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演讲稿 -> 家长会演讲稿 -> 正文

第一学期家长会发言稿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56:06阅读:
字号:|

各位家长,晚上好!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这次家长会。我们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可以用八个字来归纳,那就是“相互沟通、积极配合”,为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健康的成长付出我们的努力。在次,我仅代表我们二(2)班全体任课老师欢迎各位的到来!下面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一、谈谈本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及对家长辅导方法的建议

首先,作为这个班的语文老师,我想先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语文学科方面对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一来想让各位家长以次来审视一下您孩子的学习状况,再者也能让各位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能有一个参考。

1、经过一到二年级的学习,您的孩子需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到1800个,其中800到1000个会认会写。从数字上看我们的孩子需要认识的字是比较多的,光用课堂上的时间想要记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们家长在每天督促孩子完成笔头作业以后可以和孩子读读认认今天新学的字,因为有的孩子能照着书把字抄下来却不知道这个字的读音,也有的孩子看着书会认,和上书又不认识了。那么我们首先可以让孩子看着拼音认,然后去掉拼音认,最后打乱顺序认,几遍下来,孩子应该记得比较熟了。而且当天学的字一定要当天解决,否则越积越多,孩子就更记不住了。

2、我们对二年级孩子的第二个学习要求就是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因为我们的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事事都需要我们的家长老师不厌其烦的提醒,尤其是在写字姿势的培养上。我们有些家长在看到孩子写字时把头低得很下,会进行提醒,不过两、三次以后,看到孩子改不了就随他去了。一旦孩子近视了,就后悔莫及了。这样不行,我的经验是您需要有极大的耐心,举个例子来说,每写一次作业我需要提醒他们“把身体摆摆好”或是“把字写端正”4-5次,有时还必须走过去帮他摆正姿势。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可以急得来的。另外,说到写字,我还想要求我们的家长一定要每天检查孩子的回家作业,首先检查的就是字迹要端正,簿面要整洁。其次检查的才是作对了没有。不能要求低到做了就行了。因为写好铅笔字是为高年级写钢笔字打基础的,写一手好字对孩子将来踏上社会也是很有用处的。如果您对孩子都没要求,孩子对自己就更不懂得要严格要求了,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3、第三个学习要求是关于读书的。我们要求孩子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古诗和格言警句。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因此我们家长对孩子每天的口头作业也不能忽视。经常性的让孩子背背课文、练习中的成语、和一些名人名言。光听还不行,一定要坐下来,拿上孩子的书,逐字逐句的检查,要保证一字不错一字不漏,这对孩子在考试是完成“按课文内容填空”一类的联练习是很有用处的。要补充说明的是课本中的成语和名人警句,您让他讲讲老师讲的是什么意思之后再让他记,会记得更牢一些。当然孩子只对一本语文书的阅读量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家长还必须给孩子定期购买一些合适孩子读的课外书,这样除了我们老师每个星期都会安排读课外书的时间中您的孩子有书可以读以外,你也可以在双休日安排孩子读1-2小时的课外书。一来可以防止孩子出去调皮捣蛋,能安安静静的坐下来,二来孩子可以吸收到许多语文书上没有的知识,第三孩子在读书的过程当中可以学到很多好词好句,为将来三年级学写作文作准备。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并不是难以达到的,关键是我们家长要重视对孩子读书能力的培养。

4、第四个学习要求是关于写话的。我们二年级学生还不要求学生能写一篇象模象样的作文。但要求孩子能写一段通顺、流利的话。在写话中能够用到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会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大家可以看一下您孩子的四号本。我们一共写了我介绍”、“秋天到了”、“小动物”、“用动词写一句话”四次写话练习。比如其中的“秋天到了”有的小朋友写了“果园里,枝头结柿子,架上挂葡萄,黄澄澄的是梨,红彤彤的是枣。”这句话就是我们学的一首诗歌里的句子,小朋友就把他用在了自己的写话当中。别看我们的孩子每次写的话都不多,但因为他们刚刚接触写话的学习,每次辅导他们写话我都要先说一说怎么写、再让他们打草稿、然后帮他们修改草稿、最后滕上去、再批改打分。遇到一句也不会写的还要单独教。因此希望我们家长在培养孩子写话能力方面能和我一起努力。如果孩子有写话的作业带回家时,希望您能认真辅导,多花点时间教一教。能写上9句、10句通顺、连贯的话,教孩子用上一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就可以了。千万不要随他去乱七八糟写了几句就好了。可能现在辛苦一些,但是慢慢的孩子的写作能力提高

了,到今后写作文就不会因为不会写而头疼了。因为进入三年级以后每次考试作文是占很大分数的。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