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县长在2011年全县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市委二届三次全会和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XX年全县卫生工作,安排部署XX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卫生工作取得良好开局
XX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推进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展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而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为把这一民心工程抓紧抓实,全县各级各部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于XX年1月1日在全县范围内正式启动实施,全县共有171957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筹集参合资金1719570元。XX年1-2月份共报销补偿医药费50多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二)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按照“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综合发展”的防治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和省政府“一办法六工程”,加大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经费投入,认真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艾滋病防治政策宣传、监测检测、行为干预、环境净化、抗病毒治疗取得明显成效。XX年全县共治疗艾滋病病人10名,实施母婴传播阻断9例,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城市达83.3%、农村达77.9%以上,全民防治艾滋病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
(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夯实。始终坚持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全县卫生工作的重点抓牢、抓实。抓住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的机遇,对9个乡镇卫生院实施了改扩建工程,新建了12个村卫生室,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通过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完善了农村医疗服务制度;通过加强乡村医生技术培训,有效地增强了村医队伍素质,提高了村医服务水平;通过积极开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提高了农民群众健康水平,增强了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夯实,服务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
(四)疾病预防工作成效显著。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重点疾病重点防治、重点地区重点预防、重点人群重点保护”的防治对策,制定和实施预防控制规划,建立健全全县乡、村、组疫情报告网络,深入开展传染病监测,建立了有效的传染病防控屏障,全年共报告乙类、丙类传染病1041例,年发病率控制在398.21/十万,有效控制了疫情的发生。
(五)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以实施新周期“降消”项目、《云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方案(试行)》为重点。不断改善住院分娩条件,实行限价分娩和贫困孕产妇救助,建立了危急孕产妇救助绿色通道,成功抢救危急孕产妇22例,有效地保护了妇女儿童身心健康。
(六)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不断完善。实施了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加强了公共卫生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整顿和规范了医疗服务市场,确保了群众医疗安全。
(七)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开展了以强化医院内部管理、规范诊疗技能为重点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开通了远程可视医疗会诊服务,完成了乡镇卫生院及县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全年业务总收入达1889.38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良好局面。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医疗卫生系统克服困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对为全县卫生事业做出贡献的各级各部门和医疗卫生战线上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卫生工作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公共卫生体系还存在结构性缺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还不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条件落后,紧急医疗救治及处置突发疫情的能力不强,难以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是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与人民需求不相适应,卫生专技人才匮乏,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发展不平衡,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滞后,群众不能就地、就近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三是疫情态势十分严峻,特别是艾滋病疫情十分严重,防治任务艰巨,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艾滋病防治体系还不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五是卫生事业投入不足,房屋破损、设备老化,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等。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卫生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目前全国上下十分重视卫生工作,全社会关心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一)具备发展卫生事业的政治基础。党中央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切实维护人民利益,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重大历史任务。xx在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时,深刻阐述了医疗卫生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工作任务。他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xx总理指出:“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强化政府责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市委二届三次全会也提出:“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执法等体系建设。”这些都为我们做好XX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卫生工作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二)具备发展卫生事业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卫生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要。人民群众要求基本卫生公平,享受医疗保障,要求我们不断增加发展卫生事业的投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展卫生事业,加强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社会的关注和群众的期盼为发展卫生事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具备发展卫生事业的政策基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大力支持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公共卫生职能,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坚持以农村卫生为重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医疗体系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关部门制订下发了9个配套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卫生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这些都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在付诸行动,全国上下大力推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发展卫生事业坚实的政策基础已经具备。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