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辈的婚姻里看如果爱
父母结婚快20年了。当年的年轻小伙与俏丽的姑娘都变成了快年过半百的人了,岁月在他们的脸上无情的留下了一道道的皱褶,发丝间那缕缕银丝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了婚姻的本质,看到了一个苦心经营的家庭,这一路走来遇到的颠簸和障碍,让这个家庭显得返璞归真。不管经历了哪些,或者曾经遭受了什么,但这些都使得现在的家更加充满生机,充满活跃,充满对未来的追求,孜孜不倦的对生活的热忱。——题记
钱钟书的《围城》中写到:婚姻有如一道城墙,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怎样走进这堵墙的,他们也从没有提起过。在这堵城墙里生活近20年的父母,我看到了他们曾经无休止的争吵,天翻地覆;看到他们因怨恨而冷战,僵持不下;看到了他们因意见不一而辩论一通;看到了他们总是以一些很恶俗的称谓去称呼彼此;在我眼里,觉得他们总是矛盾不停,争论不休,彼此都容不下对方,都视对方为敌人,难道这样就叫幸福吗?
我很疑惑,婚姻为什么到了我父母那儿成了无休止的战场,整天都在那些很鸡毛蒜皮的事情上争执,难道这样就是父母眼中理想的婚姻吗,烟雾弥漫的家庭氛围,一股令人喘不过气的气息氤氲。什么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在父母身上丝毫看不到这一点,因为他们身上充满了哀怨。
还记得《人间四月天》中的张幼仪,她与徐志摩的婚姻乃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成,对于一对本不了解的彼此,婚姻失败是早就注定的,男方的变心,以及女方的软弱,让一段姻缘就此打住,从此他们就各奔天涯。徐志摩可能早就忘了张幼仪,因为他有了可以代替幼仪的人,而张幼仪永远不会忘记她生命中的这段短暂的婚姻,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相比较之下,我的父母,的确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自由,他们本有许多选择性,但最后还是选花了眼,选了对方,这是命注定抑或是缘分,可能他们的三生石上早就刻上了彼此的名字,从上辈子的轮回到今世,注定的相遇撮合了父辈的婚姻,躲不了,避不开。
父母的婚姻,造就了我,我除了感激外,没有什么更能表达我的心情,所以,我也成了他们婚姻的唯一的见证人。见证了他们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酸甜苦辣咸,平凡的琐事和锅碗瓢勺谱写了真实的生活乐章。这趋于平淡的日子,在他们每天都会斗嘴的情况下,其实是增色了不少。父母每天辛苦在外工作,早已疲惫不堪,回到家时看到老伴,就会说上几句,或者不咸不淡,或者含有杀伤力,但这成了他们交流的方式,也成了他们生活中的情趣所在。老两口在生活上相依相伴,他们不再是爱人,他们是亲人,是可以彼此温暖心窝的最佳人选,也只有他们知道彼此需要的是什么,而自己又可以给对方些什么。他们真的有如是彼此肚子里那条蛔虫,永远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即使生活不算富裕,但他们坚守了对彼此的承诺,不管生老病死都不离不弃,这辈子相互取暖。
对于80后的我们,父辈的婚姻,我们已无法体会,因为年龄使然,我们没有了父辈那时的赤子情怀。父辈的年代是个谈恋爱要男走前女走后的时代,是个60分万岁的时代,是个人言可畏的时代,是个没有短裙的时代,是个不许随便嬉笑怒骂的时代,那时的社会还很纯洁。
我们现在看婚姻,失去了父辈那时的完美,因为现在的人思想也已不完美。能够相依到老的夫妻已经不多,所以“出轨”一次频繁出现,不管是精神的还是身体的,“忠贞”现在早已睡在字典里了,没再出现过,可能它的时代过去了。现在的这个时代只崇拜“开放”,过度的放纵,人们觉得那才是快乐,嘴上说的没用,想到什么就要去做,不要拖拖拉拉的去蹉跎美好时光,搓来砣去是自己耽误了自己。为了不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人们失去了节制,也失去了许多其实还很宝贵的东西。得到的与失去的其实本是成正比的,无止境的掠取,就会无止境的失去。
当代的婚姻似乎成了最没保险的东西,“二奶”泛滥的社会,我们还能够去相信谁。为了家庭,为了梦想,就走进了那堵墙,得来的是一份没有保障的临时契约,囚禁在那个没有阳光的天空下,耽误了自己,也拖累了别人,双重伤害。
父辈的婚姻是属于父辈的那个时代。而我们的时代,那么钱钟书的《围城》该变成:婚姻有如一道城墙,城外的人不一定会进去,城里的人一定会想出来。
本文作者:琵琶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