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散文 -> 优秀散文 -> 正文

关于文学的影响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9 11:56:58阅读:
字号:|

十年前,有个中文系毕业的中年人对不明目的、没有目的、狂热的喜欢文学的我说,热爱文学只是一个年龄的问题,过了这个年龄,你就知道文学的虚枉,你就知道文学其实一点用也没有。当时的我听了很反感,也很不屑。认为一个中文系毕业的人居然没有狂热地爱上文学,居然对文学一点感觉也没有,居然淡漠到了这种程度,还试图阻止和说服我,实在是有点莫名其妙,而且纯粹是他自己偏狂的一己之见。当时的我愤愤的想,我肯定不会的,我会一直喜欢和热爱它。即使我只是喜欢,也至少让自己的内心会因为文学而纯净一点,光亮一点,能够远离社会世俗的偏见。
十年过去了,我好像要给他作一个证明似的。不知什么时候起,文学离我已经很远了。心,早已经不再是以往那颗稚嫩、单纯因为一片叶子,一滴露珠,一朵云彩,一缕轻风就易感易奋,就思绪翩翩,就灵感飞扬了。不是了,这些年来的四处飘泊,生活的种种坎坷和不顺,心灵的种种难以言说的伤痕和剪熬,心,早就由原来的透明、天真和稚嫩,变得日益的麻木和迟钝。不再了,面对生活,那种单纯烂漫的心态,那种热烈的向往和憧憬,那种曾有过的万丈的豪情和热情。而现在,面对生活,知道要去相信和肯定,去迎接和等待,知道要学得平静和坦然,但更多的却是怀疑,疑问,是衡量和思忖。是该不该,行不行,能不能。而不是原来的不知天高地厚和无所顾及无所畏惧的勇往直前。也许现在,更多的是一种理想和现实不能统一无法逾越的感慨,一种类似于美人迟暮时的平静和无奈,就像一枚秋天的树叶,经过了春的萌动,夏的勃发,现在就顺着时光地慢慢累积,缓缓地走向成熟和将要到来的凋零。在这些悄无声息的蜕变当中,文学,不再是必需的盐和水,不再是抚慰心灵的良药。不再是失望或希望时的安慰或激励,不再为了书中一段凄美的爱情而落泪,不再为了一段新奇的描写新鲜的用词而雀跃和感慨。不再捧读大部头的名著,不再去想每天要看几页,要几天才能看完之类。不知不觉之中,文学就从盐和水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调味品。那是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唯美。看的时间长了,人就不现实了,满脑子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太虚,太弱,就像现在的大棚菜,鲜嫩鲜嫩的,但不能暴晒在阳光之下。因为现实生活与书中的生活实在是相去甚远,现实生活中充斥着油盐酱醋和葱花味,而书中只有阳春白雪和高山流水。只可静静去欣赏,而不可妄想拥有它。而人活着,不可能光为了欣赏,为了幻想,就一直沉浸其中,还有更多更实在的事要去做。一个并不聪慧的女子,并没有因了书的浸润,文学的灵气而变得冰雪聪明。依然在生活纷烦芜杂的人情世故中,应付和处理得鲁莽和笨拙。文学的功用是什么?就像有人问易中天先生:历史的功能是什么。易中天说:乃无用之用。我想文学对于人亦是如此。乃无用之用,却能够无为而无不为。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但它可以浸润你的性灵,陶冶你的情操,净化和洗涤你的灵魂。时时让你自省,审时度势,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和定位,提醒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但很容易地,就让原本就善感多愁的我更加敏感,多疑,和脆弱。不知不觉的,忧伤就常常在不经意间袭来。在潜意识里,总是觉得,是自己一个人在孤独而悲凉地前行。没有同伴,精神上更没有知己。叔本华说:幸福是一种否定状态,痛苦是一种肯定状态。幸福的一转身就是痛苦。相对于长长的一生,幸福只是一瞬间,而痛苦则是长久的存在。真的在一生之中,能够做到专情而深情的人不多。看多了人性中的弱点和劣性,心里就更容易滋生悲观和消极。别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就会让自己受伤。人人都希望自己像烟花一样地绚烂,可是殊不知生命却是何其地脆弱。所以希望,随着时光的流转,能够越来越坚强,直到无视别人不经意的伤害。直到坚强到哭哭着笑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与难耐的寂寞枯燥相比,这是一种读书人自以为的安慰自己的读书感受而已。放眼望去,琳琳总总,好书佳作,比比皆是。以前对网络文学很陌生,以为网络文学就是卫慧那样的所谓的美女作家写的赤裸裸的私生活。现在有所接触,知道并不是。好文章还是多得很。有的婉约凄美,有的气势磅礴,有的朴实无华,有的铿锵直白,有的清新自然,有的灵动鲜活,但也有垃圾。我一看那些什么花呀,风呀,月呀,夜呀,头就疼,就大。看完一篇,我就叨一句:my god,终于看完了。尽管作者用不少的巧思妙语铺排堆砌,通篇凄美的令人透彻骨髓,但还是极像一个浓妆艳抹的妖女,乍一看,美艳夺目,但洗尽铅华之后,也许其尊容却不敢令人恭维,影响市容。所谓文如其人也。我喜欢清新,自然,质朴的文风。为文为人,都是如此。自然就是最美的境界。人,有时不需要太多的粉饰自己。不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况且,文学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越是流派各异,可能也就越是异彩纷呈。我觉得是垃圾,也许有人觉得是精品也说不定。所谓慧眼识珠,就是要在垃圾里,看出珍珠来。
一直这样认为,一个最容易受影响的年代就是他的少年时代,一个可爱而无知,懵懵懂懂,却想探索世界的心灵,如果能够遇到他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个人或者一部书,那真是他的幸事,也许从此,他就心窍大开,改变了一生的命运。至少能够,有灵魂地活着。

相关文章:

·遗孤2011-10-9
·就像怀念儿时的伙伴2011-10-9
·木糖醇月饼2011-10-9
·追寻的美丽2011-10-9
·镌刻心底的牵挂2011-10-9
·布衣季羡林2011-10-9
·怀古之旅西安行(之二)2011-10-9
·想念奶奶2011-10-9
·我是这样地感激你2011-10-9
·窗外一湾河流2011-10-9

上一篇: 关于我的文字   下一篇: 养花之情趣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