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散文 -> 写景散文 -> 正文

吴地越风话无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9 11:55:24阅读:
字号:|
    鼋头渚下的湖滩上,林立着一大片奇峰怪石,“包孕吴越”四个大字,抒写出太湖的雄伟和壮观。浩浩荡荡的万顷烟波,地连天接,浸润滋养着位居太湖流域的苏、浙二省,那繁华和美丽便似锦绣一路铺展:北接宁镇扬,东连苏锡常,南有杭嘉湖,清彻的太湖水还绾连着黄浦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地处沪宁杭金三角的太湖流域自古以来就以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名闻天下。“千里莺啼绿映红,山村水郭酒旗风”是古而有之的风景,“春风杨柳桃花,小桥流水人家”,却是至今犹存的风韵神采。万绿丛中,声名遐迩的六座江南古镇灼灼其华,醇浓的原汁原味演绎出江南的绮丽幽雅。“江南好,风景旧曾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傅留诗,渲染的是魂萦梦牵的江南情结,仿佛是一条导火线,吟咏江南“山清水秀,柳暗花明”的华章从此便似决堤之水,一浪高过一浪。

    无锡位于“包孕吴越”的风光线上,吴地越风或许正来自千百年来太湖对无锡的薰陶和滋养。从苏州到无锡,二地距离不过五、六十公里,但却散发着完全不同的城市气息。“人家尽傍河”的苏州,流淌的是古运河的血液,那城市就显得古色古香,小桥流水杨柳岸,庭院里堆垒起春草池塘,雕琢着湖石假山,那细腻,那典雅,浑似养在深闺的绝色美人。妩媚、慵懒,娇柔、轻盈,行不缀步,笑不露齿,饮食喜爱甜腻腻的,连说话也是嗲兮兮的,“宁肯同苏州人相骂,不愿同宁波人讲张(谈天)”便是公认的赞扬。虽然一样的地处江南水乡,但无锡毕竟地处太湖之滨,经受的是太湖烟波的风沐雨浴,雨梳风洗造就了无锡的天然、粗犷。无锡有的是真山真水,看不完的春波雪浪,望不尽的孤帆远影,听不够的涛声拍岸,闻不厌的草木芬芳,动人的风景尽在太湖的怀抱里,无锡便似一位栉风沐雨的村姑,秀丽而不失沉稳大方。无锡人讲究兼收并蓄,连汤园也做成了四色,甜咸荤素,各有所长。山风野趣在无锡方言中融入了越地特色,吴侬细语中注入了清新和粗犷,同样一个“社”字,苏州人读成sho,樱桃小口撮得园园;无锡人却读作sha ,大大咧咧,神态憨厚却又轻松流畅。

    说无锡是太湖明珠并不过甚其词,除了富庶,美丽,明珠的光华就在于无锡独得太湖的湖光水韵。无锡人说到太湖,总少不了念叼范蠡隐居的故事。范蠡是一个令后世钦敬的传奇人物,忧国忧民,侠胆忠肠,且以多谋善断而享誉天下。他是 “卧薪尝胆”的主要策划者,又是“卑言事吴”战略的实施者。慎言笃行,含辛茹苦,时时处处用智慧和计谋保护着勾践的安全,身处石室而不失君臣之礼,连夫差也不敢小觑。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范蠡不象文种那样恋栈贪位,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国家的兴亡。夫差要授以高官他卑辞婉却,勾践复国后他也不以功臣自居,就象了却了一桩心中的大事,心安理得地带着同样作出重大牺牲的西施悄然离去,遁迹太湖便成了他和西施的最后归宿。后人有说他最终经商致富,改名陶朱公,我总难以为信。凭着范蠡的惊世才干,“下海”暴发易如翻掌,但依着他的情性,缘着对当政者的失望,归隐山林岂非生平所愿?

    当然,范蠡并不是无锡历史上第一个隐士。据《史记•世家》所载,商朝末年,姬姓部落的首领周太王决定让小儿子季历继位,并依次让季历的儿子昌(即后来的周文王)继承他的事业。在“兄终弟及”的时代里,太王的大儿子泰伯同二弟仲雍为了成就父亲的心愿而“逃位”江南,隐居在无锡的梅里。他们和当地土著一样“断发纹身”,号称“句吴”。隐士者,归隐而不仕也。商周之前做隐士往往为了“逃位”,不仅有泰伯和仲雍,历史上有名的还有许由,他们的归隐多少还有点自觉自愿。周秦之后,做隐士就有点身不由已了。张良是逃位避祸的,谢安是以退为进的,陶潜“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梁鸿则因为题了“反诗”而浪迹飘泊。据《后汉书•梁鸿传》载,东汉名士梁鸿博学多才,却又不愿与“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似鸡”的衰风恶俗同流合污,终日与妻子孟光隐居在霸陵山樵薪耕食。后来梁鸿东出潼关到洛阳,登邙山而见宫阙奢丽,百姓却颠沛流离,满腔悲愤融入《五噫歌》:“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于是得罪了汉章帝,朝廷派人四处搜寻作歌者。梁鸿只得偕妻孟光亡命江南,隐姓埋名,寄身皋伯通家,为人佣工舂米。布衣短褐,粗茶淡饭,辛劳终日,但这对贫贱夫妻却甘之若饴,情投意合,相敬如宾。传说梁鸿工余归来,孟光为他端上饭菜,总是双手高擎,举案齐眉,以表示对丈夫的敬重。从此举案齐眉便成为夫妻恩爱的代名词,而相敬如宾更成了无锡人的骄傲。为了纪念这位高士,后人便将梁鸿住处的一条小河,叫作“梁溪”,村边的小山称作鸿山,梁溪也成了无锡既富田园诗风韵,又隐涵对一代名士的尊崇的别称。至今鸿山之麓还有梁鸿和孟光居住的鸿隐堂,堂内悬挂着明代文徵明题写的“鸿隐堂”匾额,两侧抱柱还有“隐德著勾吴,千古溪山成胜地;名贤遗大汉,一室琴书乐性天”的对联。鸿隐堂外,还有鸿泉井、梁孟池、涤砚池、梁鸿墓等遗迹。梁鸿墓在鸿山杨梅坞山坡上。墓为一隆起的坟丘,前立墓碑,正面镌刻楷书“汉高士梁伯鸾暨孟夫人墓”,碑阴镌刻“近让皇墓”四字。碑侧有对联一副:“五噫仰清风,德邻恰近让皇墓;一德留古迹,旧地重新高士冢”,令人肃然起敬。

  

※作者:sunmg※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