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词——演讲稿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58:11阅读:
字号:小|大
第一,明确演讲词的中心。要从头到尾贯穿一条主线,不转换话题,感慨的内容不要随便转移。第二,确定演讲的题目。题目要与内容一致,要有美感,要吸引人。第三,选择演讲的材料。所选材料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时代感与演讲氛围。第四,安排好演讲的结构。一般说来,开场白要抓住人心,重点部分要调动语音因素突出它,结束语要耐人回味。
此外,演讲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听众的心理。在演讲时要分析听众的逻辑层次,求同存异,从而消除障碍与干扰。2、要提高应变能力。演讲时,环境可能发生变化,要有应变能力,处理意外的变故。3、恰当地表达感情。注重以情动人,以情感人。4、注意服饰仪态。演讲者的穿着应该庄重、整齐,适合特定的环境。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把握演讲词的主旨
生1:老师,把握演讲词的特点与主旨是什么意思?
师:如何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可以参看“兴趣情境导引”中的解说。把握演讲词的主旨,就是概括性地了解演讲词的中心。
生2:怎样概括性地掌握演讲词的中心呢?
师:可以通过分析演讲词的主要内容来概括中心。
生3:有哪些基本方法呢?
师:①抓住文题;②把握文中点明中心论点的语句;③分析归纳演讲词的论证过程,明确论据内容(事实、理论)以及论点之间的关系。
相关知识链接:把握主旨的基本内容
题常常直接明示演讲内容
开 头常常提出演讲主题
结 尾常常总结演讲主旨
关键段落深刻揭示或充分论证主旨
关键语句暗示或明示演讲主旨
提示与注释常常揭示演讲背景与演讲目的
文后习题题目含有演讲主旨
文章层次在区别主次之中,理解演讲主旨
范例1 简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的主旨。
分析:
恩格斯对马克思有“科学家”和“革命家”两个评价性的称谓,表明马克思在创建革命理论与参加革命实践两个方面的贡献。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内容极其丰富,革命实践范围又十分广泛,恩格斯的演讲词用三段(3-5段)文字进行了概括;马克思的革命实践也是比较丰富的,文章通过两段(7-8段)文字进行了概括。
解答: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介绍与颂扬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
相关知识链接
注意从特定称谓、文章结构、关键语句等方面概括主旨。
范例2 试分析《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的针对性与鼓动性。
解答:
从标题看,“我有一个梦想”是针对美国黑人权益危机提出来的,比如当时曾发生一个黑人妇女没有给白人让坐而被拘捕的事件;“我的呼吁”是针对世界缺乏生命伦理提出来的,比如国家之间战争的威胁时时存在,和平出现的危机,人类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
两篇演讲词的语言都有明显的鼓动性。“我有一个梦想”有一种诗意和美感,对听众有较强的鼓动作用;《我的呼吁》通过直接“呼吁”听众,亦有鼓动作用。《我有一个梦想》中排比句的运用,如“让自由之声响彻纽约州的崇山峻岭!让自由之声响彻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勒格尼高峰!让自由之声响彻科罗拉多州冰雪皑皑的洛基山!让自由之声响彻加利福尼亚州的婀娜群峰!……..”《我的呼吁》中对比句的运用,如“这时候,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它们都具有非常强烈的鼓动性。
相关知识链接
侧重从主题角度看演讲的针对性,侧重从语言角度看演讲的鼓动性。
范例3 《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在内容方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
分析:
(1)《我有一个梦想》反对种族歧视;《我的呼吁》也主张种族平等:“白人和有色人种必须以伦理的精神相处,始能达到真正的和解。为了实践的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推行富有将来性的政策。凡受人帮助,从艰难或重病中得救的人,必须互助,并帮助正在受难的人们。这是受难的人们之间的同胞爱。我们对所有的民族都有义务以人道行为及医疗服务来帮助他们。”
(2)《我的呼吁》“呼吁”尊重生命,反对战争;《我有一个梦想》要求黑人斗争不要施行暴力:“我们应该永远得体地、纪律严明地进行斗争。我们不能容许我们富有创造性的抗议沦为暴力行动。我们应该不断升华到用灵魂力量对付肉体力量的崇高境界。”
解答:
两篇演讲词至少在主张种族平等与反对暴力方面是相同的。
相关知识链接
注意筛选彼此相同的信息,尽管文章侧重点不同。
范例4 怎样理解《在庆祝北京大学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演讲主旨?
分析:
(1)分析课文标题与作者。标题与作者交代了“讲话”者与“讲话”重点。“讲话”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讲话的重点内容是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当然听话的主要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以及全国青年。根据这样的要素,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江泽民同志对北京大学一百年来的有关情况的回顾和评价,应该包括对青年的期望和要求。标题下面还有一个时间标志,“1998年5月4日”,一表明这天是五四青年节,二表明这是处在世纪之交的一个青年节;其讲话内容必然与纪念五四青年节以及世纪更新的重大主题有密切关系。(2)捕捉整体感受。这是一篇激情洋溢的演讲。共和国领袖在他演讲中,充满了对历史的客观评价、对未来的热情憧憬和对青年的无限期望。本文融庆祝与回顾为一体,融纪念与希望为一体,融北大与民族为一体,融青年与国家为一体,融中国与世界为一体。由把浓厚的政治责任感和凝重的历史使命感组合为高瞻远瞩的视野与热情洋溢的祝愿。(3)注意体裁特征。这既是一篇演讲词,又是一篇纪念稿。根据这两方面特征,可以知道这篇演讲词的主旨既有回顾北京大学光辉历史的内容,又有提出希望与要求的内容。
解答:
江泽民回顾了北京大学与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奋斗史,论述了科教兴国和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基本观点,对青年一代提出了希望,要求全国各界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
解题方法链接
尽管我们已经知道把握主旨有诸多方法,但是在具体分析与概括一篇课文的逻辑层次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几种有效的方法。《在庆祝北京大学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文,可采用三种方法概括其主旨:一是抓住标题,因为这篇演讲词的标题已经明确地点出全文的中心;二是利用对演讲词的整体感知,因为这篇文章比较长,如果一段一段分析,既耗时间又容易造成前后干扰,抓整体感知反而好一些;三是注意体裁特征,虽然本文是议论文,但又是纪念性演讲稿,其中必然包含对过去的回顾 与对未来的期望。
范例5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概括的北京大学的传统是什么?
分析:
(1)江泽民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北京大学长期以来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显示的不断钻研、求实、创新、向上的优良学风,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也是北大发展的重要动力。这种优良传统和精神动力,要永远发扬光大。(2)成立于1898年的北京大学原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现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她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的思想,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的著名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一批著名的进步学者,都曾在这里工作或学习过。
解答:
北京大学的传统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解题方法链接
先通读全文,再综合概括。在综合概括时注意关键句。关键句往往直接显示了问题答案的核心
难点问题2 分清演讲词的逻辑层次
师:理清演讲词的逻辑层次,能更好地理解演讲词。
生:老师,逻辑层次是什么意思?
师:本单元所说的逻辑层次,是指从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作者演讲的思路程序。有全文的逻辑层次,部分的逻辑层次,文段的逻辑层次。理清全文逻辑层次,要从分析全文结构、归纳各部分大意入手;理解某个部分的逻辑层次,要从这个部分的几个层次入手;而理解某个层次逻辑层次,应该从语段之间的关系入手;理解语段的逻辑层次,则应该从一句一句之间的关系入手。
生:老师,逻辑层次内部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师:无论哪一个层面的逻辑层次,内部的关系主要是总分总关系,当然也有分总关系与总分关系。关键要掌握的是内部的“分”,“分”主要有承接关系(包括时空先后(如顺叙、倒叙等)、事理相承(解说、递进、因果等)、并列关系(时空并列、事理平列)、对照关系(包括转折关系)三种。
相关知识链接
总分
总
相承关系
时空相承(层进与倒叙)
行动相承(层进与倒叙)
逻辑相承(解说、递进、因果)
并列关系时空并列
逻辑平列
对照关系事理相反
事理转折
范例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节第一句话写道:“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总写马克思一生的重大贡献,是先实践,后理论;后面五节内容详细交代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贡献,是先理论,后实践。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分析:
总说不难理解,因为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最主要的是在于他的一系列的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为什么主体部分采取了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呢?那么是否可提出这样的疑问:详写部分说明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那么总写时不需要体现这种道理吗?这显然是不对的。那么是不是恩格斯安排有误呢?我认为不但不是,而且这种安排还体现了恩格斯很深的用意。
就文章主体部分来看,如果还是先写实践方面,后写理论方面,那么就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马克思在实践方面的贡献和理论方面的建树似乎没有多大关系,而且读者也弄不清马克思为什么能在实践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前面已经说过,突出马克思实践方面的巨大贡献是作者评价马克思一生成就的着眼点。基于这一点,作者就必须向人们交代清楚马克思为什么会在实践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个原因就是马克思在理论上的非凡的建树。这样一来,不仅原因交代清楚了,也顺势交代清楚了马克思在理论上的建树和实践方面的贡献的关系,从而达到真正全面地评价马克思一生贡献的目的。
解答:
主体部分先理论后实践的安排,目的在于突出马克思理论上的非凡建树,影响与指导了他在实践方面的巨大贡献。
解题方法链接
注意摒弃一个“实践出真知”的定势思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意在指出他。
范例2 《在马克思朋墓前的讲话》一文,除开头的总起和结尾的悼念语外,中间分成评述作为科学巨匠的马克思和评述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两部分。第6段在这两部分中属上还属下?有人认为应该属下,文章从这一段始转入评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贡献。你是否赞同这样的观点?
分析:
首先,应当承认这段具有过渡性质。但是它的特点是含有两层过渡:一是从评述马克思的科学发现过渡到讲他对科学事业的看法,二是从评述科学巨匠马克思到评述革命家马克思。第一层过渡属于同一部分内的联系,是本段内容的重点,因此,第6段属上比较稳妥。
其次,揣摩第6段第一句话“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的关联范围。这句话中的“这样”两字,是直承第5段说的,指的是马克思所有科学发现的共同特点,而不是对整个前一部分的总结。如果是对前一部分的总结,后面“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一转,就可能说到实践方面来。现在并非如此,“远不是主要的”还指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解答:
第6段虽然是过渡段,但与马克思的理论贡献联系得更为紧密;应该属上。
解题方法链接
对段落的深刻理解,可以采用“逐句揣摩、瞻前顾后与分析综合”的学习策略。第6段共五句话。第1句承第5节。第2句“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之“这”是指第1句中的“这样”,那么反过来说,什么“在他身上是主要的”?第3句作了回答,“科学是一种在历史起推动作用的”;意思是理论对实践的推动作用与指导作用。而事实这个证明观点的内容便是第4句、第5句。
范例3 详细分析《我有一个梦想》的结构层次。
分析:
第1段,一百年前,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影响与作用。第2段,今天我们要将种族歧视的情况公诸于众。第3段,今天我们是要求兑现诺言而集中到这里来的。第4段,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第5段,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提醒美国政府实现诺言。第6段,如果美国政府低估黑人的决心,不给黑人公正的权利,那是危险的。第7段,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暴力行为。第8段,我们要信任许多白人兄弟。第9段,有人问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第10段,只要黑人遭受迫害就不会满足。第11段,只要黑人从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就不会满足。第12段,只要黑人不能找到旅馆就不会满足。第13段,只要黑人不能参加投票就不会满足。第14段,只有正义与公正来往才会满足。第15段,受尽折磨与苦难的人要坚持下去。第16段,我们的状况是能够改善的,请不要陷入绝望。第17段,我有一个深沉扎根于美国梦想的梦想。第18段,梦想有一天人人生而平等。第19段,梦想有一天奴隶与奴隶诉主的儿子如同兄弟。第20段,梦想有一天密西西比州变成自由与正义的绿洲。第21段,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儿子并不以其肤色评价在国度里的生活。第22段,我今天有一个梦想。第23段,梦想有一天亚拉巴州黑人与白人的男孩与女孩情同骨肉。第24段,我今天有一个梦想。第25段,梦想有一天世界会大变样。第26段,有了这种信念,我们就有希望。第27段,有了这种信念,我们就能一起斗争。第28段,在自由到来那一天,上帝的儿女将一起高唱“我的祖国”。第29段,美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就必须实现这个梦想。第30段,让自由之声从各个州响起来。第31段,让自由之声从密西西比州响起来。第32段,自由之声到处响起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手挽手唱黑人灵歌。
解答:
全文共32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可分为4层:第一层(第l段至第2段),简述本次游行的起因。一百年前,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给千百万黑奴带来了光明。但一百年来,黑人的境遇依然凄惨,黑人仍在美国的社会底层受苦难。所以,“我们”组织并参加了这次争民权、争自由的游行。第二层(第3段至第4段),游行的第一个目的:到首都来兑现诺言。他将美国历届总统关于民权的许诺比做一张支票,将美国政府比做支票签字者,而每个美国公民都是支票的合法继承人。“都保证拥有不容剥夺的生活权利,享受自由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然而,就有色公民——黑人而言,这些权利都没有得到,拿在他们手中的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因此,他们要兑现一张支票——自由和正义的保障权利。第三层(第5段),游行的第二个目的:提醒美国政府,现在是实现诺言的最佳时机。第四层(第6段),不兑现诺言的后果。黑人的不满将会撼动国家的根基。演讲词的这一部分,作者以饱满的情绪,真诚的情感,流畅的语言证明他们的游行是为了索回总统和政府的承诺,是完全合理的要求。
第二部分(第7段至第16段),为实现其要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7段至第8段),提出斗争的策略和对白人的态度。斗争的策略是不使用暴力。这和马丁·路德·金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对白人的态度,不应该全都不信任,因为普通白人的命运与黑人的自由是休戚相关的。第二层(第9段到第14段),指出斗争的目标:黑人获得自由,争得正义的权利。这一层使用了排比句式,使文章的激情如飞瀑直泻,表达了黑人争民权,争平等,争自由的强烈愿望。第三层(第15段至第16段),坚定的信念。斗争是长期的,不是这一次游行就能解决的,黑人的境遇也许暂时还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但只要我们怀着不变的信念和热忱,坚持下去,正义的愿望终会实现。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澎湃的激情中,蕴含着理性的导向作用,使一个民权运动领袖形象跃然纸上,从而使演讲获得了更多的认同和支持。
第三部分(第17段至第32段),写出了作者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这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作者先连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的排比句式(第18段到第25段),畅快、深情地正面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气势磅碍,雄劲有力,抒发了演讲者忧愤和热切的情感,如同江河直下,一泻千里,不可阻挡。在这六个排比句中,作者期待的是人的平等、南方与北方的平等、人格的平等、种族平等、万物平等这样一个无限美好的明天!接着,作者毫不犹豫地宣告了自己的信念(第27段),呼喊出了要追求“人类生而平等”公理的决心,赋无形的信念和思想于实在的东西,表明了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最后,展望自由到来的未来(第26段到第32段)。
解题方法链接
先概括各段大意,再把关系最密切段落合并起来,然后综合全文进一步合并,最后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范例4 试分析《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逻辑层次?
分析:
这是一篇演讲词,开头一段属于文体特征的段落。从第二段开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2—5段)回顾北京大学的创建史和新中国成立的历程,高度评价北京大学的伟大贡献包括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第二部分(6-11段),强调新时期的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要求。第三部分(12一18段),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号召青年学生投身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文章呈总分式结构,“分”中为逐层递进式逻辑关系。
解答:
全文的逻辑层次是:回顾过去——直面现在——寄望将来。思考这类主题的演讲,自然需要先简要地回顾历史,叙述它艰难奋斗的历程;而北京大学的历史又与中国现代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民族奋斗史分不开,所以江泽民同志在阐述北京大学历史的时候,自然把它与党、国家民族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而历史的回顾又往往是为现实服务的,所以讲话必然是回到现实,从高处着眼,联系高校、教育、人才问题,重点论述科教兴国战略问题和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问题。最后,因为讲演的对象主要是北大师生,重点又是青年学生,所以江泽民同志自然要从国家民族角度,对青年一代提出希望,要求全国各界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对他们提出了“四个统一”的希望和要求。
解题方法链接
分析逻辑层次,可以借助文章的结构分析,段落搞清楚了,逻辑层次就容易搞清楚。理清逻辑层次不能满足于了解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以为眉目清晰的文章不必多加思索就能理清。其实,多加探究,多发问,多思考,会对内容的理解深入一步,对作者的构思有所领会。江泽民同志这次演讲,它不仅是对北京大学的演讲,也是面对中国所有大学的演讲;它既是对高校历史的回顾和总结,又是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期望;它既是关于教育问题的演讲,也与政治经济文化不无关系。
范例5 详细剖析《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6段文字的逻辑层次,并呈现方法具体分层的操作过程。
分析:
第一,将该段若干句子用序号标起来。(1)此时此刻,我不由想起了五十多年前在大学里度的岁月。(2)那时候,中国正处在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3)中国人民正在进行抵抗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4)虽然环境十分恶劣,条件十分艰苦,但广大爱国进步的青年发愤学习,追求真理,积极投身人民革命运动的洪流。(5)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在那段生活中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做人的道理和确立的人生理想,至今仍然受用。(6)大学时代,对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风华正茂的同学们要千万珍惜。
第二,将联系最密切的句子合并起来,同时将最容易分离的句子分开来。第(1)句是一个部分的中心句,可与后面句子分离;第(2)(3)(4)句之间为一个总分关系的整体,可以合起来;第(5)句意思转换,与前面几句分开,且同第(6)句合为一组。
第三,再一次进行“合并”和“分离”。第(1)句领起第(2)(3)(4)句,对过去的回顾,合并为一组;第(5)(6)两句合并为一组,希望大学生学习过去的爱国学生,珍惜大学这个阶段。
解答:
这段文字采用了层进式逻辑层次。先回顾五十多年前包括作者本人在内的大学生们学习和奋斗的过去;后教育当代大学生珍惜美好的大学的时代,能够继承这样的传统,追求真理,追求知识。
解题方法链接
注重逻辑层次分析的步骤,履行了三步方略:先给句子标序号,后进行两次“合并”与“分离”,再综合陈述(解答部分)。在句与句关系方面,重粗理不重细理,理清两大句组之间的层进关系,确定第一大层为总分关系,并指出其中心句。
范例6 试分析《我的呼吁》的逻辑层次。
分析:
第1段,总提全文观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第2段,初步论证观点:呼吁怀善去恶,和全世界产生精神上的关联。第3段,联系现实论证观点:呼吁追求良善,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第4段,联系疾病问题:呼吁防治大众疫病,白人与有色人种须以伦理精神相处。第5段,联系战争问题:呼吁放弃原子武器,希望互相信任,和平共处。第6段,继续战争问题:呼吁国家之间的问题避免战争解决,寻求和平解决。第7段,再续战争问题:呼吁国家领袖,致力避免关系恶化,互相勉励,维持和平。
解答:
全文的逻辑层次是相承关系中的层进式。首先提出观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接着稍加论证,指出怀善去恶是尊重生命伦理的必要条件;最后联系实际,强调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如此从概括到具体,从原则到方式,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难点问题3品析演讲词的基本特点与表现手法
范例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演讲特点是什么?
解答: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既是演讲词,又是悼词,其演讲势必带有追悼的特点。追悼革命导师,势必追忆他的伟大贡献,加之演讲者感情沉痛;所以,演讲篇幅不长,重点突出。演讲手法以议论为主,记叙抒情为次;构成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的表达风格。此外,文章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层次井然。
解题方法链接
紧扣演讲特征:一是文体特征,二是表达特征,三是结构特征。
范例2 试分析《我有一个梦想》的抒情特点。
分析:
为了追求理想,可以付出千百次的努力,信念不移,决心不改的执著精神,构成了演讲词《我有一下梦想》的灵魂。充沛的情感是这篇演讲词的主线。演讲者从“结束种族奴役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放者”的失望,到兑现诺言的义正辞严,到“我梦想着”的灿烂前景;把梦幻、新曲、圣歌综合起来,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这种情感又在与听众的交响响应中回荡,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使演讲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解答:
《我有一个梦想》的抒情特征:一是抒情灵魂的设置,二是抒情主线的安排,三是丰富内容的铺陈,四是梦幻、圣歌与曲的综合,五是听众情绪的关注。
解题方法链接
紧扣本篇
演讲词的抒情特征:一是中心特征,二是线索特征,三是内容特征,四是表达特征,五是效果特征。
范例3 在一般情况下,演讲应该是激情洋溢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不是这样?试就第一段进行分析。
分析:
感情含蓄而深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显著特色之一。这在第1段表现得尤为突出。第一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对死者的深切悼念;但是,为什么叙述的口吻又如此平静呢?马克思的逝世对恩格斯打击多么沉重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不能把自己异常悲痛的情绪完全带进悼词,因为马克思主义者悼念自己的领袖人物不单是为了寄托个人的哀思,更主要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评述他的思想和事业,以便教育和鼓舞战斗的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这便决定了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必然是相当含蓄的。恩格斯并没有从个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是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讲话的。因此,悼词开头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要丰富得多,对马克思的悼念和评价融为一体,显得更有分量,更令人感奋。
另一方面,作者在这里表达的思想感情还不单纯是痛苦,它有着更深刻的意义。马克思逝世的一段时间内几乎一直处于病危,已经失掉了工作能力,所以作者每天都“怀着极度恐惧的心情”去探望他。马克思的死毕竟是安详的、毫无痛苦的。正像作者在3月15日,即马克思逝世后的第二天写给朋友的信中写的那样:“医术或许还能保证他勉强拖几年,无能为力地活着,不是很快地死去……但是,这是我们的马克思绝不能忍受的。眼前摆着许多未完成的工作,受着想要完成它们而又不能做到的唐达鲁士式的痛苦,这样活着,对他来说,比安然地死去还要痛苦一千倍。……不能眼看着这个伟大的天才像废人一样勉强活着,去给医学增光,去受他健壮时经常予以痛击的庸人们的嘲笑……”这段话生动地体现了恩
此外,演讲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听众的心理。在演讲时要分析听众的逻辑层次,求同存异,从而消除障碍与干扰。2、要提高应变能力。演讲时,环境可能发生变化,要有应变能力,处理意外的变故。3、恰当地表达感情。注重以情动人,以情感人。4、注意服饰仪态。演讲者的穿着应该庄重、整齐,适合特定的环境。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把握演讲词的主旨
生1:老师,把握演讲词的特点与主旨是什么意思?
师:如何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可以参看“兴趣情境导引”中的解说。把握演讲词的主旨,就是概括性地了解演讲词的中心。
生2:怎样概括性地掌握演讲词的中心呢?
师:可以通过分析演讲词的主要内容来概括中心。
生3:有哪些基本方法呢?
师:①抓住文题;②把握文中点明中心论点的语句;③分析归纳演讲词的论证过程,明确论据内容(事实、理论)以及论点之间的关系。
相关知识链接:把握主旨的基本内容
题常常直接明示演讲内容
开 头常常提出演讲主题
结 尾常常总结演讲主旨
关键段落深刻揭示或充分论证主旨
关键语句暗示或明示演讲主旨
提示与注释常常揭示演讲背景与演讲目的
文后习题题目含有演讲主旨
文章层次在区别主次之中,理解演讲主旨
范例1 简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的主旨。
分析:
恩格斯对马克思有“科学家”和“革命家”两个评价性的称谓,表明马克思在创建革命理论与参加革命实践两个方面的贡献。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内容极其丰富,革命实践范围又十分广泛,恩格斯的演讲词用三段(3-5段)文字进行了概括;马克思的革命实践也是比较丰富的,文章通过两段(7-8段)文字进行了概括。
解答: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介绍与颂扬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
相关知识链接
注意从特定称谓、文章结构、关键语句等方面概括主旨。
范例2 试分析《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的针对性与鼓动性。
解答:
从标题看,“我有一个梦想”是针对美国黑人权益危机提出来的,比如当时曾发生一个黑人妇女没有给白人让坐而被拘捕的事件;“我的呼吁”是针对世界缺乏生命伦理提出来的,比如国家之间战争的威胁时时存在,和平出现的危机,人类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
两篇演讲词的语言都有明显的鼓动性。“我有一个梦想”有一种诗意和美感,对听众有较强的鼓动作用;《我的呼吁》通过直接“呼吁”听众,亦有鼓动作用。《我有一个梦想》中排比句的运用,如“让自由之声响彻纽约州的崇山峻岭!让自由之声响彻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勒格尼高峰!让自由之声响彻科罗拉多州冰雪皑皑的洛基山!让自由之声响彻加利福尼亚州的婀娜群峰!……..”《我的呼吁》中对比句的运用,如“这时候,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它们都具有非常强烈的鼓动性。
相关知识链接
侧重从主题角度看演讲的针对性,侧重从语言角度看演讲的鼓动性。
范例3 《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在内容方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
分析:
(1)《我有一个梦想》反对种族歧视;《我的呼吁》也主张种族平等:“白人和有色人种必须以伦理的精神相处,始能达到真正的和解。为了实践的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推行富有将来性的政策。凡受人帮助,从艰难或重病中得救的人,必须互助,并帮助正在受难的人们。这是受难的人们之间的同胞爱。我们对所有的民族都有义务以人道行为及医疗服务来帮助他们。”
(2)《我的呼吁》“呼吁”尊重生命,反对战争;《我有一个梦想》要求黑人斗争不要施行暴力:“我们应该永远得体地、纪律严明地进行斗争。我们不能容许我们富有创造性的抗议沦为暴力行动。我们应该不断升华到用灵魂力量对付肉体力量的崇高境界。”
解答:
两篇演讲词至少在主张种族平等与反对暴力方面是相同的。
相关知识链接
注意筛选彼此相同的信息,尽管文章侧重点不同。
范例4 怎样理解《在庆祝北京大学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演讲主旨?
分析:
(1)分析课文标题与作者。标题与作者交代了“讲话”者与“讲话”重点。“讲话”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讲话的重点内容是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当然听话的主要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以及全国青年。根据这样的要素,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江泽民同志对北京大学一百年来的有关情况的回顾和评价,应该包括对青年的期望和要求。标题下面还有一个时间标志,“1998年5月4日”,一表明这天是五四青年节,二表明这是处在世纪之交的一个青年节;其讲话内容必然与纪念五四青年节以及世纪更新的重大主题有密切关系。(2)捕捉整体感受。这是一篇激情洋溢的演讲。共和国领袖在他演讲中,充满了对历史的客观评价、对未来的热情憧憬和对青年的无限期望。本文融庆祝与回顾为一体,融纪念与希望为一体,融北大与民族为一体,融青年与国家为一体,融中国与世界为一体。由把浓厚的政治责任感和凝重的历史使命感组合为高瞻远瞩的视野与热情洋溢的祝愿。(3)注意体裁特征。这既是一篇演讲词,又是一篇纪念稿。根据这两方面特征,可以知道这篇演讲词的主旨既有回顾北京大学光辉历史的内容,又有提出希望与要求的内容。
解答:
江泽民回顾了北京大学与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奋斗史,论述了科教兴国和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基本观点,对青年一代提出了希望,要求全国各界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
解题方法链接
尽管我们已经知道把握主旨有诸多方法,但是在具体分析与概括一篇课文的逻辑层次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几种有效的方法。《在庆祝北京大学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文,可采用三种方法概括其主旨:一是抓住标题,因为这篇演讲词的标题已经明确地点出全文的中心;二是利用对演讲词的整体感知,因为这篇文章比较长,如果一段一段分析,既耗时间又容易造成前后干扰,抓整体感知反而好一些;三是注意体裁特征,虽然本文是议论文,但又是纪念性演讲稿,其中必然包含对过去的回顾 与对未来的期望。
范例5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概括的北京大学的传统是什么?
分析:
(1)江泽民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北京大学长期以来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显示的不断钻研、求实、创新、向上的优良学风,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也是北大发展的重要动力。这种优良传统和精神动力,要永远发扬光大。(2)成立于1898年的北京大学原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现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她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的思想,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的著名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一批著名的进步学者,都曾在这里工作或学习过。
解答:
北京大学的传统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解题方法链接
先通读全文,再综合概括。在综合概括时注意关键句。关键句往往直接显示了问题答案的核心
难点问题2 分清演讲词的逻辑层次
师:理清演讲词的逻辑层次,能更好地理解演讲词。
生:老师,逻辑层次是什么意思?
师:本单元所说的逻辑层次,是指从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作者演讲的思路程序。有全文的逻辑层次,部分的逻辑层次,文段的逻辑层次。理清全文逻辑层次,要从分析全文结构、归纳各部分大意入手;理解某个部分的逻辑层次,要从这个部分的几个层次入手;而理解某个层次逻辑层次,应该从语段之间的关系入手;理解语段的逻辑层次,则应该从一句一句之间的关系入手。
生:老师,逻辑层次内部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师:无论哪一个层面的逻辑层次,内部的关系主要是总分总关系,当然也有分总关系与总分关系。关键要掌握的是内部的“分”,“分”主要有承接关系(包括时空先后(如顺叙、倒叙等)、事理相承(解说、递进、因果等)、并列关系(时空并列、事理平列)、对照关系(包括转折关系)三种。
相关知识链接
总分
总
相承关系
时空相承(层进与倒叙)
行动相承(层进与倒叙)
逻辑相承(解说、递进、因果)
并列关系时空并列
逻辑平列
对照关系事理相反
事理转折
范例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节第一句话写道:“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总写马克思一生的重大贡献,是先实践,后理论;后面五节内容详细交代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贡献,是先理论,后实践。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分析:
总说不难理解,因为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最主要的是在于他的一系列的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为什么主体部分采取了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呢?那么是否可提出这样的疑问:详写部分说明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那么总写时不需要体现这种道理吗?这显然是不对的。那么是不是恩格斯安排有误呢?我认为不但不是,而且这种安排还体现了恩格斯很深的用意。
就文章主体部分来看,如果还是先写实践方面,后写理论方面,那么就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马克思在实践方面的贡献和理论方面的建树似乎没有多大关系,而且读者也弄不清马克思为什么能在实践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前面已经说过,突出马克思实践方面的巨大贡献是作者评价马克思一生成就的着眼点。基于这一点,作者就必须向人们交代清楚马克思为什么会在实践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个原因就是马克思在理论上的非凡的建树。这样一来,不仅原因交代清楚了,也顺势交代清楚了马克思在理论上的建树和实践方面的贡献的关系,从而达到真正全面地评价马克思一生贡献的目的。
解答:
主体部分先理论后实践的安排,目的在于突出马克思理论上的非凡建树,影响与指导了他在实践方面的巨大贡献。
解题方法链接
注意摒弃一个“实践出真知”的定势思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意在指出他。
范例2 《在马克思朋墓前的讲话》一文,除开头的总起和结尾的悼念语外,中间分成评述作为科学巨匠的马克思和评述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两部分。第6段在这两部分中属上还属下?有人认为应该属下,文章从这一段始转入评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贡献。你是否赞同这样的观点?
分析:
首先,应当承认这段具有过渡性质。但是它的特点是含有两层过渡:一是从评述马克思的科学发现过渡到讲他对科学事业的看法,二是从评述科学巨匠马克思到评述革命家马克思。第一层过渡属于同一部分内的联系,是本段内容的重点,因此,第6段属上比较稳妥。
其次,揣摩第6段第一句话“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的关联范围。这句话中的“这样”两字,是直承第5段说的,指的是马克思所有科学发现的共同特点,而不是对整个前一部分的总结。如果是对前一部分的总结,后面“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一转,就可能说到实践方面来。现在并非如此,“远不是主要的”还指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解答:
第6段虽然是过渡段,但与马克思的理论贡献联系得更为紧密;应该属上。
解题方法链接
对段落的深刻理解,可以采用“逐句揣摩、瞻前顾后与分析综合”的学习策略。第6段共五句话。第1句承第5节。第2句“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之“这”是指第1句中的“这样”,那么反过来说,什么“在他身上是主要的”?第3句作了回答,“科学是一种在历史起推动作用的”;意思是理论对实践的推动作用与指导作用。而事实这个证明观点的内容便是第4句、第5句。
范例3 详细分析《我有一个梦想》的结构层次。
分析:
第1段,一百年前,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影响与作用。第2段,今天我们要将种族歧视的情况公诸于众。第3段,今天我们是要求兑现诺言而集中到这里来的。第4段,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第5段,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提醒美国政府实现诺言。第6段,如果美国政府低估黑人的决心,不给黑人公正的权利,那是危险的。第7段,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暴力行为。第8段,我们要信任许多白人兄弟。第9段,有人问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第10段,只要黑人遭受迫害就不会满足。第11段,只要黑人从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就不会满足。第12段,只要黑人不能找到旅馆就不会满足。第13段,只要黑人不能参加投票就不会满足。第14段,只有正义与公正来往才会满足。第15段,受尽折磨与苦难的人要坚持下去。第16段,我们的状况是能够改善的,请不要陷入绝望。第17段,我有一个深沉扎根于美国梦想的梦想。第18段,梦想有一天人人生而平等。第19段,梦想有一天奴隶与奴隶诉主的儿子如同兄弟。第20段,梦想有一天密西西比州变成自由与正义的绿洲。第21段,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儿子并不以其肤色评价在国度里的生活。第22段,我今天有一个梦想。第23段,梦想有一天亚拉巴州黑人与白人的男孩与女孩情同骨肉。第24段,我今天有一个梦想。第25段,梦想有一天世界会大变样。第26段,有了这种信念,我们就有希望。第27段,有了这种信念,我们就能一起斗争。第28段,在自由到来那一天,上帝的儿女将一起高唱“我的祖国”。第29段,美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就必须实现这个梦想。第30段,让自由之声从各个州响起来。第31段,让自由之声从密西西比州响起来。第32段,自由之声到处响起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手挽手唱黑人灵歌。
解答:
全文共32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可分为4层:第一层(第l段至第2段),简述本次游行的起因。一百年前,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给千百万黑奴带来了光明。但一百年来,黑人的境遇依然凄惨,黑人仍在美国的社会底层受苦难。所以,“我们”组织并参加了这次争民权、争自由的游行。第二层(第3段至第4段),游行的第一个目的:到首都来兑现诺言。他将美国历届总统关于民权的许诺比做一张支票,将美国政府比做支票签字者,而每个美国公民都是支票的合法继承人。“都保证拥有不容剥夺的生活权利,享受自由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然而,就有色公民——黑人而言,这些权利都没有得到,拿在他们手中的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因此,他们要兑现一张支票——自由和正义的保障权利。第三层(第5段),游行的第二个目的:提醒美国政府,现在是实现诺言的最佳时机。第四层(第6段),不兑现诺言的后果。黑人的不满将会撼动国家的根基。演讲词的这一部分,作者以饱满的情绪,真诚的情感,流畅的语言证明他们的游行是为了索回总统和政府的承诺,是完全合理的要求。
第二部分(第7段至第16段),为实现其要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7段至第8段),提出斗争的策略和对白人的态度。斗争的策略是不使用暴力。这和马丁·路德·金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对白人的态度,不应该全都不信任,因为普通白人的命运与黑人的自由是休戚相关的。第二层(第9段到第14段),指出斗争的目标:黑人获得自由,争得正义的权利。这一层使用了排比句式,使文章的激情如飞瀑直泻,表达了黑人争民权,争平等,争自由的强烈愿望。第三层(第15段至第16段),坚定的信念。斗争是长期的,不是这一次游行就能解决的,黑人的境遇也许暂时还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但只要我们怀着不变的信念和热忱,坚持下去,正义的愿望终会实现。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澎湃的激情中,蕴含着理性的导向作用,使一个民权运动领袖形象跃然纸上,从而使演讲获得了更多的认同和支持。
第三部分(第17段至第32段),写出了作者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这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作者先连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的排比句式(第18段到第25段),畅快、深情地正面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气势磅碍,雄劲有力,抒发了演讲者忧愤和热切的情感,如同江河直下,一泻千里,不可阻挡。在这六个排比句中,作者期待的是人的平等、南方与北方的平等、人格的平等、种族平等、万物平等这样一个无限美好的明天!接着,作者毫不犹豫地宣告了自己的信念(第27段),呼喊出了要追求“人类生而平等”公理的决心,赋无形的信念和思想于实在的东西,表明了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最后,展望自由到来的未来(第26段到第32段)。
解题方法链接
先概括各段大意,再把关系最密切段落合并起来,然后综合全文进一步合并,最后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范例4 试分析《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逻辑层次?
分析:
这是一篇演讲词,开头一段属于文体特征的段落。从第二段开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2—5段)回顾北京大学的创建史和新中国成立的历程,高度评价北京大学的伟大贡献包括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第二部分(6-11段),强调新时期的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要求。第三部分(12一18段),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号召青年学生投身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文章呈总分式结构,“分”中为逐层递进式逻辑关系。
解答:
全文的逻辑层次是:回顾过去——直面现在——寄望将来。思考这类主题的演讲,自然需要先简要地回顾历史,叙述它艰难奋斗的历程;而北京大学的历史又与中国现代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民族奋斗史分不开,所以江泽民同志在阐述北京大学历史的时候,自然把它与党、国家民族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而历史的回顾又往往是为现实服务的,所以讲话必然是回到现实,从高处着眼,联系高校、教育、人才问题,重点论述科教兴国战略问题和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问题。最后,因为讲演的对象主要是北大师生,重点又是青年学生,所以江泽民同志自然要从国家民族角度,对青年一代提出希望,要求全国各界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对他们提出了“四个统一”的希望和要求。
解题方法链接
分析逻辑层次,可以借助文章的结构分析,段落搞清楚了,逻辑层次就容易搞清楚。理清逻辑层次不能满足于了解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以为眉目清晰的文章不必多加思索就能理清。其实,多加探究,多发问,多思考,会对内容的理解深入一步,对作者的构思有所领会。江泽民同志这次演讲,它不仅是对北京大学的演讲,也是面对中国所有大学的演讲;它既是对高校历史的回顾和总结,又是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期望;它既是关于教育问题的演讲,也与政治经济文化不无关系。
范例5 详细剖析《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6段文字的逻辑层次,并呈现方法具体分层的操作过程。
分析:
第一,将该段若干句子用序号标起来。(1)此时此刻,我不由想起了五十多年前在大学里度的岁月。(2)那时候,中国正处在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3)中国人民正在进行抵抗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4)虽然环境十分恶劣,条件十分艰苦,但广大爱国进步的青年发愤学习,追求真理,积极投身人民革命运动的洪流。(5)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在那段生活中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做人的道理和确立的人生理想,至今仍然受用。(6)大学时代,对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风华正茂的同学们要千万珍惜。
第二,将联系最密切的句子合并起来,同时将最容易分离的句子分开来。第(1)句是一个部分的中心句,可与后面句子分离;第(2)(3)(4)句之间为一个总分关系的整体,可以合起来;第(5)句意思转换,与前面几句分开,且同第(6)句合为一组。
第三,再一次进行“合并”和“分离”。第(1)句领起第(2)(3)(4)句,对过去的回顾,合并为一组;第(5)(6)两句合并为一组,希望大学生学习过去的爱国学生,珍惜大学这个阶段。
解答:
这段文字采用了层进式逻辑层次。先回顾五十多年前包括作者本人在内的大学生们学习和奋斗的过去;后教育当代大学生珍惜美好的大学的时代,能够继承这样的传统,追求真理,追求知识。
解题方法链接
注重逻辑层次分析的步骤,履行了三步方略:先给句子标序号,后进行两次“合并”与“分离”,再综合陈述(解答部分)。在句与句关系方面,重粗理不重细理,理清两大句组之间的层进关系,确定第一大层为总分关系,并指出其中心句。
范例6 试分析《我的呼吁》的逻辑层次。
分析:
第1段,总提全文观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第2段,初步论证观点:呼吁怀善去恶,和全世界产生精神上的关联。第3段,联系现实论证观点:呼吁追求良善,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第4段,联系疾病问题:呼吁防治大众疫病,白人与有色人种须以伦理精神相处。第5段,联系战争问题:呼吁放弃原子武器,希望互相信任,和平共处。第6段,继续战争问题:呼吁国家之间的问题避免战争解决,寻求和平解决。第7段,再续战争问题:呼吁国家领袖,致力避免关系恶化,互相勉励,维持和平。
解答:
全文的逻辑层次是相承关系中的层进式。首先提出观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接着稍加论证,指出怀善去恶是尊重生命伦理的必要条件;最后联系实际,强调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如此从概括到具体,从原则到方式,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难点问题3品析演讲词的基本特点与表现手法
范例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演讲特点是什么?
解答: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既是演讲词,又是悼词,其演讲势必带有追悼的特点。追悼革命导师,势必追忆他的伟大贡献,加之演讲者感情沉痛;所以,演讲篇幅不长,重点突出。演讲手法以议论为主,记叙抒情为次;构成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的表达风格。此外,文章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层次井然。
解题方法链接
紧扣演讲特征:一是文体特征,二是表达特征,三是结构特征。
范例2 试分析《我有一个梦想》的抒情特点。
分析:
为了追求理想,可以付出千百次的努力,信念不移,决心不改的执著精神,构成了演讲词《我有一下梦想》的灵魂。充沛的情感是这篇演讲词的主线。演讲者从“结束种族奴役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放者”的失望,到兑现诺言的义正辞严,到“我梦想着”的灿烂前景;把梦幻、新曲、圣歌综合起来,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这种情感又在与听众的交响响应中回荡,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使演讲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解答:
《我有一个梦想》的抒情特征:一是抒情灵魂的设置,二是抒情主线的安排,三是丰富内容的铺陈,四是梦幻、圣歌与曲的综合,五是听众情绪的关注。
解题方法链接
紧扣本篇
演讲词的抒情特征:一是中心特征,二是线索特征,三是内容特征,四是表达特征,五是效果特征。
范例3 在一般情况下,演讲应该是激情洋溢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不是这样?试就第一段进行分析。
分析:
感情含蓄而深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显著特色之一。这在第1段表现得尤为突出。第一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对死者的深切悼念;但是,为什么叙述的口吻又如此平静呢?马克思的逝世对恩格斯打击多么沉重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不能把自己异常悲痛的情绪完全带进悼词,因为马克思主义者悼念自己的领袖人物不单是为了寄托个人的哀思,更主要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评述他的思想和事业,以便教育和鼓舞战斗的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这便决定了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必然是相当含蓄的。恩格斯并没有从个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是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讲话的。因此,悼词开头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要丰富得多,对马克思的悼念和评价融为一体,显得更有分量,更令人感奋。
另一方面,作者在这里表达的思想感情还不单纯是痛苦,它有着更深刻的意义。马克思逝世的一段时间内几乎一直处于病危,已经失掉了工作能力,所以作者每天都“怀着极度恐惧的心情”去探望他。马克思的死毕竟是安详的、毫无痛苦的。正像作者在3月15日,即马克思逝世后的第二天写给朋友的信中写的那样:“医术或许还能保证他勉强拖几年,无能为力地活着,不是很快地死去……但是,这是我们的马克思绝不能忍受的。眼前摆着许多未完成的工作,受着想要完成它们而又不能做到的唐达鲁士式的痛苦,这样活着,对他来说,比安然地死去还要痛苦一千倍。……不能眼看着这个伟大的天才像废人一样勉强活着,去给医学增光,去受他健壮时经常予以痛击的庸人们的嘲笑……”这段话生动地体现了恩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