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耳闻芦际潭森林公园的大名,就没想到近在咫尺,儿时起每每外出求学,都从它的身旁经过,却屡屡失之交臂,错身而过,未睹“庐山”真面目。这一次,特来寻芳。
下了车,晨雾飘渺,又见那熟悉的巍峨青山,朦朦胧胧的像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细纱,山脚下拔地而起的拦河大坝时隐时现。我清楚地记得山下原是一条颇宽的闽江支流。那时福建最大的火力发电站在附近起建,始有大坝,通过几根粗大与路平行的水泥管道,从芦际潭引水,煤灰也通过管道输送到坝底。路边桃林青果挂满枝,农民忙着翻耕水田,这里田地少,老牛依然拉犁帮忙修理地球。一条溪水穿过山脚下不大的五竹侨村,我绕村一圈,但见房屋依势而建,或傍水,或背山,观赏树成行,灌木篱笆墙,青草坪,花成丛,好一座花园般的村庄。
顺路向山行,渐渐地大坝呈现眼前,坝底沉积厚厚的淤泥,似是煤灰。曾听人说过,大坝建成后,每年入秋都有过往的雁群在此落脚,偷猎者射下一雁,下坝拾捡,一脚迈入淤泥,没至大腿,吓得脸如土色,好不容易爬上,一只鞋子永远留在坝底了。那时起我对芦际潭充满了向往,一直在想象中勾勒这一片雁儿乐园。待秋,芦苇花摩挲的季节,我一定再来会会雁群。
山腰一条新开辟的石板路,遇水搭桥,陡峭处铺设人工栈道、护栏,一直折向潭底。没有这路,芦际潭还“养在深闺无人识”呢。拐入小道,向下望,但见半潭湛蓝的溪水深陷狭长的谷底,如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山间,那么晶莹无暇透亮。潭底传来一片蛙声鼓噪,与不时婉转的鸟鸣时伏时起,相映成趣,多动人的天籁之音啊!
不多时雾散,阳光普照,透过时疏时密的丛林洒进来,路上点点金光,靠山的路边除去杂草,种植了相宜的花草,其它保持了原生态,一路走去,浓郁的芳香时时扑鼻,沁人心脾,金银花攀附于灌木上,金黄银白的花朵招引蜂蝶起舞,朵朵映山红分外妖娆,更有那不知名的花儿一团团一簇簇,竟相开放,点缀静寂的峡谷,装扮春天的山野。来到更衣亭,我们略坐小歇,已经能听到流水的哗啦声了,转过栈道,湿气渐重,水声轰鸣,扎入耳中。前方的峡谷渐渐收拢,忽现一个观景台,眼前一亮,一条白练林中跃出,几个跌荡掏出几个水坑,在光滑润白的岩石上,凿一道天然水渠,“哗哗”的欢畅跃入深深的芦际潭。我呆呆地望着奔流,陶醉在青山绿水中了,掬一捧清凉的甘泉,神情荡漾。青山孕育甘泉,甘泉赋予大山以灵气,还赋予五竹村秀美,赋予火电站以血脉。
后面的路高低不平,路顺水随山转,陡峭处得四肢攀岩,有时贴着水面几块石头当路,越过去,一个香炉意外出现在一角,仔细看摩崖石刻,方明白这是县吏缓公祈雨的地方。遥想当年久逢无雨,地方大旱,而这里的芦际潭依旧碧波涟涟,翁公视其为灵地,攀岩俯藤,展转至此,祈求霖雨,谱度苍生。芦际潭的出名大约就那时吧。走到路尽头,铁梯架起又一观景台,艳阳高照,两面青山逼近,一条瀑布挂于半壁,仿佛留白的国画,水面漾起圈圈波纹,青山倒影水中,阵阵清风拂面,送来片片清凉,好一处酷夏避暑的胜地。
芦际潭的清幽、灵秀,似一个羞答答的秀气少女,只要你见到它,一定不由自主认同了它,喜欢上它的。
附《芦际潭森林公园记》
巍巍首石峰,清清芦际潭,半溪漾波绿,千树映山红。风动五竹,仙笛恰似云降,瀑作六弦,白练犹由岭悬,缓公祈天,滠岩攀藤,灵泓滂沱,霖雨众生,百年以及怀良吏,万古政声蕴长乐。
悠悠福地情,泱泱闽水缘,曲径通幽处,万纫指遥空。雾淡碟舞,停看芦花尽染,烟起鸟啭,静听天际潭音,水从云彩,林下泉鸣,月挂国风,日浴众生,一掬甘泉汇江海,永世和风润吴航。
本文作者:子曰必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