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醇香如兰的老酒,不见金黄如珠的粟米,这是一只破漏的瓦缶。
小口,圆肚,大腹便便,有着历朝历代达官显贵的模样。
冬夜的荒郊,我与它都清冷地站着。一高一矮,一人一物,一今一古,构成一幅古意萧疏的图画。寒风沁凉,我凝神的目光,循着一道颓圻的土垣,水一样倾落缶中。而它依旧空空如也,再也承接不住一颗朝露或是一片白霜。
它破漏得无以复加。
再也看不见它优美的弧线铸就的缶底了,那里只是一个硕大的洞。残破不整的边缘,那些碎落的陶块,被一股岁月的风,挟卷得了无踪迹。伸出僵硬的手指,触碰这历史的伤口,我似乎感到了轻微的呻吟,那来自远古的一道疼痛。
一切都曾经十分的美丽。瓦缶的美丽,有这依然保持光润的缶壁作证。籍着淡淡的月色,我依稀看到了那凸浮的烧铸——泥的鲜花。七朵,一朵有一朵的芳菲。两只耳环,挂在细细的缶口,犹如一位闺中女子的耳饰,悬垂出楚楚风韵。
这寻常的烧制陶器,只不过是山野村夫的一个仆从。山野村夫的日子需要陶器的储存,而陶器也需要山野村夫的烟火。当烟火随着先民一起渐渐散去,遗弃的瓦缶只好破漏。
风霜雨雪中,一破千年!
有谁知道它破漏的因缘?是经年累代的谷物太沉重?是我们太多的器物被轻易打破还是我们轻易打破的器物太多……一切都是那么遥不可及。
瓦缶以土为骨,以水为肌。在民间匠人的手里塑造自己粗糙的躯体。没有青铜的堂皇,没有青瓷的高贵。在历史的断层里,更多的是遗落荒野。
遇见这残破的瓦缶,没有过多夸张的心情。在这幽寂的野地,让视线与一件色泽黯淡的器物相遇,如同是梦里无着边际的游走,悄无声息。
我想着将它带回自己的书室,可以安放在一个干净的高处,可以把它当作远古的神灵供奉。毕竟远古的农人与我有着更为亲近的联系,透过这一线的联系,我于破漏的罅隙寻出一份完整而宁静的美。
丙戌年春月于江畔
(作者:微风微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