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演讲稿 -> 发言稿 -> 正文

领导应对金融危机的讲话稿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55:59阅读:
字号:|

  同志们: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冲击着全球经济,我国、我省、我市经济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面对金融危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当前全党全社会的重要任务。经济发展要始终遵循应有的规律,违背经济规律必将会受到惩罚。就我市经济发展走势看,下一步可能会有更大的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在重点产品市场萎缩,企业效益明显下滑,投资者的信心有所下降,重点项目投产达产难度已经显现。这些冲击和影响有企业自身管理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密切相关。我们要面对危机,正视困难,增强应对危机的紧迫感,增强忧患意识,趋利避害,积极应对。

  要迎接挑战,在危机中实现国民经济新的转机。任何一次危机都必然带来新的商机和发展机遇,我们要善于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在不利的条件下捕捉加快发展的良机。一是工业经济已经走出低谷,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在结束了10年工业亏损历史,结束了10年财政低迷历史,结束了10年没有大项目支撑历史的基础上,今年全市经济仍然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年初提出的“一个巩固、两个领先”的目标基本实现。到10月末,全市生产总值增幅仍在20%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增幅33.7%,固定资产投资增  幅51.8%,工业总产值增幅40.3%,工业增加值增幅22.9%,利润增幅44.2%。全市地方级财政收入增幅、工业增加值增幅、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都排在全省前三位,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企业体制、机制的适应力明显增强。企业改制后,机制的灵活、体制的创新,为适应市场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应对今天的金融危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三是转化经济风险的优势明显、特色突出。我市工业企业多、产业门类全,在金融危机面前,风险和冲击大大分散,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四是支柱骨干企业发展的势头仍然良好。在这场金融危机面前,很多企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可喜的是**的骨干企业仍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冶金业受到巨大冲击的情况下,红钢仍满负荷生产,市场前景看好。其他一些骨干企业虽受到一些冲击,但下一步发展的机遇大干挑战,将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五是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不断改善,金融部门对地方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六是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央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拉动内需的10项措施,对于像**这样的投资拉动型城市来说是个重大机遇,为解决资金困难创造了有利条件。七是发达地区产业、资本转移的速度加快,为我市承接项目提供了良好机遇。这些都是我们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齐心协力,积极应对挑战,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就大有希望,就一定会实现新的发展和突破。

  要积极应对,蓄势待发,继续推进**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尽管世界金融危机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但发展仍是世界的主旋律。在危机面前,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谋划发展对策,在金融危机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一要坚定信心,谋划新的发展。面对困难,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信心比黄金还珍贵”,在任何一次危机和困难面前,强者将脱颖而出,寻求新的发展;弱者将退出发展的舞台。在危机考验面前,要敢于挑战,迎难而上,谋划发展,抓往有利时机,全面推进**振兴和人民富裕。二要加大投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要抓住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机遇,加大投入力度,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实现国民经济大发展、快发展。要争取国家的支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调动人民群众创业的热情,发动全民创业。要研究好大项目,各县(市)区、各开发区,要坚持工业立市和项目带动战略,加快项目建设。开发区要尽快扩容、扩张,把项目谋划好、基础设施建设好。三要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的产业、产品还不适应市场的需求,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四要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要创新挖潜,节能减排,靠加强管理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争取市场。五要搞好服务,支持企业发展。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各相关部门都要支持企业、服务企业,共同应对危机,共同迎接挑战,共同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要以大局为重,以经济发展为己任,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关心和支持企业的发展。六要加强领导,在危机中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各级领导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调查研究,掌握实情,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要加强对应对危机工作的调度、监督和指导,把主要精力用在应对危机上,把人力、财力用在迎接挑战上,以实际行动带瓴全市人民度过难关、加快发展,为早日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富裕做出不懈努力。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