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在童年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却找不出什么好吃的来了。吃什么什么没味,吃什么都有污染。要么是面粉里放了漂白粉,要么是蔬菜里有农药,要么就是什么东西催熟的,有激素,让人都不敢吃了。每每这时候我便非常怀念那童年的美味。
美味一:春天,那满身粗裂的老榆树首先接受到了春天给她的信息,早早地把孕育了一个冬天的褐色的小包包沐浴在春光里,接受阳光雨露的爱抚。慢慢的,小包包越来越大,终于在某一天清晨,长出了嫩嫩的榆钱,没叶子,就是纯纯的榆钱,发出诱人的香味。在没有水果的年代里,榆钱就是孩子们的美食。我们孩子密切关心着榆钱的长势,看到差不多能吃了,就迫不及待地脱下鞋,抱着粗粗的树干爬上树。榆树皮比较粗糙,和脚之间形成一个摩擦力,很容易地就爬上去了,骑在树干上大把大把的撸了吃。吃到嘴里粘粘的,甜甜的,比现在的水果好吃,重要的是没污染。吃完了手能够着的地方,就拿了竿子和镰刀,将镰刀绑在竿子头上,把远的削下来。榆树像母亲,放肆了我们的欢乐。这时候更美味的东西出现了,妈妈把榆钱择下来,和在面里,放上盐,搅和均匀,把锅烧热,放上油,将和好的榆钱面倒入锅里,一会一个焦黄的冒着香气的热热的油油的榆钱饼烙好了。接着就是狼吞虎咽你争我抢地享受美食了。那时的农村白面还不能天天吃,只在过节的时候吃,妈妈很会持家,往往能让我们有惊喜,也是让我们过了一个榆钱节吧。每到春天,我总会想起小时吃到的美食——榆钱饼,总是让我无限回味。好像唇齿间还留着那香香的榆钱味。
美味二:夏天,能吃的东西太多了,让我难以忘记的是烧瓜和西红柿。孩子们没事,大人们便让我们去看瓜,所谓看瓜,就是让你有个地方呆,别乱跑。看什么瓜啊,人家渴了还主动给人送瓜呢。这时候我们就尽情地吃,单拣着那种嫩黄的身上还有细细的毛直直的好瓜吃。我们想出了吃的花招,拿一根缝衣服的线,一手拿瓜拿线这头,一手拿线那头,要不用牙拿线这头,用线割着吃。线一勒,瓜就齐整整地下来了,我们吃着玩,玩着吃,那瓜甜甜的脆脆的,现在吃那种瓜怎么吃怎么吃不出原来那味。吃够了瓜,想吃个西红柿,随便找个架子拣那大的红的摘了就吃,那西红柿外面是红的,里面是面面的,每个格都是红的,连种子都红,不像现在的西红柿,外面不是正常的红,里面还是绿的。吃一口那面面的西红柿,沙沙的感觉,不酸,那个能当饭吃,吃饱了就省饭了。
美味三:秋天到了,天高气爽,太阳还是热辣辣的,照在人身上感觉很舒服,这时候的美味在田野里。当大人们刨地瓜的时候,孩子们跟在后面帮忙,孩子们有他们的小算盘,等会让大人给他们帮忙。休息的时候,我们在沟沿上挖一道长长的窄窄的小沟,为的是烤地瓜。长度可以放许多地瓜,也不能太长,要不后面的不熟。宽窄和地瓜的长度差不多,要深,下面还要宽点,好烧火。我们拣了那长度粗细均匀一点疤痕都没有的漂亮的地瓜放在挖出的沟上,排好,上面用土埋上,在附近找了树叶,玉米秸,树枝拿来烧。我们往往点不着火,我们就吹,吹也吹不着,弄得满脸的灰,呛得眼泪横流。于是就求助大人帮忙,很轻易地火着了,旺旺的,我们一会摸摸上面的土热了吗,一会看看里面糊了吗,急得是抓耳挠腮,窜来跳去。好了,闷一会,去掉土,拿出热气腾腾的地瓜,热啊,就左手换右手,右手换左手,颠来颠去,还是等不到凉,就扒皮,边吹边吃,用牙一点一点地小心翼翼地吃,生怕烫着。美啊,陶醉啊,香啊,想着想着口水出来了。
美味四:冬日,外面滴水成冰,那时候比现在冷。屋里往往都有一个火盆,晚上一家人围着烤火,没电视,也没零食吃啊。我们一会往火盆里扔花生,一会扔玉米粒子。烧的差不多了,就用火棍扒拉出来,有时候烧糊了,有时候外面壳糊了,里面还不熟。那玉米放到火里,嘭的一声,炸开了,像现在的爆米花,但没甜味。我们还是吃得津津有味,争得热火朝天。
这些在现在看来都不是美味的美味伴我们走过了美好的童年,让我们对那个年代回味无穷。这些美味,这些乐趣是现在的孩子所没有,他们只知道看电视,玩电脑,他们的世界正是缺少了童趣。
(作者:依依柳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