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讲话稿 -> 思想宣传 -> 正文

张立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人民和历史负责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7:00:06阅读:
字号:|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问题。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条腿走路,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落实到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的全过程,以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科学的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全党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发展观的与时俱进,是党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深刻认识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特征,反映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要求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我们党执政50多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有着不同的发展要求。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国际经验,通常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作为一个新的发展起点。这一阶段,往往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的特征,突出表现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消费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生活更加宽裕的人群明显增加。这一阶段,要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更加协调,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更加全面。对此,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认真实践。在总体思路上,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在导向把握上,坚持两手抓、两条腿走路,积极稳妥、全面准确;在具体实践上,坚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好更快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种重大关系,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我们面临的课题很多。比如,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保证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在增加物质投入、引进外资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如何推动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如何确保中低收入人群和欠发达地区的利益,让人民群众及时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等等。面对这些课题,以不同的发展观为指导,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本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等偏颇,甚至有的人主张靠“灯红酒绿”、牺牲人的尊严挣钱,靠破坏环境和掠夺资源淘金,从根本上说,都是用错误的发展观作指导的结果。如果任其滋长蔓延,就必然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导致灾难性后果。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它作为长期的指导方针和解决诸多矛盾的基本原则,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秉持公平公正,促进有序竞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  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我们党的最大责任和最高目的,就是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群众利益连着民心。有没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人民群众的感受最真切。多年来,我们坚持边发展经济、边改善生活,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特别关注中低收入的大多数群众,使他们共同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我们为群众谋利益的标准更高了、领域更宽了、任务更重了。衡量群众的生活水平,收入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但还应当包括居住条件、国民教育、生活环境、物价水平、合法权益、治安秩序、社会保障等方面。我们要在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加快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创造更多的社会福利,着力从多方面让群众得到实惠。这应当成为重要的工作思路。由于各种原因,现在仍然有一些群众生活困难,特别是部分老职工,在各个历史阶段兢兢业业地工作,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他们中的一些人生活遇到了困难。我们决不能把他们当作包袱,无论怎么改革,也要保证他们的利益。这不仅是感情问题,而且是十分现实的政治问题。总之,只有始终坚持为民的政治立场,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自觉把实现人民利益寓于发展的全过程,让群众及时享受到发展成果,立党才能更加牢固,执政才能更加有力。  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的基本遵循  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诫我们,只抓经济建设,忽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忽视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使经济一时搞上去了,迟早也要掉下来,并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条腿走路,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落实到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的全过程。  着眼于速度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当今时代的竞争,既是发展速度的竞争,更是发展水平的较量。迎头赶上发达国家,必须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否则就会被动和落后。但发展速度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简单的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单纯追求数量、速度,是片面的,也是不能持久的。这是一个决定大局、关系长远的根本性问题。天津这些年来能够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没有大起大落,没有打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始终把调整结构、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作为大事来抓,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双丰收。1994年,我们提出一手抓老企业嫁接改造调整,一手抓新的经济增长区域的培育。一方面,坚持走科技路、吃科技饭,利用外资对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彻底改造,培育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形成了多点支撑的增长格局,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坚持看长远、算大账,较早地栽培“摇钱树”,在市区与渤海之间的临海荒滩上建设滨海新区,成为全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点。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牢固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观念,坚持用长远眼光和前瞻性视野推动改革和发展,坚持快速发展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瞄准先进,孜孜以求,才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着眼于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社会发展,既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文化推动。文化发展影响着经济发展,文化素质影响着经济素质。一般而言,文化含量越大、品位越高、氛围越浓,经济发展的素质就越高,社会文明程度就越高。先进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凝聚力。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既积极抢占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又积极抢占先进文化的制高点,这是应始终坚持的重大方针。这些年来,我们尽管财力不是很大,但仍舍得花钱,搞好教育、文化、体育、公共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设。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注重体现文化内涵,处处讲究文化品位,事事追求文化品位,倡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在着力解决百姓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努力营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共创大业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将有力地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引导和激励全体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  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天津东临渤海,又是海河流域九条河流的下梢。这样的区位环境,使我们不能不在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方面多动一些脑子,多想一些办法,把工作做在前头。我们明确提出严防“病从口入”,坚决否决那些可能带来一时效益、但是不符合环境政策的建设项目,力求不留隐患,不留遗憾。目前,全市的污染源基本得到了有效治理,基本实现了工业污染源的达标排放。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生态区建设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3.1%,保持了全国领先水平。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对大自然的规律我们虽然掌握了一些,但还有许多未知领域。在这种情况下,无所作为要不得,但胆大妄为、自作聪明,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我们应该确立科学的态度,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自然,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把握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千秋万代。  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社会进步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一切进步与落后都源于人的素质,人的素质集中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经济发展要达到高水平,文化发展要体现高品位,关键在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和素质高低,决定着社会全面进步的速度和水平。成就大业,人才为本。有了高素质的人,就有了发展后劲。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从多方面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形成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潜能,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检验领导干部政绩的试金石  正确的政绩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前提。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发展观。能不能自觉追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能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对领导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严峻考验。  正确行使权力是人民之福,滥用权力是人民之祸。作为领导干部,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一定的领导岗位上,就要干出一番事业。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必须出政绩,而且要多出政绩。但是,不同的政绩观会有不同的出发点,会产生不同的工作效果。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就能兢兢业业地工作,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掺杂私心,急功近利,就会热衷于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搞短期行为,到头来只能是劳民伤财。领导干部一定要经常想一想,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应该怎样才能掌好权、用好权?贪钱、贪利是贪官,贪名、贪功也是贪官。我们一定要忠实地实践党的宗旨,以党的事业为重,以造福百姓为天职,把为人民服务、使人民得到实际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看成人生的最大意义。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考核各级干部的政绩,既要看经济建设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硬环境的加强,又要看软环境的改善;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总之,要看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取得的实际效果,确保领导干部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  历史的人干历史的事,绝不能欠历史的账。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中饱含着岁月的风霜,饱含着历代人的智慧和创造,也饱含着一代人对一代人的厚望和深情。现在的成绩是一代又一代人干出来的,是历史的积累。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也要交给历史去评判。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在新的发展中,要尊重前人的成果,不能割断历史的延续性。那种另起炉灶,朝令夕改,下一届班子否定上一届班子,只求本届有政绩,不给下届留财富,花光用光,追求短期效益的做法,都不是造福,而是添乱;不是政绩,而是包袱,甚至是犯罪。我们要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健康发展,而决不能病态发展、“泡沫”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吃子孙饭,断子孙路”为代价,以牺牲干部和企业家为代价。有些事情,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质的规定性,甚至具有不可逆转性。如果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欠了账,是没有办法让我们的后人来补的。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为官一任,要对百姓负责、对历史负责,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群众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切实提高能力和水平,确保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能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说到底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我们要学会和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遵循经济规律,统筹协调,通盘考虑,弹好“钢琴”,努力弹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优美乐章;学会和提高驾驭民主政治的能力,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坚持人民民主,将民主纳入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准确把握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注意吸收世界各国民主政治实践中可供我们借鉴的有益成分,决不搞西方“三权分立”那一套,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子;学会和提高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在扩大对外开放、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努力吸收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三个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