一和家长们打招呼,告诉他们此事,大家对这样的分配都没什么异议,于是我也就觉得这没什么问题。
几个星期过去了,小班幼儿的情绪也渐渐都稳定下来了,只有个别的幼儿早上来园的时候还会哭哭鼻子,我们老师安慰引导以后,就能很快的稳定下来。然而,一天中午,我在电脑前打印东西的时候,突然接到了子怡爸爸的电话,子怡爸爸的语气非常激动:“老师,我们子怡最近上幼儿园总是哭,你们班是不是换了老师了?怎么小班下学期就换掉了老师呢?……”不容我说话解释,他一口气的说了几分钟,在我印象里,子怡爸爸40来岁,平时来接送,态度都很和气,与我们老师笑眯眯的,说话不多,也没有和我们过多的交流过什么,今天这样的态度令我一下子有点吃惊,他继续说:“我知道你们老师平时很疼自己子怡,甚至比妈妈还要疼孩子,可是现在我们的孩子不想上幼儿园,你们幼儿园到底是怎么搞的?你们园长电话多少?”他说话的中间,我也想和他解释我们幼儿园的安排,还有孩子的一些情况,可是他的情绪一直都很激烈,他甚至说:“我很疼自己的孩子的,我今天是忍不住了,我知道我脾气不好的,如果你们不把老师换回来,我是要打电话到教育局的!”当时我心里就想,他这样的火头,看来我的解释当场未必能听进去,所以我就耐心的听他说,让他说完以后,我告诉他我会想办法解决这件事情的,请他等待我的答复。挂掉电话以后,我的心情久久的不能平静,突如其来的这个电话,让自己有所震惊,也有一些的委屈。
我心里明白,不可能因为子怡爸爸说要换回老师就和园长说去换老师,我想这中间,完全是可以有办法解决的。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先后和子怡、子怡妈妈进行了交谈。
在与子怡谈话的过程中,我蓦地发觉,原来在换新老师以后,我就认为孩子们理所当然的会接纳新的老师,在这方面的情感教育和礼貌教育方面,我是做得不够的。就在当天放学前的谈话中,我对全班幼儿进行了一次“强烈”的情感教育。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我们的钱老师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喜欢!”我又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吴老师去了哪里吗?”大部分孩子回答不知道,有几个孩子说见过吴老师,我趁势引导,告诉他们吴老师去带比我们更小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去了,我们以后可以去吴老师班做客,去看看吴老师。和孩子们的这番谈话,其实让我有点感动,孩子们对老师的爱是单纯、真挚的,他们不可能戴着有色眼镜去挑剔自己的老师,而是表现出对曾经熟识的老师的一种亲切感和喜爱感。我问子怡:“你喜欢我们的钱老师吗?”子怡也点头说喜欢,“钱老师也一样的喜欢班上的每个小朋友,钱老师还希望子怡以后上幼儿园不要哭鼻子,如果能做到,老师会奖你一颗五角星的。”子怡小朋友并不是不喜欢现在的钱老师,只是她可能年龄小,对过去的吴老师还有些依赖。仅仅是老师这番话、仅仅是一颗鼓励的五角星,以后的日子里,子怡就像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似的,天天都能微笑着上幼儿园了。
看着她的转变,再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子怡妈妈也会心的笑了。我嘱咐子怡妈妈:以后子怡遇到什么状况,都要和我们老师交流,孩子在家里的很多事情我们老师不知道,这对孩子的帮助会小很多。我也呼吁我们班的家长:有话要说、有事留言。
让我们家园携手,将这座家园桥搭好、搭实,好让桥下的的流水欢欢喜喜的流淌。
《幸福是什么》
早上来园的时候,瑞瑞妈妈笑着对我说:“孙老师,瑞瑞有问题要问你!”乍一听,我还有点疑惑,这孩子又有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呢?我便低下身,摸摸他的头问道:“瑞瑞有什么问题,说说看吧!”小手停止摆弄积木,瑞瑞歪着脑袋认真地说:“老师,幸福是什么?”我略想了一下,便告诉他:“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你觉得呢?”可是分明看见瑞瑞眼里还是有些不解,瑞瑞妈妈在一边补充说:“瑞瑞,妈妈是不是也这样告诉你的呢?”原来瑞瑞妈妈也给了他一样的答案,可瑞瑞并没有回答我们的话,小手继续摆弄积木。“对孩子来说,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应该更好理解。当然幸福对不同的人来说意义是不一样的!”也许是为了掩饰一下刚才回答的尴尬,我又对瑞瑞妈妈补充说了这句。
瑞瑞妈妈走后,我又仔细地想了刚才瑞瑞的这个问话:到底什么是幸福呢?曾经也在书上读到过许多关于幸福的答案,比如说:幸福就是在你非常饥饿的时候,有一个冷馒头;幸福就是在你非常寒冷的时候,有一盆碳火;幸福就是在你回家的时候的时候,饭菜已经端上桌子上来了……但是这样的答案都太过深奥,对于我们小班的幼儿来说,幸福,应该是更易被理解和接受的答案,它们应该就是来自于幼儿生活中的一些快乐的感受和开心的事件。
于是我又重新走到瑞瑞身边告诉他幸福的感觉是什么,瑞瑞睁大了眼睛仔细地听着我说,听完后他想了一会,忽然他转过头来对我说:“老师,奶奶给我买汉堡包,我很幸福!”“对,你说的很对!”我表扬了瑞瑞,这次瑞瑞很开心的笑了,“老师表扬瑞瑞,瑞瑞很开心,也是幸福的感觉哦!”看着孩子露出了快乐的笑容,我突然很感动于孩子的这种天真与单纯,对于他们来说,幸福就是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的快乐。
之后,在餐前活动的时候,我又和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幸福是什么》的故事。
湖边有一座漂亮的房子,那是小兔子的家。小兔子很好客,每天都有朋友来她家聊天。这天,来了白鹤、山羊和长颈鹿,他们聊到了“幸福”的话题。幸福是什么呢?白鹤说:“只要能天天在水中,看见天上的云朵,这就是我的幸福。”说着,白鹤跳上小白兔家的窗台,他看见了倒映在湖水中的云朵。山羊说:“只要能天天闻到绿草的清香,这就是我的幸福。”说着,山羊跳上小兔子家饿窗台,他闻到了湖边绿草的清香。“我没有你们那么浪漫。”长颈鹿长长地叹口气。“如果有一天,我能舒舒服服坐下来喝杯茶,那就是我的幸福了。”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那么长,他喝水非常困难,只有趴下两条前腿,才能喝到水。他们问小兔子的幸福是什么?小兔子说:“长颈鹿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小兔子让长颈鹿坐在高高的椅子上,长颈鹿的四条腿伸直了。小兔子把一杯香茶,放在自己的两耳之间,两只长耳朵绞在一起,旋转着把香茶送到长颈鹿的嘴边。长颈鹿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喝到了一杯香茶。
故事中的小动物形象都是幼儿熟识和喜爱的,从他们的对话中,幼儿更直接的感受了幸福是什么的定义。在听完故事以后,我再问孩子们幸福是什么的时候,孩子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完全被打开了,“我今天又得到一颗五角星,就是我的幸福”、“妈妈带我去公园玩,我很幸福!”、“爸爸给我买了一辆遥控汽车,很好玩,我很幸福!”……
幸福既是一种外在的状态,又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不是高屋建瓴的东西,而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快乐。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开放”的活动,家园的“桥梁”
家长开放日作为家园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幼儿在园学习、生活的窗口,是一项家长和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的活动。我们小(三)班的小朋友经过在园的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学会了许多新的本领,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学到的本事表现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而家长们呢,也非常想了解一段时间以来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到底是怎么学习和生活的?自己的孩子真的象老师讲的那样进步那么大吗?
在小朋友和家长们的期盼中,我班开展“家长开放半日”活动。首先,我们向家长展示了晨间锻炼和小点心的开展情况。接下来,我们两位教师展示了两节教学活动。
钱老师语言活动《我是一个大苹果》,从教材的选编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儿歌,朗朗上口;喜欢角色扮演)和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对吃的东西较感兴趣),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学念儿歌,并有兴趣地尝试仿编儿歌,明白吃东西前要洗手。通过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发散思维和社会性情感,让幼儿不但喜欢吃大苹果,而且也喜欢吃小苹果。并且愿意请客人先吃苹果。
我的是综合活动《我的“风筝”飞起来》。我们班许多的孩子,已经有过放风筝的经验。风筝颜色、形状丰富多样,对小班幼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我利用我们身边常见的资源——塑料保鲜袋,让幼儿探索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自己发挥想象、动手动脑,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得到了支持和鼓励,通过让看看、想想、说说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探索“风筝”的制作法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勇敢地试一试,孩子们非常乐意接受这种方式,尝试起来也信心十足。最后孩子们高举自己制作的风筝,奔跑着、嬉戏着,小小的风筝带给它们非常大的乐趣,他们体验了制作成功的快乐!
在半日活动的最后,我们召开了简短的“家长会”。向家长简要介绍了半日活动的主要活动安排和各项活动的目标,家长在半日活动中主要看什么?怎样看?介绍了近二、三个月来班级的主要活动、班级环境、班级幼儿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让家长比较全面的了解我班的各项工作。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紧凑,比较全面的向家长展示了幼儿在园生活的各项主要活动。不管从孩子,还是家长来看,都很开心。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父母来参加活动并和自己做游戏,都非常兴奋,活动的情绪非常高昂;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也非常的开心。并且通过半日活动,家长们也更能了解班级开展的活动和工作的辛苦,从而更能理解老师的工作。家长们纷纷对本次活动表示满意,对老师表示感谢!
感谢各位家长积极参加本次活动,希望家长朋友们能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我们班级的活动!
小小午餐学问大
——家长半日活动后的午餐教育
“我家宝宝吃饭好慢,一边吃一边玩,不肯下咽,怎么办呢?”
“我家宝宝在家吃饭要追着他吃,他自己不肯吃,我们大人只有喂他吃了。”
“我家宝宝吃是吃得很快,但是都不嚼的,吃得太快了,让人担心……”
……
家长开放日活动后,一部分家长留下来观看孩子的午餐。这些家长的担心也让我感觉我们小班孩子午餐情况的确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如部分幼儿在家不肯自己吃,需要家长喂;部分幼儿过于求快,往往忽视细嚼慢咽;还有部分孩子挑剔食物,偏食、厌食……
针对家长的谈话内容和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把我们班幼儿的用餐情况作了如下分析,并通过不同的特征采取了一定的教育策略,颇有收效。
如:针对挑食的孩子,以鼓励帮助为主。
策略:在餐前特别介绍今天要吃的食物,并且介绍这些食物的对宝宝身体的益处,从而引导幼儿不挑食。此外,我还经常表扬一些吃饭好的幼儿,如邱飞扬小朋友吃饭比较乖,金意超、金奕阳等小朋友什么都爱吃等,用孩子们身边的榜样去感染和教育他们。
如:针对不愿进餐的孩子,以情绪感染为主。
策略:在进餐前,我会故作夸张地对幼儿说:“哇,今天的菜真香,快来闻闻呀!”像丁洁、赵颖等个别已经养成细嚼慢咽习惯的孩子,她们不喜欢饭菜盛得过满,经常会看着一大碗饭发呆,这样的幼儿,给她们盛饭时不要太多,等到她们吃完后及时表扬再给她们添饭。如“×××小朋友真能干,今天吃了两碗饭!”,或奖励小贴纸等。这样既达到不减少饭量又不会使孩子对吃饭有畏惧感。
如:针对进餐习惯较差的孩子,以故事引导为主。
策略:有的孩子进餐习惯差,弄得满地都是饭菜,有的则不专心东张西望,我就利用故事《漏嘴巴》、《不掉饭粒的小丁丁》等,引导幼儿吃饭时也要认真并且不讲话,学习一些儿歌潜移默化的告诉进餐孩子们一些用餐时的小礼仪。
进餐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幼儿持之以恒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家长的协调一致的教育,让我们始终为幼儿营造愉快、轻松的进餐氛围,为帮助幼儿形成更好的进餐礼仪而努力。
画得像,才画得好?
小班下学期,我班幼儿已经多次尝试自己临摹和创作绘画。几次的绘画实践活动,让我对本班幼儿的绘画水平有了一定的了解。我班幼儿普遍年龄偏小,动手能力薄弱,在绘画活动中幼儿的水平参差不齐,更有的幼儿还处于涂鸦阶段。
一次,我组织幼儿装饰方“布”,一部分幼儿的绘画作品构图合理,色彩明快,线条运用得也较流畅,基本上能反映格子布的特征,也符合活动的目标。于是我将幼儿的这些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并组织幼儿评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岂料,这时,雯雯小朋友说:“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呢?”其实,最初我已经考虑尽量把全班小朋友的画都展示出来, 只因为雯雯等几个幼儿的画实在看不出内容,乱七八糟的线,有的红、有的黄、有的灰。所以就没有把他们的画拿出去。 听她这么一说,我把她的画拿出来。雯雯拿着她的绘画作品大声地说:“我画的是格子布,是给妈妈做裙子的。”听了她的介绍,我颇感意外,原来“乱七八糟”里面还有这么丰富的内容,格子布画得这么精彩!里面蕴含着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情谊,不拘一格的表现方式正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呀!
由此,我感到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画得好、画得像,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正确的美育观念才能保护孩子珍贵的原创性,如果我们成人太过注重于成果导向,并对技巧性过度需求,只求画得好、画得像,就会忽略了孩子最珍贵的原创性。在提供环境与材料之外,最大的功能是引导,虽然幼儿没有开发的视觉,对周遭漫不经心,但已经有内有的吸收心智;透过绘画,养成观察与联想。创造力不能直接给予,要从内在点燃,成人应该珍惜幼儿的原创自由,还给孩子自由涂鸦的创作自由。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发现:孩子的涂鸦作品可能会与我们的主题内容相差很远,有些甚至是一些凌乱的线条,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抹杀宝宝的这些珍贵的原创作品,我们应打破“画得像,才画得好”的观念,还给宝宝自由涂鸦的权利。涂鸦期是儿童绘画的最初阶段,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涂鸦自由,重视并鼓励孩子从事各种涂鸦活动,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充分的满足,让他养成独立创造的习惯,并且勇于表达自我。
面对一些不勇敢的孩子,我们如何做?
我们班上的昊昊小朋友,几乎每天都是爷爷奶奶一起接送的,孩子在老人的过渡保护下,就像是一个“洋娃娃”一样,处处小心谨慎,连打招呼也是家长抢先代替,我们老师和他说话,他奶奶常常帮忙回答,并不知道给孩子机会,逐渐的昊昊就形成了担心、不敢说、也懒于说的局面,不仅自理能力偏弱,而且上课的时候没有积极性,常常在别人唱歌的时候,他都只是呆呆的听着,不知道跟着一起歌唱。在一次穿衣的时候,他居然说:“我是大笨蛋,我什么都不会,奶奶说我要长大了才会自己穿!”这种不自信的表现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家长在打电话或者在来接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这样问我:“老师,孩子最近乖不乖?”有时我会这样回答他们:“嗯,现在的表现比以前好了,在不断的进步中,在其他方面都还好,就是胆子有点小了点儿,而且表现欲望也不怎么不强!”家长们又总会说:“给他们多锻炼的机会,上课的时候多请他们发言。”可是这些小朋友往往上课喊了他,站起来却什么都回答不出,这应该怎么做呢?常常发现不少幼儿在日常生活、班级活动和同伴交往中,都表现出“胆小”。这不仅影响了幼儿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对其身心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障碍。为了消除这个障碍,帮助孩子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老师和家长都有必要重视起来。
而且,我还发现我们班里的一部分孩子常常会表现出种种不勇敢的行为,比如犯了错误不敢承认,老师一批评就哭鼻子,并且不敢在集体面前大声说话、勇敢的表现。我们想有些孩子可能对某些事情有种天生的恐惧,但除此之外,还会是因为以前的不愉快的经验、陌生事物等都使得小朋友们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另外,幼儿的“胆小”还与他们的自信心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常常会因为对某一事物缺乏足够的自信而产生畏惧心理。
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应从改变家长和老师等成人对孩子的评价开始,慢慢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来。并且胆子也是练出来的,成人多鼓励、多促进,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每一个“胆小”的孩子都会变的勇敢起来,变的更加自信!
老师,我也想倒垃圾
开学至今,我一直试着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发勺子、分碗、倒垃圾、搬凳子等等。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他们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我总是让能力强、善表达、聪明伶俐的孩子做事,而很少请调皮的和默默无语的孩子做。这一次,我依旧请表现好的小朋友倒垃圾,忽然,看到性格内向的王灵希轻声对我说:“周老师,我也想倒垃圾。”我看了她一眼说:“每次吃饭最慢,上课从不举手,老师只让表现好的孩子去?”我生硬的口吻,严肃的眼神,使王灵希那纯净的眼睛充满了畏惧,继而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水雾。
吃饭时,王灵希的神情,总在我脑海里出现,我感到自己错了。于是,我把王灵希叫到身边,夸奖她是一个能干的女孩,以后一定请她倒垃圾,她点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后来,王灵希倒了一个星期的垃圾,特兴奋,还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还说自己长大了,会帮老师做事情了。我发现,王灵希比以前大胆活泼多了,上课偶尔也会举手发言了。
现在想起来,真切地体会到不应该拒绝孩子想表现自己的请求。特别是对那些不善言谈,看起来似乎是不够聪明的孩子,我应该让他们从心里感到老师是信任他们的,认为他们是有能力的,我还应该努力创造条件,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
有效的“听声”游戏
天气炎热,幼儿的精力又旺盛,常规活动时幼儿显得很躁。晨间谈话的时候,我在上面点名,幼儿在下面有的说话、有的玩耍,完全没注意我的指令。我正想喝止,提醒他们安静下来,突又想到这样的办法治标不治本,于是灵机一动,对着孩子说:“来,我们现在谁都不要说话,竖着耳朵听。你仔细听,听到了什么声音过一会老师请到你,你就起来告诉大家。”顿时,教室一片安静,大家都在仔细的寻找更多的声音,过了不多久,小朋友都能说出他们当场听到的很多声音:小鸟声、水声、对面马路汽车开过的声音……有的幼儿还会描述他听到的声音感觉,老师告诉幼儿,如果这些声音象录音机一样把它们同时放大,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声音就会成了噪音,耳朵就没法清静,长期这样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和身理健康。
接下来几天,我变化着玩法,比如我让幼儿闭上眼睛,然后老师用铅笔敲敲杯子等凡是能弄出比较有趣的声音来,再让幼儿猜猜老师发出的声音是什么,再进行节奏练习。
还有一种变形玩法,就是传悄悄话,请一名幼儿 出来看老师口型说什么,然后用小声的声音传给他的好朋友,好朋友听了后,按指示玩游戏,如“请你帮老师拿点名册来。”等。
这些“听声游戏”有助于孩子养成保持安静、沉默的习惯。这也是诱导孩子们服从命令的好方法。小朋友们对这些游戏很有兴趣,几天下来,幼儿安静了许多,说话声音也轻了。
开学以后,天气依旧很冷,小朋友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毛线衣、外套……,午睡的穿脱衣服也依旧是我们老师头疼的一件事。这不,一到午睡室,小朋友就叽叽喳喳的互相帮助着,有点小朋友能干点,能帮忙别人把衣服袖口先拉出来;有的却只是在床上磨蹭,也不着急;还有的更是趁势和旁边的小朋友打闹嬉戏起来了……真是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啊!再说起床的时候吧,“老师,你帮帮我!”“老师,你帮我拉一下!”……很多个声音会同时从四面八方向你传来,红彤彤的小脸上都摆出了一副“请教”之相,有时候真是会让我们老师手忙脚乱,头皮也发麻。
这个学期开学不久,我就对这个现象仔细反思了,虽然孩子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很薄弱,但一定还是有方法可以引导的。
这天起床后,我们老师故意对这些小家伙的帮助视而不见,不一会儿,有的小家伙不耐烦,自己穿了起来,不穿不要紧,一穿我们大呼上当受骗,原来很多孩子还是能够自己穿的。除了几个幼儿衣服太多,实在穿不进去,很多孩子还是走出了这关键性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隆重地表扬了几个会穿衣的孩子,并给他们颁发了红苹果奖。这下小家伙们的士气倍增,一个个都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也会穿,也要得红苹果,看得我们老师心里直偷偷乐。
小家伙们渐渐掌握了要领,但是穿的衣服很多,难度也很大,所以我们还让孩子们相互合作,发扬互助精神,从那以后,每到睡前与睡后,教室里一片热闹红火的景象,帮着拉袖子的、帮着扣纽扣的、帮着掏袖子的,孩子们忙得不可开交,“请帮帮我”、“谢谢你”等声音不绝于耳。我们不禁感叹:4岁儿童竟有如此精诚的合作精神,咱们成年人真自叹不如啊
专家曾说过,两岁的幼儿就有独立穿衣的愿望,3岁的幼儿已经具备独立穿衣的能力,那为什么现在很多幼儿到了6岁还不会穿衣服呢?这个都是“心软”惹的“祸”呀!
发生在蒙蒙身上的转变
记得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蒙蒙就不爱说话,向其家长了解情况,也说蒙蒙在家也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了,也是听不出他到底在嘀咕什么。一段时间下来,家长甚至担心蒙蒙是个半哑之人。我们老师也非常担心这个特殊的孩子,他的年龄在班中是最小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和别人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平时很多事情都要我们老师包办代替,这样下去对他的发展很极为不利。
经过查找资料,我也了解到,幼儿初期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幼儿说话能力,帮助幼儿在语言表述中认识周围事物,对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抓紧这一时期训练幼儿说话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的说话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事。于是,我们采取了措施:
首先,从生活上多关心帮助他,与他多亲近,逐渐消除他对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的一些陌生感和恐惧感。每天入园时,我都会热情的与他打招呼,亲切的同他谈话,询问他:“你有没有吃早餐”、“你早餐吃了什么呀”、“这件衣服真好看,是谁买的?”等等,使他觉得我像家人一样在乎他,没有忽视他的存在。
其次,在许多事情上,对他一视同仁,比如在点名的时候,也一样要求他说:“到!”,“我在这里!”虽然第一次他说“我在这里”的时候,口齿很不清楚,声音也很清,但是我还是很兴奋,大大的奖励了他一颗五角星。在上课的时候,也常常会问问他,“蒙蒙,你懂了吗?”“蒙蒙,你来说一说!” 每次帮孩子穿衣服的时候,也会悄悄的和他说上几句悄悄话,和他谈谈,逐渐的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蒙蒙也慢慢能说几句比较清楚的话了。每天早上来园也可以自己喊老师早了。看着他的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让我非常感动。
第三,要加强与家园之间的联系、沟通。蒙蒙一直是奶奶接送的,在家庭教育问题上,我觉得父母亲给予他的教育不够突出。家长对孩子说话能力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敏感,所以我想应该多利用一些适宜的机会,和家长多多交流沟通,帮助蒙蒙渐渐摆脱不能说、不敢说、不爱说的恶性循环。
相信只要我们真心的付出,相信他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俗语说:“医者,父母心”,我却想说:“师者,父母心”。
桥
总是在流水与大地顶牛、赌气的时候,或者在山险水急、山和水互不买账的时候,桥就来了。桥将身子趴下,手搭牢这边,脚踏实那边,此时,争强两方便不由得笑了,气也全消了。世间总有磕碰,有了桥,不知少了多少疙疙瘩瘩。
小班下学期,我们小三班的吴老师被调入小小班,所以,钱老师调入了我们班。所以开学前报到收费的时候,我就一一和家长们打招呼,告诉他们此事,大家对这样的分配都没什么异议,于是我也就觉得这没什么问题。
几个星期过去了,小班幼儿的情绪也渐渐都稳定下来了,只有个别的幼儿早上来园的时候还会哭哭鼻子,我们老师安慰引导以后,就能很快的稳定下来。然而,一天中午,我在电脑前打印东西的时候,突然接到了子怡爸爸的电话,子怡爸爸的语气非常激动:“老师,我们子怡最近上幼儿园总是哭,你们班是不是换了老师了?怎么小班下学期就换掉了老师呢?……”不容我说话解释,他一口气的说了几分钟,在我印象里,子怡爸爸40来岁,平时来接送,态度都很和气,与我们老师笑眯眯的,说话不多,也没有和我们过多的交流过什么,今天这样的态度令我一下子有点吃惊,他继续说:“我知道你们老师平时很疼自己子怡,甚至比妈妈还要疼孩子,可是现在我们的孩子不想上幼儿园,你们幼儿园到底是怎么搞的?你们园长电话多少?”他说话的中间,我也想和他解释我们幼儿园的安排,还有孩子的一些情况,可是他的情绪一直都很激烈,他甚至说:“我很疼自己的孩子的,我今天是忍不住了,我知道我脾气不好的,如果你们不把老师换回来,我是要打电话到教育局的!”当时我心里就想,他这样的火头,看来我的解释当场未必能听进去,所以我就耐心的听他说,让他说完以后,我告诉他我会想办法解决这件事情的,请他等待我的答复。挂掉电话以后,我的心情久久的不能平静,突如其来的这个电话,让自己有所震惊,也有一些的委屈。
我心里明白,不可能因为子怡爸爸说要换回老师就和园长说去换老师,我想这中间,完全是可以有办法解决的。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先后和子怡、子怡妈妈进行了交谈。
在与子怡谈话的过程中,我蓦地发觉,原来在换新老师以后,我就认为孩子们理所当然的会接纳新的老师,在这方面的情感教育和礼貌教育方面,我是做得不够的。就在当天放学前的谈话中,我对全班幼儿进行了一次“强烈”的情感教育。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我们的钱老师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喜欢!”我又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吴老师去了哪里吗?”大部分孩子回答不知道,有几个孩子说见过吴老师,我趁势引导,告诉他们吴老师去带比我们更小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去了,我们以后可以去吴老师班做客,去看看吴老师。和孩子们的这番谈话,其实让我有点感动,孩子们对老师的爱是单纯、真挚的,他们不可能戴着有色眼镜去挑剔自己的老师,而是表现出对曾经熟识的老师的一种亲切感和喜爱感。我问子怡:“你喜欢我们的钱老师吗?”子怡也点头说喜欢,“钱老师也一样的喜欢班上的每个小朋友,钱老师还希望子怡以后上幼儿园不要哭鼻子,如果能做到,老师会奖你一颗五角星的。”子怡小朋友并不是不喜欢现在的钱老师,只是她可能年龄小,对过去的吴老师还有些依赖。仅仅是老师这番话、仅仅是一颗鼓励的五角星,以后的日子里,子怡就像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似的,天天都能微笑着上幼儿园了。
看着她的转变,再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子怡妈妈也会心的笑了。我嘱咐子怡妈妈:以后子怡遇到什么状况,都要和我们老师交流,孩子在家里的很多事情我们老师不知道,这对孩子的帮助会小很多。我也呼吁我们班的家长:有话要说、有事留言。
让我们家园携手,将这座家园桥搭好、搭实,好让桥下的的流水欢欢喜喜的流淌。
《幸福是什么》
早上来园的时候,瑞瑞妈妈笑着对我说:“孙老师,瑞瑞有问题要问你!”乍一听,我还有点疑惑,这孩子又有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呢?我便低下身,摸摸他的头问道:“瑞瑞有什么问题,说说看吧!”小手停止摆弄积木,瑞瑞歪着脑袋认真地说:“老师,幸福是什么?”我略想了一下,便告诉他:“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你觉得呢?”可是分明看见瑞瑞眼里还是有些不解,瑞瑞妈妈在一边补充说:“瑞瑞,妈妈是不是也这样告诉你的呢?”原来瑞瑞妈妈也给了他一样的答案,可瑞瑞并没有回答我们的话,小手继续摆弄积木。“对孩子来说,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应该更好理解。当然幸福对不同的人来说意义是不一样的!”也许是为了掩饰一下刚才回答的尴尬,我又对瑞瑞妈妈补充说了这句。
瑞瑞妈妈走后,我又仔细地想了刚才瑞瑞的这个问话:到底什么是幸福呢?曾经也在书上读到过许多关于幸福的答案,比如说:幸福就是在你非常饥饿的时候,有一个冷馒头;幸福就是在你非常寒冷的时候,有一盆碳火;幸福就是在你回家的时候的时候,饭菜已经端上桌子上来了……但是这样的答案都太过深奥,对于我们小班的幼儿来说,幸福,应该是更易被理解和接受的答案,它们应该就是来自于幼儿生活中的一些快乐的感受和开心的事件。
于是我又重新走到瑞瑞身边告诉他幸福的感觉是什么,瑞瑞睁大了眼睛仔细地听着我说,听完后他想了一会,忽然他转过头来对我说:“老师,奶奶给我买汉堡包,我很幸福!”“对,你说的很对!”我表扬了瑞瑞,这次瑞瑞很开心的笑了,“老师表扬瑞瑞,瑞瑞很开心,也是幸福的感觉哦!”看着孩子露出了快乐的笑容,我突然很感动于孩子的这种天真与单纯,对于他们来说,幸福就是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的快乐。
之后,在餐前活动的时候,我又和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幸福是什么》的故事。
湖边有一座漂亮的房子,那是小兔子的家。小兔子很好客,每天都有朋友来她家聊天。这天,来了白鹤、山羊和长颈鹿,他们聊到了“幸福”的话题。幸福是什么呢?白鹤说:“只要能天天在水中,看见天上的云朵,这就是我的幸福。”说着,白鹤跳上小白兔家的窗台,他看见了倒映在湖水中的云朵。山羊说:“只要能天天闻到绿草的清香,这就是我的幸福。”说着,山羊跳上小兔子家饿窗台,他闻到了湖边绿草的清香。“我没有你们那么浪漫。”长颈鹿长长地叹口气。“如果有一天,我能舒舒服服坐下来喝杯茶,那就是我的幸福了。”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那么长,他喝水非常困难,只有趴下两条前腿,才能喝到水。他们问小兔子的幸福是什么?小兔子说:“长颈鹿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小兔子让长颈鹿坐在高高的椅子上,长颈鹿的四条腿伸直了。小兔子把一杯香茶,放在自己的两耳之间,两只长耳朵绞在一起,旋转着把香茶送到长颈鹿的嘴边。长颈鹿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喝到了一杯香茶。
故事中的小动物形象都是幼儿熟识和喜爱的,从他们的对话中,幼儿更直接的感受了幸福是什么的定义。在听完故事以后,我再问孩子们幸福是什么的时候,孩子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完全被打开了,“我今天又得到一颗五角星,就是我的幸福”、“妈妈带我去公园玩,我很幸福!”、“爸爸给我买了一辆遥控汽车,很好玩,我很幸福!”……
幸福既是一种外在的状态,又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不是高屋建瓴的东西,而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快乐。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开放”的活动,家园的“桥梁”
家长开放日作为家园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幼儿在园学习、生活的窗口,是一项家长和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的活动。我们小(三)班的小朋友经过在园的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学会了许多新的本领,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学到的本事表现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而家长们呢,也非常想了解一段时间以来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到底是怎么学习和生活的?自己的孩子真的象老师讲的那样进步那么大吗?
在小朋友和家长们的期盼中,我班开展“家长开放半日”活动。首先,我们向家长展示了晨间锻炼和小点心的开展情况。接下来,我们两位教师展示了两节教学活动。
钱老师语言活动《我是一个大苹果》,从教材的选编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儿歌,朗朗上口;喜欢角色扮演)和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对吃的东西较感兴趣),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学念儿歌,并有兴趣地尝试仿编儿歌,明白吃东西前要洗手。通过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发散思维和社会性情感,让幼儿不但喜欢吃大苹果,而且也喜欢吃小苹果。并且愿意请客人先吃苹果。
我的是综合活动《我的“风筝”飞起来》。我们班许多的孩子,已经有过放风筝的经验。风筝颜色、形状丰富多样,对小班幼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我利用我们身边常见的资源——塑料保鲜袋,让幼儿探索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自己发挥想象、动手动脑,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得到了支持和鼓励,通过让看看、想想、说说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探索“风筝”的制作法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勇敢地试一试,孩子们非常乐意接受这种方式,尝试起来也信心十足。最后孩子们高举自己制作的风筝,奔跑着、嬉戏着,小小的风筝带给它们非常大的乐趣,他们体验了制作成功的快乐!
在半日活动的最后,我们召开了简短的“家长会”。向家长简要介绍了半日活动的主要活动安排和各项活动的目标,家长在半日活动中主要看什么?怎样看?介绍了近二、三个月来班级的主要活动、班级环境、班级幼儿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让家长比较全面的了解我班的各项工作。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紧凑,比较全面的向家长展示了幼儿在园生活的各项主要活动。不管从孩子,还是家长来看,都很开心。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父母来参加活动并和自己做游戏,都非常兴奋,活动的情绪非常高昂;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也非常的开心。并且通过半日活动,家长们也更能了解班级开展的活动和工作的辛苦,从而更能理解老师的工作。家长们纷纷对本次活动表示满意,对老师表示感谢!
感谢各位家长积极参加本次活动,希望家长朋友们能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我们班级的活动!
小小午餐学问大
——家长半日活动后的午餐教育
“我家宝宝吃饭好慢,一边吃一边玩,不肯下咽,怎么办呢?”
“我家宝宝在家吃饭要追着他吃,他自己不肯吃,我们大人只有喂他吃了。”
“我家宝宝吃是吃得很快,但是都不嚼的,吃得太快了,让人担心……”
……
家长开放日活动后,一部分家长留下来观看孩子的午餐。这些家长的担心也让我感觉我们小班孩子午餐情况的确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如部分幼儿在家不肯自己吃,需要家长喂;部分幼儿过于求快,往往忽视细嚼慢咽;还有部分孩子挑剔食物,偏食、厌食……
针对家长的谈话内容和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把我们班幼儿的用餐情况作了如下分析,并通过不同的特征采取了一定的教育策略,颇有收效。
如:针对挑食的孩子,以鼓励帮助为主。
策略:在餐前特别介绍今天要吃的食物,并且介绍这些食物的对宝宝身体的益处,从而引导幼儿不挑食。此外,我还经常表扬一些吃饭好的幼儿,如邱飞扬小朋友吃饭比较乖,金意超、金奕阳等小朋友什么都爱吃等,用孩子们身边的榜样去感染和教育他们。
如:针对不愿进餐的孩子,以情绪感染为主。
策略:在进餐前,我会故作夸张地对幼儿说:“哇,今天的菜真香,快来闻闻呀!”像丁洁、赵颖等个别已经养成细嚼慢咽习惯的孩子,她们不喜欢饭菜盛得过满,经常会看着一大碗饭发呆,这样的幼儿,给她们盛饭时不要太多,等到她们吃完后及时表扬再给她们添饭。如“×××小朋友真能干,今天吃了两碗饭!”,或奖励小贴纸等。这样既达到不减少饭量又不会使孩子对吃饭有畏惧感。
如:针对进餐习惯较差的孩子,以故事引导为主。
策略:有的孩子进餐习惯差,弄得满地都是饭菜,有的则不专心东张西望,我就利用故事《漏嘴巴》、《不掉饭粒的小丁丁》等,引导幼儿吃饭时也要认真并且不讲话,学习一些儿歌潜移默化的告诉进餐孩子们一些用餐时的小礼仪。
进餐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幼儿持之以恒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家长的协调一致的教育,让我们始终为幼儿营造愉快、轻松的进餐氛围,为帮助幼儿形成更好的进餐礼仪而努力。
画得像,才画得好?
小班下学期,我班幼儿已经多次尝试自己临摹和创作绘画。几次的绘画实践活动,让我对本班幼儿的绘画水平有了一定的了解。我班幼儿普遍年龄偏小,动手能力薄弱,在绘画活动中幼儿的水平参差不齐,更有的幼儿还处于涂鸦阶段。
一次,我组织幼儿装饰方“布”,一部分幼儿的绘画作品构图合理,色彩明快,线条运用得也较流畅,基本上能反映格子布的特征,也符合活动的目标。于是我将幼儿的这些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并组织幼儿评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岂料,这时,雯雯小朋友说:“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呢?”其实,最初我已经考虑尽量把全班小朋友的画都展示出来, 只因为雯雯等几个幼儿的画实在看不出内容,乱七八糟的线,有的红、有的黄、有的灰。所以就没有把他们的画拿出去。 听她这么一说,我把她的画拿出来。雯雯拿着她的绘画作品大声地说:“我画的是格子布,是给妈妈做裙子的。”听了她的介绍,我颇感意外,原来“乱七八糟”里面还有这么丰富的内容,格子布画得这么精彩!里面蕴含着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情谊,不拘一格的表现方式正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呀!
由此,我感到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画得好、画得像,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正确的美育观念才能保护孩子珍贵的原创性,如果我们成人太过注重于成果导向,并对技巧性过度需求,只求画得好、画得像,就会忽略了孩子最珍贵的原创性。在提供环境与材料之外,最大的功能是引导,虽然幼儿没有开发的视觉,对周遭漫不经心,但已经有内有的吸收心智;透过绘画,养成观察与联想。创造力不能直接给予,要从内在点燃,成人应该珍惜幼儿的原创自由,还给孩子自由涂鸦的创作自由。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发现:孩子的涂鸦作品可能会与我们的主题内容相差很远,有些甚至是一些凌乱的线条,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抹杀宝宝的这些珍贵的原创作品,我们应打破“画得像,才画得好”的观念,还给宝宝自由涂鸦的权利。涂鸦期是儿童绘画的最初阶段,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涂鸦自由,重视并鼓励孩子从事各种涂鸦活动,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充分的满足,让他养成独立创造的习惯,并且勇于表达自我。
面对一些不勇敢的孩子,我们如何做?
我们班上的昊昊小朋友,几乎每天都是爷爷奶奶一起接送的,孩子在老人的过渡保护下,就像是一个“洋娃娃”一样,处处小心谨慎,连打招呼也是家长抢先代替,我们老师和他说话,他奶奶常常帮忙回答,并不知道给孩子机会,逐渐的昊昊就形成了担心、不敢说、也懒于说的局面,不仅自理能力偏弱,而且上课的时候没有积极性,常常在别人唱歌的时候,他都只是呆呆的听着,不知道跟着一起歌唱。在一次穿衣的时候,他居然说:“我是大笨蛋,我什么都不会,奶奶说我要长大了才会自己穿!”这种不自信的表现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家长在打电话或者在来接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这样问我:“老师,孩子最近乖不乖?”有时我会这样回答他们:“嗯,现在的表现比以前好了,在不断的进步中,在其他方面都还好,就是胆子有点小了点儿,而且表现欲望也不怎么不强!”家长们又总会说:“给他们多锻炼的机会,上课的时候多请他们发言。”可是这些小朋友往往上课喊了他,站起来却什么都回答不出,这应该怎么做呢?常常发现不少幼儿在日常生活、班级活动和同伴交往中,都表现出“胆小”。这不仅影响了幼儿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对其身心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障碍。为了消除这个障碍,帮助孩子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老师和家长都有必要重视起来。
而且,我还发现我们班里的一部分孩子常常会表现出种种不勇敢的行为,比如犯了错误不敢承认,老师一批评就哭鼻子,并且不敢在集体面前大声说话、勇敢的表现。我们想有些孩子可能对某些事情有种天生的恐惧,但除此之外,还会是因为以前的不愉快的经验、陌生事物等都使得小朋友们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另外,幼儿的“胆小”还与他们的自信心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常常会因为对某一事物缺乏足够的自信而产生畏惧心理。
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应从改变家长和老师等成人对孩子的评价开始,慢慢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来。并且胆子也是练出来的,成人多鼓励、多促进,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每一个“胆小”的孩子都会变的勇敢起来,变的更加自信!
老师,我也想倒垃圾
开学至今,我一直试着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发勺子、分碗、倒垃圾、搬凳子等等。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他们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我总是让能力强、善表达、聪明伶俐的孩子做事,而很少请调皮的和默默无语的孩子做。这一次,我依旧请表现好的小朋友倒垃圾,忽然,看到性格内向的王灵希轻声对我说:“周老师,我也想倒垃圾。”我看了她一眼说:“每次吃饭最慢,上课从不举手,老师只让表现好的孩子去?”我生硬的口吻,严肃的眼神,使王灵希那纯净的眼睛充满了畏惧,继而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水雾。
吃饭时,王灵希的神情,总在我脑海里出现,我感到自己错了。于是,我把王灵希叫到身边,夸奖她是一个能干的女孩,以后一定请她倒垃圾,她点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后来,王灵希倒了一个星期的垃圾,特兴奋,还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还说自己长大了,会帮老师做事情了。我发现,王灵希比以前大胆活泼多了,上课偶尔也会举手发言了。
现在想起来,真切地体会到不应该拒绝孩子想表现自己的请求。特别是对那些不善言谈,看起来似乎是不够聪明的孩子,我应该让他们从心里感到老师是信任他们的,认为他们是有能力的,我还应该努力创造条件,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
有效的“听声”游戏
天气炎热,幼儿的精力又旺盛,常规活动时幼儿显得很躁。晨间谈话的时候,我在上面点名,幼儿在下面有的说话、有的玩耍,完全没注意我的指令。我正想喝止,提醒他们安静下来,突又想到这样的办法治标不治本,于是灵机一动,对着孩子说:“来,我们现在谁都不要说话,竖着耳朵听。你仔细听,听到了什么声音过一会老师请到你,你就起来告诉大家。”顿时,教室一片安静,大家都在仔细的寻找更多的声音,过了不多久,小朋友都能说出他们当场听到的很多声音:小鸟声、水声、对面马路汽车开过的声音……有的幼儿还会描述他听到的声音感觉,老师告诉幼儿,如果这些声音象录音机一样把它们同时放大,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声音就会成了噪音,耳朵就没法清静,长期这样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和身理健康。
接下来几天,我变化着玩法,比如我让幼儿闭上眼睛,然后老师用铅笔敲敲杯子等凡是能弄出比较有趣的声音来,再让幼儿猜猜老师发出的声音是什么,再进行节奏练习。
还有一种变形玩法,就是传悄悄话,请一名幼儿 出来看老师口型说什么,然后用小声的声音传给他的好朋友,好朋友听了后,按指示玩游戏,如“请你帮老师拿点名册来。”等。
这些“听声游戏”有助于孩子养成保持安静、沉默的习惯。这也是诱导孩子们服从命令的好方法。小朋友们对这些游戏很有兴趣,几天下来,幼儿安静了许多,说话声音也轻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