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54:39阅读:
字号:小|大
一、去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情况
一年来,全市各地、各部门,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合力攻坚,扶贫开发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一是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到XX年底,南漳、保康、谷城三个山区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4.66亿元,财政收入3.5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60元,粮食总产量达5074万吨,人平占有粮食378公斤。二是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全市共解决了50.35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未解决温饱人口由1993年的53.4万人下降到3.05万人(不含26.2万的返贫人口),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0.81%,其中三个山区县下降到2.65万人,占山区总人口1.83%。三是基础设施逐渐改善。三个山区县新架设输变电线路800余公里,建设农田水利工程2900多处,开挖渠道3000多条,新建改造提水泵站160处,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先后解决了35万人、19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近年来,山区新增高产稳产当家地18万亩,建立绿色企业基地137万亩;人平当家地和经济林面积达到1.4亩,97%的村通了公路,99%的村通电,95%以上的村人畜饮水困难基本得到解决。四是科教文卫事业不断发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取得新的进展,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术骨干和农民技术员,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工艺大面积推广使用。五是具有山区特色的支柱产业已经形成。山区县依托本地资源,加快了县办工业、乡镇企业和绿色企业的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既有一定规模,又有山区特色的支柱产业。如保康县按照"板块式的区域经济,带状式的支柱产业,台柱式的工业结构"思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过渡湾为代表的南河流域工业走廊、以城关为主的矿化工业走廊和沮河流域农副产品加工走廊。到XX年,全县烟叶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继续保持全国先进;茶叶总产400万斤,以"绿生"为品牌的有机茶赢得国际市场的青睐,批量出口欧美;以龙坪镇为主的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产量突破2亿斤,产值达到8000万元;该县寺坪镇41个村7640户,调种黄姜8000亩,已见效3500亩,收入945万元;以磷化工为主的工业经济不断壮大,成为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谷城县依托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水电产业,以白水峪水电站为龙头,实施南河流域水电资源梯级开发,形成了装机8万千瓦的水电工业走廊,年创利税3000多万元。该县冷集镇的花椒、茨河镇的红提葡萄都很有特色。南漳县打出建设襄樊后花园这张牌后,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旅游业,最近又有一条漂流线路投入运营,他们还将在"十一"期间邀请高空王子阿迪力到南漳作精彩表演,相信这又会掀起新的旅游热。
一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贫困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在坚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创造和形成了一些好的作法和经验。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扶贫开发取得成功的关键。一年来,各级领导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德政工程来抓,实行一把手扶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县(市)区继续实施领导干部分片包干、挂点扶贫,实行扶贫开发考核制,加大了乡(镇)级主要党政领导抓扶贫开发的领导责任。市直有关部门,按照全市扶贫现场办公会的精神,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督办、确保了帮扶项目资金的到位。
第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制订扶贫规划。搞好新阶段的扶贫工作,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可操作的规划。去年,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孙书记就抓紧制定好扶贫开发规划讲了很重要的意见。各地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目前,各县(市)和市直部门都制定了本地、本部门的扶贫开发规划,全市绝大多数贫困村制订了相应的村级扶贫规划。从各地规划制定的情况来看,有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值得总结和推广。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的原则,科学制定规划。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建设内容、实施措施、帮扶单位和资金来源。这样做,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避免了"规划规划,墙上一挂,成了空话"的现象。
第三,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走出了各具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我市贫困地区差距较大,贫困原因各不相同。在新阶段扶贫开发的起步时期,各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山区走资源开发快脱贫的路子,插花贫困地区走以结构调整促扶贫的路子,有力地促进了扶贫开发的深入开展。
第四,加强检查督办,狠抓资金项目落实。为了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和资金项目落实到位,各级各部门都加大了检查督办力度。从各级检查的情况来看,XX年的扶持资金基本到位,绝大部分资金项目都严格按照计划得到了落实。
在充分肯定过去扶贫开发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扶贫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从客观上讲,主要有三点:一是新阶段扶贫标准已提高,扶贫开发的对象更多了,任务更重了。目前,我市山区三县尚未解决温饱的特困人口中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的人口有9.09万人;人均纯收入在625至865元之间的低收人口有28.19万,这两部分人口加起来有37.28万,比攻坚时期的扶持对象多10万。此外全市还有26.2万返贫人口。二是市场环境已发生变化,农民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农产品销售收入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来,由于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民增收困难等等,给扶贫开发增加了新的难度。三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大多分布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客观上具有开发难的特点,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些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人才缺乏,医疗、卫生、教育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既难脱贫,又易返贫,巩固温饱成果的任务十分艰巨。所有这些,充分反映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充分说明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任务更加艰巨,工作要求更高,责任更大。从主观上来看,有的地区和部门领导,由于思想上存在认识不足等问题,抓扶贫的力度弱化、措施软化、部门帮扶意识淡化。一是有的地方扶贫规划制订工作不平衡,识别重点贫困村不突出,制定和实施规划中资金项目集中不够,部门参与的合力不够,群众参与的程度不够。二是资金项目有待进一步加强落实。虽然近几年我市绝大部分扶贫资金能及时足额到位,但不落实的问题依然存在。如按《湖北省扶贫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应按比例投入扶贫配套资金,但有些县(市)却并未完全落实。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
新世纪初的十年,是我市纵深推进扶贫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市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按照xx同志"xxxx"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XX-2011年)》和《湖北省扶贫开发规划》,坚定不移地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坚持依靠科技推动扶贫,以发展区域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改善老区、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口综合素质,为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我市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市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任务有三项:一是解决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的9.09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二是巩固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25-865元之间的28.19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水平,降低返贫率;三是帮助贫困人口在稳定解决温饱基础上,提高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到2011年,全市贫困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全省贫困地区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以上,贫困山区县实现财政自给,贫困村达到村村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
全市今明两年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力争全市老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新增50元以上 ,解决3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在正常年景下,将返贫率控制在10%以内;基本解决贫困村的通路、通电问题;解决5.5万人的饮水困难,异地扶贫搬迁0.51万户,努力实现老区贫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核心是要加快发展,这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具体来讲,就是要紧紧围绕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主题,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切实组织实施好扶贫开发规划,狠抓参与式扶贫到村到户工作。组织实施好扶贫规划,重点是要抓好村级参与式扶贫规划的到村到户工作。参与式扶贫要求贫困农户广泛参与扶贫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自我发展能力,是扶贫开发目标任务能否实现
一是必须明确扶贫开发的主体是贫困群众。扶贫开发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以项目为载体,帮助贫困农户增加收入、解决温饱、巩固温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进而脱贫致富奔小康。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的基础上,组织和动员群众参与制定和实施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参与选择和实施扶贫项目,使贫困群众充分行使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知情权、参与权、实施权和管理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扶贫开发工作方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站在贫困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定规划,使我们的规划和措施真正体现贫困群众的意愿,代表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把握一个重要原则。
二是要精心组织实施好参与式扶贫。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抓好试点,不断研究和解决参与式扶贫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对参与式扶贫的项目进度、资金投入、技术标准、管理状况、效益情况等进行检查和督办。参与式扶贫规划建设内容既包括经济项目,又包括社会发展项目,涉及到诸多方面和多个部门。各级政府,特别是保康县和17个重点乡镇、120个重点村所在地的政府要亲自组织,抓好协调,将参与式扶贫规划中的建设内容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参与式扶贫村级规划的建设内容和规模,不折不扣地落实好项目、资金和工作措施。计委、财政、扶贫、农行等相关单位,必须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在扶贫项目安排、资金投入上,切实保证参与式扶贫规划建设落实到位。
三是要坚持扶贫开发工作到村到户。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必须突出重点,做到规划到村,项目到村,资金到村,检查到村,帮扶到户。这是解决贫困户温饱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在这方面,我市一些地方已积累了不少好经验,探索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好路子。如谷城县紫金镇今年以来将蒋家坡村的14户、59人从高山搬到低山,家家盖了新房,有的甚至盖了小楼房,实现了当年搬迁当年脱贫。还有如党员干部驻村包户、基地连村带户、小额信贷到户、劳务输出到户等,都是扶贫开发到村到户的好形式。对这些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路子,各地要大张旗鼓地加以推广。
第二,要以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为重点,切实加强产业化扶贫。产业化扶贫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被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扶贫方式。它不仅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资源的综合开发,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稳定地解决贫困地区的财政脱贫和群众脱贫问题,而且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素质,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并为实现脱贫目标后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各地都要认真学习借鉴市内外产业化扶贫的成功经验,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完善产业化扶贫机制,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具体来讲,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要狠抓支柱产业的培植,形成产业特色,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切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导、组织和扶持贫困地区充分发挥资源多样化、自然生态保持完好等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大力调整种养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和名特优产品及绿色食品。选择一批产品有特色、市场前景好、具有比较优势、能辐射千家万户的特色产业重点加以培植和扶持,逐步形成数村一品、多乡一业、一县(市)几个骨干品种的产业和区域格局,形成大商品基地和大区域品牌,形成特色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二是要狠抓公司制农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抓好公司制农业关键是要扶持龙头企业。要切实把扶持龙头企业作为扶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关键举措来抓,坚持以"特色、精品、高效"为目标,围绕资源开发上项目,围绕特色农业搞加工,着力培植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市有一定规模的独资、合资、股份制农业公司252家,固定资产总额9.78亿元,从业人员2万多人,自有基地52万亩,带动基地377万亩,网络农户43.5万户,年收入36亿元,利税达到3.3亿元。
三是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是政府在新阶段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扶贫开发的基本要求。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扶贫开发工作的新特点,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市场体系建设,尤其是要针对山区贫困地区落后、闭塞的实际,紧紧围绕主导产品、名牌产
四是要创新经济机制,增强开发活力。贫困地区大多山水资源丰富,"五荒"存量大,开发潜力大。做活"山水"这篇大文章,关键是要搞活机制。要进一步打开山门,打破地域、部门和所有制界限,结合当前农村税费改革,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按照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活化使用权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土地特别是山场、荒坡的有偿流转机制,采取股份合作、招标承包、租赁经营、"五荒"拍卖等多种形式,吸引企业和个人参与开发。要坚持县域经济民营为主的取向,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在政治上给地位、经营上给环境、发展上给政策,实行全面放开、彻底放开、长期放开,鼓励、组织、引导民营企业主"上山下水"。在这方面我们要向市老促会的老领导们学习,他们8月份同工商联联合召开了民营企业开发老区座谈会,邀请50多名民营企业家参加,会上介绍了经验,列出了许多开发项目,一些民营企业家当即表态要到农村去创业,去发展。
第三,要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要坚持把加快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贫困地区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先导工作和战略性举措来抓,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环境和生活条件。一是要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条件。要以旱涝保收、稳产高产为目标,加快基本农田建设,有条件的地方人均基本农田要达到0.5亩以上。要抓好贫困乡村库、塘、堰、渠建设和小流域治理,抓好水系配套工程,积极扶持有条件的干旱地区修建大塘小库,打水井、建水窖、修引水渠、扩大灌溉面积,消灭水利死角,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基础。要切实落实公路建设资金计划,加快施工进度,尽快完成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与周边国道、省道连接线的建设;加快国道、省道和乡村公路的提等升级。特别是要结合扩大以工代赈规模,积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抓紧解决不通路村的通路问题。要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尽快实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切实解决贫困村、贫困户通得了电、用不起电的问题。要进一步抓好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等工作,改变贫困地区信息闭塞、文化落 后的状况。
第四,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事关贫困地区的发展,而且事关全局、事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在推进扶贫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切实抓住国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机遇,以治理水土流失为目标,以培植森林资源为重点,着力抓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努力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建设上,要抓好四个结合:一是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凡纳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要按照国家规定重点还生态林;未纳入工程建设范围的,要因地制宜发展林果、药材等经济作物,逐步形成生态农业区和生态农业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二是同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要切实抓好薪炭林建设,特别是要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保证生态建设的顺利实施。三是同异地搬迁扶贫相结合。实施异地搬迁扶贫,既是解决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地方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有效途径,又是加强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各地要本着农民自愿原则,继续实施迁移扶贫,今年市财政局、市扶贫办要按照市政府制定的搬迁规划,对三个山区县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者市财政每户补助1000元,此项工作要抓紧落实。四是同文明新村建设相结合。即:按照参与式扶贫规划的统一要求,广泛深入地开展以"五改、三建、两提高"(改路、改水、改栏、改厕、改厨,建家、建池、建园,提高村级组织战斗能力和农村文明程度)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新村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文明程度,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第五,要切实加大科教扶贫力度,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这既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实现社会共同进步的客观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都要切实把促进贫困地区的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来抓,采取更加
第六,实施对口帮扶工程,形成工作合力。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积极组织先进带后进、富裕帮贫困的对口支援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扶贫开发。一是实行领导包点扶贫。市级"四大家"领导每人联系一个贫困乡(镇),包扶一个贫困村;各县(市)、乡(镇)领导也要包扶一个重点村。要经常到点研究和帮助实施扶贫攻坚工作。二是实行部门驻村扶贫。市直94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继续组派扶贫开发工作队,实行驻村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转点。三是开展干部包扶贫困户。实行量化目标考核,不脱贫不脱钩。四是社会包面。组织和动员平原县(市)对口支援山区县,小康村联带贫困村,富裕户帮扶贫困户,通过联合开发、项目转让、物资扶助、干部交流等形式推进扶贫开发;同时,积极动员协调社团组织和民间力量,大力开展希望工程、巾帼扶贫、新闻扶助、文化扶贫、智力扶贫等社会扶贫活动。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改进作风,努力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第一,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各级党政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负责地抓好本地区扶贫开发工作。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扶贫工作责任制,从县(市)到乡镇、到村都要签订目标责任状,落实责任人,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县(市)主要领导要亲自检查督办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完成的进度、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干部抓扶贫和部门定点扶贫情况,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村的目标管理,并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组织扶贫开发工作,关键在乡(镇)。要进一步突出乡(镇)一级的扶贫责任。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要坚持以扶贫开发为中心,把扶贫开发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主要领导务必在规划的组织实施、资金的落实、项目的建设、工作的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切实负起责任。特别是要根据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任务,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和工作措施,把扶贫开发目标任务逐一分解到村、到户,把资金、项目落实到村、到户。哪一年脱贫,采取什么办法脱贫,由哪个部门和单位帮扶,都要作出具体安排。要切实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的管理,对领导不力、规划不落实、进展缓慢的重点乡(镇),市委、市政府要逐级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今后,考核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领导干部的工作,首先要看扶贫开发工作的成绩,看群众温饱问题是否解决,贫困户的收入是否增加,生产、生活条件是否改善。各级部门特别是市直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制定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的总体扶贫和帮扶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落实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第二,要求真务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需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和埋头苦干的作风做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报实数,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绝不能搞那种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脚踏实地,扎实苦干,真正为老区、贫困地区办实事、办好事。要认真学习和大力倡导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苦干实干、乐于奉献的精神,做"xxxx"的忠实实践者。尤其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的领导,务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两眼向内,不等不靠,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埋头苦干的精神,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第三,要狠抓扶贫开发资金和项目和落实与管理。这是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关键一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不讲价钱,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
第四,要切实加强贫困地区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扶贫开发提供强有力的 组织保证。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最终要靠乡村干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要切实把扎实开展农村"xxxx"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与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以贫困村为重点,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使之真正成为能够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要采取干部挂职锻炼、交流、蹲点扶贫等形式,认真组织选派有能力、有才干、有抱负的干部和技术人员下乡,到贫困乡村开展扶贫工作,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华,努力为贫困地区办好事、办实事。
一年来,全市各地、各部门,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合力攻坚,扶贫开发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一是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到XX年底,南漳、保康、谷城三个山区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4.66亿元,财政收入3.5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60元,粮食总产量达5074万吨,人平占有粮食378公斤。二是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全市共解决了50.35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未解决温饱人口由1993年的53.4万人下降到3.05万人(不含26.2万的返贫人口),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0.81%,其中三个山区县下降到2.65万人,占山区总人口1.83%。三是基础设施逐渐改善。三个山区县新架设输变电线路800余公里,建设农田水利工程2900多处,开挖渠道3000多条,新建改造提水泵站160处,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先后解决了35万人、19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近年来,山区新增高产稳产当家地18万亩,建立绿色企业基地137万亩;人平当家地和经济林面积达到1.4亩,97%的村通了公路,99%的村通电,95%以上的村人畜饮水困难基本得到解决。四是科教文卫事业不断发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取得新的进展,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术骨干和农民技术员,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工艺大面积推广使用。五是具有山区特色的支柱产业已经形成。山区县依托本地资源,加快了县办工业、乡镇企业和绿色企业的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既有一定规模,又有山区特色的支柱产业。如保康县按照"板块式的区域经济,带状式的支柱产业,台柱式的工业结构"思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过渡湾为代表的南河流域工业走廊、以城关为主的矿化工业走廊和沮河流域农副产品加工走廊。到XX年,全县烟叶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继续保持全国先进;茶叶总产400万斤,以"绿生"为品牌的有机茶赢得国际市场的青睐,批量出口欧美;以龙坪镇为主的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产量突破2亿斤,产值达到8000万元;该县寺坪镇41个村7640户,调种黄姜8000亩,已见效3500亩,收入945万元;以磷化工为主的工业经济不断壮大,成为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谷城县依托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水电产业,以白水峪水电站为龙头,实施南河流域水电资源梯级开发,形成了装机8万千瓦的水电工业走廊,年创利税3000多万元。该县冷集镇的花椒、茨河镇的红提葡萄都很有特色。南漳县打出建设襄樊后花园这张牌后,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旅游业,最近又有一条漂流线路投入运营,他们还将在"十一"期间邀请高空王子阿迪力到南漳作精彩表演,相信这又会掀起新的旅游热。
一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贫困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在坚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创造和形成了一些好的作法和经验。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扶贫开发取得成功的关键。一年来,各级领导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德政工程来抓,实行一把手扶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县(市)区继续实施领导干部分片包干、挂点扶贫,实行扶贫开发考核制,加大了乡(镇)级主要党政领导抓扶贫开发的领导责任。市直有关部门,按照全市扶贫现场办公会的精神,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督办、确保了帮扶项目资金的到位。
第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制订扶贫规划。搞好新阶段的扶贫工作,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可操作的规划。去年,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孙书记就抓紧制定好扶贫开发规划讲了很重要的意见。各地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目前,各县(市)和市直部门都制定了本地、本部门的扶贫开发规划,全市绝大多数贫困村制订了相应的村级扶贫规划。从各地规划制定的情况来看,有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值得总结和推广。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的原则,科学制定规划。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建设内容、实施措施、帮扶单位和资金来源。这样做,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避免了"规划规划,墙上一挂,成了空话"的现象。
二是坚持广泛参与、公开透明的原则,合理制订规划。各地在制订规划时,采取了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让贫困户直接参与规划制定,参与选择和实施扶贫项目,使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实施权、管理权。
第三,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走出了各具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我市贫困地区差距较大,贫困原因各不相同。在新阶段扶贫开发的起步时期,各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山区走资源开发快脱贫的路子,插花贫困地区走以结构调整促扶贫的路子,有力地促进了扶贫开发的深入开展。
第四,加强检查督办,狠抓资金项目落实。为了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和资金项目落实到位,各级各部门都加大了检查督办力度。从各级检查的情况来看,XX年的扶持资金基本到位,绝大部分资金项目都严格按照计划得到了落实。
在充分肯定过去扶贫开发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扶贫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从客观上讲,主要有三点:一是新阶段扶贫标准已提高,扶贫开发的对象更多了,任务更重了。目前,我市山区三县尚未解决温饱的特困人口中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的人口有9.09万人;人均纯收入在625至865元之间的低收人口有28.19万,这两部分人口加起来有37.28万,比攻坚时期的扶持对象多10万。此外全市还有26.2万返贫人口。二是市场环境已发生变化,农民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农产品销售收入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来,由于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民增收困难等等,给扶贫开发增加了新的难度。三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大多分布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客观上具有开发难的特点,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些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人才缺乏,医疗、卫生、教育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既难脱贫,又易返贫,巩固温饱成果的任务十分艰巨。所有这些,充分反映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充分说明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任务更加艰巨,工作要求更高,责任更大。从主观上来看,有的地区和部门领导,由于思想上存在认识不足等问题,抓扶贫的力度弱化、措施软化、部门帮扶意识淡化。一是有的地方扶贫规划制订工作不平衡,识别重点贫困村不突出,制定和实施规划中资金项目集中不够,部门参与的合力不够,群众参与的程度不够。二是资金项目有待进一步加强落实。虽然近几年我市绝大部分扶贫资金能及时足额到位,但不落实的问题依然存在。如按《湖北省扶贫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应按比例投入扶贫配套资金,但有些县(市)却并未完全落实。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
新世纪初的十年,是我市纵深推进扶贫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市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按照xx同志"xxxx"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XX-2011年)》和《湖北省扶贫开发规划》,坚定不移地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坚持依靠科技推动扶贫,以发展区域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改善老区、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口综合素质,为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我市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市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任务有三项:一是解决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的9.09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二是巩固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25-865元之间的28.19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水平,降低返贫率;三是帮助贫困人口在稳定解决温饱基础上,提高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到2011年,全市贫困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全省贫困地区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以上,贫困山区县实现财政自给,贫困村达到村村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
全市今明两年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力争全市老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新增50元以上 ,解决3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在正常年景下,将返贫率控制在10%以内;基本解决贫困村的通路、通电问题;解决5.5万人的饮水困难,异地扶贫搬迁0.51万户,努力实现老区贫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核心是要加快发展,这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具体来讲,就是要紧紧围绕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主题,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切实组织实施好扶贫开发规划,狠抓参与式扶贫到村到户工作。组织实施好扶贫规划,重点是要抓好村级参与式扶贫规划的到村到户工作。参与式扶贫要求贫困农户广泛参与扶贫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自我发展能力,是扶贫开发目标任务能否实现
的关键,也是国内外反贫困理论与实践中最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参与式扶贫既包括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基层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等的广泛参与,但更重要的还是广大贫困群众的充分参与。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总结多年扶贫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扶贫方式。既是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更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贯彻落实"xxxx"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按照规划,密切配合,落实具体措施,切实抓好参与式扶贫开发。
一是必须明确扶贫开发的主体是贫困群众。扶贫开发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以项目为载体,帮助贫困农户增加收入、解决温饱、巩固温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进而脱贫致富奔小康。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的基础上,组织和动员群众参与制定和实施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参与选择和实施扶贫项目,使贫困群众充分行使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知情权、参与权、实施权和管理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扶贫开发工作方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站在贫困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定规划,使我们的规划和措施真正体现贫困群众的意愿,代表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把握一个重要原则。
二是要精心组织实施好参与式扶贫。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抓好试点,不断研究和解决参与式扶贫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对参与式扶贫的项目进度、资金投入、技术标准、管理状况、效益情况等进行检查和督办。参与式扶贫规划建设内容既包括经济项目,又包括社会发展项目,涉及到诸多方面和多个部门。各级政府,特别是保康县和17个重点乡镇、120个重点村所在地的政府要亲自组织,抓好协调,将参与式扶贫规划中的建设内容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参与式扶贫村级规划的建设内容和规模,不折不扣地落实好项目、资金和工作措施。计委、财政、扶贫、农行等相关单位,必须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在扶贫项目安排、资金投入上,切实保证参与式扶贫规划建设落实到位。
三是要坚持扶贫开发工作到村到户。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必须突出重点,做到规划到村,项目到村,资金到村,检查到村,帮扶到户。这是解决贫困户温饱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在这方面,我市一些地方已积累了不少好经验,探索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好路子。如谷城县紫金镇今年以来将蒋家坡村的14户、59人从高山搬到低山,家家盖了新房,有的甚至盖了小楼房,实现了当年搬迁当年脱贫。还有如党员干部驻村包户、基地连村带户、小额信贷到户、劳务输出到户等,都是扶贫开发到村到户的好形式。对这些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路子,各地要大张旗鼓地加以推广。
第二,要以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为重点,切实加强产业化扶贫。产业化扶贫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被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扶贫方式。它不仅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资源的综合开发,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稳定地解决贫困地区的财政脱贫和群众脱贫问题,而且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素质,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并为实现脱贫目标后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各地都要认真学习借鉴市内外产业化扶贫的成功经验,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完善产业化扶贫机制,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具体来讲,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要狠抓支柱产业的培植,形成产业特色,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切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导、组织和扶持贫困地区充分发挥资源多样化、自然生态保持完好等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大力调整种养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和名特优产品及绿色食品。选择一批产品有特色、市场前景好、具有比较优势、能辐射千家万户的特色产业重点加以培植和扶持,逐步形成数村一品、多乡一业、一县(市)几个骨干品种的产业和区域格局,形成大商品基地和大区域品牌,形成特色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二是要狠抓公司制农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抓好公司制农业关键是要扶持龙头企业。要切实把扶持龙头企业作为扶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关键举措来抓,坚持以"特色、精品、高效"为目标,围绕资源开发上项目,围绕特色农业搞加工,着力培植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市有一定规模的独资、合资、股份制农业公司252家,固定资产总额9.78亿元,从业人员2万多人,自有基地52万亩,带动基地377万亩,网络农户43.5万户,年收入36亿元,利税达到3.3亿元。
三是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是政府在新阶段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扶贫开发的基本要求。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扶贫开发工作的新特点,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市场体系建设,尤其是要针对山区贫困地区落后、闭塞的实际,紧紧围绕主导产品、名牌产
品、优势产品,大力培植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边贸市场,通过市场建设扩大开放程度,激活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做到建一处市场、兴一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同时,要切实抓好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农民走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的路子,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优质率、转化增值率和投入产出率,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四是要创新经济机制,增强开发活力。贫困地区大多山水资源丰富,"五荒"存量大,开发潜力大。做活"山水"这篇大文章,关键是要搞活机制。要进一步打开山门,打破地域、部门和所有制界限,结合当前农村税费改革,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按照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活化使用权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土地特别是山场、荒坡的有偿流转机制,采取股份合作、招标承包、租赁经营、"五荒"拍卖等多种形式,吸引企业和个人参与开发。要坚持县域经济民营为主的取向,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在政治上给地位、经营上给环境、发展上给政策,实行全面放开、彻底放开、长期放开,鼓励、组织、引导民营企业主"上山下水"。在这方面我们要向市老促会的老领导们学习,他们8月份同工商联联合召开了民营企业开发老区座谈会,邀请50多名民营企业家参加,会上介绍了经验,列出了许多开发项目,一些民营企业家当即表态要到农村去创业,去发展。
第三,要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要坚持把加快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贫困地区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先导工作和战略性举措来抓,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环境和生活条件。一是要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条件。要以旱涝保收、稳产高产为目标,加快基本农田建设,有条件的地方人均基本农田要达到0.5亩以上。要抓好贫困乡村库、塘、堰、渠建设和小流域治理,抓好水系配套工程,积极扶持有条件的干旱地区修建大塘小库,打水井、建水窖、修引水渠、扩大灌溉面积,消灭水利死角,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基础。要切实落实公路建设资金计划,加快施工进度,尽快完成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与周边国道、省道连接线的建设;加快国道、省道和乡村公路的提等升级。特别是要结合扩大以工代赈规模,积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抓紧解决不通路村的通路问题。要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尽快实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切实解决贫困村、贫困户通得了电、用不起电的问题。要进一步抓好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等工作,改变贫困地区信息闭塞、文化落 后的状况。
第四,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事关贫困地区的发展,而且事关全局、事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在推进扶贫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切实抓住国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机遇,以治理水土流失为目标,以培植森林资源为重点,着力抓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努力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建设上,要抓好四个结合:一是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凡纳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要按照国家规定重点还生态林;未纳入工程建设范围的,要因地制宜发展林果、药材等经济作物,逐步形成生态农业区和生态农业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二是同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要切实抓好薪炭林建设,特别是要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保证生态建设的顺利实施。三是同异地搬迁扶贫相结合。实施异地搬迁扶贫,既是解决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地方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有效途径,又是加强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各地要本着农民自愿原则,继续实施迁移扶贫,今年市财政局、市扶贫办要按照市政府制定的搬迁规划,对三个山区县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者市财政每户补助1000元,此项工作要抓紧落实。四是同文明新村建设相结合。即:按照参与式扶贫规划的统一要求,广泛深入地开展以"五改、三建、两提高"(改路、改水、改栏、改厕、改厨,建家、建池、建园,提高村级组织战斗能力和农村文明程度)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新村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文明程度,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第五,要切实加大科教扶贫力度,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这既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实现社会共同进步的客观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都要切实把促进贫困地区的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来抓,采取更加
积极有效的措施,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提供更多的科技扶持和智力支撑。要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大力推广和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和应用;要积极兴办高效特色产业示范园区,把样板示范与大面积推广结合起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继续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选派科技副乡(镇)长到扶贫工作重点乡镇工作,推动科技扶贫;要切实帮助贫困地区做好引智引资工作,进一步完善政策,大力鼓励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扶贫创业,鼓励教育战线的干部、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鼓励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普遍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的程度;要制定专门计划,配套专项资金,把贫困地区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纳入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下大力提高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生产技能与管理水平,使他们真正掌握科技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第六,实施对口帮扶工程,形成工作合力。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积极组织先进带后进、富裕帮贫困的对口支援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扶贫开发。一是实行领导包点扶贫。市级"四大家"领导每人联系一个贫困乡(镇),包扶一个贫困村;各县(市)、乡(镇)领导也要包扶一个重点村。要经常到点研究和帮助实施扶贫攻坚工作。二是实行部门驻村扶贫。市直94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继续组派扶贫开发工作队,实行驻村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转点。三是开展干部包扶贫困户。实行量化目标考核,不脱贫不脱钩。四是社会包面。组织和动员平原县(市)对口支援山区县,小康村联带贫困村,富裕户帮扶贫困户,通过联合开发、项目转让、物资扶助、干部交流等形式推进扶贫开发;同时,积极动员协调社团组织和民间力量,大力开展希望工程、巾帼扶贫、新闻扶助、文化扶贫、智力扶贫等社会扶贫活动。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改进作风,努力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第一,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各级党政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负责地抓好本地区扶贫开发工作。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扶贫工作责任制,从县(市)到乡镇、到村都要签订目标责任状,落实责任人,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县(市)主要领导要亲自检查督办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完成的进度、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干部抓扶贫和部门定点扶贫情况,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村的目标管理,并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组织扶贫开发工作,关键在乡(镇)。要进一步突出乡(镇)一级的扶贫责任。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要坚持以扶贫开发为中心,把扶贫开发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主要领导务必在规划的组织实施、资金的落实、项目的建设、工作的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切实负起责任。特别是要根据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任务,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和工作措施,把扶贫开发目标任务逐一分解到村、到户,把资金、项目落实到村、到户。哪一年脱贫,采取什么办法脱贫,由哪个部门和单位帮扶,都要作出具体安排。要切实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的管理,对领导不力、规划不落实、进展缓慢的重点乡(镇),市委、市政府要逐级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今后,考核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领导干部的工作,首先要看扶贫开发工作的成绩,看群众温饱问题是否解决,贫困户的收入是否增加,生产、生活条件是否改善。各级部门特别是市直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制定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的总体扶贫和帮扶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落实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第二,要求真务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需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和埋头苦干的作风做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报实数,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绝不能搞那种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脚踏实地,扎实苦干,真正为老区、贫困地区办实事、办好事。要认真学习和大力倡导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苦干实干、乐于奉献的精神,做"xxxx"的忠实实践者。尤其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的领导,务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两眼向内,不等不靠,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埋头苦干的精神,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第三,要狠抓扶贫开发资金和项目和落实与管理。这是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关键一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不讲价钱,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
有关规定,切实地将各项扶贫资金、项目落实到位。对省和市里安排的各类扶贫专项资金,要从计划分配到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的全程跟踪管理。一是要按照"项目跟着资金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和财政扶贫资金、扶贫专项资金的管理规定,对财政扶贫资金(含以工代赈)实行专户管理,专项调度,封闭运行;对扶贫专项贷款,要严格按贷款规模、贷款项目和贷款利率,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各类扶贫资金要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的原则,捆起来集中使用,以充分发挥其整体效益。三是要突出重点,严格资金投向。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的22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要用于扶持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重点用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搬迁以及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四是要切实加强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检查、审计和监督。要实行资金安排到村、到项目的公示制度,资金使用的报帐制度和项目安排时相关部门、技术专家和村民代表公开审定制度。各级扶贫开发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经常性检查监督。各级审计部门要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全面严格的审计。各级计委、财政、扶贫、金融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审计部门做好审计、稽查工作。对检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截留、挤占、挪用、贪污、挥霍各类扶贫资金的,一经发现,要依法依纪从严查处。
第四,要切实加强贫困地区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扶贫开发提供强有力的 组织保证。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最终要靠乡村干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要切实把扎实开展农村"xxxx"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与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以贫困村为重点,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使之真正成为能够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要采取干部挂职锻炼、交流、蹲点扶贫等形式,认真组织选派有能力、有才干、有抱负的干部和技术人员下乡,到贫困乡村开展扶贫工作,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华,努力为贫困地区办好事、办实事。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