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散文 -> 心情散文 -> 正文

山情雾趣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9 11:55:57阅读:
字号:|

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铁道部门开通了直达热点旅游区的城际列车,庐山自然是一站。夫人天天嚷着要去庐山,架不住她的娇嗔嗲语,陪同前往。她是要去看风景,凑热闹。我则是想循着《庐山风景》邮票的足迹,看看邮票发行二十多年以后的庐山变迁。
1981年7月20日发行的《庐山风景》邮票全套7枚。邮票名称分别为“五老峰”、“含鄱口”、“黄龙潭”、“日照峰”、“三叠泉”、“石松”和“龙首崖”。只有到得庐山才知道这邮票上的7处景色的确是代表了庐山之秀丽。
根据庐山的导游资料介绍:庐山景区,有16个大自然奇观,474处景点,尤以江湖、瀑泉、云雾、峰石、松花等景观最为特色。一年四季,庐山景物不变,可是带给游人的感觉却大相径庭。
庐山的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庐山的人文景观也丰厚了得。西汉时的司马迁登临庐山后,使得庐山之名载入其巨著《史记》之中。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列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东晋时期建造的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游历庐山后为庐山留下了数千首诗词、歌赋、散文以及数不有的摩崖石刻。除此之外庐山还保留了600余栋造成型别致、风格迥异的西式建筑风格的别墅。
1996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庐山列为:“世界文化景观”载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2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又将庐山列为:“世界地质公园”。
这么多年来,我国为庐山也发行了为数不少的邮票。闲来翻阅庐山邮票,我总是在想,我们发行的庐山邮票与庐山的自然环境、与庐山的文化氛围、与联合国对庐山定位与评价是否相符。回答是否定的。
就拿t67《庐山风景》来说吧。这邮票名称就与联合国的定位不相符,联合国的定位一是“文化景观”,二是“地质公园”。我们却叫“风景”。我们是否只看到庐山的奇峰怪石,而忽略了庐山的文化价值。我们再来看7枚邮票画面就有5枚邮票在表现庐山风景时出现了庐山雾。这套邮票虽然是二十多年前发行的,那时联合国也没将庐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是我们在邮票选材上是否也有放不开手脚的时候呢?
庐山美,而庐山的雾更是别有情趣。
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骚客把庐山描述得入木三分,似乎庐山再也没什么可写的了,写了也无新意。其实不然,我们换一种方法,换一个角度,也就是循着《庐山风景》邮票的足迹来看庐山,评庐山,写庐山,那就大有可写的了。庐山雾就是如此。邮票上的庐山雾与我到庐山所看到的雾不一样,真正的庐山雾比邮票上的要飘渺得多。雾就其自然现象来说,确也是庐山的一大特点,也是庐山的一大景观。
那日到得庐山,听导游介绍说:庐山一年中有近二百多天是雨雾天气。我们这次去的季节恰好又是雨季。那天一大早,旅游车把我们从九江送上庐山,经过一个多小时盘山公路的颠簸,终于“跃上葱茏四百旋”。从汽车上下来,我们发现自己竟然站在万山丛中一座既繁华,又具现代气息的小城的市街上,这就是庐山的天街—-牯岭街。站在这天街上不禁让我有一种落在天上人间的惊喜之感。就在这天街之中,就在这牯岭街上,在来去匆匆、川流不息的行人中间,在我们自己的脚下、眼前、身边,游动着、缭绕着一缕缕,一片片如纱似絮的雾。这雾是那样的轻柔,那样的自在,仿佛它从来就是天街的一名居民。看着它那匆忙的身影,也仿佛是来天街旅游和游者。这时我真是想起了《庐山风景》邮票中的雾,对邮票设计者为什么要在那么多的邮票画面上表现庐山雾有了更多的感受同身受。人就是这样,提出问题的能力远比回答问题和解析问题的能力要强得多。
这就是我们初上天街,初遇庐山雾的情景。
庐山的雾就像山中的精灵,也像喜欢捉弄游客的淘气孩子。在漫漫浓雾中,我们从花径,龙首崖,黄龙潭一路游过,我这才体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些山中”诗句的更深一层含义,那绝不是:“横看志岭侧面峰”的“不识”。真正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因为浓雾之故而使然。我看着这精灵般的浓雾,兴奋不已,夫人则一脸夫奈,认为雾使她看不见山。也看不见路。
也是啊,在浓雾迷漫中我们看花径,花树迷蒙;看如琴湖,眼前又是茫茫一片看不见湖水。到是那“飞来石”在浓雾中若隐若现,的确有点象是天外飞到庐山的仙客。既然花径、如琴湖不展露芳容,那我们就去锦绣谷看看天桥吧。一行人从湖边的环山公路出来,根据导游图,猜想不远处应该就是神奇的天桥了。此刻,大雾更浓,几是云封雾锁一般,哪里觅得天桥。大家正搜寻间,忽见山谷对面灰蒙蒙一片的雾霭中,隐约垂下一条淡白色的带子,远远看去似雾非雾。思衬,难道那就是天桥。“不,一定是瀑布”同行者中有人说了一句。我想他也许说得对,是瀑布。心想浓雾之中观瀑布,那是何等奇妙,不见悬河跌落的气势,只闻流泉激溅的声息。朦胧之中,那飞动的变得平和,喧嚣的也变得宁静了。大雾好象也使飞瀑改变了性情。最终也没看见天桥。
经仙人洞到得龙首崖,须臾之间雾散天开。徒然之间大雾又好似无数精灵,倾刻消失的游人眼前,景观徒转,此时也让游人一赌庐山真容。片刻前在浓雾的混沌中,游人总是猜想着面前的景象,原以为是高山深壑的,其实却是一条不大的溪谷。原以为是遥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却是不远处的一注小瀑布。那些在迷雾中一路商谈阔论的游客,见到庐山真实景物后,面面相觑,哑然失笑。不过大家都有一种被大雾这淘气的孩子戏弄后的释然。
说庐山雾象淘气的孩子,恰如其分。我们在花径赏花观湖,它来了,把眼前的景物搞得朦朦胧胧,大煞风景。现在我们来到龙首崖,这本是应在浓雾中观看才有韵味景致,它又走了,带走了朦胧,更是大煞风景。这淘气的雾真是来也可脑,去也可脑。
后来的游程没了大雾的陪伴,于我来说似乎若有所失。因为雾中观庐山的绰约之美消失了。美学上不是有句名言叫做“距离产生美”吗。难道美就只能与虚幻相生,美与真实就不能共存。细细想来,不对呀,你看那庐山中的山容水态,并非虚幻,它存在了千百万年,也在人们的面前出现了千百万次。而每当云起雾生,庐山的风景在人们的视觉里就会千变万化,显得千姿百态。只是这有雾的庐山风景是短暂的,无雾的庐山风景才是永恒的。阳光映衬下的庐山抚媚娇美。但是有雾的庐山之美并没有消逝。它将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里,只不过此时的庐山被另一种美-----丽日晴天下的清新时媚之美取代了。庐山就是庐山她就是世界文化景观,她就是世界地质公园。人们岂能因晴日庐山之光艳而认为云雾庐山之幽邃为不真吗?又岂能因云雾消散而说庐山的美亦退遁。绝不能因雾与晴而对庐山真与美的认识出现偏颇。因为庐山的真与美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以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在迷雾和阳光下交替迭更罢了。

苏东坡咏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些山中”。这首脍炙人口,流传了千百年的诗句的确是好诗。但是从东坡先生的诗中,我们好象看出先生不承认从横、侧、远、近、高、低各种不同的视点看去的庐山,那也是庐山的真面目。这似乎和我们以为云雾中见不到庐山真面目一样,犯了一点审美认识上的错误。
到得庐山,身临雾境,我似乎也能体会到当年的《庐山风景》七枚邮票就有五枚有雾的原因了,也能体会到邮票设计者当初的设计理念。那套邮票发行必竟过去25年了,那时庐山也还没有列入联合国的保护名册。这许多年来中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也出现了质的飞跃。所以我们莫怪庐山雾,也莫怪当初的邮票设计者,因为雾是庐山的美容师,非但没有煞风景,还为庐山风景增色。庐山雾就象机智敏慧的导游,引领游人去感受庐山的诗意与哲理。
雾也是庐山的一道风景。

相关文章:

·爸爸和妈妈2011-10-9
·绿色的爱2011-10-9
·百合空结风中愁2011-10-9
·还有什么更假2011-10-9
·今日缘里的今生缘2011-10-9
·为你独坐水边2011-10-9
·窗外梧桐2011-10-9
·质本洁来还洁去2011-10-9
·老公,你知道吗2011-10-9
·过往1)2011-10-9

上一篇: 山东行·威海   下一篇: 山村的冬天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