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语言在“变”中生出奇效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58:16阅读:
字号:小|大
学生对教师陈旧的、干巴的、灌输式的语言难以产生兴趣,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一些不太熟悉的现象和深奥的知识也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想办法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步入“变”的轨道,并让其在“变”中生出奇效。
一、变腐朽为神奇——反弹琵琶
汉语中的不少词语都有着鲜明的感情色彩,其中不乏贬义词语。教师如果能够对这些词语进行琵琶反弹——变贬为褒,则能变腐朽为神奇,让学生耳目一新,收到非同寻常的教学效果。
水老师在讲授“海洋资源”这一节时,对学生这样讲道:“由于过度捕捞,世界上的海洋渔业资源现在面临着枯竭的危险。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减少捕捞量。水老师见时机已 到,就说:“大家的看法都有道理,一句话,世界各国都应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同学们听后,大感诧异。水老师不慌不忙地解释说:“面对我国乃至世界鱼类资源渐趋贫乏的现实,假如我们仍然坚持不懈地捕捞下去,恐怕在若干年后我们的餐桌上就难以见到鱼了。现在,我国在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实行的伏期休渔制度,正是为了保护鱼类资源。现在,世界上的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和政界人士已经达成共识:待条件成熟后,可以在世界各渔场轮流实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政策……”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个成语,一般被用来批评他人在学习或做事时,因缺乏恒心而时断时续。此例中的水老师却反弹琵琶,提倡这种做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惊讶了——但正因为惊讶,他们才会对水老师接下来所讲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缘由产生高度的注意,也才会在恍然大悟之后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一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做法记忆深刻。
二、变抽象为形象——运用拟人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抽象的教学语言既难以理解,也难以引发他们的兴趣。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教学语言的形象性。
晋老师在讲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2=2px(p>0)时,为了强调p永远取正值,就告诉学生:
“x、y是两个变量,而参数p则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始终坚守原则,忠贞不贰,‘正’气凛然。”
学生们听后会意地笑了,笑过之后,将“p永远取正值”这一信息牢牢地记在了心中——同时还在心中萌发了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
如果抽象地强调“参数p不能取零或负数”,显然不能引发学生对这一知识信息的兴趣,当然也就不能强化这一信息在学生心中的印记。鉴于此,晋老师就运用拟人手法来描述参数p的特性——这样一来,就让学生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名忠贞不贰,“正”气凛然的英雄,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参数p“‘正’气凛然”这一特性在学生心中的印记,而且还让学生同时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
三、变直接为间接——运用类比
中学生知识面不够宽,理解力也不够强,因此对教学中涉及的一些陌生的现象和深奥的知识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宜直接用一大套专业术语去阐释,而应该变直为曲,运用学生们熟悉的事物做类比,间接地启发学生去理解陌生的现象和深奥的知识。
稍有天文知识的人都知道:太阳黑子实际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的地方低,所以才在强光的反衬下,显得阴暗了一些。甘老师在讲这一现象时,是这样讲的:
“不少同学可能在电视上或者在生活中见过黑人。初见黑人,我们会觉得他们的牙齿特别地白。而实际上呢,黑人的牙齿并不比我们黄人的白。那我们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光色的反差——在大面积黝黑皮肤的反衬下,黑人的牙齿才显得特别的白。同理,太阳黑子实际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的地方低,所以才在强光的反衬下,显得阴暗了一些——也就是说,我们认为太阳黑子是‘黑’的,是因为我们的视觉发生了错觉。”
太阳黑子之所以“黑”,涉及太阳表面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以及光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而这些理论学生要到高年级甚至大学才能学到。考虑到这一实际,甘老师就用黑人的牙齿在黝黑皮肤的反衬下显得特别白来类比太阳黑子在强光的反衬下显得“黑”,这比直接的抽象解释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听讲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所理解。
四、变干巴为有趣——引入故事
教师在讲述一些较为枯燥的内容时,如果不借助适当的方法,教学语言会显得干巴无趣,难以引起学生的听讲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引入故事等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以此来化干巴为有趣。
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时,就引入了一则故事:
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其洁白而又整齐的牙齿,尤其引人注目。
后来,女艺人因为一次事故,掉了两颗门牙。为了掩饰这一缺陷,她在应邀赴宴时,就尽量避免开口——万不得已,遇到有人问话时,尽量使用“闭口音”回答。
例如,别人问:“多大年纪?”她答:“十‘五’。”“家住哪里?”“保安‘府’。”
“干什么工作?”“唱大‘鼓’。”
等到牙齿修复后,这位女艺人再与人交谈时,又尽量改用“开口音”,对答因此变成了——
“多大年纪?”“十‘七’。”“家住哪里?”“城‘西’。”“干什么工作?”“唱‘戏’。”
考虑到单纯采用抽象阐释的方法讲“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肯定会让学生觉得干巴无趣、不易理解,这位老师就引入了京韵大鼓女艺人在牙齿修复前后分别使用“闭口音”与“开口音”与人交谈的故事。故事里蕴涵的浓厚趣味,引发了学生啜饮知识清泉的兴趣和欲望。
五、变灌输为启发——巧妙提问
一些教师在授课时习惯满堂灌,却不知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做法,只会压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正确的做法是摒弃灌输,通过巧妙提问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将他们一步一步引入知识的殿堂。
在一节地理课上,万老师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晚秋或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学生甲回答道:“因为晴朗的夜晚,没有云层的保护,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所以容易出现霜冻。”
万老师接着发问:“为什么我在题目中要强调‘在晚秋或寒冬’?”
学生乙回答道:“晚秋或寒冬的基础温度很低,如果继续降温,就容易出现霜冻。”
万老师继续发问:“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学生们思考了较长时间,最终没能回答上来。
万老师适时地以提问语进行提示:“与昼夜长短有没有关系?”
万老师的话音刚落,一名思维敏捷的学生就想到了答案:“在晚秋或寒冬,因为夜晚时间很长,所以地面失热的时间也就很长,失去的热量也就更多,发生霜冻的可能性因而也就更大。”
针对学生甲在回答自己第一次提出的问题时忽略了前提条件“在晚秋或寒冬”的情况,万老师紧接着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在题目中要强调‘在晚秋或寒冬’”,引导学生们注意到了霜冻的第二个原因;万老师的第三次提问,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但由于学生们的思考范围只局限在当堂的教学内容上,而答案却在前面的相关章节中,所以一时没能回答上来。在这种情况下,万老师以提问语适时提示,最终让学生们找到了正确而完整的答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万老师以连环式的提问,引导学生们自己找出了霜冻的三个成因,这比直接给出答案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毛泽东说,“穷则思变”——当教学效果因授课语言陈旧枯燥而步入“穷”境时,教师理当“思变”——考虑一下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语言,让其在“变”中生出奇效。
 
一、变腐朽为神奇——反弹琵琶
汉语中的不少词语都有着鲜明的感情色彩,其中不乏贬义词语。教师如果能够对这些词语进行琵琶反弹——变贬为褒,则能变腐朽为神奇,让学生耳目一新,收到非同寻常的教学效果。
水老师在讲授“海洋资源”这一节时,对学生这样讲道:“由于过度捕捞,世界上的海洋渔业资源现在面临着枯竭的危险。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减少捕捞量。水老师见时机已 到,就说:“大家的看法都有道理,一句话,世界各国都应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同学们听后,大感诧异。水老师不慌不忙地解释说:“面对我国乃至世界鱼类资源渐趋贫乏的现实,假如我们仍然坚持不懈地捕捞下去,恐怕在若干年后我们的餐桌上就难以见到鱼了。现在,我国在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实行的伏期休渔制度,正是为了保护鱼类资源。现在,世界上的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和政界人士已经达成共识:待条件成熟后,可以在世界各渔场轮流实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政策……”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个成语,一般被用来批评他人在学习或做事时,因缺乏恒心而时断时续。此例中的水老师却反弹琵琶,提倡这种做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惊讶了——但正因为惊讶,他们才会对水老师接下来所讲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缘由产生高度的注意,也才会在恍然大悟之后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一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做法记忆深刻。
二、变抽象为形象——运用拟人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抽象的教学语言既难以理解,也难以引发他们的兴趣。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教学语言的形象性。
晋老师在讲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2=2px(p>0)时,为了强调p永远取正值,就告诉学生:
“x、y是两个变量,而参数p则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始终坚守原则,忠贞不贰,‘正’气凛然。”
学生们听后会意地笑了,笑过之后,将“p永远取正值”这一信息牢牢地记在了心中——同时还在心中萌发了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
如果抽象地强调“参数p不能取零或负数”,显然不能引发学生对这一知识信息的兴趣,当然也就不能强化这一信息在学生心中的印记。鉴于此,晋老师就运用拟人手法来描述参数p的特性——这样一来,就让学生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名忠贞不贰,“正”气凛然的英雄,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参数p“‘正’气凛然”这一特性在学生心中的印记,而且还让学生同时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
三、变直接为间接——运用类比
中学生知识面不够宽,理解力也不够强,因此对教学中涉及的一些陌生的现象和深奥的知识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宜直接用一大套专业术语去阐释,而应该变直为曲,运用学生们熟悉的事物做类比,间接地启发学生去理解陌生的现象和深奥的知识。
稍有天文知识的人都知道:太阳黑子实际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的地方低,所以才在强光的反衬下,显得阴暗了一些。甘老师在讲这一现象时,是这样讲的:
“不少同学可能在电视上或者在生活中见过黑人。初见黑人,我们会觉得他们的牙齿特别地白。而实际上呢,黑人的牙齿并不比我们黄人的白。那我们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光色的反差——在大面积黝黑皮肤的反衬下,黑人的牙齿才显得特别的白。同理,太阳黑子实际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的地方低,所以才在强光的反衬下,显得阴暗了一些——也就是说,我们认为太阳黑子是‘黑’的,是因为我们的视觉发生了错觉。”
太阳黑子之所以“黑”,涉及太阳表面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以及光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而这些理论学生要到高年级甚至大学才能学到。考虑到这一实际,甘老师就用黑人的牙齿在黝黑皮肤的反衬下显得特别白来类比太阳黑子在强光的反衬下显得“黑”,这比直接的抽象解释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听讲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所理解。
四、变干巴为有趣——引入故事
教师在讲述一些较为枯燥的内容时,如果不借助适当的方法,教学语言会显得干巴无趣,难以引起学生的听讲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引入故事等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以此来化干巴为有趣。
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时,就引入了一则故事:
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其洁白而又整齐的牙齿,尤其引人注目。
后来,女艺人因为一次事故,掉了两颗门牙。为了掩饰这一缺陷,她在应邀赴宴时,就尽量避免开口——万不得已,遇到有人问话时,尽量使用“闭口音”回答。
例如,别人问:“多大年纪?”她答:“十‘五’。”“家住哪里?”“保安‘府’。”
“干什么工作?”“唱大‘鼓’。”
等到牙齿修复后,这位女艺人再与人交谈时,又尽量改用“开口音”,对答因此变成了——
“多大年纪?”“十‘七’。”“家住哪里?”“城‘西’。”“干什么工作?”“唱‘戏’。”
考虑到单纯采用抽象阐释的方法讲“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肯定会让学生觉得干巴无趣、不易理解,这位老师就引入了京韵大鼓女艺人在牙齿修复前后分别使用“闭口音”与“开口音”与人交谈的故事。故事里蕴涵的浓厚趣味,引发了学生啜饮知识清泉的兴趣和欲望。
五、变灌输为启发——巧妙提问
一些教师在授课时习惯满堂灌,却不知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做法,只会压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正确的做法是摒弃灌输,通过巧妙提问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将他们一步一步引入知识的殿堂。
在一节地理课上,万老师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晚秋或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学生甲回答道:“因为晴朗的夜晚,没有云层的保护,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所以容易出现霜冻。”
万老师接着发问:“为什么我在题目中要强调‘在晚秋或寒冬’?”
学生乙回答道:“晚秋或寒冬的基础温度很低,如果继续降温,就容易出现霜冻。”
万老师继续发问:“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学生们思考了较长时间,最终没能回答上来。
万老师适时地以提问语进行提示:“与昼夜长短有没有关系?”
万老师的话音刚落,一名思维敏捷的学生就想到了答案:“在晚秋或寒冬,因为夜晚时间很长,所以地面失热的时间也就很长,失去的热量也就更多,发生霜冻的可能性因而也就更大。”
针对学生甲在回答自己第一次提出的问题时忽略了前提条件“在晚秋或寒冬”的情况,万老师紧接着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在题目中要强调‘在晚秋或寒冬’”,引导学生们注意到了霜冻的第二个原因;万老师的第三次提问,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但由于学生们的思考范围只局限在当堂的教学内容上,而答案却在前面的相关章节中,所以一时没能回答上来。在这种情况下,万老师以提问语适时提示,最终让学生们找到了正确而完整的答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万老师以连环式的提问,引导学生们自己找出了霜冻的三个成因,这比直接给出答案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毛泽东说,“穷则思变”——当教学效果因授课语言陈旧枯燥而步入“穷”境时,教师理当“思变”——考虑一下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语言,让其在“变”中生出奇效。
 
相关文章:
|