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散文 -> 写景散文 -> 正文

蒋氏故里游记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9 11:55:30阅读:
字号:|
    从宁波现代大酒店穿过灵桥(甬桥)到宁波天一广场,游览了宁波天一水晶街、天一广场以及中西合璧的建筑后,大约1小时到达溪口。

    溪口地处四明山南麓,在宁波西南39公里、奉化城15公里处。镇内有剡溪自西向东流淌,至武岭头与溪南山阻夹成口,故曰溪口。又有武岭横卧镇东,赤名武岭。

    溪口历史悠久,被称为“千年古镇”。据清乾隆《奉化县志》记载,早在唐代贞元中(794年前后),“右相樊泽致仕卜居……樊氏子孙世居此焉。”樊泽就是今溪口镇沙堤村樊姓的始祖。至宗景德五年(1006年)溪口建村。宗宝庆年间,人口近八千。民国时期与近代。溪口更因为蒋氏父子两代而闻名遐迩。

    三里长街,又名武岭路,现建成步行街,是一条融水面、溪桥、市井、商业、文化于一体,浓宿着溪口清末民初的历史文化,展示古镇风貌的标志性景观。街东有一城楼,称武岭门。街左紧依剡溪,错落分布着蒋氏遗迹。我们到达溪口,在一家小酒店下了车,步行到了溪口武岭门。武岭门为溪口出入的门户。过去山路崎岖,出入极为不便,路口有武岭庵一座,蒋母王采玉常在武岭庵拜佛诵经。一次,蒋介石因与毛氏发生家庭纠纷,赌气出走夜宿武岭庵。1930年武岭庵拆除,山道改为水泥马路,并在武岭庵址建了一座门楼。武岭门楼落成后,蒋介石偕宋美龄回溪口,在武岭门停足观望,并题书“武岭”两字刻在西向门楼上。次年春,蒋介石又题书“武岭幽胜”四字刻在武山西向的悬崖上。东向门楼为于右任题书。此为溪口十胜景之一的“屏山雪霁”。

    穿过武岭门往左便是潭墩山。山上古木垂阴,山下溪水清澈,临溪山崖壁立。清雍正九年(1731)建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又名奎星,故阁名“奎阁”,为文人学士论文集会之处。此为溪口十胜景之一的“奎阁凌霄”。清人《奎阁凌霄》诗云:“巍巍百尺山峙邱,赢得奎光射斗牛;文薮由耒锦溪胜,争看多士踏鳌头。”

    1927年清明节,蒋介石从广州回家拜扫,登上潭墩山,见文昌阁“楹栋欹斜,行将就圮”,便请其兄介卿督工拆旧新建,次年建成,并易名为“乐亭”。当地人习惯称文昌阁。文昌阁落成之日,蒋介石亲撰《乐亭记》:

    “武岭突起于剡溪九曲之口,独立于四明群峰之表,作中流之砥柱,为万山所景仰,不偏不倚,望之岿然。其独以武岭名者,殆取义于武德,即其地以况其所居人耶!岭上古木参天,危崖矗立,其下有溪水潆洄,游鱼可数,牧童渔父倘佯其间,乐且无穷,其幽静雅逸之景象,窃比世外桃源无事他求矣。而隔溪的绿竹与岭上的苍松,倒影水心,澄澈皎洁无异写真,其有岁寒君子之逸致乎。

    旧有谢阁名曰文昌,规模狭陋,无足以游瞩者。甲子春,余还里扫墓,见其楹栋欹斜,行将就圮,乃勘地绘图,亟思有改造之。吾兄锡候欣然赞焉,爰董其事。命匠鸠工,建亭三楹,落成之日属余名之。余以其位在山水之间,凡远方同志来游者,莫不徘徊依恋而不忍舍,盖无间乎仁与智,皆有乐于此地,乃取其义而名之日:乐亭。甚愿吾乡同志,朝夕游乐,顾其名而思其义,因观感而有所兴起,卓然自立也,庶不负今日改造斯亭区区之意也夫。民国十四年六月,蒋中正记于广州黄捕军官学校。”

    文昌阁为中西合璧殿宇式楼房,共两层,建筑面积436平方米,石块垒台,青砖砌墙,飞檐翘角,梁架雕人画物,廊饰花窗,阁顶悬红木宫灯,四周有栏杆。蒋介石建文昌阁,其初衷是《乐亭记》所说的,供“吾乡同志,朝夕游乐”。但文昌阁建成后遂成为蒋介石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每次与宋美龄回家都住在此。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被押到溪口,临时安排在文昌阁二楼蒋介石卧室东房间住了10天,后幽禁于溪口雪窦山。

    文昌阁四周建有石级盘旋通道。向南拾级而下,临溪有一石桥,名“憩水桥”,在此可凭栏观鱼或临溪垂钓,溪水悠悠,清澈见底,又名曰“碧潭”。“碧潭观鱼”为溪口十胜景之一。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在文昌阁小住,为方便观鱼,由堂弟荣法在东西两块对称的岩石上建造一座小桥。但荣法建造水平低,习惯于垒石砌墙,结果造了一条笔直的贴水平桥,桥形呆板单调,与整个风景和周围建筑不协调。蒋介石很不满意,荣法便请上海孙裕生营造厂的设计师葛宝顺重新建造了一条小巧玲珑、精致美观的拱形桥。蒋介石回溪口常与宋美龄在此垂钓观鱼。

    在文昌阁东侧有一幢背山临溪的三间两层洋式楼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屋顶有水泥平台,四周有栏杆护卫,可乘凉赏月,登斯楼也,远山近水尽收眼底。蒋经国称之为“涵斋”,意为“修身养性”的住所,当地人称为“小洋楼”。小洋楼出边门有水泥台阶相通,原为蒋介石住文昌阁时便于传唤近身幕僚而建。蒋介石澳大利亚籍顾问端纳在此住过,幕僚长陈布雷居此为蒋介石代写《西安半月记》。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回国,与妻子蒋方良、长子孝文、长女孝章在此住宿,课读中文,“修身养性”,并撰写《旅欧报告》送其父批阅。当时,楼上东首一间为卧室,西边一间为书房,中间一间为客厅,楼下是教师、伴读人员的住房。蒋经国的课读老师是徐道邻(时任南昌行营设计委员、蒋介石智囊团成员,后曾任行政院副秘书长),伴读的有留苏同学高理文、武岭学校教师黄寄慈先生。小洋楼有石碑一方,上刻有蒋经国亲笔题写的“以血洗血”四个大字,这是他悼念母亲被日寇飞机轰炸丧生的悲愤题词,原立罹难处,现移存楼下。

    从文昌阁出来,我们沿着武岭路步行街到达丰镐房。丰镐房位于溪口三里长街(今武岭路)中段,南临剡溪,是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故居,房号“丰镐”,又名“素居”,原为一幢二层小楼10余间。蒋介石发迹之后,于1930年对丰镐房进行扩建。蒋介石特地在溪口上街新造了25间楼房,动员原住在丰镐房周围的蒋家同族人家迁居,因上街好做生意,大家都乐意,24家都应命搬走,只有一家不愿迁移,蒋介石也没有坚持。这样,丰镐房围墙外就留有那么一个不大协调的折角。


    扩建后的丰镐房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营造精致,讲究用料,共有大小房间49间。整个建筑为旧式世家府第传统建筑。整体布局为“前厅后堂、两厢四廊”格局。前厅题额“素居”两字。楼下是账房办事和接待客人用;楼上正中为佛堂,两边为住房。后堂为“报本堂”。堂上供有蒋家4代先人的神位,是祭祀祖宗、拜天地的地方。西厢房是蒋介石发妻毛福梅的居处。东厢房是宋美龄的住所,室内布置西式家具。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宋美龄回家曾在此留宿。西厢房西边独立的两层小楼,是蒋母王采玉的旧居。东楼房为佣人居住或堆放杂物之用。西式平房,系蒋家接待客人用房。前庭及左右设有三个花坛,有月洞门相通。围墙内植七棵银杏,素居门内有两株紫玉兰,院中植有两棵桂花,整个住宅绿树掩映,环境宜人。

    丰镐房内堆塑、雕刻、彩绘造型生动,制作精良。报本堂屋顶正中有福禄寿三星高照堆塑,两边为双龙抢珠。墙头如五匹马头伸向长空,俗称五马散墙,颇有气势。报本堂走廊、壁间的雕刻大多取材西周历史故事。“报本堂”匾额为吴稚晖题书。两边楹联:“报本尊亲是谓至德安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系沙孟海所撰,蒋介石手书。蒋介石题书“浩气长存”锦框一块,悬于堂中。堂前悬有蒋介石示经国的“寓理帅气”横额和一段跋文,是1949年蒋介石为长子蒋经国40岁生日所书。跋文如下:

    “每日晚课,默诵孟子养气章,十三年未曾或间,自觉于此略有领悟,尝以‘寓理帅气’自铭,尤以‘寓理’之‘寓’字体认深切,引以为快,但不敢示人。今以经儿四十生辰,特书此以代私祝,并期其能切己体察,卓然自强,而不负所望耳。”

    玉泰盐铺,位于溪口镇武岭路,距丰镐房500米,面临剡溪,是蒋介石的祖父玉表(谱名斯千)、父亲肃庵(谱名肇聪)经商开店之处,主要以卖盐为主,兼营食米、酿酒、菜饼及石灰等,下场资本二、三千银元,雇有账房、店员。建筑分前后两幢。前幢三间两层楼,上为居室,下为店面;后幢为作坊。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未时,蒋介石出生在盐铺楼上,为溪口蒋氏世系28世周字辈,名周泰(初为周健)。在蒋介石的曾祖蒋祁增时,蒋家五房中的第三房分为新三房和老三房。蒋祁增是新三房的宗祖,其次为蒋斯千、蒋肇聪。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盐铺被火焚毁,蒋介石一家迁至祖居丰镐房。1861年后因长子肇海出继给二伯斯水,盐铺由次子肇聪继承。1895年肇聪病故,次年蒋介石兄弟分家,盐铺及附屋归其兄介卿所有,1921年改建成石库门墙私人住宅。1948年蒋介石在大门西边墙脚的界上题写“玉泰盐铺原址”六字,署名“中正”。玉泰盐铺陈设有柜台、盐桶、营业执照,还悬挂有关蒋介石身世的历史照片30余张。其中有葛竹王氏宗谱,反映蒋母王采玉身世、蒋介石赴婆家探亲、为外公外婆做坟、重用王氏族人的照片,以及蒋介石为其娘舅贤钜、贤裕、贤甲、贤昌的亲笔题词。还有蒋介石在玉泰盐铺楼上出生时,接生、喂奶和小时玩伴回忆的文字和照片,充分展示了王采玉和蒋介石母子身世情况。

    导游介绍,蒋介石最后一次离开溪口是1949年4月25日。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以后,他还滞留在溪口,恋恋不去,期盼着奇迹的出现。然天意难违,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面前,溃如山崩,蒋介石不得不离开溪口,从象山港乘“太康号”军舰而去,蒋经国即日写下离乡前的惜别情绪:“上午,随父亲辞别先祖母墓,再走上飞凤山顶,极目四望,溪山无语,虽未流泪,但悲痛之情,难以言宣,本想再到丰镐房探视一次,而心又有不忍,又想向父老辞行,心更有所不忍,盖看了他们,又无法携其同走,徒增依依之恋耳。终于不告而别。天气阴沉,益增伤痛。……且溪口为祖宗庐墓所在,今一旦抛别,其沉痛心情,更非笔墨所能形容于万一。……”

    蒋介石败走台湾后,再也未得重返溪口。蒋介石生前遗愿:不想身葬异乡!死在台湾只在棺木暂厝,希望有朝一日能回故乡安魂。

    美国旧金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翁绍裘参观溪口后颇有感触地写道:“溪山虽无语,游子却有情,普天下的天涯海角游子,有那个愿意远离故乡?在久别家门之后,又有那一个不归心如箭,朝思暮想再度投回故乡的怀抱啊!”

    (写于2006年9月16日)

  

上一篇: 荷叶坪寻梦   下一篇: 蓝色小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