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散文 -> 哲理散文 -> 正文

五角钱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9 11:57:31阅读:
字号:|

搁在现代城里人良好的生活状态中,五角钱根本算不了什么事,可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贫瘠的农村家庭来说,它带给人的感受却非同一般。
第一个与五角钱有关的故事发生在小学一年级,那年期末考试每人得交五角钱的试卷费,可我,家里穷得连锅都揭不开,哪里来钱?当然,穷的原因并不是父母没有辛勤劳动,而是风不调雨不顺。那时山上没有树,地上没有水,好不容易降了雨水插好秧的稻田,却经不住阳光一天又一天热烈的捅抱亲吻,还未等到稻花飘香就血气耗尽、裂口横生,让原本可以带给我们可口香甜的大米“胎死腹中”。全家人——村里很多人家都出现这种现象,都异常悲痛。
“又是一支火柴都点得燃啊!”人们望着一丘丘田里的“茏泡草”(正在扬花的水稻因缺水而不能饱米的称呼),欲哭无泪。
大季失收,所有一眼望不到底的咕咕咕叫着的肚子的空谷,只好交给麦子、红苕、洋芋、荞子、苞谷、萝卜来略微填补,并且因为饥饿而纷纷挖掉山上残余的树疙瘩,四面垦荒种上小季。其实,这无疑是一种雪上加霜的做法,只是当时没人知道树林与庄稼与人的关系罢了。
失血的乡村,一贫如洗的家庭,连一分钱也拿不出,更何况五角钱啊!
所以,当老师第一次问我:“带钱来没有?”我怯怯地说:“没有,过几天交给你。”可我,实在是开不了口向父母要钱呀!
隔了几天,老师再次问我时,我撒谎了,我说:“那天交给你了。”
老师似乎自言自语地说:“那我还忘记登你的名字了。”
也许,她不会想到成绩冒尖又乖小的我会骗她吧。
很快,我上了三年级,老师组织春游,要求每人交五角钱买糖在野外做活动,很多同学都交了,可我却一直“按兵不动”。出发那天早晨,我喝了两碗苞谷糊后来到学校的集合点,老师问:“带来没?”我说:“带来了。”可能是我说话的声音太动听了吧,老师瓮声瓮气地学我的样子又说了一遍:“带来了。”
那神色,我至今不忘,并让我觉幼小的心灵觉得:没有钱是那么地可耻。于是,我更加努力地读着书,但家里并没有因为我的努力读书而日渐富裕,相反,兄妹三人读书的费用,更使家里经济日困一日。的确,农村除了卖粮食、牲口和劳动外,还能从哪里得到钱呢?而粮食只够填饱肚子,牲口没有粮食也长不大,劳动每天都得耗在土地上呀!
为了挣钱,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和村里的一伙人去很远的深山里背炭来卖,但那也赚不了什么钱。多年后,姐姐对我回忆起那段痛苦经历时说:“去背炭要经过的地方就像电视里放古装武打片时,人们飞来飞去的那种悬崖场景。有几次,我们都差点从半山腰掉了下去,要是掉到下面的河里,就完了。”
贫困,抹杀不了人爱美的本性。当分头如雨后春笋般在小乡镇里冒出来时,我也想去理一个那样的发式。赶集那天,我在街上找到母亲,问她要钱去理发,她给了五角钱,但我仍站着不走,眼里流淌着企盼,我说:“还差五角。”母亲说:“不是只要五角钱理一个头吗?”她好像有些生气,旁边一位陌生的大妈见到这情况便劝母亲说:“再给她五角嘛,小孩子哩。”
母亲无奈,只好又给了五角,我拿着钱越过路边那些只要五角钱理一个头,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地摊,进了一家只镶了一块大玻璃的木屋子理发店,两个五角钱换来了一个梳不了二分的马啃似的坎式头。回到家,母亲说:“比那五角钱理一次的又好看多少?”霎时,分头的美好憧憬在心里水花一样地碎去。
从此,我不再要钱理发。头发一长,却自然地出现了分头,当头发疯长过父亲心里的承受极限时,他逼我去把长发理了,我没反应,他就在我睡着时,偷偷地用剪刀收割了我额前的长发。
上高中时,家里的粮食收成稍好了一点,但经济上还不是很好,为了省钱,我一个学期只中途回一次家。那年放十﹒一长假回去,母亲为了给我准备回学校的五块钱车费提着仅有的十只鸡蛋去卖,也许由于过度地注意了蛋的安全,反使其中一只鸡蛋壳有点碰坏了。买蛋的人只出四块五角钱买九只鸡蛋,不要破了的那只。母亲说:“我卖五块钱恰好给我儿子上学作车费,你要就五块钱全拿去吧。”
为了多得那五角钱给我作车费,母亲说:“我好说歹说,那人才全部买了。”
听罢,我的内心涌起一阵阵酸楚。
去年,我有了工资,但常常不经意间就花得入不敷出,便在暑假摆地摊,每天赚的钱恰好够柴米油盐。有几天,因为下雨,生意不好,我和女友掏空了衣袋只有四角钱,其中,有一角钱被人用透明胶粘过,用不了。剩下的三角钱只能买一斤茄子作菜时,我才真切地理解了当年家里一贫如洗的苦处,理解母亲当家作主时为钱为生计发愁的心境,理解母亲常说的当家才知盐米贵的内含,以及不管如何贫困,父母仍努力供我们上学的良苦用心。

上一篇: 五月的原野   下一篇: 井缘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