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心惟有二泉月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9 11:55:28阅读:
字号:小|大
一曲悠扬的《二泉映月》,把人引入夜阑人静的泉清月冷。
也许是时代的变迁,经历的差异,今天的《二泉映月》,全然寻不到旧时代风雨如磐的凄迷酸楚,也听不到阿炳那种落魄江湖的幽怨感慨。明月低吟,清泉和声,沉浸在细腻动人的乐声中,感受的不仅仅是江南风光的旖旎,也不仅仅是山明水秀的诗情画意,身历的只是一种表里俱澄彻的超然和清醒。听着这抑扬幽雅的动人乐曲,似乎领略了高山的巍峨无语,神会了大海的辽阔宁静;仿佛看到了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听到了慈母悄悄的叮咛,那真是来自天国的歌唱,那才是发自人类心灵最深处的呼唤。清风明月中,世俗的无限感慨化成了超然与豁达。于是,天空扫除了阴霾,世事褪尽了浮华,尘世的喧嚣,市俗的浮躁,化作缕缕轻烟,悄然消失在视野中,只留下一轮明月淡淡映照。月色如水,那心便似月光下的一池清泉,澄彻透明,晶莹清润,没有尘埃,没有污垢,甚至也暂时摒弃了内心深处那绻缱难已的思索。一切都淡如微风,清如流水,仿佛置身于宠辱不惊,物我两忘,大道自然的如幻梦境,令人只觉得惠风和畅,欲望了无,胸阔目远,心旷神怡----听《二泉映月》,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以全曲最低音开始的尾声,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勾起的只是对二泉的深深向往。
惠山多清泉,号称九龙十三泉。九龙者,九个石龙头螭吻也。锡人爱泉,自古以来,即将惠山泉水通过暗渠,引入石螭吻,淙淙流出,俗称龙头。十三泉中,以二泉最负盛名。二泉,原名漪澜泉,泉水经过松根蓄存和砂岩过滤溶蚀,水质明净,且因富含多种矿物质,甘冽可口。被誉为“茶神”的唐代名士陆羽详品天下泉水二十种,把它列为第二,“天下第二泉”由此得名,泉因陆羽而得名,故又名“陆子泉”。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无锡县令敬澄“考古按图”开凿疏浚了“惠山泉”。唐代诗人李绅曾作《别泉台》诗,盛赞二泉水“乃人间灵液”,“茶得此水,尽皆芳味也”。并把家乡泉水,珍携赴京,分赠友好。与李绅同时代的宰相李德裕亦乐此不疲,檄令驿站专送长安,史称“水递”。由是二泉声名益著,誉满京城。晚唐诗人皮日休写下讽刺诗,把李德裕的嗜饮二泉水与杨贵妃爱吃荔枝相提并论:“丞相常思煮茗时,群侯催发只嫌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北宋文豪苏东坡对二泉情有独钟,“往来无锡未尝不至惠山”,他在《惠山》诗中咏道:“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轻风万壑传。” “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便是他发自深心的的赞叹。而以风流自命的徽宗赵佶,他在亲制的《大观茶论》中认为宜茶之水“惠山为上”。因此他在政和二年(1112)四月初八于后苑太清楼所举办的盛大宫廷茶宴中,即以二泉水烹茶,招待以蔡京为首的高级臣僚。两年后,又下令将二泉水列为贡品,“月进百坛”。受赵佶的影响,宋高宗赵构仓皇南渡,却仍然忘不了到此煮茶品茗,还专门建造了亭顶饰有双龙戏珠的“二泉亭”护泉,并题额“源头活水”。清时康熙,乾隆两帝也曾六次前来巡游品泉题咏。
二泉庭院面积805平方米,以名泉为核心,构筑起依山起伏的精致园林。二泉有上、中、下三池,上池八角形,围以石槛,水质最好,汲泉者都取上池水,千百年来,石槛已被汲水者踩陷十多厘米。中池方形,紧靠上池,相距仅三尺,石底“活水细流,澄澈可爱”。上池和下池之上,筑有“二泉亭”。亭中的“天下第二泉”石匾,系宋宗室、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所题。据说他还题诗一首寄托感慨:“南朝古寺惠山前,裹名来寻第二泉。贪恋君思当北去,野花啼鸟漫留连。”下池最大,长方形,凿于北宋明道年间,池纵二丈,宽三丈,深一丈,紧倚漪澜堂下。池壁有明弘治初年精工雕刻的石螭首,晶莹的泉水从苍劲古朴的螭吻中飞溅而下,二泉胜景更是声色俱美。水是活水,池内便有金色大鲤鱼和大青鱼悠游其间。池前有“观音石”,用多块太湖石堆叠成观音立鳌鱼的形像,左右两边还有形似善才、龙女的湖石相追随,硬是在二泉的清幽之地凝聚出佛家的空灵和神幻。这组“鳌鱼观音”为主尊的明代太湖石奇峰,原系明代礼部尚书顾可学别墅中遗物,乾隆年间移置到这里,也算是得其所哉了。泉亭北侧粉墙上镶嵌着清代著名书家王澍书于清雍正五年的“天下第二泉”刻石。该题刻擘窠巨制,遒劲丰神,后人将此评价为:“得兹刻也,山若增而高,泉若增而芳”。又将陆羽品评、苏轼题诗、王澍书法相提并论,誉称“二泉三绝”。
二泉方池上面有漪澜堂,始建于宋代。因苏东坡吟有“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之句而得名。现存的漪澜堂,是清朝重建的木结构敞轩,三间七架,歇山顶,四面环廊。漪澜堂一额,由费新我左笔所书。楹联取苏东坡的诗句,由曾可述所篆,“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泉”,名茶名泉,相得益彰,寥寥二句似见品茶高手的悠然神态。二泉亭上有景徽堂,歇山顶敞厅三间七架,正面环廊,危立于石级平台之间,这里原为陆子祠,祀茶神陆羽。屏门上制有漆画“陆羽品茶图”,两壁屏书陆羽的《慧山寺记》,还有钱玉麟根据旧句重书的楹联:“十贤去不回,曾听松风荐秋菊;二泉清且洌,先分槐火试春茶。”厅前悬有以苏东坡诗意写的楹联:“试第二泉,且对明亭暗窦;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
天下第二泉侧,有个“伴泉”、“映月”的月洞门,从此拾级而上,有廊若“长龙卧坡”,名“垂虹廊”,南北连结着一处名胜古迹。它就是南宋礼部尚书尤袤的遂初堂和锡麓书堂,堂因遂初泉而得名。尤袤,字廷之,小字季长,无锡人。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举进士,任泰兴县令。当时宋室山河破碎,偏安江南。泰兴处于南宋边区,金兵时常入侵,“县旧有外城,屡残于寇”。尤袤上任后,一面为民请命革除苛捐弊政;一面率领军民整修城廓。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金兵大举南侵,扬州、真州(今仪征)等城都被攻陷,只有“泰兴以有城得全”。尤袤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尤袤一生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和藏书。尤袤晚年,以抄书为乐,积至三万卷,藏于万卷楼。楼中有联取顾光旭句:“依然锡麓书堂,南渡文章,上跨萧杨范陆;允矣龟山道咏,东林弦诵,同源濂洛关闽”。
也许是时代的变迁,经历的差异,今天的《二泉映月》,全然寻不到旧时代风雨如磐的凄迷酸楚,也听不到阿炳那种落魄江湖的幽怨感慨。明月低吟,清泉和声,沉浸在细腻动人的乐声中,感受的不仅仅是江南风光的旖旎,也不仅仅是山明水秀的诗情画意,身历的只是一种表里俱澄彻的超然和清醒。听着这抑扬幽雅的动人乐曲,似乎领略了高山的巍峨无语,神会了大海的辽阔宁静;仿佛看到了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听到了慈母悄悄的叮咛,那真是来自天国的歌唱,那才是发自人类心灵最深处的呼唤。清风明月中,世俗的无限感慨化成了超然与豁达。于是,天空扫除了阴霾,世事褪尽了浮华,尘世的喧嚣,市俗的浮躁,化作缕缕轻烟,悄然消失在视野中,只留下一轮明月淡淡映照。月色如水,那心便似月光下的一池清泉,澄彻透明,晶莹清润,没有尘埃,没有污垢,甚至也暂时摒弃了内心深处那绻缱难已的思索。一切都淡如微风,清如流水,仿佛置身于宠辱不惊,物我两忘,大道自然的如幻梦境,令人只觉得惠风和畅,欲望了无,胸阔目远,心旷神怡----听《二泉映月》,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以全曲最低音开始的尾声,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勾起的只是对二泉的深深向往。
惠山多清泉,号称九龙十三泉。九龙者,九个石龙头螭吻也。锡人爱泉,自古以来,即将惠山泉水通过暗渠,引入石螭吻,淙淙流出,俗称龙头。十三泉中,以二泉最负盛名。二泉,原名漪澜泉,泉水经过松根蓄存和砂岩过滤溶蚀,水质明净,且因富含多种矿物质,甘冽可口。被誉为“茶神”的唐代名士陆羽详品天下泉水二十种,把它列为第二,“天下第二泉”由此得名,泉因陆羽而得名,故又名“陆子泉”。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无锡县令敬澄“考古按图”开凿疏浚了“惠山泉”。唐代诗人李绅曾作《别泉台》诗,盛赞二泉水“乃人间灵液”,“茶得此水,尽皆芳味也”。并把家乡泉水,珍携赴京,分赠友好。与李绅同时代的宰相李德裕亦乐此不疲,檄令驿站专送长安,史称“水递”。由是二泉声名益著,誉满京城。晚唐诗人皮日休写下讽刺诗,把李德裕的嗜饮二泉水与杨贵妃爱吃荔枝相提并论:“丞相常思煮茗时,群侯催发只嫌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北宋文豪苏东坡对二泉情有独钟,“往来无锡未尝不至惠山”,他在《惠山》诗中咏道:“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轻风万壑传。” “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便是他发自深心的的赞叹。而以风流自命的徽宗赵佶,他在亲制的《大观茶论》中认为宜茶之水“惠山为上”。因此他在政和二年(1112)四月初八于后苑太清楼所举办的盛大宫廷茶宴中,即以二泉水烹茶,招待以蔡京为首的高级臣僚。两年后,又下令将二泉水列为贡品,“月进百坛”。受赵佶的影响,宋高宗赵构仓皇南渡,却仍然忘不了到此煮茶品茗,还专门建造了亭顶饰有双龙戏珠的“二泉亭”护泉,并题额“源头活水”。清时康熙,乾隆两帝也曾六次前来巡游品泉题咏。
二泉庭院面积805平方米,以名泉为核心,构筑起依山起伏的精致园林。二泉有上、中、下三池,上池八角形,围以石槛,水质最好,汲泉者都取上池水,千百年来,石槛已被汲水者踩陷十多厘米。中池方形,紧靠上池,相距仅三尺,石底“活水细流,澄澈可爱”。上池和下池之上,筑有“二泉亭”。亭中的“天下第二泉”石匾,系宋宗室、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所题。据说他还题诗一首寄托感慨:“南朝古寺惠山前,裹名来寻第二泉。贪恋君思当北去,野花啼鸟漫留连。”下池最大,长方形,凿于北宋明道年间,池纵二丈,宽三丈,深一丈,紧倚漪澜堂下。池壁有明弘治初年精工雕刻的石螭首,晶莹的泉水从苍劲古朴的螭吻中飞溅而下,二泉胜景更是声色俱美。水是活水,池内便有金色大鲤鱼和大青鱼悠游其间。池前有“观音石”,用多块太湖石堆叠成观音立鳌鱼的形像,左右两边还有形似善才、龙女的湖石相追随,硬是在二泉的清幽之地凝聚出佛家的空灵和神幻。这组“鳌鱼观音”为主尊的明代太湖石奇峰,原系明代礼部尚书顾可学别墅中遗物,乾隆年间移置到这里,也算是得其所哉了。泉亭北侧粉墙上镶嵌着清代著名书家王澍书于清雍正五年的“天下第二泉”刻石。该题刻擘窠巨制,遒劲丰神,后人将此评价为:“得兹刻也,山若增而高,泉若增而芳”。又将陆羽品评、苏轼题诗、王澍书法相提并论,誉称“二泉三绝”。
二泉方池上面有漪澜堂,始建于宋代。因苏东坡吟有“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之句而得名。现存的漪澜堂,是清朝重建的木结构敞轩,三间七架,歇山顶,四面环廊。漪澜堂一额,由费新我左笔所书。楹联取苏东坡的诗句,由曾可述所篆,“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泉”,名茶名泉,相得益彰,寥寥二句似见品茶高手的悠然神态。二泉亭上有景徽堂,歇山顶敞厅三间七架,正面环廊,危立于石级平台之间,这里原为陆子祠,祀茶神陆羽。屏门上制有漆画“陆羽品茶图”,两壁屏书陆羽的《慧山寺记》,还有钱玉麟根据旧句重书的楹联:“十贤去不回,曾听松风荐秋菊;二泉清且洌,先分槐火试春茶。”厅前悬有以苏东坡诗意写的楹联:“试第二泉,且对明亭暗窦;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
天下第二泉侧,有个“伴泉”、“映月”的月洞门,从此拾级而上,有廊若“长龙卧坡”,名“垂虹廊”,南北连结着一处名胜古迹。它就是南宋礼部尚书尤袤的遂初堂和锡麓书堂,堂因遂初泉而得名。尤袤,字廷之,小字季长,无锡人。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举进士,任泰兴县令。当时宋室山河破碎,偏安江南。泰兴处于南宋边区,金兵时常入侵,“县旧有外城,屡残于寇”。尤袤上任后,一面为民请命革除苛捐弊政;一面率领军民整修城廓。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金兵大举南侵,扬州、真州(今仪征)等城都被攻陷,只有“泰兴以有城得全”。尤袤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尤袤一生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和藏书。尤袤晚年,以抄书为乐,积至三万卷,藏于万卷楼。楼中有联取顾光旭句:“依然锡麓书堂,南渡文章,上跨萧杨范陆;允矣龟山道咏,东林弦诵,同源濂洛关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