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以一腔热情满怀期待地往娘家赶,仿佛那才是自己真正的故乡。
事实上,自己一年也就只回三四次娘家而已,而且来去很短,因为工作,更因为距离,于是这层被疏理的亲情仿佛潮水般囤积在心里,看似风平浪静,而在特定的契机来临时,又措手不及地在心中奔流起来,于是,回娘家,仿佛是心里赶赴一个期待已久的约会——
一路上,思绪翻涌,透过种种儿时温情的怀想,心里忽然间顿悟开来——作为女子,想必每个娘家的父母都以极大的期待盼望着女儿的归来,而这,是公公婆婆永远体会不到,究其原因,却是父母之前有过痛心之舍啊。
正是父母先将自己的女儿舍了出去,用巨大的身心的失落,才换回了女儿间隔的回归的欣喜;依稀记得自己出嫁时,父亲抽了一夜的烟,二十几年的温情忽然要在哪一天,倾泻而出,仿佛倒空了父母的心,虽然还是自己的女儿,然而终归换了名分,那种舍弃之痛,恐怕很多做父母的都有切身的体会——
而公公婆婆就不同了,他们不仅没有舍,而且有得。
常听人说,得就是失,失就是得。原是不解,后来倒也想明白了。
比如公公婆婆,他们没有失去什么,而是得到了——得到了另个家庭成员的加入!那样欣喜的得到,等待的却是日渐的失落——儿子儿媳成日在家,从没体会过失去,日子在平淡中滑腻,即便新年也无法体会游子归来的那种巨大幸福,于是这样的得自然没有了任何期盼的色彩……
想来,其实娘家的父母之所以在某一些时刻能体会到堆积而起的喜悦和幸福,只因为他们先是舍弃了的啊,承受了太多女儿不在时的孤寂光阴,若没有这样满心失落的舍,恐怕也无法拥有那样积聚而来的幸福了。这样想来,舍得二字,真是组合得好,有舍才有得,充满了哲理的意味。
忽然间又想到红楼梦里的好了歌,说,好就是了,了就是好,忽然明白其实这是和舍得一样的相通之语——要知道世事无常,生命之间祸福相依,从没有一层不变的东西,如果生命进入了一种“好”的状态,那种完美之态,接下来等待的恐怕就是渐渐的失去和缺陷了,直到慢慢如流沙从手里消失殆尽,这样的从“好”到“了”的转化,其实那是事态之必然,仿佛从一个高高的上坡路上滑下,余下的路必然是一路的下坡,直到生命进入到另一个轮回,仿佛世间太多海誓山盟的男女在情义的颠峰后必然走向平淡甚至背叛,因为没有后来可以再超越;而当生命真的进入了一种一切皆“了”的状态,生命的起点化成了零,所谓天无绝人之路,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春,生命决然的虚无之后,那么等待着的必然是一重又一重的超越,因为任何状态都可以超越这个零点,这样的一无所有的失去之后,转换的也只能是不断得到不断被超越的命运,所以,“了”之后就是“好”,这也是事物的必然所趋,也是不难理解的。
想来,世间真是有公平的法则存在的,没有永远的失意,也没有永远的得意,或许我们如能清醒地用这样辨证的眼光看待一切变迁,或许我们就了处变不惊的豁达,万事洞明的释然,真的能够做到温不增华,寒不改叶,心中的天地自然也就宽广辽阔了,不是吗?
※作者:落一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