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老师们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真诚无妄,守信知报”。
儒家提倡“内圣外王”之道,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孔子曾说:“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忠”也是“诚”的意思。孔子为人处世,忠于君王,勤于职守,诚于待友,信义昭于天下,他的思想是我们今天立身处世所赖以借鉴的宝贵资源。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过:“吾尝一日而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圣人对忠信的内省功夫,我们应常常记取。
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诚信更为重要。诚信既是人际交往的准则,也是我们立国的基础。很难设想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能长久地生存下去。国无诚,则享国不永;人无信,则其人不立。短命秦朝,君臣尔虞我诈,终于二世而亡。战国纵横之士,朝秦暮楚,在历史上留下恶名。刘玄德三顾茅庐,一片诚心,终成三分天下之势;曹孟德分香卖履,一味奸诈,空留千载骂名……综观古今,促人警醒。
作为学生,我们应大力培养“真诚守信”的品质,就大处而言,应对祖国忠诚,对理想虔诚,恪守信用,诚以立身;就小处而言,则应勤于学业,敬爱师长,友爱同学,以信为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才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勤于修身,敏于内省,日后才能有益于社会。
《诗经•小雅•蓼莪》唱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孝敬父母,赡养父母,当属天经地义。然而,“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只是小康社会,理想的大同世界则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知报”不应局限于亲情血缘关系,而应推而广之,如爱因斯坦在《我的信仰》中所说的:“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这才真正的“知报”观念。
我们的生存、我们的发展都依赖别人的劳动。首先,我们理应对父母、老师存有感激报恩之心,因为是他们养育了我们、培养着我们,其次,我们要感激身边的人,还有那些我们不知晓的远方的人们,因为他们也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为我们提供必不可少的帮助。再次,我们还要感激我们的先辈,因为是他们曾经为后代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我们要在内心里永远对这些做过或者正在做着贡献的人们充满着感激之情。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必报,是中国人伦理道德的准则。而我认为,我们应当达到一个更高的道德境界,那就是“施恩拒报”。那些当今社会杰出的人物,如李嘉诚、曾宪梓、邵逸夫,以及西方的比尔•盖茨、巴特菲等人,他们将财产的大部分捐献给社会,真诚地做着慈善事业,这种“知报”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然,我们没有丰厚的物质可以赠送给人,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也可以用种种其他不同的方式回报社会。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主动伸出自己的帮助之手。一旦臻于这种“施恩”的境界,我们就能充分感受到圣贤的光辉,我们的人生将更辉煌。
同学们,让我们以修身为本,做一个真诚的人,无妄意,无妄言,无妄行,恪守信用,知报善报,为母校添彩,为人生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