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讲话稿 -> 国旗下讲话稿 -> 正文

119全国消防日国旗下讲话2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59:54阅读:
字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每年的11月9日是中国的全国消防日。在电话号码中,119是火灾报警电话,与11月9日中这3个阿拉伯数字通形同序,易为人们接受,而且这一天前后,正值风干物燥、火灾多发之际,全国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冬季防火工作。为增加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使“119”更加深入人心,于是从1992年起把这一天定为全国消防日。

提到消防,同学们自然会想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火灾二字。是的,火,带给人们光明,赋予人们温暖。但是火也吞噬了无数生命,留下了累累伤痕。我们不会忘记,XX年11月24日凌晨,俄罗斯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学生宿舍发生火灾,近200名学生受伤,41名学生死亡,其中,中国留学生受伤46人,死亡11人。这场大火用血淋淋的数字和惨痛的代价,给我们敲响了安全防范的警钟,警醒我们火灾是威胁日常学习、生活安全的重要因素。身处人员密集的校园的我们,应在脑海中长期鸣响“119”警铃,提高防火意识和技能。希望大家能做到“三懂”、“三会”。“三懂”即懂得火灾的危险性,增强消防意识;懂得火灾形成的原理,不玩火;懂得火灾预防,积极开展消防宣传。“三会”即学会火灾报警方法,学会使用灭火器扑救小火,学会火灾自护自救的方法。要时刻牢记消防安全,学习消防知识,消除火灾隐患,防微杜渐,防范未然。

我想每一个人都不能也不应该忘记安全与生命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关注安全就是关注生命,关注安全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安全是师生幸福生活的保证,安全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前提;安全不仅关系师生本人、关系学校、关系家庭,安全同时也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进步,现代化的设施越来越多,我们每天都要与火、电接触,在这里,我希望同学们不要玩火,安全用电。我们要创建"平安校园",保校园宁静,让同学和老师平安。希望全校师生都能把安全作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第一准则,都能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了解一些在紧急状态下的急救、自救方法。

同学们,我们热爱生活,我们在校园中演绎活力,憧憬明天;我们珍爱生命,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意,拒绝伤害。让安全的意识常驻我们心间,让生命的绚烂闪耀我们四周!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11月9日是“中国消防日”,在这特殊的纪念日到来之前,公安部消防局早已部署了今年“119消防宣传日”的活动任务,要求各地以“关注消防,珍爱生命,共享平安”为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活动,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我们学校于1998年就成立了“宁德少年消防警校”,XX年还被评为“全国少年消防警校示范校”,十年来我们以“消防教育” 为主题,开展集宣传、体验为一体的形式多样的消防教育活动,得到老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为了把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好,今天,我们就请六(8)的方钰杭等同学和大家一起来交流消防小常识的三个六:防火6招,灭火6法,逃生6计.

方钰杭:防火有6招

1、不要随意玩火柴、打火机,不要随时随地燃放鞭炮,

2、不把点燃的蚊香贴在床沿和窗帘处。不在房内焚烧物品。

3、不用纸张或布遮盖灯泡不把灯泡作为取暖烘器。

4、不要玩弄电器设备,不乱拉乱接电线,防止超负荷用电

5、提醒家长外出时、临睡前要及时关闭电源开关及煤气、液化气总阀门。

6、要确保走道、楼梯的畅通,不在楼层通道和安全出口处堆物封堵

(同学们知道吗?)

孙嘉玲:灭火有6法

1、发现着火要大声呼喊并迅速打火警电话119,讲清路名、门牌号,然后派人在路口迎候消防车。

2、扑灭火苗要就地取材,可及时用面盆、水桶等盛水灭火,或利用楼层内的灭火器材及时扑灭火头。。

3、个别小物品着火,要赶快把着火物搬到室外灭火。

4、煤气、液化气灶着火,要先关闭阀门。用围裙、衣物、棉被等浸水后捂盖,往上浇水扑灭。

5、油锅起火,直接盖上锅盖灭火。油类导致起火千万不能用水浇灭,应该采用沙土等覆盖。

6、家用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然后用毛毯、棉被覆盖窒息灭火,如仍未熄灭,再用水浇。

(同学们掌握吗?)

黄晓露:逃生有6计

1、平时要想好几条不同方向的逃生路线。

2、躲避烟火不要往阁楼、床底、大橱内钻,可以在卫生间、阳台等通风处暂时躲避等待营救。

3、火势不大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服和裹上湿毛毯或湿被褥勇敢地冲出去,但千万不要披塑料雨衣。

4、不要留恋财物,尽快逃出火场,千万记住,逃出和后决不往回跑。

5、在浓烟中避难逃生,要尽量放低身体,并用湿毛巾捂住嘴鼻。

6、如果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要就地打滚压灭身上火苗后再逃生。

(同学们记住了吧?)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