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孩吵架是件有趣的事情。
小孩吵架,常常是因为在玩耍嬉闹时你碰我撞,产生了摩擦,或者是为了争抢心爱的玩具、物品,起了争执。
看小孩吵架常常会忍俊不住。小孩吵架少有一个“理”字,就是比“骂”,比谁的声音高、谁骂的花样多。于是,平时最不喜欢的动物、妖魔鬼怪,都成了丑化对方的物事;接着是比“神通”,把自己说成奥特曼、变形金刚、齐天大圣一样的无所不能,并说出要给对方施的种种刑罚;就这样互相“威吓”、互相贬低着,最后忍不住拔出小拳头。
哪怕是一个先挑起事端的小孩,他(她)也会泪流满面地来告状,希望你把对方说上几句。结果常常是双方都被训了。这没什么。他们的逻辑是:我被批评没关系,他(她)必须也被批评。否则,就是我吃亏了。那才是最大的不公平,最大的委屈。
我曾看到一位小男孩和小女孩吵架。“女人真烦”,五岁的他居然用餐巾纸塞住了耳朵。那种小大人的腔调、情状,让人啼笑皆非。
我还看到两个孩子斗嘴。一方伶牙俐齿,一方口拙,情急之下报出了对方大人的名字,这一招真灵,对方就傻楞在那里了。如此低级简单,在孩子世界里却是一招最好的“杀手锏”。
当一些不明白的大人为孩子的事动气,想得复杂起来时,那两个吵架的孩子却早手挽着手,又好上了。
当然,有时候吵架也不怎么可爱。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人视为掌上明珠,有求必应。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明显,只要是喜欢的东西,一定得拿到手。即使是别人的,也变着法强要;又有一种“孔雀”心理。在外面总想成为“聚焦点”,如果哪一天有人比自己更注目,就会使小性子,甚至“迁怒于人”,引起争端。
小孩吵架时,作为大人,我们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目光在审视他们。我们有一种智慧上的优越感。孩子间的争吵、打斗没有实质性的东西,风一样起了、散了。孩子没有约束自己的能力也缺乏判断是非的标准,一些不着边际的做法也是天性使然。如果有一些不好的倾向,后天的教化也可以矫正。于是,我们更多用宽容的目光去看,而且在争吵中更多感受到一种童趣。
可是,滚滚红尘中,多少成年人为了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斤斤计较。多少人为了争一时之长争得头破血流。如今,翻阅报纸或上网,不时看到一些明星、文化人互相诋毁、骂骂咧咧或出格的调侃。前段时间传出某省的两位作协副主席居然为了一部小说中的人物是否影射了现实中的人物而大打出手,读了令人心寒。作家是靠作品传世的,用自己的笔来反映众生本相,体现对人生、社会的积极的思考才是他的追求,奈何卷入世俗的名利场,文字成了揣度他人心思的物证,笔成了互相攻讦的武器。如果说孩子的吵架是天性使然,那么一个受过教育的成年人尤其是文化人的此类争斗就显得没意思,不仅是不可爱,而且是十分可笑了。何况,有诸多的新闻媒体还在旁坏笑着观战呢。
黄庭坚云“风急鸟啼未了,雨来蚁战方酣。争是争非安在,人间北看成南”。
一个沉湎于世俗的名利争斗的人,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岂不是也像啼鸟、蚂蚁一样的聒噪、渺小、可悲?利益熏心,看事物必然黑白颠倒、南北混淆。所以,只有超脱了这一些,才能将事物的本质看清楚,才能做一个智慧的旁观者,才能在大千世界里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这个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却何其难。
看孩子吵架,我常常也扪心自问:我是不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作者:逃逸与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