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魅力古镇——宏村
来到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秀美的荷塘风光。荷塘中间是一座石桥,池中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依桥向两边伸展,在微风的吹拂下,随波荡漾,犹如一位粉面桃花般的清纯少女,穿着罗裙,面带微笑,和着音乐的节拍,在湖中翩翩起舞,她那妩媚动人的迷人风姿牵动着人们的眼眸,使人无限流连。
放眼望去,一幢幢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徽派建筑古民居呈现在眼前。在阳光的映照下,她显得美丽而古老,浑身透出一种浓厚的历史感。她与水中倒映的白云,湖上风动的荷香,湖心堤坝上如画的拱桥,岸上轻摆的绿柳,相映成趣,真是妙不可言!使游人情不自禁走上石桥,陶醉其中,摄影留恋。
我们走过石桥,站在荷塘与民居之间一条狭窄的石道上,随导游的指引,我们回望身边的荷塘,只见这池塘的外围好似一张弯弓,我们所站的狭长石道就像弓上的弦,而荷塘中间的石桥小路宛如弦上的箭。导游告诉我们,这种造型充分体现了当时的宏村人抵御外敌的意识。导游介绍说:“宏村是古水系牛形村落,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错落有致的民居群为庞大的牛躯,流经每户门前的小溪就是牛肠,有天然泉水汇集成的池塘为牛胃,小溪和水渠最后注入到村南的湖泊是牛肚,而人们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的四座桥梁就是牛腿。你们刚才看到的池塘就是这个村的牛肚,也叫‘南湖’”。听到这里,我们迷糊了,怎么看也看不出这个村的牛形特征。导游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笑道:“不识宏村真面目,只因身在宏村中啊!等你们参观完了,再看看宏村的模型图就知道了”。
我们跟随导游走进村里的巷道曲径,傍着牛肠而行。巷道边那清清的水圳,水流湍急,潺潺流淌,七弯八拐,从一户人家走到另一户人家,最终把封闭的家家户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据说牛肠修建于公园1424年,至今已近600年,牛肠中的水来自于村西北的一溪活水,自西向东流着,有人称它是“中国最早的自来水”。此话虽无从考证,但是,这一水绕村、户户清泉、全村皆活的巧夺天工的设计,不仅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为消防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具有调节气温,保持湿度的功能,为全村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所以,村里的人十分珍惜这水源,为了合理利用这条水系,持家有道的汪姓族人规定:每天早晨八时前为汲取饮水时间,八时以后才可以浇涮。“牛肠”之干净可见一斑。
沿着牛肠逆水而上,我们就来到“牛胃”。这是一个半月形的水塘,水面大概有1000多平方米,因为它像半个月亮,所以也叫“月沼”。“月沼”是宏村的中心。水源是村外地势较高的溪河经过村边的水口流入,所以这里的水都是活的。过去,这里曾经是徽商妇们聚合的乐土:她们在岸边浆洗,在水边倾诉,在埠头垂泪,思念远方的亲人,叹息似水的年华,在无奈的镜花水月中寄托自己的梦想......如今的“月沼”水平如镜,湖水碧绿,没有一丝水草。月塘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好似一幅美丽的中国画。一群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静静地围坐在月塘边专注地写生,他们和这古老的村落融合一体,仍然使人感到宁静,祥和,美丽,动人。
参观完“月沼”,我们来到“牛角”。那是两棵参天古树,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导游告诉我们,这两棵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现在的宏村人给这两棵树赋予了新的含义:他们把其中一棵古树代表红喜事,如果哪家儿女要婚嫁迎娶,花轿必须围绕这棵树走三圈,以示婚姻和和美美,地久天长。另外一棵古树代表白喜事,如果哪家有老人仙逝,也要抬棺围绕这棵树转三圈,以示升官发财,百事顺利。因此,他们给这两棵古树起了一个漂亮而吉利的名字,叫“双喜临门”。 “双喜临门”这个名字的由来,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宏村人对生活的热爱,而且也看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宏村的自然景观是美丽的,而它的人文景观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说到“牛躯”,我已记不清参观的顺序了,也说不出经典民居各自的特点了。因为它们不仅各具特色,而且它们所包含的文化和艺术的内涵让我无法一一尽数。但是,这些民居也有许多的相似性。我只记得这些民居多为砖木结构,从屋外到屋里,从地面到屋顶,集砖雕,木雕,石雕,彩绘为一体,简直是工艺美术的精品。而“承志堂”的正厅窗棂、花门、横梁、斗拱上的木雕,更是美伦美奂,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精品之最。
古民居的内部大多采用对称的布局,突出的是“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特色。
在较大的古民居中,都建有前厅堂和后厅堂,前厅堂作为礼仪场所,是男人们接人待物和日常活动的场所,后厅堂则作为供养长辈和女性的活动场所,属于相对秘密的空间。
古民居的厅堂大多比较宽敞、明亮,且顶棚较高,而对称设在厅堂两侧的卧房大多比较狭小,光线暗淡。古人出于安全考虑,卧房大多没有向外开设的窗户,只有一扇朝着厅堂开的花窗,供卧房采光、换气之用。如果紧闭门窗,卧房俨然一个黑糊糊的盒子,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的自闭,自给的观念。
厅堂两侧的走廊上设有贮藏谷物的场地。较大的地仓,一次可以贮藏上万斤稻谷。屋内还掘有水井,养鱼的池塘......
要说古民居内部的布局,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天井”了。除少数是“暗三间”外,大多数的民居都有“天井”。这是宏村民居布局的一大特色。三间屋:天井设在厅前;四合屋:天井设在厅中。如果说民居的这种“顶上空出一片,露出蓝天白云”的设计已属别出心裁,那么其说法更是妙趣横生。
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当年那些经商发财的商户,唯恐财帛外露,建起了高大封闭的墙体,以防盗防窃。然而,这高大封闭的墙体在带来安全感的同时,也带来了通风、采光、心理压迫等一系列矛盾。于是,聪明的建筑师便设计了在这高墙之内开一“天井”,作为采光、通风的换气口。
而从风水角度来讲,“天井”是仿效黟县的地理形式而设计,名叫“可见天日”。试想,如果没有“天井”,生活在那房屋中的人们,终年不见天日岂不像生活在牢狱之中。
除此,风水学还有另一种说法:当初有财力建造如此精美宅居的人们,大多数是经商成功的人士,而经商之人,以积聚为本,总怕财源外流。造就“天井”,使天降雨露、财气,落到房顶上后,不至于流到别人的地上,而是四面八方汇集于“天井”,然后顺着水枧,流入屋内下水道。这就叫“肥水不外流”,古时的黟县人却给它起了个动听的名字,叫“四水归堂”。
古民居内部的布局不仅别具一格,而且它厅堂的陈设也独具特色。
进入厅中,正中照壁上垂挂的是大型画轴,又称中堂,一般画的是山水、花鸟等图案,画轴两边悬挂的是楹联,画轴之下设有条案。条案前是八仙桌、八仙椅。
我觉得条案上的摆设很有意味。在条案的中间位置,通常放着自鸣钟,钟的两侧为瓷器帽筒。据说清朝时候,村中的男主人外出都要戴顶瓜皮小帽,进屋后,顺手把帽子套在帽筒上,如果帽子在家,就表示主人在家。如果帽筒上没有帽子,就表示主人不在,拜访主人的男客见此,就会主动取消拜访意图,以防不便。真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帽筒,它的作用并非帽筒本身那么简单。
帽筒左边摆有古瓷瓶,右边摆着精致的木雕底座镜子。古时称左为东,右为西,所以,宏村条案上这种左瓶右镜的陈设又叫“东瓶西镜”,这种摆设是有很深的内涵的。它取“瓶”和“镜”的谐音“平静”。对女人来讲,她希望自己在外经商的丈夫或儿子能在经营活动中,无论走到哪里,都风平浪静,平平安安。而对于经商成功,回到家乡颐养天年的商人来讲,则希望过上没有竞争的平静生活,而且希望子孙后代也在此居住,世世代代无病无灾,平平安安。
在古民居所有的陈设中,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垂挂于厅堂上那含义深刻,令人回味的楹联、格言。这些楹联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主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追求、向往、对人生的体味和对自己的子孙后代的劝谕告诫。这些楹联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使宏村民居更具魅力,更具观赏价值。
最后,我们来到宏村模型图展馆。虽然看清了牛形村落的全貌,但是宏村的牛形特征还是很模糊。后来,当我看到《宏村旅游景点示意图》之后,才真正看清了牛形古村落的真面目,一幅昂首奋蹄的牛腾图跃然纸上。
宏村的美真是难以言表!走进宏村,你就会感觉到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心灵早已得到净化,完全除去了浮躁之气。当你漫步在宏村之中,随处可以看到雕刻竹板字画的宏村人,他们的雕刻动作是那样娴熟,从他们手中诞生的艺术品是那样美妙,让你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才艺,仿佛他们个个都是竹板雕刻的艺术家。
是啊,宏村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完美的画卷,展示着它那悠久的历史和广博深邃的文化艺术底蕴,真不愧为“中国画里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